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语文课堂应成为学生展示成果的舞台
【作者】 王 明
【机构】 四川省岳池县罗渡小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要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展示学习成果的舞台,就必须给予其展示信心,让学生有展示成果,再在我们搭建的平台上进行展示,并获得激励评价。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展示;学习成果;舞台
传统语文课堂教学,大多是教师表演的“一言堂”,是教师一个人的“独角秀”。而在全面倡导学生主体论的今天,课堂已经从传统的“教堂”变成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堂”了。这一转变,标志着师生角色观念都应发生改变,教师不再是独揽课堂的占据者,而是引导学生进行语文学习与成果展示的组织者、引领者和疑惑点拨者。在这过程中,教师观念的转变经过培训和学习是容易转变的,而学生的转变则需要我们教师在转变之后,课堂行为发生改变而引发的结果,这个过程是漫长的,需要我们教师,又特别是一线语文教师,必须改变传统模式教学,创新课堂以教导学的模式,还课堂于学生,让课堂成为学生自我展示的实践平台。从而达到让学生主动起来,兴奋活跃起来,成为课堂学习的真正主体的目的。下面,我结合这几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谈谈如何让课堂成为学生展示学习成果的舞台的实践方法与策略。
一、营造愉悦民主氛围,增强学生课堂展示信心
民主氛围虽然是学生学习的外在环境,但对于小学生来说,其就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条件,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在这方面有过重要研究。为此,要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并成为学习主体,敢于有“我来”的学习自信,特别是以胆识大为前提的展示活动,更需要我们营造愉悦民主氛围,以解决学生怕展示,不敢展示的害怕心理。为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积极利用师生关系和激励手段的作用,通过幽默的教学语言营造愉悦民主学习氛围,增强学生参与展示的胆识、勇气和信心。作为展示活动的组织者,我们应树立充分担当新课标赋予我们的教师角色,积极优化师生关系,尊重学生人格,善用笑脸施教,建立平等民主而又充满愉快和谐的教学气氛,使学生在获得心理自由中增强课堂展示信心。
二、贴近生活经历施教,让学生有展示的成果
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通常喜欢谈论亲身经历的事,因为其有切身体验,有展示的资源,故而信心满满。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活动场景或教学情境,唤醒学生经历,结合学习内容,使之通过口头或书面的方式展示出来。实践中,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其提供机会,鼓励他们大胆地去说、去练、去操作、去展示。例如,我们教学口语交际课《打电话》或《我们是朋友》时,就可以有效结合学生亲身生活经历,让学生回想自己是怎么做的,怎么说的,以此来唤醒经历体验,调动学生口头语言展示兴趣。这样的教学,其最大原因就是在于这种展示活动很贴近学生经历,他们有结合文本与自身体验,能让学生有展示的资源和信心,故而效果好。
三、开展课本剧表演,让课堂成为展示舞台
兴趣、情感在学习中的作用是相同而又相通的,都是以非智力促进智力的因素而存在,都给学生所需要的智力活动提供动力支撑。而我们知道,表演是儿童的一种需要,是他们用思考、再现生活的方式,对语文学习的一种再创新。图文并茂的现行教材,大多课文都具有很强的情境性或情节性,只要我们合理改编,都可以成为我们进行课本剧表演的载体和平台。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搭建平台,让学生想方设法把其改编成课本剧,为他们进行课堂展示提供条件。这样教学,既能使学生身临其境获得氛围感受,又能使他们增强展示兴趣,促使他们主动去阅读和理解课文内容。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展示能力,实现了寓教于乐、寓教于玩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小松树和大松树》这一课的执教中,为了让学生有展示平台,我利用多媒体首先播放了一段视频动画,让学生在观看中获得角色意识,并形成“我要展示”的强烈兴趣,再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扮演小松树、大松树和风伯伯角色,并进行表演展示。在这个展示活动中,学生不仅积极性高,而且通过表演展示和角色体验,很快就把风伯伯的话理解了,达到了化解教学难点的目的。实践证明,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表演课本剧,只是课堂展示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活动参与性,也能促进他们对课文的深入理解,提高教学有效性。
四、搭建多样化的展示平台,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小学生好胜心特别强,不甘落后。这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抓住这个特征,我们就可开展各种竞赛和比赛活动,让他们在展示中满足他们好胜和好玩的心理需求。为此,在语文课堂上,我们可搭建多样的展示平台,把比赛、游戏活动融入教学中,进行男女或小组对抗赛,让竞争活跃课堂,如听写生字新词、朗读、背诵、练习、表演等比赛。具体做法是:在课前用简笔画画出各方的标志,比赛开始后,获胜一方标上一面小红旗,比赛结束后,教师进行简单的总结,表扬获胜方,激励其他人下次努力。每位参赛选手的得失不仅仅是个人的荣誉,而是关系到他们所属集体的荣誉,这样无形中每位学生就有了一种压力,为了获得胜利,他们往往自觉地做好准备。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他们学习兴趣,而且增强了学生集体意识,有了更丰富的学习展示体验。
总之,为了有效凸显学生主体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我们必须把课堂变为学生展示学习成果的舞台,并通过于此,促进他们再学习的信心和动力。实践证明,由于一切强调学生主体作用发挥而进行的设计与实施,就可激活学生参与欲望和思维碰撞,实施“主体性教学模式”,教与学成效都会有明显的进步,从而更利于学生发展,促进他们语文素养提高。
