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小组合作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 庞龙莉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永兴镇初级中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能提高课程学习的质量效率,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探究精神。对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应用的方法步骤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应用方法;初中历史
初中历史课的学习对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历史课程本应受到学生喜欢,但在实际教学中历史课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这与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有重要关系。而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程教学的有效性。笔者结合初中历史教学实践,对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应用进行了深入探索,并在教学中取得较好效果。
一、合理分组,小组合作探究的先决条件
合作是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确保有效地合作,教师必须要在充分考虑各方面因素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只有对学生进行了合理的分组,才能确保小组合作的实效性。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时候,不仅要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的已有认知水平,还要紧紧围绕课堂教学目标等。教师要在充分考虑每位学生现有综合素养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例如在教学岳麓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世界三大宗教”这部分内容的时候,笔者组织学生进行了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笔者要求每个合作学习小组通过学习有条不紊地整理出“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的产生、教义和传播”等知识。在分组过程中,笔者在每个合作学习小组中分别安排了好、中、差等不同层次的学生。笔者在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的基础上,依据学生的实际学情,,并结合课堂教学的内容对学生进行了合理的分组,确保了小组合作的实效性。由此可见,合理分组是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先决条件。
二、设立富含兴趣的合作目标
对于初中历史的学习,兴趣是较好的老师,教师在布置合作学习的任务时要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设置的问题要让学生有想要学习的冲动,这样的任务安排才能够真正地发挥出合作的价值。比如说,在进行《秦朝统一》的学习时,教师布置的合作学习的问题可以将“秦朝走向灭亡的原因是什么”改成“秦朝灭亡的密码”或者是“秦朝为什么会昙花一现”等等,这样富有趣味性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更加积极的探索知识,提升对于学习的兴趣。当学生自主、合作,找到秦亡的主要原因:秦始皇的沉重的赋税、繁重的兵役、严苛的法律等,秦二世的“指鹿为马”社会矛盾快速激化,加速了秦亡的历程。在前面的问题讨论完成之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继续提出问题,比如说,“面对秦王的昏庸无道,当时的历史文物做出了那些举动”、“他们的这些举动成功了吗?”等等问题,进而合理的开展下一次的合作学习任务的布置,这样的引导和提出问题,学生的合作、探究,基于教材,但又有延展性,趣味十足,极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合作的兴趣、学习的主动性,好的目标问题,是有效课堂成功的关键。
三、传授学生合作技巧
初中生虽然在思维、能力等方面已经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由于大多数学生均为独生子女,从小就受到家人的溺爱,因此比较缺乏与他人合作的经验,这就给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运用带来了很大的困难。针对这一问题,教师一方面要注意对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让学生明确合作、互动交流的重要性,并树立良好的团队精神,从而保证小组内成员关系的和谐,另一方面则要向学生传授各种合作技巧,如积极交流、尊重他人意见、虚心接受他人建议等,这样才能够减少学生在小组合作过程中的冲突与矛盾,使小组合作学习能够顺利、有效地进行下去。例如在学习《三国鼎立》这一课时,很多教师通常都会组织学生在组内对自己喜欢的三国人物进行评价与探讨,由于每一位学生喜欢的三国人物不同,因此在讨论过程中很容易产生争议,但如果教师能够在讨论前向学生强调尊重他人意见的重要性,那么讨论活动就能够变得更加和谐,而学生也能够对三国历史拥有更多的了解,并产生更大的兴趣。
四、加深合作学习深度,培养学生的钻研精神
历史是有趣的,也是厚重的,更是严肃而充满启示意义的,因此,在历史学习中,仅仅只让学生熟悉历史故事或者趣谈轶事虽然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但是并没有让历史学习进入足够的深度,历史教学的意义也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学生们没有从过去的历史中得到启示。因此,在历史教学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钻研精神,咀嚼历史的深厚内涵。例如在学习《五四运动》的相关内容时,如果仅仅只是向学生讲述五四运动发生了些什么事情,就显得太过浅显了。因此,我让学生们通过小组学习的形式,深刻钻研五四运动发生的时代背景;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以及作为当代的青少年,我们可以从五四运动或者五四精神中得到哪些启示,应该如何去做?只有将历史的原委进行的足够的探索,才能够让历史对当下产生更加深刻的意义。
五、适时提供指导监督,确保合作学习效果
在各个小组进行合作交流的时候,为了完成规定的合作主题任务,一般都需要搜索相关资料,这个时候教师应该发挥出指導作用,可以让他们通过图书、杂志、互联网等途径获取,从而获得丰富生动的资料,为合作研究的进行提供参考。另外,初中生的自控能力还没有真正形成,所以教师也不能放任不管或者袖手旁观,当他们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也应该进行必要的监督,题型学生要积极参与交流,不要做无关的事情,确保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另外,当小组讨论存在障碍或者出现偏差时,教师也应该及时介入指导,从而每个小组都能以正确的思路进行合作研究,逐渐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最终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新课标改革的深入,寻找更加有效的学习方式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内容,而对于初中历史而言,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在应用的过程中,不仅仅体现了学生对于知识学习的目标,还非常注重学生对于兴趣的表达,更加关注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过程,让学生不再感受到枯燥和乏味,增添了对于学习历史的信心,合作学习也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增强了集体意识和班级凝聚力。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应用方法;初中历史
