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优化写作方法
【作者】 刘 梅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兴文县法国华侨教育基金会第一小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作文是学生表情达意的重要渠道,写作前的优化教学对学生的写作有着良好的指导作用。本文论述了优化小学语文写作前教学的一系列实践活动,为学生写作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写作;口头表达
小学教学最难的莫过于作文教学。关于不能有助于培养孩子们的写作能力,这让我想起了前一段时间,校长组织我们去春游,回来后要我们每位老师交一篇心得。于是个个退缩,不得不交时,有的请人代写,有的上网下载,有的东拼西凑。总算过了关。想想校长只是要我们交心得,并没有提要求,什么一定要生动形象,要具体,要有真情实感,我们都亲身去经历了的,尚且如此。学生们呢?我们要求他们写的人和事,他们都经历过吗?恐怕大部分没有,再提出要写生动,语言要优美等等,他们能做到吗?我想除了背作文,到作文选上去七拼八凑,别无其他快捷的提高孩子们写作水平的方法。那么这样得来的“好”作文算是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了吗?肯定不能。相反还影响了孩子们的写作兴趣,产生了厌恶写作的心理。我们老师自己写作文其实就是一个极好的例子。而课本上呢:它只要求孩子们能运用语言说清自己要做的事情,学会一种应用文体,如果我们老师评价得当,应该能激发孩子们的写话热情。于是在这里,我又不得不说一句:不要对小学生的作文提太高要求,特别是考试作文。为什么不把作文的分数放得高一些呢?小学语文作文教学重在培养兴趣,压低分数我看除了打击学生写作积极性,对写作产生害怕心理外,实在看不出有什么好处。
一、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
要让学生写出好作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积累好词佳句、精彩片段等.如笔者引导学生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建立两大素材积累模块,一是根据课文内容积累,二是通过写日记、习作片段来积累.
(一)通过摘抄和整理好词佳句积累素材
不少课文的课后思考练习题中都有“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的练习要求,这让学生在背诵课文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通过摘抄词句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比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九寨沟》一课后,教师可首先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在介绍九寨沟的雪峰和湖泊时的用词准确、生动,如描写“雪峰”时有“插入云霄”“银光闪闪”,让学生想象高耸的雪峰、皑皑白雪在阳光下银光闪烁的景象;描写湖泊的语句抓住“大大小小”“颗颗宝石”“镶嵌”“清澈见底”“色彩斑斓”等,体会湖泊之多、湖水之清、湖石的绚丽多彩,让学生在写熟悉的景物时有词可用、有话可说.接着,教师组织学生运用多媒体建立好词佳句的汇总模板,可在交互式电子白板上演示模板的建立,具体做法如下:1.利用项目符号和编号中的多级符号来建立标题和记录内容;2.将整理好的文档转化成PDF文档,再用PDF阅读器打开文档,这样整理的内容更具条理性及观赏性;3.如有新增的内容可在转化为PDF文档的过程中通过覆盖原文件完成.这样能够不断更新文档中的好词、佳句,模块在内容上也越来越丰富.
(二)通过写日记、习作片段积累素材
要让学生把自己的真情实感无拘无束地表达出来,最好的方式就是指导学生坚持写好日记或习作片段.写日记或习作片段的内容很广,可写听到的、看到的和想到的内容.如教师在教学中组织学生完成某项活动时,可以让学生把当时的情景和感受用日记的形式写出来.学生亲身经历的学习和生活体验,是他们印象最为深刻的,自然可以成为写作的最佳材料.学生写出来的日记或习作片段,教师同样可以要求他们用建立模块的方法积累素材.学生在日记或习作片段中还可以插入图片、音乐等,或添加教师的批注、同学的评价语等,从中学会总结经验,整理自己的学习成果。通过一段时间的尝试,教师运用电子白板展示论文范文理的文档,让学生相互评价、相互学习,这让学生学会了积累作文素材,增强了写作的信心。
二、注重写作命题的开放性、灵活性、多样性。让学生有话可说
传统的作文教学由于过分注重命题作文,常常把学生的思路逼向死角,学生没有话可说,写作文成了“挤牙膏”。在新课标下要求作文训练命题开放性、灵活性、多样性。就作文题而言,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无命题要灵活结合在一起;就命题者而言,教师命题与学生自由命题有机结合。
三、作文要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寻
找作文素材法国雕塑家罗丹曾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们的学生们同样生活在这个社会大背景下,有些同学对身边发生或经历的事情有一双发现与探寻的眼睛,而有些同学却对身边这些习以为常的事情便毫不在乎。因此,体现在作文水平上就是对一个话题千篇一律的改写或翻版。实践决定意识,同时实践也是一切生活体验的来源,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我们经历或观察到什么样的世界,在我们的头脑中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意识,最后在我们作文中所体现出来的就是什么样的生活素材的积累。由此可见,我们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养成学会观察的好习惯,留心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值得你注意或留意的事情。而我们老师,更应该很好的扮演一个引路人的角色,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体味生活,让孩子们知道生活中的每一个小事件都值得我们回味,值得我们用自己的神笔去形成文字来记录这些事情,从而更好的达到增强语文写作能力的效果。如果忽视生活与写作的内在联系的话,我们的学生往往会形成一个复制式的写作模式。就那我们平常最常见的关于父子或母子亲情相关的话题时,我们的学生总会以自己生病为出发点,写自己的爸爸或妈妈连夜背着自己去医院看病为例等诸如此类的东西。有时候你就会发现,几乎全班大多数的学生都是以这种主题和同类的素材来构建自己的文章。由此来看,我们的学生忽视了生活实际与语文写作之间的紧密联系,才造就了作文素材的千篇一律。所以,我们老师身上的担子还很重,需要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去培养孩子们观察体验生活的兴趣。
