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论初中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

【作者】 肖建勋

【机构】 四川省岳池县杜家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是阅读教学的本能追求,是其应担之责。作为一线语文教师,应弃传统“一言堂”的固定做法,做到策略创新,路径多施,让学生在多样化的语文阅读实践中不断提升阅读能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能力;培养;有效
  阅读能力是语文关键能力、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是阅读一切文本的基础。近来来,我们在中考语文试卷分析中发现,阅读考查在语文试卷中的篇幅越来越大,要求越来越高,方式也越来越灵活,分数比重也越来越大。为了让学生阅读能力能应付考试要求,能胜任日常文本阅读需要,加强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就成为我们一线语文教师的应尽之责。需要我们以教学目标的方式落实在日常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多角度地接触阅读材料,在多样化的听、说、读、写途径中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阅读实践,从而获得渐进式发展。我们知道,阅读能力不能“一口吃个胖子”,更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我们创新路径,多措并举,方能在系列化、持久战中见成效。
  一、听、说是培养阅读理解能力的基础
  听、说是语文学习的重要路径,能不能获得听、说的有效性,其需要能力支撑。因此,在听中培养学生倾听能力,在说中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就成为培养学生阅读能力,达到能听善说效果的重要路径。我们知道,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依赖于综合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训练扎实,语言结构意识强,基本词语掌握牢固,这些都是阅读理解能力的先决条件。阅读的最小单位是句子,如果基本句子结构通过听说而熟练掌握了,当读到一个很长的结构复杂的句子时,也无须在句子层次上停留了。可见,培养学生听、说能力,在促进学生阅读能力中有着重要意义。这一点,我们必须从传统“教以应试”的做法中更新认识,不能因为不考而放弃语文教育的应有培养目标。
  二、加强“读”的训练,提高朗读能力
  没有“百遍读”,哪来“自见义”。多读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从目前学生来看,他们认为朗读是小学阶段的事,初中就只有默读、快速读等讲究速度的读法了。实则不然,朗读是一种学习之径,初中阶段要求更高。因此,作为一线语文教师,不仅要纠正学生错误认识,还要创新诵读教学方法,让学生多读,多在开口朗读中实现有感情地读,表演读,进一步提升学生创新朗读能力。落实到实践中,就需要我们教师搭建平台,尽量精讲少讲,腾出时间来让学生成为朗读主体,真正把语文课堂成为朗朗书声课堂,而不是只有教师的“一个音”。值得注意地是,在小学阶段我们不强调朗读技巧训练,而在初中,就可明确授与抑扬顿挫的方式方法,把技巧知识渗透在训练中,使之在有方法、有需要、有锻炼中逐步提升朗读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阅读语感
  语感是人对语言的顿悟力,是理解力强和思维反映敏捷的表现。要达到这种效果,其需要坚持不懈的培养。新课标明确强调“培养语感”是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开展阅读能力,就必须把之细化日常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有效落实。当然,这个过程是持久的,需要我们有计划的长期进行。虽然培养学生语感方法很多,但我认为最好路径便是丰富学生语文积累。为此,我们可首先加强基本句、词汇、诗歌、谚语、名言等积累,丰富学生基本语文材料;二是广泛阅读,拓展学生阅读见识视野。这一点要与活动结合起来,才能增强学生广泛阅读的兴趣和动力。三是培养学生读书看报习惯,培养学生广泛阅读意识。很多学生认为“唯书是读”才是学生应读之责,却不知生活处处需要读,也有读的机会。四是举行积累成果赛,“晒采蜜本”、“故事汇”、课外阅读交流会等。阅读积累实践多,学生自然对积累充满兴趣,久而久之,他们就形成积累习惯了,这样他们就会日常学习广积,为薄发蓄力,从而促进自我语感能力提升。
  四、培养学生好的阅读习惯
  到了初中,还有一些学生在阅读时习惯用手指着文字读,逐字读。这是阅读陋习,不仅影响阅读速度,不利于思维培养,更给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带来纠正难度。语文教育是培养学生习惯的教育,阅读教学自然就为学生具有良好阅读习惯培养埋单。然而,我们发现,目前还有很多学生的阅读认知还仅限于教材课本阅读,这远远还不够,太小的阅读面,不能放宽我们阅读视野,必须把阅读触觉投入到无比宽广的生活世界中去,让学生在课内得方法,带着基本的方法和能力到课外这个阅读大舞台去吮吸语文殿堂的阳光雨露。久之,就可以接触更多体裁、了解更多的科普常识,以及古今中外的文化习俗、人文历史等。除了形成这样广泛的阅读习惯外,还需要从细节处着力,培养“三到”读书习惯、“动笔”读书习惯、针对读、精读等习惯。对于重点课文的阅读,就需要学生静下心来默读静思,手里拿着一支笔,边读边将文章出现的重点信息如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经过、结果等画出来,通读全文,再将所勾画出来的信息闪电般地串起来,重新组成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样,不但可快速完成阅读要求,还有助于理解,提升思维敏捷度,形成良好阅读实践习惯。
  以上,是我近几年来对培养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一些教学体会。虽不能全面涉及,但这是我们最大感受。当然,在全面践行新课改中,还需要我们创新策略进一步加强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特别是以阅读为主的语文实践,使之为以后发展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娴,浅析初中生语文阅读习惯培养的有效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9年。
  [2]朱云鹏,初中生语文个性阅读能力培养策略[J].课外语文,201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