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初中体育篮球教学的训练方法
【作者】 周建成
【机构】 四川省井研县马踏镇初级中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学生在中学时期正在处于一个身体发育的关键阶段,因此初中学生在学习期间,体育教学是尤为重要的。体育教学分有多个类别,如体操、游泳、足球、羽毛球、篮球、田径等,其中篮球在初中生人群中备受欢迎,篮球教学也成为体育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初中体育篮球教学不单单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或者成为技术精湛的篮球运动员,而是为了通过篮球训练,使学生的未来发展更加整体化、科学化,因此在篮球教学过程中,其训练运动已成为体育教学的关键任务。本文通过探讨初中体育篮球教学及其训练方式的现状或不足,进而提出相应的解决改进措施,提高初中体育篮球教学的训练效果,实现初中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体育;篮球教学;训练方法
1、初中体育篮球教学的特点
初中体育在于对学生的身心健康能够起到良好的引导、培养效果。体育教学中篮球项目在初中学生中深受喜爱,经过一天持续不断的紧张的学科学习,通过一场长达48min的篮球比赛,使得学生紧绷的学习神经得到明显缓解。但是对于部分学生而言,篮球项目的训练课程往往苦不堪言,在训练场上,经常会有多个班级进行体能训练,当一个班级出现起哄、逃避等不良现象时,往往会给其他班级学生的训练带来负面影响,在篮球教练进行理論知识讲解或技巧传授时,会受到相当大的干扰,严重影响了训练课程的进行。甚至在部分学生家长心中认为所有的体育教学学习就是在浪费孩子宝贵的学科学习时间,对体育教学训练带来了严重的困扰。
2、初中体育篮球教学的训练现状
2.1 篮球教学的形式单一性
多数的篮球教练经过长时间的比赛或教学,自己的内心中形成了一套传统的、单一的篮球教学模式,对于篮球教学课程而言,教师仅仅是按照体育教材照本宣科,强行的向学生灌输篮球知识或经验技巧,忽视了学生本身对于篮球项目教学的自主思考能力,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对于篮球项目的喜爱程度。篮球教学形式的过于单一,仅仅依靠教材和教师的经验技巧,并不能使学生的篮球技术有所提高,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常会对一些基本动作进行展示和讲解,之后就由学生开始进行模仿,而教师则在一旁进行指点更正,这种教学形式使得学生的篮球教学变得常规化、传统化、标准化,限制了学生的创造能力,进而制约了篮球教学的价值体现。
2.2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缺乏
篮球教学及课程训练过程中,学生应为主体因素,教师的任何教学方式均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此提高篮球教学整体的学习质量。而当下篮球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必要的语言或肢体交流。对于初中生而言,篮球教学是一个新兴体育项目,因此大多数学生都是篮球的新手,学生如果仅仅是自己单独进行体育训练,并不能清楚的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这时就需要教师亲自的加入到学生训练课程中去,通过自身感觉,知晓学生的篮球学习问题,经过自身的示范,对于学生的疑问进行更正。在学习篮球理论知识时,教师应转变以往教学主导的思想,与学生之间进行良好的语言交流,使得他们成为活动主角,充分调动起他们的学习思维,构建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环境。
2.3 训练项目重心分配不均
篮球训练重在对于学生的体能、力量进行加强,同时提高学生的篮球技巧。训练项目主要有各种跑步训练(折返跑、变速跑、间歇跑、X跑等)、边线冲刺打板进球训练、快速运球训练等等。在篮球训练中,爆发力是十分关键的,而耐力则是基础,教师对于学生的训练项目常常会进行平均分配,每节课程训练都会涉及到多种训练项目,使得学生往往一节课程下来筋疲力竭,但是训练效果又不能达到最佳,因此在每节课程训练中,教师应特别加强某种项目的训练力度,避免以往教学中出现厚此薄彼的现象。部分学生的爆发力是非常出色的,而持续耐力却不尽人意,因此对于此类学生,训练项目应该着重放在耐力训练中;而有些学生各种体能训练均能轻松完成,但在篮球技巧上严重欠缺,教师应将训练重心放置在运球、进球的项目中。
2.4 训练模式的错误
