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谈高中历史有效复习

【作者】 曾开双

【机构】 四川省兴文第二中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教科书只是历史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重点之一。因为历史源远流长,知识瀚海苍穹。作为一名历史老师,该如何引导学生“学什么,怎么学”是应该深思熟虑的问题。
  关键词:识记;练习;高中历史;高效方法
  以前,经验丰富的历史老师曾经总结:学好高中历史,应当注重“理解分析”。理解的主要内容有什么。包括重大历史定义,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结果及其意义,历史发展线索和特征,从而初步认识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历史与现实的联系等等。我也将结合自己的高中教学实际和学情分析,来谈一下学生学好历史需要把握的几大关键要点,希望能够给广大师生提供一些借鉴。
  一、教学观念转变策略
  在新高考背景下,教师要形成新的历史教育价值观,摈弃传统的历史教学观,应当从学生的长远角度发展历程来看,带领学生进行复习,帮助学生提高歷史人文素养,掌握历史知识,激发唤醒学生的发展潜能,不仅仅要促进学生智力方面的提升,还要促进学生品格上的发展,使学生能够得到合理的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再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体现出以学生为本的主题观念,构建出新型的师生关系。在高三的复习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许多学生在经过一轮的复习之后做出一些对自我学习情况的综合评价,但每个学生的资质不同,对知识的掌握能力不同,自然会出现有一些学生对自己一轮所复习的情况不甚理想,学生因此会对自己产生气馁的情况,有的教师也会在传统的观念下,出现对学生有着“以分盖棺”的思想;教师在复习过程中应转变这种观念,要注重鼓励学生的复习信心,加强学生对知识能力的整合,实现复习过程中对有效知识的迁移。教师也应因生而异,制定出分层的教学计划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提高。
  二、按目找点,压缩课本
  第一步,按章拆节,按目找点──分析史实类型,理清教材。以《中国古代史》第21章《金与南宋的对峙》为例,全章共三节:女真兴起及辽和北宋灭亡;南宋建立和岳飞抗金;南北方经济的发展。根据各节内容特点可按事件式、列举式两种类型进行归纳(前两节按事件式归纳列表,最后一节按列举式归纳。表略)。
  第二步,按目找点,用数字、文字简化上述表格。
  以上工作,内容浩繁,花费精力较大,因此应注意几个问题:
  1.时间分段,内容跨书,齐头并进──可在早、午、晚三段时间内,集中从所学教材中各取几章,以1995年高考复习要求为例,学生一天可以复习9章,一周下来就是63章。这样的复习效率不低,而且人也不易疲劳。
  2.总结教材时,提示的文字、数字应注在书上相应的位置,以备遗忘时复习。
  3.以上所述表格,在复习中不必章章打表,开始以书为本就可以了,一旦第一遍复习工作完成,就可以进行誊写工作了。
  4.合理安排时间,保证历史段时间内的专时专用和不多不少的量,是提高复习效率的关键。
  5.遇到困难章节,及时与老师或同学交流,以免出现认识上的错误。
  第三步,誊写章目,“写”一遍你的书。这项工作,目的是归纳知识体系,理顺书目编写的思路,成为回忆性的材料。这一步要求做到:
  1.必须在扎实的总结归纳的基础上做表,必须做到可以方便地在书中再现出数字所代表的史实。
  2.提示字不必拘泥于概括性的词语(如背景、论据等),可根据教材做出灵活的提示标记。
  3.誊写工作不是简单的抄写,需要对教材、对结论作出再认识、提高对史实的认识与理解。
  4.章、节、目的题目可帮助学生把握全章书的脉络,必须原文照抄,不可简省。
  三、注重教学方法 
  中心契入延展法。我想这一复习方法既适应现代高考的要求,也符合由死记硬背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趋势。因为:第一,通过中心契入,可对影响知识体系形成的关键知识实施纵深突破,形成知识中心;第二,通过层层递进、纵横延展,可揭示知识间的逻辑联系,使之在一定史学思想统率下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有机有序有层次的系统;第三,有利于学生在更高的层次上理解历史,有利于其进一步提高概括、归纳、分析、评价、比较、说明、论证等基本学科能力;第四,扩大了知识面,进行了多种思维训练。总之,它能促使学生将其已掌握的基本知识在一定史学思想统率下形成有机有序有层次有中心的知识系统,并获得一套治史的基本方法,从而造成比较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成为其独立处理历史问题和继续学习历史的条件;而且通过这样的学习所获得的知识、认识和思维方法是具有普遍意义的,不仅有利于应对高考和历史学习。 
  四、能高效地练习历史知识
  教师自己要多做高考真题、各省市模拟题,研读考纲,把握高考趋向和变化动态。教师还要精选做过的题目,编成符合自己学生需求和水平的练习册,把训练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作为重中之重。傅斯年先生曾说,历史就是“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这说明了历史材料在历史教学中举足轻重的作用。没有历史材料,历史教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选择好的材料是达到历史练习高效的捷径。
  在新高考改革的背景之下,高中历史的复习应该正视自身所存在的历史遗留问题以及现存的问题,要有明确的复习目标和任务。而综上所述,我们可知,教师要结合新形势、新政策、新考点,制定出科学高效的复习计划,为紧张的高三学生摸索挑选出一套适合改革新背景之下的高中历史复习方案。教师要善于利用教材和复习资料,加强对学生历史思维的培养,强化并建立学生的新史观,要注重“授人以渔”的教学方式。在复习过程中要注重有效策略的运用,以学生为本,注重教材,紧密结合当下的时事热点,规范学生的历史答题技巧,使得學生能够在此过程中取得较好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