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的方法与策略
【作者】 吴 芳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屏山县金沙江幼儿园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幼儿园教育是教育的起点。越来越多的家长与教育者都意识到幼儿教育的重要意义。幼儿园语言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部分,语言教育得当将为幼儿其他方面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从幼儿园与家庭两个方面,简要地分析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動的方法与策略,以期能够有所收获和突破。
关键词:幼儿园教学;语言教育;方法策略
语言是社会现象,是人类传达信息、表达感情和进行交流的工具.国内外相关研究表明,幼儿时期是个体发展中的一个语言教育黄金期,这一时期语言能力的发展将会对孩子今后各种能力的发展,以及知识的获得、兴趣的培养、心理结构的发展具有决定意义.在幼儿园这个相对特殊的环境里,幼儿教师的语言又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对幼儿的成长和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此,幼儿教师应高度重视幼儿的语言教育,针对幼儿的心理特点,采用有效的语言教育策略进行教学,不断提高幼儿的全面发展和幼儿园的教学质量.
一、让幼儿想说、敢说、会说、有话可说
陈鹤先生曾经说:“发展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因此,在幼儿园日常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充分了解每个幼儿的特点,寻找幼儿最感兴趣的事物和有话可说的话题,引导幼儿积极主动的说话,积极主动的发言,表达自己的所想、所感、所见等,发展他们的语言能力。
(一)让幼儿想说
在幼儿教学中,寻找幼儿感兴趣的话题,根据幼儿好表扬、喜欢被教师赞赏的特点,教师要用鼓励的方式,并适当的给以小礼物、小红花奖励的方式,刺激幼儿说话的愿望,引导幼儿与其他伙伴交流,把心里想说的话告诉同伴或教师。教师对语言表达流利的、表述比较准确的幼儿给予拥抱、竖起大拇指、全班学生鼓掌、给予贴红点等方式进行肯定和鼓励。对于性格内向,不爱发言的幼儿,教师要进行个别交谈,慢慢引导,分组交流,幼儿一般愿意和其年龄相仿的同伴交流,因此对于不善言表的幼儿,还可以让同伴引导其说话,帮助其克服心理障碍,从能与同桌交流,到与班级其他小朋友交流,与教师交流,独立说话,与陌生人说话,全班幼儿面前大声说话,大方地与人交谈。
(二)让幼儿敢说
在幼儿教育教学中,很多幼儿想说,但是由于各种原因而不敢说。因此,教师对此类幼儿要创造轻松和谐的交流环境,表达的机会,消除幼儿的恐惧心理,让其敢说。如在班级语言教育活动中,可以开展“课前小喇叭”“开心小主持”“新闻播报”“我是故事大王”“比谁说的好”“我有话要问教师”等活动,让幼儿敢于把自己的所闻、所见、所听的事或人分享给大家,体验分享的快乐,激发敢说的自信,养成准确表述的习惯。
(三)让幼儿会说
很多时候,幼儿想说、敢说,但是因为年龄小,说不完整,不知怎么说才能表述清楚。遇到这种情况,教师就要把重点放在引导幼儿完整表述上来,让幼儿把话讲生动,讲清楚。如秋天来了,我们带幼儿到公园里秋游活动,给幼儿安排任务:“小朋友们!我们今天到美丽的公园举行秋游活动,但不能光顾玩耍了啊!我们是带着一项很重要很重要的任务来公园参加活动的,这个任务是小朋友们边游公园边观察各种树木、树叶的变化,然后比一比,看谁观察得最好,说得最准确啊!”在发言讨论中,有的幼儿说:“石榴树的叶子黄了,像一把金色的小扇子”;有的说:“有树叶落下来像小船”;还有的说:“松树是很绿的,看上去像一顶尖尖的帽子”,幼儿在观察议论、想象中及时地用语言表达出来,发展了口语表达能力。
(四)让幼儿有话可说
由于幼儿认知能力、心理水平的限制,说上几次就无新鲜话题可说,只能重复原来的话题和讲过的故事。为了让幼儿经常有故事讲、有话题可讲,教师要引导幼儿多观察不同的景物、留意发生在身边的事件、每天听爷爷奶奶讲故事,经常收听广播等,丰富幼儿的生活,让幼儿经常有话可说。
二、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
幼儿由于年纪较小,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对静态事物的兴趣不如动态事物的兴趣大,因此,幼儿语言教师应抓住幼儿这一特点,采用适合幼儿的教学方法,提高语言教育活动的有效性.所以,教师在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时可以:(1)利用儿歌,激发幼儿学习兴趣.(2)利用故事吸引幼儿注意.(3)利用游戏,实现师生有效互动.(4)利用道具,调动幼儿学习积极性.
