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培养的方法探究

【作者】 尹 理

【机构】 四川省岳池县朝阳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兴趣作为非常活跃的非智力因素,是学生“积极学”的动力之源。作为一线数学教师,应把激趣作为教学一贯追求,增强教学趣味性,让学生持续受到内驱也自觉参与数学学习。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兴趣;培养;方法
  学起于趣贵有持续动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兴趣作为学生非智力因素中最为活跃的一种,在促进学生用智学数学中起到提供动力,增强克服困难勇气的重要作用。而且也是因为有趣而乐于学。因此,作为奠基教育平台的小学数学教学,应高度重视课堂教学趣味性的营造,让学生在有趣有乐的学习中保持足够的学习需要而积极学习。下面,我结合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谈谈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策略。
  一、营造教学环境,激发学习热情
  情绪中热情是积极的,和兴趣一样,都是非智力因素中的较活跃的因素。利用其二者关系,同样可实现对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的目的,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动力。心理学实践研究表明,合适的环境可以有效激发人们的活动热情,提高活动的参与质量和实践效果。利用这一点,我们就可在教学中为学生的学习创造良好环境,将学习置于真实、民主、和谐的场景中,使学生在身临其境中产生学习参与热情。通过情境化途径,使原本抽象的、逻辑的或和符号化学习内容变得生动形象,直观性强,能在学生“最近发展区”内,与学生现实没有空间距离感,飞可能减少学习障碍,以增强学生“我要学”热情。例如,在教《长方体的表面积》时,可以创建一个为母亲购买礼物的教学情境:母亲节前,小明为母亲过节购买了一份礼物:课件展示这份礼物为长方体盒子,小明想用装点纸把这份礼物包装一下,显得更美观。聪明的小朋友,你能帮他算算需要多少装点纸吗?爱情境触发和问题诱发,学生兴趣从中来,他们都有“帮忙”的需求,想帮助小明算出买多少纸合适。这样的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参与了数学学习,而且,表现出了极大的学习热情。
  二、整合游戏施教,增添过程趣味
  爱玩游戏是人在各个年龄阶段的共同爱好,小学阶段时期,这个爱好往往还不能自我控制。抓住小学生对游戏的这种痴迷,我们就可寓教于游戏中,让学生在玩中学知识,做数学。为了把游戏有效整合于课堂中,作为一线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应选择与教之内容密切相关的游戏采取“拿来主义”的处理态度而把其变成数学游戏。这样的游戏由于具有了数学学科性质,自然能更好地为教学目标服务,为超强教学趣味性,甚至能使整个教学过程都充满浓浓的趣味性,不仅使学生能时时乐于其中,还可以增长课堂活跃度,增强师生互动实效,提高学生思维敏捷性和思维的创新性。因此,在日常教学中,大凡遇到游戏性较强的数学内容教学时,我们就可将之整合进课堂,如教学《可能性》时,常常就是如此,在进行口算、估算时,为了提高学生其计算速度也常常开展抢红旗游戏、这些游戏的整合,给课堂教学整个过程都能带来重要影响,让学生一直能保持足够的动力而乐学不疲。
  三、鼓励动手操作,注重合作探究
  动手操作是一项积极的学习活动,有利于在动手中引发动脑,实现对思维的培养。而且,动手操作还具有具体形象的特点,容易引起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可用动手操作这种学习方式来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加活动,要求学生用大脑思考,用嘴表达数学语言,并运用知识独立地解决问题,以提高学习自信,增大兴趣浓度。例如,在教授“三角形内角之和”相关内容时,为了让学生有更深入了解,能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来掌握“三角形内角和”知识,我们就可采用动手操作来学习,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去探索“内角和”知识:要求每个合作小组任意画三个三角形,分别是直角、锐角、钝角三角形,然后分工,一人用量角器来测量每个三角形的每个角的度数,另一个学生记录,最后计算三角度数之和。最后要求各小组讨论各自的发现。经过各小组的合作动手操作实践,都得出了三角形的内角之和为180度的结论。这样的教学,不仅让学生体验到了动手操作的快乐,而且以合作方式来进行,把新知学习完成变成探索与发现,这个过程,学生既有“经历”,又有“探索”,更多还有“体验”,自然就能增强知识的印象性,有利于他们牢固建立知识结构,形成知识网络。实践证明,让学生参与探究性学习比观看聆听老师的讲解,效果要好得多,它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动手能力,而且可以开发学生的数学潜能,提高学习体验。
  四、发挥评语作用,提升学习兴趣
  激趣,有直接激趣和间接激趣两种。而在作业批改中的激趣,就属于间接激趣的做法。但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很多教师忽视了作业批改中评语作用的发挥,只重速度地采用“√”和“×”这样的快捷方式。这样的方式虽然有速度,但效果并不好,而且还会影响师生之间的思想和情感的交流,不利于增强学生作业积极性,也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因此,我在实践中采取了减少批改数量,多用评语促进的方式进行,通过评评中的激励语言,来增强学生学习兴趣。虽然在评语中也要指出其缺点,但更多的是肯定其成绩,以此来调动学生作业热情,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实践中我们发现,有些学生犯错不是做不来,而是粗心“惹的错”。对这样的学生,我在其作业评语中先申明他的长处,增强他的自信心,然后提出希望,让学生发现不足,并纠正缺点。对于存在知识理解问题的,我会通过红笔提示,用问号诱发学生思考,想想这道题错哪儿了。这样的评语,我称之为诱发式评语。
  总之,成功教学,需要落实学生主体理念,激发学生兴趣,更需要提高学生兴趣作动力。因此,我们应采取多种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其主动性,让学生自身有学习之需,自主释放潜能,成为学习主人。
  参考文献:
  [1]郑春,小学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探寻[J].读写算,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