参考文献:
[1]刘信,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展示学习成果的舞台[J].教学与研究,2016年。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展示;学习成果;舞台
传统语文课堂教学,大多是教师表演的“一言堂”,是教师一个人的“独角秀”。而在全面倡导学生主体论的今天,课堂已经从传统的“教堂”变成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堂”了。这一转变,标志着师生角色观念都应发生改变,教师不再是独揽课堂的占据者,而是引导学生进行语文学习与成果展示的组织者、引领者和疑惑点拨者。在这过程中,教师观念的转变经过培训和学习是容易转变的,而学生的转变则需要我们教师在转变之后,课堂行为发生改变而引发的结果,这个过程是漫长的,需要我们教师,又特别是一线语文教师,必须改变传统模式教学,创新课堂以教导学的模式,还课堂于学生,让课堂成为学生自我展示的实践平台。从而达到让学生主动起来,兴奋活跃起来,成为课堂学习的真正主体的目的。下面,我结合这几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谈谈如何让课堂成为学生展示学习成果的舞台的实践方法与策略。
一、营造愉悦民主氛围,增强学生课堂展示信心
民主氛围虽然是学生学习的外在环境,但对于小学生来说,其就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条件,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在这方面有过重要研究。为此,要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并成为学习主体,敢于有“我来”的学习自信,特别是以胆识大为前提的展示活动,更需要我们营造愉悦民主氛围,以解决学生怕展示,不敢展示的害怕心理。为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积极利用师生关系和激励手段的作用,通过幽默的教学语言营造愉悦民主学习氛围,增强学生参与展示的胆识、勇气和信心。作为展示活动的组织者,我们应树立充分担当新课标赋予我们的教师角色,积极优化师生关系,尊重学生人格,善用笑脸施教,建立平等民主而又充满愉快和谐的教学气氛,使学生在获得心理自由中增强课堂展示信心。
二、贴近生活经历施教,让学生有展示的成果
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通常喜欢谈论亲身经历的事,因为其有切身体验,有展示的资源,故而信心满满。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活动场景或教学情境,唤醒学生经历,结合学习内容,使之通过口头或书面的方式展示出来。实践中,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其提供机会,鼓励他们大胆地去说、去练、去操作、去展示。例如,我们教学口语交际课《打电话》或《我们是朋友》时,就可以有效结合学生亲身生活经历,让学生回想自己是怎么做的,怎么说的,以此来唤醒经历体验,调动学生口头语言展示兴趣。这样的教学,其最大原因就是在于这种展示活动很贴近学生经历,他们有结合文本与自身体验,能让学生有展示的资源和信心,故而效果好。
三、开展课本剧表演,让课堂成为展示舞台
兴趣、情感在学习中的作用是相同而又相通的,都是以非智力促进智力的因素而存在,都给学生所需要的智力活动提供动力支撑。而我们知道,表演是儿童的一种需要,是他们用思考、再现生活的方式,对语文学习的一种再创新。图文并茂的现行教材,大多课文都具有很强的情境性或情节性,只要我们合理改编,都可以成为我们进行课本剧表演的载体和平台。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搭建平台,让学生想方设法把其改编成课本剧,为他们进行课堂展示提供条件。这样教学,既能使学生身临其境获得氛围感受,又能使他们增强展示兴趣,促使他们主动去阅读和理解课文内容。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展示能力,实现了寓教于乐、寓教于玩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小松树和大松树》这一课的执教中,为了让学生有展示平台,我利用多媒体首先播放了一段视频动画,让学生在观看中获得角色意识,并形成“我要展示”的强烈兴趣,再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扮演小松树、大松树和风伯伯角色,并进行表演展示。在这个展示活动中,学生不仅积极性高,而且通过表演展示和角色体验,很快就把风伯伯的话理解了,达到了化解教学难点的目的。实践证明,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表演课本剧,只是课堂展示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活动参与性,也能促进他们对课文的深入理解,提高教学有效性。
四、搭建多样化的展示平台,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小学生好胜心特别强,不甘落后。这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抓住这个特征,我们就可开展各种竞赛和比赛活动,让他们在展示中满足他们好胜和好玩的心理需求。为此,在语文课堂上,我们可搭建多样的展示平台,把比赛、游戏活动融入教学中,进行男女或小组对抗赛,让竞争活跃课堂,如听写生字新词、朗读、背诵、练习、表演等比赛。具体做法是:在课前用简笔画画出各方的标志,比赛开始后,获胜一方标上一面小红旗,比赛结束后,教师进行简单的总结,表扬获胜方,激励其他人下次努力。每位参赛选手的得失不仅仅是个人的荣誉,而是关系到他们所属集体的荣誉,这样无形中每位学生就有了一种压力,为了获得胜利,他们往往自觉地做好准备。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他们学习兴趣,而且增强了学生集体意识,有了更丰富的学习展示体验。
总之,为了有效凸显学生主体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我们必须把课堂变为学生展示学习成果的舞台,并通过于此,促进他们再学习的信心和动力。实践证明,由于一切强调学生主体作用发挥而进行的设计与实施,就可激活学生参与欲望和思维碰撞,实施“主体性教学模式”,教与学成效都会有明显的进步,从而更利于学生发展,促进他们语文素养提高。
参考文献:
[1]刘信,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展示学习成果的舞台[J].教学与研究,201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