例如,教师在讲到《猴子捞月亮》这一语言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在网上搜索一些关于猴子捞月亮的儿歌,然后用多媒体播放出来,让幼儿学习,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今天,老师要给大家讲一讲一个儿歌背后的小故事.”这时,教师可以引出《猴子捞月亮》的故事.给幼儿讲完故事后,教师可以为幼儿提出问题:“小猴子会在水中捞到月亮吗?”引发幼儿思考,让幼儿间互相讨论,然后回答.另外,教师可以课前准备一串毛绒小猴玩具、一盆水和一个手电筒,在讲完故事后,教师利用这些教具,将故事内容直观形象地呈现在幼儿眼前,加深幼儿对故事的理解,也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教师可以为幼儿设置猴子捞月亮的游戏:先选出两个幼儿,一个作为猴子,一个充当月亮,最好是一个男孩一个女孩;剩下的人拉着手围城一个圆圈,然后让是月亮的幼儿站到圈中;然后站在圈外的猴子要抓住月亮,他不能到圈子里面去,只能在外面用手抓,月亮则可以在里面来回躲闪,不要被抓住.总之,用游戏的方式可以锻炼幼儿的身体素质,促进幼儿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三、幼儿园语言教育与幼儿生活和游戏结合
教师应该注重在幼儿语言学习过程中把握孩子的天性和好奇心,与实际生活联系,与自然生活和游戏相结合,比如教师可以带孩子去大自然种花种草,观察它们的生长过程,可以自己动手给爸爸妈妈制作生日礼物和卡片,表达对父母的感激和爱;教师可以在春天的时候带孩子们养蝌蚪,让孩子们看到蝌蚪成长为青蛙的过程;带孩子们去花丛捉蝴蝶并让他们分出蝴蝶的颜色,描述蝴蝶飞舞的样子,并延伸让孩子们去搜集蝴蝶的故事和图片,最后说出他们的所思所想,丰富幼儿的情感,激发幼儿的语言表达兴趣。
四、提升幼儿的思维能力
幼儿创造思维以及意识主要表现出五方面的特点:其一,对于周围的事物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其二,求知欲十分旺盛,祈盼去了解不懂的事情;其三,不定式的思维,幼儿拥有具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其四,敢于挑战和尝试,不想落与人后,不愿意轻易地服输。由于幼儿园阶段的孩子年龄较小,思维能力尚且不足,故需要幼儿教师在开展语言教学活动的过冲中,高度关于幼儿思维能力的培养活动,不断增加幼儿想象力,在激发幼儿对于知识渴望的同时,有效地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例如:小班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引导学生开展寻找水果游戏。游戏开始,安排幼儿佩戴动物头像的饰品,将幼儿爱吃的水果安排在草地上,在屏幕上播放一致大灰狼,播放大灰狼的凶狠声音,告知幼儿大灰狼要抓小动物吃掉。教师讲解游戏中只有赢了的小朋友才不会被大灰狼吃掉,之后正式宣布开始游戏。通过这一游戏形式,利用幼儿不服输的意识,在锻炼幼儿语言能力的同时帮助幼儿培养思维能力。
语言教育向来是人在成长过程当中十分基础又十分重要的教育环节之一,特别是在幼儿阶段,必须采取科学合理正确的教育模式,积极地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达其观点和内心想法,幼儿园教师也可以采取相关手段来提升幼儿的语言学习效果,从而全面提升我国的幼儿园语言教育事业。
关键词:幼儿园教学;语言教育;方法策略
语言是社会现象,是人类传达信息、表达感情和进行交流的工具.国内外相关研究表明,幼儿时期是个体发展中的一个语言教育黄金期,这一时期语言能力的发展将会对孩子今后各种能力的发展,以及知识的获得、兴趣的培养、心理结构的发展具有决定意义.在幼儿园这个相对特殊的环境里,幼儿教师的语言又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对幼儿的成长和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此,幼儿教师应高度重视幼儿的语言教育,针对幼儿的心理特点,采用有效的语言教育策略进行教学,不断提高幼儿的全面发展和幼儿园的教学质量.
