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谈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方法
【作者】 罗振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孔滩金凤小学
【摘要】 信息技术作为一个前沿学科,也是一个新兴的学科,更要适应新课改的需要,这就需要我们这些教信息技术的教师不断地去探索、去研究合适的教学方法,本文就结合实际对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方法作以论述。【关键词】小学 信息技术 新课改 教学方法
随着学校的不断要求,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也飞速发展起来,它不断地改变和完善着学生们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从小学开始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的掌握及应用,是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也是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怎样正确上好信息技术课,是每一位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必须完成的一项重要课题。为了让学生爱信息技术、懂信息技术,为了促进学生在信息技术领域全面发展,为了让信息技术课堂充满活力,我们必须运用全新的教学理念,结合学生和信息技术独特的教学特点,在学校的积极鼓励与领导的积极参与下,不断进行着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方法的探索与研究。
一、抓好基本功的训练 ,让学生打好基础
万丈高楼从地起,基础是发展的前提,是事件成败的关键。电脑知识的学习也应从抓基本功开始,为以后的不断学习打好基础。熟练的技巧都离不开扎实的基本功。只有练就一手好的基本功,才有可能熟练地使用鼠标让计算机执行各种任务,熟练地操作键盘向计算机录入各种文字信息,为进一步学好信息技术课程打下扎实的基础。例如:在对小学三年级学生进行教学时就是重视抓键盘指法练习,在练习中让学生必须做到:1.要求学生会读英文字母,并正确区分它们的大小写,认识字母在各个键的排列位置,以及几个常用功能键的基本用法;2.让学生弄清手指分工及了解打字指法,掌握打字技巧;3.组织学生上机进行英文打字,指导他们初步掌握击键姿势、击键方法等;4.组织学生分组上机对抗练习,特别是留意学生各个手指的击键范围,千万不要让其出现“一指弹”的现象,让学生明白在开始练习阶段不要心急,要注意打字的准确率及指法的规范性;5.通过正规练习,让学生实现“盲打”。经过这样的训练会使学生终身受益。
二、游戏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它促使学生追求知识,探索科学的奥妙。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的积极性首先来源于兴趣,叶圣陶先生认为,要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就要“一使需之切”“一使乐其业”。教师自“寓教于乐”,善于运用生动形象、具体鲜明,准确精练、妙趣典雅的语言进行教学,从而引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学生的求知欲望被激发起来了,作为教师当然就可以顺水推舟,将学生带入知识的海洋了。因此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我依据教学内容,设计一个或几个游戏的情境,以此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强烈求知欲望,让学生在最佳的状态下进行学习。例如学习指法是非常枯燥的,如果教师一开始直接讲解手指的摆放要求和指法要点,学生不但学的很累,而且很不愿学,更加不能强迫其练习了。我在教学中就采取游戏引入的方法,例如:计算游戏、拼图、赛车等游戏,这些富有童趣的游戏,深深地吸引着学生,学生在忘情地玩游戏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把指法练熟了,懂得了平常课堂中很难理解的回车键、空白键、换档键、光标键、退格键、功能键的作用与使用。由于游戏中巧妙地设置一些障碍和关卡,迫使学生去理解键盘上的一些键的功能与使用,这样他们就在无形中学会了键盘的使用。如果强行让他们去学习理论知识,背熟键盘字母排列、键盘功能,学习效果不见得会很好,同时学生也没有更大的学习兴趣。通过教学实践,我认为正确地引导小学生玩电脑游戏是利多弊少。使我体会到:“电脑游戏是通往电脑世界的捷径这句话的真正含义。但电脑游戏的取材和活动时间必须要严格控制,要选择优秀的适合学生的游戏,更要强调趣味、益智、学习的功能。这样,既保持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还可以促使学生自觉去学习信息技术知识,化难为易,加深印象,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三、使用传统讲解法
