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乘风而上,指南引航

【作者】 王 涯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幼儿园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随着《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颁布,到底对我们一线教师有些什么具体的指导?每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应该达到怎样的发展水平?《指南》中指出:幼儿社会领域的学习与发展过程是其社会性不断完善,并奠定健全人格基础的过程。那么对于《指南》的学习后,怎样培养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呢?
  关键词:社会性发展;人际交往;分享;年龄阶段
  人生百年,立于幼学。随着《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学前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通过《指南》的学习,我收获满满,受益匪浅,该指南为幼儿以后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并以促进幼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为核心,通过提出的相应建议,帮助我们老师了解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建立对幼儿发展的合理期望实施保育和教育,让幼儿度过快乐有意义的童年。学习与发展目标部分分别对3~4岁、4~5岁、5~6岁三个年龄段末期幼儿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提出了合理期望。于之前学习的《纲要》中幼儿五大领域的发展总目标相比,有了更详细、具体的认识。
  《指南》让我清楚地认识到我所教育的每个年龄段的孩子应该达到怎样的目标。这些细致的内容对于我老师来说,是非常宝贵的经验资源。对于我今后开展教育工作具有非常大的作用。印象最深的是《指南》将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每个领域按照幼儿学习与发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划分为若干方面。每个方面由学习与发展目标、教育建议两部分组成。下面我就把自己在贯彻指南的一些做法与大家分享。
  一、健康
  健康领域中,如在动作发展中规定3-4岁的孩子能够单脚连续向前跳2米左右;4-5岁的孩子能够单脚连续向前跳5米左右;5-6岁的孩子能够单脚连续向前跳8米左右,这些小小的数字虽然不同,但是却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层层递进的,正体现了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水平能力发展差异,而也正是这些小小数字上的差异,让我对带各年龄段幼儿时有不同的要求,让幼儿在不同年龄阶段得到更好的发展和成长。
  二、语言
  小班幼儿口语训练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听与说的能力,在小班经常可以看见孩子没有听清老师提的要求就开始行动了,因此我觉得需要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与习惯。首先,应该以身作则,认真听别人讲话,包括幼儿,做出表率,还要用幼儿听得懂的语言交流,对幼儿提出和布置任务前,要求他们仔细听,鼓励他们不懂就要马上问。
  三、社会
  幼儿社会能力包括人际交往、社会适应两方面。关注幼儿的感受,保护其自尊心和自信心,如: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幼儿,使幼儿切实感受到自己被尊重;关注幼儿的活动表现,善于发现其优点和长处,多给予肯定和表扬。不要拿幼儿的不足与其他幼儿的优点做简单比较,比如“某某小朋友都会,你怎么就不会?”,教师应该意识到幼儿是不同的个体,“他是他、我是我”、“他会不意味着我一定就会”,要尊重个体差异。在提问时要考虑保护幼儿的自尊、自信心,要根据幼儿能力的强弱来提问题,让幼儿基本都能回答正确、体验成功,如此保护了幼儿的自尊心又增强了幼儿自信心,使幼儿社会性情感得以良好的发展。
  四、科学
  科学领域主要包括科学探究和数学认知,如科学探究中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我会利用散步、户外活动等机会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观察周围事物,学习观察的基本方法,培养观察与分类能力。
  五、艺术
  在艺术领域中,分为了两大部分,一是感受与欣赏,二是表现与创造。如在表现与创造中,《指南》提出的教育建议是:创造机会和条件,支持幼儿自发的艺术表现和创造。提供丰富的便于幼儿取放的材料、工具或物品,支持幼儿进行自主绘画、手工、唱歌、表演等艺术活动。经常和幼儿一起唱歌、表演、绘画、制作,共同分享艺术活动的乐趣。.营造安全的心理氛围,让幼儿敢于并乐于表达表现。这样的教育建议就让我们在教育教学中用儿童的眼光去欣赏他们的作品,让孩子有创造的信心与兴趣,对培养孩子的创造力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从事幼教工作已经9年多了,最大的体会是现在的孩子每个都很有个性,要么任性、要么野蛮、要么以自我为中心。或出现孤僻,难以合群,或出现个性太强,听不进不同意见,不会尊重他人,难以与人合作完成任务。我知道大多数原因都归结到独生子女居多,家里的小公主、小皇帝太多,孩子是家里的小宝贝,小太阳。社会交际能力方面基本为0。我一直在思考,如何去培养孩子的人际交能力呢?让孩子们融入社会后如鱼得水,自由翱翔。曾经我一度迷茫,如今通过系统的学习《3-6岁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的社会领域,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指南》中指出儿社会领域的学习与发展过程是其社会性不断完善并奠定健全人格基础的过程。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是幼儿社会学习的主要内容,也是其社会性发展的基本途径。幼儿在与成人和同伴交往的过程中,不仅学习如何与人友好相处,也在学习如何看待自己、对待他人,不断发展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良好的社会性发展对幼儿身心健康和其它各方面的发展都具有重要影响。幼儿的社会性主要是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通过观察和模仿潜移默化地发展起来的。成人平时应注重自己言行的榜样作用,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避免简单生硬的说教。
  学会分享,至关重要。幼儿的分享意识是指幼儿在群体中生活时,把自己的物品、快乐等与人分享的意识。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分享意识,可以使幼儿更好的发展同伴关系,使其懂得关爱他人,培养其亲社会行为。为其将来的人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曾经我做过一次调查,往往受欢迎的孩子是能够与朋友分享而是有好东西能够想到朋友,和朋友分享的孩子,也就是表现比较“大方”的孩子。有的时候我们与孩子聊天的时候孩子们常常说说自己喜欢谁谁谁,问其原因的时候可能是那个小朋友和她一起玩的积木或是一起玩橡皮泥,或是那个小朋友给了她一张小卡片,可见,孩子们对分享很在意,如果有人对她们以分享的方式示好,那个人将会受到欢迎,反之亦然。如果孩子们从小能够学会分享,这将是他一生受用不尽的财富。
  成功给予自信、自信创造成功。自信是成功的一半,使幼儿拥有自信的品质将使他们一生受益非浅。幼儿自信的概念比较肤浅,我们要把幼儿模糊的自信意识明确化、清晰化、加强化。在生活中要善于发现幼儿的闪光点和优点,及时帮助幼儿展示才能,当发现幼儿退缩时帮幼儿建立信心分析原因让幼儿感到自己是有能力完成的,有能力达到目标,而且会非常好非常出色地完成。当幼儿取得小小的进步时,老师就不失时机地予以鼓励和表扬。使幼儿坚信自己的能力,认识到自己的长处,激发幼儿的荣誉感,强化成功感。长此以往,幼儿就会自信地参与各项活动,自信地进行探索活动。
  家园同步开展社会性活动。通过开展这些多元化的、丰富的社会性教育活动,我们深深认识到,幼儿社会性的培养不是幼儿园单向进行的,需要得到家长的统一教育和配合,才能做到最好。因此,作为专业的幼儿教育机构,幼儿园应当一方面帮助家长了解培养幼儿交往能力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要指导家长带孩子走出家门,走向社区、走向社会、走向更广阔的世界,为幼儿社会性发展提供丰富的机会和条件。
  总之,我们对于孩子的人际交往应当非常重视,作为孩子的启蒙老师,我深深的知道肩上的重任,时代赋予我这个园丁神圣的使命,我会一直在幼儿教育这条道路上不停的探索,研究。和所有热爱幼儿事业的同仁们并肩作战,沐浴着十八大温暖而和煦的阳光,乘风向上,指南引航!
  参考文献:
  [1]《3—6岁儿童发展与学习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