一、让幼儿想说、敢说、会说、有话可说
陈鹤先生曾经说:“发展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因此,在幼儿园日常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充分了解每个幼儿的特点,寻找幼儿最感兴趣的事物和有话可说的话题,引导幼儿积极主动的说话,积极主动的发言,表达自己的所想、所感、所见等,发展他们的语言能力。
(一)让幼儿想说
在幼儿教学中,寻找幼儿感兴趣的话题,根据幼儿好表扬、喜欢被教师赞赏的特点,教师要用鼓励的方式,并适当的给以小礼物、小红花奖励的方式,刺激幼儿说话的愿望,引导幼儿与其他伙伴交流,把心里想说的话告诉同伴或教师。教师对语言表达流利的、表述比较准确的幼儿给予拥抱、竖起大拇指、全班学生鼓掌、给予贴红点等方式进行肯定和鼓励。对于性格内向,不爱发言的幼儿,教师要进行个别交谈,慢慢引导,分组交流,幼儿一般愿意和其年龄相仿的同伴交流,因此对于不善言表的幼儿,还可以让同伴引导其说话,帮助其克服心理障碍,从能与同桌交流,到与班级其他小朋友交流,与教师交流,独立说话,与陌生人说话,全班幼儿面前大声说话,大方地与人交谈。
(二)让幼儿敢说
在幼儿教育教学中,很多幼儿想说,但是由于各种原因而不敢说。因此,教师对此类幼儿要创造轻松和谐的交流环境,表达的机会,消除幼儿的恐惧心理,让其敢说。如在班级语言教育活动中,可以开展“课前小喇叭”“开心小主持”“新闻播报”“我是故事大王”“比谁说的好”“我有话要问教师”等活动,让幼儿敢于把自己的所闻、所见、所听的事或人分享给大家,体验分享的快乐,激发敢说的自信,养成准确表述的习惯。
(三)让幼儿会说
很多时候,幼儿想说、敢说,但是因为年龄小,说不完整,不知怎么说才能表述清楚。遇到这种情况,教师就要把重点放在引导幼儿完整表述上来,让幼儿把话讲生动,讲清楚。如秋天来了,我们带幼儿到公园里秋游活动,给幼儿安排任务:“小朋友们!我们今天到美丽的公园举行秋游活动,但不能光顾玩耍了啊!我们是带着一项很重要很重要的任务来公园参加活动的,这个任务是小朋友们边游公园边观察各种树木、树叶的变化,然后比一比,看谁观察得最好,说得最准确啊!”在发言讨论中,有的幼儿说:“石榴树的叶子黄了,像一把金色的小扇子”;有的说:“有树叶落下来像小船”;还有的说:“松树是很绿的,看上去像一顶尖尖的帽子”,幼儿在观察议论、想象中及时地用语言表达出来,发展了口语表达能力。
(四)让幼儿有话可说
由于幼儿认知能力、心理水平的限制,说上几次就无新鲜话题可说,只能重复原来的话题和讲过的故事。为了让幼儿经常有故事讲、有话题可讲,教师要引导幼儿多观察不同的景物、留意发生在身边的事件、每天听爷爷奶奶讲故事,经常收听广播等,丰富幼儿的生活,让幼儿经常有话可说。
二、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
幼儿由于年纪较小,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对静态事物的兴趣不如动态事物的兴趣大,因此,幼儿语言教师应抓住幼儿这一特点,采用适合幼儿的教学方法,提高语言教育活动的有效性.所以,教师在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时可以:(1)利用儿歌,激发幼儿学习兴趣.(2)利用故事吸引幼儿注意.(3)利用游戏,实现师生有效互动.(4)利用道具,调动幼儿学习积极性.
