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开发农村资源 构建田园课程
【作者】 王婷婷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永兴镇中心幼儿园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农村幼儿园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田园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有助于农村幼儿园的发展。寻找适合农村幼儿园的发展之路成为了现如今各农村幼儿园的首要问题,开发、利用田园资源成为农村幼儿园目前的首要任务。
关键词:幼儿园;田园课程;农村;资源开发
我园地属川南藕乡,是典型的农村幼儿园。开发、利用田园资源,将孩子们熟悉的生活环境作为教育手段,有利于幼儿走进自然,丰富生活常识;也有利于孩子积极探索,激发探究兴趣,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可以促进孩子交流,完善人格。
一、为何开展田园课程
(一)幼儿的学习状况
农村幼儿与城市幼儿接触的事物相去甚远,一些城市幼儿园的活动在农村幼儿园无法进行。大多数村级幼儿园还没有设立独立的学前教育场所,也没有进行大中小班的分班。这种混龄教育不能有效地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也不好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教育内容。
(二)师资力量
农村幼儿园硬件设施设备落后、教育经费短缺。农村幼儿园的教师培训、学习的机会少,偶尔的培训也未达到实质性的效果。师资力量的薄弱、局限是开发田园资源、构建田园课程的原因。
(三)家园联系
在农村,幼儿教育工作得不到家长的高度重视,幼儿园活动的开展很难获得家长的相应帮助。其次,农村幼儿家长大部分文化水平较低,不能很好的配合幼儿园活动的开展。再次,农村幼儿园的幼儿大部分为留守儿童,老一辈家长的教育观念较为落后,为幼儿园活动开展带来阻碍。
(四)社会关注
相对于能够得到各行业支持与关注的城市幼儿园,农村幼儿园的社会关注度低,社会人士参与极少,不能为农村的幼儿们创造更好的学习条件。
二、田园式课程所具备的条件和优势
(一)田园式课程的特点
王小英老师在《构建田园课程 焕发生命灵性》一文中曾阐述:农村幼儿园田园课程是指从幼儿园所处区域的文化背景、乡镇特色、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及认知规律等方面出发,开发、整合的幼儿园课程资源。
田园课程注重幼儿的生活经验,提供与幼儿实际生活相联系的情境,让他们能够切实感知、体会;注重幼儿的身体健康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着重让幼儿学会与大自然和谐共处,让幼儿拥有健全的心智和完美的人格。
(二)田园课程对农村幼儿园的益处
田园课程是的主线是幼儿的生活,从幼儿的生活实际出发;以本地的自然资源、乡土文化为背景。开展田园课程对幼儿、教师、幼儿园都有着重大的意义。
1.促进幼儿成长
幼儿可以走出课堂,亲近自然、观察自然、探索自然;了解自然与生活、学习的基本规律;感受着外界环境给予的刺激,增强身体体质;充分发挥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思维,挖掘最大限度的潜能。
2.提升教师专业化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被动地执行课程计划,对教学内容进行“生搬硬套”。田园课程的开发为教师提供新环境、新机遇,能够主动分析、尝试、解决实际问题,教育观念得到改变、专业能力得到提升。
3.转变家长观念
沿用城市化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之所以得不到农村幼儿家长的广泛支持,是因为活动需要的材料、支持,农村幼儿家长无法提供。田园课程活动材料取自自然,家长在了解活动内容的基础上,愿意配合帮助幼儿收集一些材料,支持活动的开展。
4.促进幼儿园发展
农村幼儿园田园课程经过开发—实践—反思—再实践,教育内容逐步从城市化内容转变成具有本园特色的课程内容,环境创设的功能从美化性、欣赏性为主转向以特色性、教育性为主。
三、有效利用田园资源