传统讲解法就是教师对知识进行系统地讲解。它作为一种最常用、最古老的教学方法,同样适合新兴的信息技术学科,这种教学方法主要运用于信息技术常识性的知识教学,它不用借助其它教学设备就能完成教学过程,如教学计算机的发展史、计算机的组成、计算机的日常维护和病毒预防以及计算机的用途、网络道德等。这种教学方法也同样适用于计算机操作性知识的原理讲解和操作步骤的讲解,如:操作计算机的坐姿、汉字输入法分析等,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特点,教学语言要注意“生动”、“形象”,防止照本宣科,对教材的内容必须深加工,这样教师才能教的轻松,学生听得愉快,记得牢固。
四、恰当运用比喻,提高教学效果
在课上运用恰当的比喻,可以使教学内容生动活泼,营造一个轻松的教学环境。计算机理论基础知识枯燥无味,而且涉及到许多计算机术语,学生理解起来很吃力,但如果运用比喻教学,就会使教学内容容易理解和记忆。从根本上说就是变静态为动态、变抽象为形象、变虚为实。例如讲计算机硬件的组成,我首先提问:人是怎样处理问题的?然后在黑板上写出“2 + 3 = ?”这道题,你是通过什么知道的呢?我又读“2加3等于几?”,你又是怎样知道的呢?告诉学生:(1)通过自己的耳朵、眼睛将信息输入给大脑;(2)通过自己的知识,经过大脑运算;(3)通过手写出答案或用口回答。同样计算机也是这样工作的。这时学生就会举手问计算机的耳朵、眼睛、大脑、手和口是什么呢?我告诉学生:计算机是由五个部分组成的,用键盘和鼠标把信息输到计算机内,这两个部件就是我们说的耳朵和眼睛。大脑就是记忆运算部件,也就是我们看见的那个形状像箱子一样的东西,它叫主机。最后的运算结果就通过显示器(形状像电视机)和打印机显示出来,这就是电脑的手和口。经过这么一讲,学生明白了,计算机硬件是由:键盘、鼠标、主机、显示器和打印机五个部分组成的。接着讲:主机内部除了有运算器外,还有一个“仓库”又叫存储器,一个“心脏”中文名字叫中央处理器,英文缩写:CPU。形象的类比,把复杂、抽象的机械原理说得通俗易懂、简单明了,学生一听就懂,很快就能记住。
五、任务驱动教学法
所谓“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就是指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让学生带着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和适当难度的任务去学习。这样的教学方法适用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和创新素质,符合探究式的教学模式。比如,在教授画图时,先给学生展示一张制作精美的图片,在学生赞叹图片时,告诉学生我们也能画出一张这样美麗的图片,这样,既给学生布置了一个学习任务,同时也激发起了学生对学习画图的兴趣,从而学生从被动的学变为学生主动的学。
六、设置实践活动,强化学生实践热情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离不开实践活动的支持,所以教师在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的基础上,还应该注意组织学生针对相关学习项目进行自主探究,并且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让学生参与到实践活动中,真正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探索活动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体验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让学生在后期学习和探索的过程中可以积极主动的完成学习任务,切实保障学生的整体学习成效。例如在让学生对“突出重围――页面设计”课程进行学习后,教师结合当前教学改革方向以及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为学生设置了设计个性小简历、设计文明宣传板报等简单的小任务,并且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能够积极探索,独立完成任务,确保学生可以真正将所学知识应用到任务实践活动中。在此过程中,教师要确保能够对学生的小组独立探究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并动态把握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及时针对学生实践探索中遇到的问题对学生实施相应的教学指导,让学生能够在小组配合下完成实践任务活动,实现对信息技术方面知识的有效利用。唯有如此,信息技术教学才能够呈现出更加科学的发展状态,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自主探究能力也能得到适当的培养,对学生未来深入学习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产生着相应的积极影响。
总之,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作为一门新兴学科,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最根本的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让学生具备一定的信息能力去解决自身生存中所遇到信息问题,适应社会的需求。尤其是在农村,不应在乎教会了学生使用多少软件,创作了多少作品,教学的目的是把学生培养成有信息技术能力的人,而不是培养成只会按要求操作而不会思考的“信息技术呆子”。在思想意识上能否明确信息技术的教学目的是信息技术教学成败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