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新课改理念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 孙希珍

【机构】 四川省武胜县沿口初级中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新课改理念是实践中总结的实践性强的教学理念,是有利于实现有效教学,促进学生成长的指导思想。作为化学一线教师,我们应将之应用于课堂中,让学生在新方法中获得生动的化学教育。
  关键词:初中化学;新课改理念;课堂教学;应用
  源于生活的化学,是一门集理论性、实践性于一体的科学启蒙学科,担当着学生多项启蒙教育重任。长期以来,因受“教以求分”思想影响和羁绊,导致化学成为“应试”科目。在全面践行新课改的今天,我们如何将前期获得的新课改理念应用于课堂教学中,是我们接下来课改应探讨的重要课题。作为一线实践者,应从课改的发展和要求,以及化学学科本质特征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来选择教学方法,让学生获得良好的化学教育。下面,我结合初中化学教学,谈谈新课改理念在其间的实践应用。
  一、给学生创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
  学生普遍存在这样一种认识——化学知识易学难考,使他们对化学越来越失去兴趣,失去信心。但是只要我们教师能及时采取适当的方法,让学生重新点燃希望的灯也不困难。在课堂上,我做过这样的实验: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了解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大部分学生表示他们对化学没有兴趣,甚至有些学生明确表示自己怎么学也学不会,针对这种情况,我对学生说:“只要你们相信老师能帮助你们,你们一定能够在最短的时间里学好化学”。当时很多学生用一种疑惑的眼神看着我,我从他们的眼神中看出了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在以后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避免出现害怕上化学课的心理,我总是以轻松和谒的语言介绍这节课的知识;为了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我总是去收集一些有趣的化学实验(如烧不坏的手帕,铁树开花,水变牛奶等),在课堂上演示给他们看。之后,我又让学生到讲台上去将我所做的实验再重新演示给其他同学看。这样学生慢慢地爱上了化学;为了让学生知道化学是一门很容易学的学科,我告诉学生你们只要给自己5—10分钟认真看书或问问题的时间,老师不讲你一样能学会知识。从此以后,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日渐趋浓。有时学生还会告诉我,老师,今天的知识不用你讲,我都能理解了。看到学生的进步,我心里很感动。
  二、充分发挥优生的作用
  优生具有巨大的榜样作用,不仅是学习后进学生的楷模,更是他们向前发展的助力器。可以说,优生是一种宝贵资源财富。所以,在化学教学中,我们应将这种资源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让更多学生在他们影响下也变得学习主动而具有较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践中,我们只看到一些教师把这些优生作为班级管理来利用他们作用的,而没有在学习上发挥他们的影响带头和帮助他人的作用。在这几年化学教学实践中,我对优生这一资源作用的发挥进行了途径探索,让他们在提高自身学业成绩基础上,充当小老师,学生学习帮助者,通过他们的助力影响,以带动、帮助他们周围的同学。这种以强带弱,以优促差的“兵教兵”方式,在新课改倡导的小组合作学习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其作用也赢得教师的信赖。尤其是只对差生的帮助和转化问题,在“兵带兵”中让我们如愿以偿,实现了教学预期。另外,新课改倡导的我分层教学,个别指导,也其中得到了有效实践。这样,优生和老师共同配合,就能大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三、将学法指导贯穿于课堂教学
  学法指导,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新课改实践中喊得最为响亮。作为一线老师,不应单独为学法指导而抛开知识与技能的传统,应强调二者的有机结合,并以“三维目标”的细化措施融会到化学教学中去,实现“鱼渔双授”。比如我在教学“氧气的实验制取时,我先讲解收集氧气所需要的药品和仪器,以及收集氧气时应注意的事项,并根据仪器的安装规律安装好,再准备药品来制氧气”。这样循序渐进,从仪器、安装、药品、操作到收集氧气,不断推广开来,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操作方法,具备自学自做的能力,并激发和鼓励学生多去做一些有益的实验,这是提高学生自己动脑、动手的能力。
  四、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时代赋予教育的责任,也是化学学科作为科学启蒙学科的自身要求。特别是在经济发展日新月异,竞争急剧增强的今天,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更具有现实意义。作为这一时期的化学科学教学人,我们应以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为教育追求目标,让学生在“五育”培养的综合作用下,成为社会合格建设者。因此,在教学化学的课堂上,我们可以实验为载体,加强学生探究学习能力培养,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把机会还给学生,尽量给他们动脑、动手的探究机会,培养他们质疑探究习惯,以此来促进学生动手实验,把目光投向到生活中的问题中去,发现问题并尝试化学角度的解决实践,通过反哺生活的方式发展他们创新能力。
  五、少留甚至不留课外作业
  学生中绝大多数都不愿每天做那么多作业,有时勉强做了,质量也不高,要么是抄袭别人的,要么就是不按照题意的要求来做,敷衍了事,乱做一通,并没有达到巩固的目的。为此,我在教学中,其中有一项就是要求学生抓紧课堂45分钟的时间,把在课下完成的作业提到课上,争取在课上能完成,这样学生基本上能抓住上课的分分秒秒做练习,作业质量也能保证。同时,遇到不会的题也能在课上及时解决,这不是一举多得的好方法吗?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验,效果确实很令人满意。
  以上仅仅是本人从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点经验,相信各位同行,在践行新课改的推进过程中,各有各的办法和经验,只要我们始终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我们的化学课堂教学一定会更上一个台阶。
  参考文献:
  [1]王玉琪,用新课程理念指导初中化学课堂教学[J].学周刊,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