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谈幼儿园的数学教育
【作者】 李艾霖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一幼儿园
【摘要】【关键词】
【正文】 幼儿时期是人的一生中智慧发展的最佳时期。不同学科的知识对促进幼儿智慧的发展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数学内在的逻辑性和抽象性对发展幼儿数理逻辑智慧更具有特殊的价值。幼儿园的数学教育就是利用数的这种特殊价值来促进幼儿逻辑思维的发展,同时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为日后的小学数学教育做好心理准备。
一、幼儿园数学教育内容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是学前教育研究者必须研读的重要资料,它于2012年由教育部颁布。文件中指出数学教育的目标为“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感知理解数、量及数量关系,感知形状与空间关系”。《指南》指明了学龄前数学教育的方向,但具体的内容需要实践者来组织和完成,如何透过《指南》中的要求,了解幼儿数学教育的实质,并将理论转化为实践,这对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和幼儿园来说,机遇与挑战并存。“《指南》中的数学认知领域的内容侧重于我们常说的数与形,这两个领域是儿童早期数学学习的核心内容。”“形状和空间知识是儿童认识和了解周围世界的一项重要技能,也是几何学习的重要基础。”幼儿阶段的数学教育更多考虑的是幼儿的智力开发和数学概念的形成,注重潜能的培养,为今后更加复杂的学习内容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数学内容并非固定不变的,各地区的幼儿园可以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和特点,选择和组织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内容。本研究主要从数与形这两方面进行探究,探讨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贵州苗族地区的幼儿园数学教育的发展途径,试图从幼儿数学与生活、游戏及其他领域的整合方面进行研究。
二、让幼儿充分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在进行幼儿园数学教学过程中,只有通过发现式、启发式等先进的教学方法,才能调动幼儿的主动性、自觉性。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思维力,多采用启发、引导、积极参与等方法,指导幼儿勇敢大胆地探究问题。培养幼儿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应从幼儿园实际出发,根据数学教学中的不同内容、不同教学目标、幼儿的个性差异,选择一种或几种最优的教学方法,综合加以运用,灵活多变。 “数学首先是最重要的,是作用于事物的动作。”过早强调图画表象和抽象符号教育将使幼儿的数学学习变成纯粹的记忆,而提供实物操作材料――不只是停留在教师将材料进行短暂的示范,而是让幼儿手脑并用全神贯注地进行操作的材料,对幼儿数学学习,思维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因此,老师要为孩子提供丰富多彩的、生动有趣的操作学具,充分激发幼儿操作的愿望和参与活动的兴趣。提供的材料可以是老师自制的,如数学棋谱、大转盘、数卡接龙、拼图等;也可以是和师生一起收集的废旧物品和自然物,激发了孩子动手操作的欲望。如:中班孩子按颜色、形状进行分类时,老师不仅制作了各种颜色的形状卡片,还收集了各种颜色的豆豆、瓶盖等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孩子们将红豆、红瓶盖、红色的圆纸片一一放入贴有红色标记的盒子里,他们反复摆弄、兴趣盎然,完全沉浸在玩乐的喜悦中。再如:为了巩固对形状的认识,老师设计了“喂食”的游戏,请小朋友把长方形的小卡片喂给长方形娃娃吃,把圆形片片喂给圆形娃娃吃,把梯形卡片喂给梯形娃娃吃,真是在这一系列生动有趣的操作过程中,孩子们习得了相关经验。根据孩子的学习特点,有目的地创造和提供相应的数学活动材料,让孩子在“玩”中学数学,让孩子在操作中开始亲近数学,感知数学从而愉悦如门。
三、注重教学方法的游戏性和操作性
教师是幼儿园数学教学实施的计划者和引导者,但是学习的主体一直都是幼儿,这一点教师必须时刻铭记。幼儿由于自身的特点,兴趣爱好很容易受到外来因素而发生改变,那么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幼儿个体,明白他们自身的需要。这种数学教学的有效方法便是在教学方法上丰富有趣,注重游戏性和操作性[5]。比如,教师可以通过简单的小游戏来加深幼儿对数学的认知。
四、数学教学要注重与科学教学活动的整合
幼儿园数学与科学两个科目的特点较为一致,都需要动手操作、运用各种感官感知事物及其关系。幼儿在作、观察、探索、思考、认识和理解事物的各种科学活动,都会接触到数,感知到数与数之间的关系,而且需要用数来更清楚地认识事物,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在“光与影子”的科学活动中,幼儿通过找影子、画影子、量影子、比影子的活动,探索了光与影子的关系,学习了测量,学会了比较长短,也学会了运用测量比较解决数学问题。这二者的有机融合,体现了数学活动与科学活动整合的教育价值:幼儿在学习和运用的过程中不仅感受到了数学的有趣和有用,还感知体验到了光与影子的关系,并获得了情感态度和认知能力的发展。