初中体育篮球教学训练在大部分的学校中,都出现了一种“临阵磨枪”的现象,即在临近比赛的前一段时间加强训练,而在无比赛项目的时间内,训练课程就会大幅度减少,甚至停滞。此种传统的训练模式对于学生而言,并不能轻松完成,并在无形中对学生的身体健康带来一定程度上的伤害,使自身的身体精神不能完全恢复。篮球训练教师延用这种老旧的训练模式进行课程教学,使得学生从内心对篮球丧失学习兴趣,并在平时训练中无法全身心的投入进去,使得初中体育篮球教学水平停滞不前。
2.5 初中生对篮球训练的不适应
篮球训练重在对学生的体能进行提升,而对于初中生而言,大多数的学生并不能完全对训练课程及时适应,直接影响了篮球训练质量的提高。研究表明,有70%以上的初中生认为篮球训练程度过强。篮球训练经常会对一个特定的动作进行上百上千次的训练,同时对于学生的体能素质要求标准也是相当高的,这就导致了学生的篮球训练往往会对学生的身体产生超负荷。其次,在每个班级中,不同的學生有着不同的身体素质,但是教师的训练课程往往都是一样的,这也就造成了有些学生无法完成项目训练,而慢慢形成躲避的心态。
3、初中体育篮球教学的训练方法
3.1 体育教师教育思想的改变
体育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应当及时接收新时代、新数据的信息,结合自身形成一套完整的教学理念,对自己的教育思想进行提升。篮球课程有着明显多样性及灵活性,教师切不可完全照搬教材内容,结合学生本体情况,改变常规的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生动积极,充分发挥出学生的自主创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极易了解、掌握的知识内容,教师可以轻松带过,而对于学生都能够轻易发现的问题,教师就可以直接了当的进行解答,极大的节省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3.2 提高体育训练中师生的互动效果
训练课程离不开教师与学生的必要互动,通过相互探讨,发现并处理问题,对于部分训练项目还可以进行合理科学的提升。教师可以在篮球训练中加入学生日常的生活情景,充分考虑学生目前的生活心态,利用手机客户端,与学生建立语言交流通道,了解学生学习状态,督促学生进行篮球训练,切不可轻易的产生懒散的训练心态;同时手机中下载相关的篮球游戏,教师与学生通过模拟游戏进行篮球切磋,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
3.3 常规训练与特殊训练的有机结合
篮球训练有着多个项目课程,有的项目课程需要所有人员必须参加,而部分专项训练则是由特定的几名学生参加,由此使得篮球训练变得规范化、科学化。如体能训练对于学生而言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在每节课程开始之初,所有人员都要进行必要的体能热身训练;之后的训练项目则可以分开,部分学生加强体能训练,另一部分学生加强篮球技巧训练。通过一段时间的磨合,使得学生能够将体能训练与技巧训练能够有机的进行结合,实现篮球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
3.4 适当增加学生的训练力度
篮球教学无论在学生学习阶段的何时,其日常的训练课程切不可轻易放下,个人的篮球水平的提高是经过长期的训练积累而形成的。在平常的训练中,如果经常出现减少训练课程,那么学生的体能耐性就会渐渐丧失;同时在训练过程中,亦不可将学生的训练休息时间安排的过长,应当使学生的机体感官保持一个良好的、积极的饱满状态。因此应适当增加学生的训练力度,加强间歇式训练方法。
3.5 训练程度的因人而定
任何的课程教学都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而体育教学亦是如此。在篮球训练进行时,应当考虑学生本身对训练强度与训练量的耐性,将强度与量有机的结合,使得学生能够慢慢提升自身的训练适应能力。体育训练应遵循“因人而致”的原则,不同学生的身体情况均有所差异,部分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较好,而部分学生的身体体能素质较为出色,因此教师应对不同学生的训练程度做出相应调整,使得所有学生的篮球水平都能够有明显提高。
4、总结
在初中体育篮球教学中,训练课程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应切实的以学生为主体,挖掘开发学生本身的篮球潜力,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加强训练中的互动作用,培养提高学生的篮球兴趣,以此提高学生的篮球质量,对学校体育篮球教学效率产生积极正面效果。
参考文献:
[1]蒋明军,蒋华,崔震.中学篮球教学中融入拓展训练项目的探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2.2(5):44-45.