陈鹤琴先生提倡“活教育”,认为教育应该是活的,而大自然就是一本活书、活教材。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理念的实际意义为:有怎样的生活就有怎样的教育。
城市幼儿园的教育模式、教学内容对于农村幼儿来说显然是不合适的,但应如何有效利用自然资源,因地制宜的构建特色田园教育,提高农村幼儿园的学习效率。
(一)借鉴与引用
湖南桃源县农村课程资源《农村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宁波市M乡中心幼儿园田园课程《农村幼儿园园本课程方案研究》等,分别从不同角度对农村田园资源的开发利用进行了相关的研究。这些研究为农村幼儿园开展“田园资源”的开发提供了经验基础,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二)发展当地特色田园教育
农村幼儿园将自然环境多形式的运用到实际教学中,让孩子们在田野中学习。设计赏荷、钓龙虾、走水渠的户外活动,让眼前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成为教学的工具,让幼儿切身体会田园的美丽和奥妙。
本园构建了《玩转田园》的田园课程,以春夏秋冬四季为主线开展了《春天田园新》、《夏天田园绿》、《秋天田园美》、《冬天田园奇》的主题活动。
四、如何有效动员国内幼儿园开展田园式课程
(一)积极宣传田园式课程的优势
田园课程是以幼儿所处的现实生活为背景,从幼儿的兴趣和问题出发;注重幼儿的已有经验;注重活动的整合性、趣味性和挑战性。
田园课程遵循让教育回归真实的自然生活环境,让幼儿走进真实的生活中去观察、发现、探究、体验,这是田园课程教育的魅力所在。
(二)进行大规模的培训
幼儿园中教育工作的直接实施者是教师,实施的效果影响着幼儿园的教学质量的。因此,国家应该大力推崇教师的培训,促进农村田园课程的发展。积极对教师进行大规模培训,宣传农村田园教育的先进理念,让教师带动农村教育发展,帮助构建农村田园教育体系。
参考文献:
[1]王小英.构建田园课程焕发生命灵性 苏州市吴江区平望幼儿园,(215200)
[2]霍力岩等著.幼儿园课程开发与教师专业发展:比较研究的视角[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3]彭小元.教育公平视野下的农村幼儿园课程改革构想[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13,(01).
[4]皮军功.自然教育:农村幼儿教育的基本理念[J].学前教育研究,2012,(11).
[5]《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教育部,2012.9
关键词:幼儿园;田园课程;农村;资源开发
我园地属川南藕乡,是典型的农村幼儿园。开发、利用田园资源,将孩子们熟悉的生活环境作为教育手段,有利于幼儿走进自然,丰富生活常识;也有利于孩子积极探索,激发探究兴趣,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可以促进孩子交流,完善人格。
一、为何开展田园课程
(一)幼儿的学习状况
农村幼儿与城市幼儿接触的事物相去甚远,一些城市幼儿园的活动在农村幼儿园无法进行。大多数村级幼儿园还没有设立独立的学前教育场所,也没有进行大中小班的分班。这种混龄教育不能有效地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也不好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教育内容。
(二)师资力量
农村幼儿园硬件设施设备落后、教育经费短缺。农村幼儿园的教师培训、学习的机会少,偶尔的培训也未达到实质性的效果。师资力量的薄弱、局限是开发田园资源、构建田园课程的原因。
(三)家园联系
在农村,幼儿教育工作得不到家长的高度重视,幼儿园活动的开展很难获得家长的相应帮助。其次,农村幼儿家长大部分文化水平较低,不能很好的配合幼儿园活动的开展。再次,农村幼儿园的幼儿大部分为留守儿童,老一辈家长的教育观念较为落后,为幼儿园活动开展带来阻碍。
(四)社会关注
相对于能够得到各行业支持与关注的城市幼儿园,农村幼儿园的社会关注度低,社会人士参与极少,不能为农村的幼儿们创造更好的学习条件。
二、田园式课程所具备的条件和优势
(一)田园式课程的特点
王小英老师在《构建田园课程 焕发生命灵性》一文中曾阐述:农村幼儿园田园课程是指从幼儿园所处区域的文化背景、乡镇特色、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及认知规律等方面出发,开发、整合的幼儿园课程资源。