初中历史课的学习对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历史课程本应受到学生喜欢,但在实际教学中历史课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这与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有重要关系。而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程教学的有效性。笔者结合初中历史教学实践,对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应用进行了深入探索,并在教学中取得较好效果。
一、合理分组,小组合作探究的先决条件
合作是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确保有效地合作,教师必须要在充分考虑各方面因素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只有对学生进行了合理的分组,才能确保小组合作的实效性。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时候,不仅要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的已有认知水平,还要紧紧围绕课堂教学目标等。教师要在充分考虑每位学生现有综合素养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例如在教学岳麓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世界三大宗教”这部分内容的时候,笔者组织学生进行了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笔者要求每个合作学习小组通过学习有条不紊地整理出“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的产生、教义和传播”等知识。在分组过程中,笔者在每个合作学习小组中分别安排了好、中、差等不同层次的学生。笔者在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的基础上,依据学生的实际学情,,并结合课堂教学的内容对学生进行了合理的分组,确保了小组合作的实效性。由此可见,合理分组是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先决条件。
二、设立富含兴趣的合作目标
对于初中历史的学习,兴趣是较好的老师,教师在布置合作学习的任务时要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设置的问题要让学生有想要学习的冲动,这样的任务安排才能够真正地发挥出合作的价值。比如说,在进行《秦朝统一》的学习时,教师布置的合作学习的问题可以将“秦朝走向灭亡的原因是什么”改成“秦朝灭亡的密码”或者是“秦朝为什么会昙花一现”等等,这样富有趣味性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更加积极的探索知识,提升对于学习的兴趣。当学生自主、合作,找到秦亡的主要原因:秦始皇的沉重的赋税、繁重的兵役、严苛的法律等,秦二世的“指鹿为马”社会矛盾快速激化,加速了秦亡的历程。在前面的问题讨论完成之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继续提出问题,比如说,“面对秦王的昏庸无道,当时的历史文物做出了那些举动”、“他们的这些举动成功了吗?”等等问题,进而合理的开展下一次的合作学习任务的布置,这样的引导和提出问题,学生的合作、探究,基于教材,但又有延展性,趣味十足,极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合作的兴趣、学习的主动性,好的目标问题,是有效课堂成功的关键。
三、传授学生合作技巧
初中生虽然在思维、能力等方面已经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由于大多数学生均为独生子女,从小就受到家人的溺爱,因此比较缺乏与他人合作的经验,这就给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运用带来了很大的困难。针对这一问题,教师一方面要注意对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让学生明确合作、互动交流的重要性,并树立良好的团队精神,从而保证小组内成员关系的和谐,另一方面则要向学生传授各种合作技巧,如积极交流、尊重他人意见、虚心接受他人建议等,这样才能够减少学生在小组合作过程中的冲突与矛盾,使小组合作学习能够顺利、有效地进行下去。例如在学习《三国鼎立》这一课时,很多教师通常都会组织学生在组内对自己喜欢的三国人物进行评价与探讨,由于每一位学生喜欢的三国人物不同,因此在讨论过程中很容易产生争议,但如果教师能够在讨论前向学生强调尊重他人意见的重要性,那么讨论活动就能够变得更加和谐,而学生也能够对三国历史拥有更多的了解,并产生更大的兴趣。
四、加深合作学习深度,培养学生的钻研精神
历史是有趣的,也是厚重的,更是严肃而充满启示意义的,因此,在历史学习中,仅仅只让学生熟悉历史故事或者趣谈轶事虽然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但是并没有让历史学习进入足够的深度,历史教学的意义也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学生们没有从过去的历史中得到启示。因此,在历史教学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钻研精神,咀嚼历史的深厚内涵。例如在学习《五四运动》的相关内容时,如果仅仅只是向学生讲述五四运动发生了些什么事情,就显得太过浅显了。因此,我让学生们通过小组学习的形式,深刻钻研五四运动发生的时代背景;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以及作为当代的青少年,我们可以从五四运动或者五四精神中得到哪些启示,应该如何去做?只有将历史的原委进行的足够的探索,才能够让历史对当下产生更加深刻的意义。
五、适时提供指导监督,确保合作学习效果
在各个小组进行合作交流的时候,为了完成规定的合作主题任务,一般都需要搜索相关资料,这个时候教师应该发挥出指導作用,可以让他们通过图书、杂志、互联网等途径获取,从而获得丰富生动的资料,为合作研究的进行提供参考。另外,初中生的自控能力还没有真正形成,所以教师也不能放任不管或者袖手旁观,当他们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也应该进行必要的监督,题型学生要积极参与交流,不要做无关的事情,确保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另外,当小组讨论存在障碍或者出现偏差时,教师也应该及时介入指导,从而每个小组都能以正确的思路进行合作研究,逐渐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最终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新课标改革的深入,寻找更加有效的学习方式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内容,而对于初中历史而言,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在应用的过程中,不仅仅体现了学生对于知识学习的目标,还非常注重学生对于兴趣的表达,更加关注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过程,让学生不再感受到枯燥和乏味,增添了对于学习历史的信心,合作学习也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增强了集体意识和班级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