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

【作者】 蒋道琼

【机构】 湖北省十堰市人民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近年来,新课标改革的不断深入,使得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逐渐提升,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整体数学水平。为了可以更好的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保证学生可以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和进步,在今后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采用合理的方式,增加数学课堂教学趣味性,强化对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水平。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教学;兴趣培养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提高,新课标改革也得到了进一步的落实,全面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效促进了学生整体水平的提升。数学作为小学教育工作体系非常重要的学科,对学生创新思维以及能力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教师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工作时,应该加强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确保在提升教学效果的同时,还能够从根本上提升学生数学学习效率。
  一、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数学情境……”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蕴藏在生活中的每个角落。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能够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那么,在他们的眼里,数学将是一门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数字游戏。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利用课前、课后安排学生去观察体验自己身边的数学,让学生从生活中找到数学的素材,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这对于学生更好地认识数学,学好数学,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促进综合素质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作为教师要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我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课前安排学生收集日常生活中各种各样有角的实物,课堂中让学生展示自己收集到的实物,然后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些实物有什么共同点,并组织讨论、交流,抽象出角的特征,以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为切入点创设开放式的活动情境,通过找一找、指一指、摸一摸、说一说的实践活动,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教学过程,使学生对角的认识由形象感知过渡到建立表象的层面,学完这节课后,又组织学生探索生活中角的运用及好处。通过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来理解巩固学习内容,让学生从生活中提炼出数学问题,然后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问题和现象,同时也使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加强操作,激发兴趣
  不少教学内容,单靠教师详尽地讲解往往难以叙述清楚,如果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就会收到较好教学效果。儿童的思维活动往往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思维与活动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发展。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直接参与演练,引导学生在操作中思维,在思维中探求,是能引起学生极大兴趣的。例如:“三角形的稳定性”教学中,组织学生参与摆一摆、拉一拉的活动,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推理归纳,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稳定性和四边形易变性的特性,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这里,着重组织操作实践,让学生用小棒摆一摆,认识三角形稳定性和四边形易变性,教师巡察,了解学生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与方法,选取典型案例进行讲评,学生非常感兴趣。本环节让学生用小棒摆三角形和四边形,在建构图形的过程中,通过比较感悟三角形的唯一确定性,将三角形的稳定性明确定位于“边长确定,形状和大小也就确定”,从而确定指向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本质。再让拉一拉,三角形拉也拉不动,而四边形一拉就变形了呢?学生由于操作产生好奇引发了更大的兴趣,这时要引导学生感悟,四边形由于角度会发生改变,所以四边形形状也会随之改变。通过拉动不同形状的框架,再次体验到三角形和四边形的不同特性,引导学生在操作和比较中,加深对三角形稳定性的直观认识。
  三、现代教学提高兴趣
  现代教学手段的丰富多样为小学数学教学的生动活泼提供了无尽的可能。小学数学老师如果还是一味地“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方式是注定要被学生所排斥,被社会所淘汰的。多媒体教学能给学生视听上的强烈冲激,极大程度上满足了小学生新鲜好奇的心理。也有利于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而且这种教学手段形象直观,增大了课堂容量。特别需要提到的是这种教学手段对于学习后进生的学习兴趣的调动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学习后进生因为基础的原因往往上课的注意力就比较不集中,多媒体教学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见,较之老师的口头讲解、讲台板演要可感可亲了许多,学习的积极性自然都被调动起来。不少老师都有发现,每当上课前老师在讲台上忙着调试多媒体教学调设备的时候,不少同学们都提前在座位上坐好了,真可以说是“翘首以待”了。
  四、开展数学活动激趣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当前数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去“做数学”,体现学习过程活动化。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舍得投入时间,多提供一些让学生活动的机会。
  教学常见的百分率时,我首先组织学生开展扔沙袋打靶游戏,请学生算一算自己打靶的命中率,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口算竞赛,请学生算一算自己口算的正确率,最后请学生算一算,今天本班学生的出勤率。这样采撷生活数学实例,由于是学生熟知的,学生容易体会到数学就在自己自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应用价值。从而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的亲切感,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我在教“角的认识”一课时,先让学生把身边的角找出来,然后让学生对角的样子用语言进行描绘,再自己动手画一画角是怎样的,在总结完角的样子后,又让学生进行比赛,看谁画不同的角多,最后举例说明角在日常生活当中的实际应用。通过这样,使学生对角有比较深刻的认识。
  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需要脚踏实地地努力,因此,作为教师,应该采用灵活的方法、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将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作为自己的最终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