[2]徐明胜,吉朝霞.高校篮球教学与训练新方法研究——评《高校篮球教学理论探究》[J].当代教育科学,2015(8).
关键词:初中体育;篮球教学;训练方法
1、初中体育篮球教学的特点
初中体育在于对学生的身心健康能够起到良好的引导、培养效果。体育教学中篮球项目在初中学生中深受喜爱,经过一天持续不断的紧张的学科学习,通过一场长达48min的篮球比赛,使得学生紧绷的学习神经得到明显缓解。但是对于部分学生而言,篮球项目的训练课程往往苦不堪言,在训练场上,经常会有多个班级进行体能训练,当一个班级出现起哄、逃避等不良现象时,往往会给其他班级学生的训练带来负面影响,在篮球教练进行理論知识讲解或技巧传授时,会受到相当大的干扰,严重影响了训练课程的进行。甚至在部分学生家长心中认为所有的体育教学学习就是在浪费孩子宝贵的学科学习时间,对体育教学训练带来了严重的困扰。
2、初中体育篮球教学的训练现状
2.1 篮球教学的形式单一性
多数的篮球教练经过长时间的比赛或教学,自己的内心中形成了一套传统的、单一的篮球教学模式,对于篮球教学课程而言,教师仅仅是按照体育教材照本宣科,强行的向学生灌输篮球知识或经验技巧,忽视了学生本身对于篮球项目教学的自主思考能力,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对于篮球项目的喜爱程度。篮球教学形式的过于单一,仅仅依靠教材和教师的经验技巧,并不能使学生的篮球技术有所提高,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常会对一些基本动作进行展示和讲解,之后就由学生开始进行模仿,而教师则在一旁进行指点更正,这种教学形式使得学生的篮球教学变得常规化、传统化、标准化,限制了学生的创造能力,进而制约了篮球教学的价值体现。
2.2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缺乏
篮球教学及课程训练过程中,学生应为主体因素,教师的任何教学方式均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此提高篮球教学整体的学习质量。而当下篮球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必要的语言或肢体交流。对于初中生而言,篮球教学是一个新兴体育项目,因此大多数学生都是篮球的新手,学生如果仅仅是自己单独进行体育训练,并不能清楚的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这时就需要教师亲自的加入到学生训练课程中去,通过自身感觉,知晓学生的篮球学习问题,经过自身的示范,对于学生的疑问进行更正。在学习篮球理论知识时,教师应转变以往教学主导的思想,与学生之间进行良好的语言交流,使得他们成为活动主角,充分调动起他们的学习思维,构建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环境。
2.3 训练项目重心分配不均
篮球训练重在对于学生的体能、力量进行加强,同时提高学生的篮球技巧。训练项目主要有各种跑步训练(折返跑、变速跑、间歇跑、X跑等)、边线冲刺打板进球训练、快速运球训练等等。在篮球训练中,爆发力是十分关键的,而耐力则是基础,教师对于学生的训练项目常常会进行平均分配,每节课程训练都会涉及到多种训练项目,使得学生往往一节课程下来筋疲力竭,但是训练效果又不能达到最佳,因此在每节课程训练中,教师应特别加强某种项目的训练力度,避免以往教学中出现厚此薄彼的现象。部分学生的爆发力是非常出色的,而持续耐力却不尽人意,因此对于此类学生,训练项目应该着重放在耐力训练中;而有些学生各种体能训练均能轻松完成,但在篮球技巧上严重欠缺,教师应将训练重心放置在运球、进球的项目中。
2.4 训练模式的错误
初中体育篮球教学训练在大部分的学校中,都出现了一种“临阵磨枪”的现象,即在临近比赛的前一段时间加强训练,而在无比赛项目的时间内,训练课程就会大幅度减少,甚至停滞。此种传统的训练模式对于学生而言,并不能轻松完成,并在无形中对学生的身体健康带来一定程度上的伤害,使自身的身体精神不能完全恢复。篮球训练教师延用这种老旧的训练模式进行课程教学,使得学生从内心对篮球丧失学习兴趣,并在平时训练中无法全身心的投入进去,使得初中体育篮球教学水平停滞不前。
2.5 初中生对篮球训练的不适应