例如,教师在讲到《猴子捞月亮》这一语言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在网上搜索一些关于猴子捞月亮的儿歌,然后用多媒体播放出来,让幼儿学习,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今天,老师要给大家讲一讲一个儿歌背后的小故事.”这时,教师可以引出《猴子捞月亮》的故事.给幼儿讲完故事后,教师可以为幼儿提出问题:“小猴子会在水中捞到月亮吗?”引发幼儿思考,让幼儿间互相讨论,然后回答.另外,教师可以课前准备一串毛绒小猴玩具、一盆水和一个手电筒,在讲完故事后,教师利用这些教具,将故事内容直观形象地呈现在幼儿眼前,加深幼儿对故事的理解,也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教师可以为幼儿设置猴子捞月亮的游戏:先选出两个幼儿,一个作为猴子,一个充当月亮,最好是一个男孩一个女孩;剩下的人拉着手围城一个圆圈,然后让是月亮的幼儿站到圈中;然后站在圈外的猴子要抓住月亮,他不能到圈子里面去,只能在外面用手抓,月亮则可以在里面来回躲闪,不要被抓住.总之,用游戏的方式可以锻炼幼儿的身体素质,促进幼儿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三、幼儿园语言教育与幼儿生活和游戏结合
教师应该注重在幼儿语言学习过程中把握孩子的天性和好奇心,与实际生活联系,与自然生活和游戏相结合,比如教师可以带孩子去大自然种花种草,观察它们的生长过程,可以自己动手给爸爸妈妈制作生日礼物和卡片,表达对父母的感激和爱;教师可以在春天的时候带孩子们养蝌蚪,让孩子们看到蝌蚪成长为青蛙的过程;带孩子们去花丛捉蝴蝶并让他们分出蝴蝶的颜色,描述蝴蝶飞舞的样子,并延伸让孩子们去搜集蝴蝶的故事和图片,最后说出他们的所思所想,丰富幼儿的情感,激发幼儿的语言表达兴趣。
四、提升幼儿的思维能力
幼儿创造思维以及意识主要表现出五方面的特点:其一,对于周围的事物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其二,求知欲十分旺盛,祈盼去了解不懂的事情;其三,不定式的思维,幼儿拥有具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其四,敢于挑战和尝试,不想落与人后,不愿意轻易地服输。由于幼儿园阶段的孩子年龄较小,思维能力尚且不足,故需要幼儿教师在开展语言教学活动的过冲中,高度关于幼儿思维能力的培养活动,不断增加幼儿想象力,在激发幼儿对于知识渴望的同时,有效地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例如:小班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引导学生开展寻找水果游戏。游戏开始,安排幼儿佩戴动物头像的饰品,将幼儿爱吃的水果安排在草地上,在屏幕上播放一致大灰狼,播放大灰狼的凶狠声音,告知幼儿大灰狼要抓小动物吃掉。教师讲解游戏中只有赢了的小朋友才不会被大灰狼吃掉,之后正式宣布开始游戏。通过这一游戏形式,利用幼儿不服输的意识,在锻炼幼儿语言能力的同时帮助幼儿培养思维能力。
语言教育向来是人在成长过程当中十分基础又十分重要的教育环节之一,特别是在幼儿阶段,必须采取科学合理正确的教育模式,积极地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达其观点和内心想法,幼儿园教师也可以采取相关手段来提升幼儿的语言学习效果,从而全面提升我国的幼儿园语言教育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