田园课程注重幼儿的生活经验,提供与幼儿实际生活相联系的情境,让他们能够切实感知、体会;注重幼儿的身体健康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着重让幼儿学会与大自然和谐共处,让幼儿拥有健全的心智和完美的人格。
(二)田园课程对农村幼儿园的益处
田园课程是的主线是幼儿的生活,从幼儿的生活实际出发;以本地的自然资源、乡土文化为背景。开展田园课程对幼儿、教师、幼儿园都有着重大的意义。
1.促进幼儿成长
幼儿可以走出课堂,亲近自然、观察自然、探索自然;了解自然与生活、学习的基本规律;感受着外界环境给予的刺激,增强身体体质;充分发挥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思维,挖掘最大限度的潜能。
2.提升教师专业化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被动地执行课程计划,对教学内容进行“生搬硬套”。田园课程的开发为教师提供新环境、新机遇,能够主动分析、尝试、解决实际问题,教育观念得到改变、专业能力得到提升。
3.转变家长观念
沿用城市化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之所以得不到农村幼儿家长的广泛支持,是因为活动需要的材料、支持,农村幼儿家长无法提供。田园课程活动材料取自自然,家长在了解活动内容的基础上,愿意配合帮助幼儿收集一些材料,支持活动的开展。
4.促进幼儿园发展
农村幼儿园田园课程经过开发—实践—反思—再实践,教育内容逐步从城市化内容转变成具有本园特色的课程内容,环境创设的功能从美化性、欣赏性为主转向以特色性、教育性为主。
三、有效利用田园资源
陈鹤琴先生提倡“活教育”,认为教育应该是活的,而大自然就是一本活书、活教材。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理念的实际意义为:有怎样的生活就有怎样的教育。
城市幼儿园的教育模式、教学内容对于农村幼儿来说显然是不合适的,但应如何有效利用自然资源,因地制宜的构建特色田园教育,提高农村幼儿园的学习效率。
(一)借鉴与引用
湖南桃源县农村课程资源《农村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宁波市M乡中心幼儿园田园课程《农村幼儿园园本课程方案研究》等,分别从不同角度对农村田园资源的开发利用进行了相关的研究。这些研究为农村幼儿园开展“田园资源”的开发提供了经验基础,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二)发展当地特色田园教育
农村幼儿园将自然环境多形式的运用到实际教学中,让孩子们在田野中学习。设计赏荷、钓龙虾、走水渠的户外活动,让眼前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成为教学的工具,让幼儿切身体会田园的美丽和奥妙。
本园构建了《玩转田园》的田园课程,以春夏秋冬四季为主线开展了《春天田园新》、《夏天田园绿》、《秋天田园美》、《冬天田园奇》的主题活动。
四、如何有效动员国内幼儿园开展田园式课程
(一)积极宣传田园式课程的优势
田园课程是以幼儿所处的现实生活为背景,从幼儿的兴趣和问题出发;注重幼儿的已有经验;注重活动的整合性、趣味性和挑战性。
田园课程遵循让教育回归真实的自然生活环境,让幼儿走进真实的生活中去观察、发现、探究、体验,这是田园课程教育的魅力所在。
(二)进行大规模的培训
幼儿园中教育工作的直接实施者是教师,实施的效果影响着幼儿园的教学质量的。因此,国家应该大力推崇教师的培训,促进农村田园课程的发展。积极对教师进行大规模培训,宣传农村田园教育的先进理念,让教师带动农村教育发展,帮助构建农村田园教育体系。
参考文献:
[1]王小英.构建田园课程焕发生命灵性 苏州市吴江区平望幼儿园,(215200)
[2]霍力岩等著.幼儿园课程开发与教师专业发展:比较研究的视角[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3]彭小元.教育公平视野下的农村幼儿园课程改革构想[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13,(01).
[4]皮军功.自然教育:农村幼儿教育的基本理念[J].学前教育研究,2012,(11).
[5]《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教育部,2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