篮球训练重在对学生的体能进行提升,而对于初中生而言,大多数的学生并不能完全对训练课程及时适应,直接影响了篮球训练质量的提高。研究表明,有70%以上的初中生认为篮球训练程度过强。篮球训练经常会对一个特定的动作进行上百上千次的训练,同时对于学生的体能素质要求标准也是相当高的,这就导致了学生的篮球训练往往会对学生的身体产生超负荷。其次,在每个班级中,不同的學生有着不同的身体素质,但是教师的训练课程往往都是一样的,这也就造成了有些学生无法完成项目训练,而慢慢形成躲避的心态。
3、初中体育篮球教学的训练方法
3.1 体育教师教育思想的改变
体育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应当及时接收新时代、新数据的信息,结合自身形成一套完整的教学理念,对自己的教育思想进行提升。篮球课程有着明显多样性及灵活性,教师切不可完全照搬教材内容,结合学生本体情况,改变常规的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生动积极,充分发挥出学生的自主创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极易了解、掌握的知识内容,教师可以轻松带过,而对于学生都能够轻易发现的问题,教师就可以直接了当的进行解答,极大的节省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3.2 提高体育训练中师生的互动效果
训练课程离不开教师与学生的必要互动,通过相互探讨,发现并处理问题,对于部分训练项目还可以进行合理科学的提升。教师可以在篮球训练中加入学生日常的生活情景,充分考虑学生目前的生活心态,利用手机客户端,与学生建立语言交流通道,了解学生学习状态,督促学生进行篮球训练,切不可轻易的产生懒散的训练心态;同时手机中下载相关的篮球游戏,教师与学生通过模拟游戏进行篮球切磋,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
3.3 常规训练与特殊训练的有机结合
篮球训练有着多个项目课程,有的项目课程需要所有人员必须参加,而部分专项训练则是由特定的几名学生参加,由此使得篮球训练变得规范化、科学化。如体能训练对于学生而言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在每节课程开始之初,所有人员都要进行必要的体能热身训练;之后的训练项目则可以分开,部分学生加强体能训练,另一部分学生加强篮球技巧训练。通过一段时间的磨合,使得学生能够将体能训练与技巧训练能够有机的进行结合,实现篮球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
3.4 适当增加学生的训练力度
篮球教学无论在学生学习阶段的何时,其日常的训练课程切不可轻易放下,个人的篮球水平的提高是经过长期的训练积累而形成的。在平常的训练中,如果经常出现减少训练课程,那么学生的体能耐性就会渐渐丧失;同时在训练过程中,亦不可将学生的训练休息时间安排的过长,应当使学生的机体感官保持一个良好的、积极的饱满状态。因此应适当增加学生的训练力度,加强间歇式训练方法。
3.5 训练程度的因人而定
任何的课程教学都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而体育教学亦是如此。在篮球训练进行时,应当考虑学生本身对训练强度与训练量的耐性,将强度与量有机的结合,使得学生能够慢慢提升自身的训练适应能力。体育训练应遵循“因人而致”的原则,不同学生的身体情况均有所差异,部分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较好,而部分学生的身体体能素质较为出色,因此教师应对不同学生的训练程度做出相应调整,使得所有学生的篮球水平都能够有明显提高。
4、总结
在初中体育篮球教学中,训练课程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应切实的以学生为主体,挖掘开发学生本身的篮球潜力,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加强训练中的互动作用,培养提高学生的篮球兴趣,以此提高学生的篮球质量,对学校体育篮球教学效率产生积极正面效果。
参考文献:
[1]蒋明军,蒋华,崔震.中学篮球教学中融入拓展训练项目的探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2.2(5):44-45.
[2]徐明胜,吉朝霞.高校篮球教学与训练新方法研究——评《高校篮球教学理论探究》[J].当代教育科学,20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