总之,幼儿各种能力的发展都是循序渐进的,是经过学习而不断积累、发展的,因此,幼儿园数学教育是一个系统过程,在教学中必须循序渐进,长期坚持,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取长补短,只有这样才会取得预期的成果。通过动手实践、自由探索与合作交流,从而获得真正理解与把握基本数学知识技能,使幼儿得到全面发展。
一、幼儿园数学教育内容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是学前教育研究者必须研读的重要资料,它于2012年由教育部颁布。文件中指出数学教育的目标为“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感知理解数、量及数量关系,感知形状与空间关系”。《指南》指明了学龄前数学教育的方向,但具体的内容需要实践者来组织和完成,如何透过《指南》中的要求,了解幼儿数学教育的实质,并将理论转化为实践,这对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和幼儿园来说,机遇与挑战并存。“《指南》中的数学认知领域的内容侧重于我们常说的数与形,这两个领域是儿童早期数学学习的核心内容。”“形状和空间知识是儿童认识和了解周围世界的一项重要技能,也是几何学习的重要基础。”幼儿阶段的数学教育更多考虑的是幼儿的智力开发和数学概念的形成,注重潜能的培养,为今后更加复杂的学习内容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数学内容并非固定不变的,各地区的幼儿园可以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和特点,选择和组织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内容。本研究主要从数与形这两方面进行探究,探讨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贵州苗族地区的幼儿园数学教育的发展途径,试图从幼儿数学与生活、游戏及其他领域的整合方面进行研究。
二、让幼儿充分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在进行幼儿园数学教学过程中,只有通过发现式、启发式等先进的教学方法,才能调动幼儿的主动性、自觉性。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思维力,多采用启发、引导、积极参与等方法,指导幼儿勇敢大胆地探究问题。培养幼儿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应从幼儿园实际出发,根据数学教学中的不同内容、不同教学目标、幼儿的个性差异,选择一种或几种最优的教学方法,综合加以运用,灵活多变。 “数学首先是最重要的,是作用于事物的动作。”过早强调图画表象和抽象符号教育将使幼儿的数学学习变成纯粹的记忆,而提供实物操作材料――不只是停留在教师将材料进行短暂的示范,而是让幼儿手脑并用全神贯注地进行操作的材料,对幼儿数学学习,思维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因此,老师要为孩子提供丰富多彩的、生动有趣的操作学具,充分激发幼儿操作的愿望和参与活动的兴趣。提供的材料可以是老师自制的,如数学棋谱、大转盘、数卡接龙、拼图等;也可以是和师生一起收集的废旧物品和自然物,激发了孩子动手操作的欲望。如:中班孩子按颜色、形状进行分类时,老师不仅制作了各种颜色的形状卡片,还收集了各种颜色的豆豆、瓶盖等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孩子们将红豆、红瓶盖、红色的圆纸片一一放入贴有红色标记的盒子里,他们反复摆弄、兴趣盎然,完全沉浸在玩乐的喜悦中。再如:为了巩固对形状的认识,老师设计了“喂食”的游戏,请小朋友把长方形的小卡片喂给长方形娃娃吃,把圆形片片喂给圆形娃娃吃,把梯形卡片喂给梯形娃娃吃,真是在这一系列生动有趣的操作过程中,孩子们习得了相关经验。根据孩子的学习特点,有目的地创造和提供相应的数学活动材料,让孩子在“玩”中学数学,让孩子在操作中开始亲近数学,感知数学从而愉悦如门。
三、注重教学方法的游戏性和操作性
教师是幼儿园数学教学实施的计划者和引导者,但是学习的主体一直都是幼儿,这一点教师必须时刻铭记。幼儿由于自身的特点,兴趣爱好很容易受到外来因素而发生改变,那么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幼儿个体,明白他们自身的需要。这种数学教学的有效方法便是在教学方法上丰富有趣,注重游戏性和操作性[5]。比如,教师可以通过简单的小游戏来加深幼儿对数学的认知。
四、数学教学要注重与科学教学活动的整合
幼儿园数学与科学两个科目的特点较为一致,都需要动手操作、运用各种感官感知事物及其关系。幼儿在作、观察、探索、思考、认识和理解事物的各种科学活动,都会接触到数,感知到数与数之间的关系,而且需要用数来更清楚地认识事物,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在“光与影子”的科学活动中,幼儿通过找影子、画影子、量影子、比影子的活动,探索了光与影子的关系,学习了测量,学会了比较长短,也学会了运用测量比较解决数学问题。这二者的有机融合,体现了数学活动与科学活动整合的教育价值:幼儿在学习和运用的过程中不仅感受到了数学的有趣和有用,还感知体验到了光与影子的关系,并获得了情感态度和认知能力的发展。
总之,幼儿各种能力的发展都是循序渐进的,是经过学习而不断积累、发展的,因此,幼儿园数学教育是一个系统过程,在教学中必须循序渐进,长期坚持,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取长补短,只有这样才会取得预期的成果。通过动手实践、自由探索与合作交流,从而获得真正理解与把握基本数学知识技能,使幼儿得到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