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化学课堂中渗透情感教育的路径探寻

【作者】 卢 娟

【机构】 四川省武胜县真静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实施情感教育,让学生在获得化学知识的同时并获得快乐,是我们全面育人的重要思想。作为一线教师,要创新教学路径,丰富情感渗透方法,让学生在关爱中扬起化学学习信心。
  关键词:初中化学;情感教育;渗透;路径
  随着“五育合一”新课改热潮的掀起,“全面育人”成为教师心中的一个重要关键词。不论是哪种知识的教育,都是在师生互动对话中实现的。而我们知道,对话的基础是情感,关爱学生又是情感教育实施基础中的基础。在全面践行素质教育的当今,重视情感教育是我们全面育人的前提。初中化学是科学启蒙教育的重要载体,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就离不开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也需要情感教育来煽情。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应在双基达成的过程中,积极渗透情感教育。作为实践者,这决不能忽视。因此,作为一线教师,应该放在首要位置,并创新渗透路径,使之在获得化学知识的同时,也获得情感教育,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
  一、在加强师生关系融洽中以渗透
  良好师生关系是教学得以有效展开的基础。作为一线教师,要深知情感在教学对话中的重要作用。初中学生有明显的向师性,这是他们从爱老师到爱化学学科学习的重要抓手。有效利用这一特征,渗透情感教育,让学生在感受关爱中体验到课堂的和谐,从而爱屋及乌,信其道,乐其学。这就是融洽师生关系以渗透情感,培养学生学习情感的重要路径。实践证明,有了这种情感作教学氛围基础,学生乐意与教师对话,与学生交流,即使没有强烈的化学学习兴趣,他们也愿意成为好之者。
  二、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中以渗透
  “施教之法”乃“教者术也”,过程重在启导。化学教学要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并非如教师角色转变之易,学生长期形成的被动学习角色,很难在一时半会“痛改前非”,需要我们教师循循善诱和兴趣激发,大量的鼓励给动力,才能使慢慢改过来,成为主动学习的践行者。这当中,情感教育是关键。
  (一)情中趣中,巧妙激趣。兴趣是学生“我要学”的内驱力,虽是一种非智力因素,但对心智活动的作用非常大。而激兴趣的有效方法就是煽情,进行情感激励。作为教师,在教学的任何环节,都不能吝惜赞美这把利剑,寓情于教,情在趣中,共同作用,促使学生扬起学习自信。
  (二)语言要亲切,富于感染力。语言,是师生对话的介质,教师语言的亲切性,直接影响到对话双方的情感。情感教育,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说好话,让听者心情愉悦。而要实现这种效果,就需要我们的教学语言要亲切,富于感染力。
  三、在学法指导中以渗透
  情感是促进学生带着方法努力学习的后勤保障。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是当今教育的重要趋势。我们知道,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就必须加强学法指导。在倡导学为主体的课改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是新课改实践中喊得最为响亮的声音。作为一线老师,不应单独为学法指导而抛开知识与技能培养的传统,应情感教育与之的有机结合,并以“三维目标”的细化措施融会到化学教学中去,实现“鱼渔双授”。比如我在教学“氧气的实验制取时,我先讲解收集氧气所需要的药品和仪器,以及收集氧气时应注意的事项,并根据仪器的安装规律安装好,再准备药品来制氧气”。这样循序渐进,从仪器、安装、药品、操作到收集氧气,不断推广开来,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操作方法,具备自学自做的能力,并激发和鼓励学生多去做一些有益的实验,这是增添学生信心,增强实验情感是非常必要的。
  四、在化学实验教学中以渗透
  初中学生常常只想看化学实验,而不想动手做。原因就在于缺乏情感作动力的支撑。实验过程中一个需要动力来克服困难的过程,需要教师煽情来增强学生勇气。因此,在实验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更具有现实性。就拿实验中最简单的观察来说,也需要情感作动力,来促进学生仔细观察。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加强课堂情感渗透,引导学生在实验观察中“目有所获”。例如,在关于“氧气性质”部分内容的教学中,课堂上,在演示实验的同时,我提出观察要求,让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的操作过程和实验现象。很多学生过多的把目光放在了实验操作上,只有少数学生从物质的物理性质(颜色、气味、状态等)到化学物质,注意观察到了该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这说明,情感教育来促成学生更细心。此时,我们作进一步要求,要求学生观察从现象到结论的过程。在教授氢特性部分时,首先指导学生复习现有知识,例如包括哪些物理特性等,然后帮助学生进行每个实验,得出结论。在“二氧化碳”内容的教学中,我们让学生实验,要求他们从现象中得出结论。通过这种指导,学生在掌握研究方法后,就会信心大增,这就为他们将来的化学学习提供了情感支持。
  总之,化学教学要提高质量,就务必用情感教育来助力,它是学生增强信心,成为主体的动力发电机。在全面践行“五育合一”课改中,作为一线教师,要努力把情感教育这把利剑作用发挥好,让学生满血复活,充满正能量,努力践行由好之者向乐之者转变的化学学习的自觉者角色,并在全面发展中提升化学素养,受到科学启蒙教育。
  参考文献:
  [1]冯爱勇,初中化学教学中情感教育渗透策略探讨[J].成功(教育),2013年。
  [2]朱国华,新形势下初中化学教学中情感教育渗透策略[J].情感读本,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