四、完善习作评改工作
电子信息时代已经全面到来,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借助电子工具来开展教学工作。如在教学中借助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来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加强师生交流,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通过使用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将学生的作文展示在大家的面前,在组织学生观察与阅读的基础上来发现优点同时也找出不足。可以说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帮助学生及时纠正一些个性与共性的问题,在不断地修改与完善中提高作文写作的质量。教师在修改学生作文时要善于点评与鼓励,以此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在学生主动配合的基础上来提高写作的效果。
总之,作文教学不是件容易的事,教师必须在教学理论中不断探索,在教学实践中获得启发,不断总结经验,才能于学生有所裨益。而且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回归生活,让同学们在生活实践中发现,在生活感受中悟情,在生活亮点中拓思,于动情处挥动妙笔。引导学生充分运用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等多种感官仔细观察生活,关注身边的人、事、物,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积极思考,寻找写作的源头,积累写作的材料,从而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口”,不再为作文写作蹙眉兴叹。
关键词:小学语文;写作;口头表达
小学教学最难的莫过于作文教学。关于不能有助于培养孩子们的写作能力,这让我想起了前一段时间,校长组织我们去春游,回来后要我们每位老师交一篇心得。于是个个退缩,不得不交时,有的请人代写,有的上网下载,有的东拼西凑。总算过了关。想想校长只是要我们交心得,并没有提要求,什么一定要生动形象,要具体,要有真情实感,我们都亲身去经历了的,尚且如此。学生们呢?我们要求他们写的人和事,他们都经历过吗?恐怕大部分没有,再提出要写生动,语言要优美等等,他们能做到吗?我想除了背作文,到作文选上去七拼八凑,别无其他快捷的提高孩子们写作水平的方法。那么这样得来的“好”作文算是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了吗?肯定不能。相反还影响了孩子们的写作兴趣,产生了厌恶写作的心理。我们老师自己写作文其实就是一个极好的例子。而课本上呢:它只要求孩子们能运用语言说清自己要做的事情,学会一种应用文体,如果我们老师评价得当,应该能激发孩子们的写话热情。于是在这里,我又不得不说一句:不要对小学生的作文提太高要求,特别是考试作文。为什么不把作文的分数放得高一些呢?小学语文作文教学重在培养兴趣,压低分数我看除了打击学生写作积极性,对写作产生害怕心理外,实在看不出有什么好处。
一、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
要让学生写出好作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积累好词佳句、精彩片段等.如笔者引导学生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建立两大素材积累模块,一是根据课文内容积累,二是通过写日记、习作片段来积累.
(一)通过摘抄和整理好词佳句积累素材
不少课文的课后思考练习题中都有“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的练习要求,这让学生在背诵课文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通过摘抄词句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比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九寨沟》一课后,教师可首先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在介绍九寨沟的雪峰和湖泊时的用词准确、生动,如描写“雪峰”时有“插入云霄”“银光闪闪”,让学生想象高耸的雪峰、皑皑白雪在阳光下银光闪烁的景象;描写湖泊的语句抓住“大大小小”“颗颗宝石”“镶嵌”“清澈见底”“色彩斑斓”等,体会湖泊之多、湖水之清、湖石的绚丽多彩,让学生在写熟悉的景物时有词可用、有话可说.接着,教师组织学生运用多媒体建立好词佳句的汇总模板,可在交互式电子白板上演示模板的建立,具体做法如下:1.利用项目符号和编号中的多级符号来建立标题和记录内容;2.将整理好的文档转化成PDF文档,再用PDF阅读器打开文档,这样整理的内容更具条理性及观赏性;3.如有新增的内容可在转化为PDF文档的过程中通过覆盖原文件完成.这样能够不断更新文档中的好词、佳句,模块在内容上也越来越丰富.
(二)通过写日记、习作片段积累素材
要让学生把自己的真情实感无拘无束地表达出来,最好的方式就是指导学生坚持写好日记或习作片段.写日记或习作片段的内容很广,可写听到的、看到的和想到的内容.如教师在教学中组织学生完成某项活动时,可以让学生把当时的情景和感受用日记的形式写出来.学生亲身经历的学习和生活体验,是他们印象最为深刻的,自然可以成为写作的最佳材料.学生写出来的日记或习作片段,教师同样可以要求他们用建立模块的方法积累素材.学生在日记或习作片段中还可以插入图片、音乐等,或添加教师的批注、同学的评价语等,从中学会总结经验,整理自己的学习成果。通过一段时间的尝试,教师运用电子白板展示论文范文理的文档,让学生相互评价、相互学习,这让学生学会了积累作文素材,增强了写作的信心。
二、注重写作命题的开放性、灵活性、多样性。让学生有话可说
传统的作文教学由于过分注重命题作文,常常把学生的思路逼向死角,学生没有话可说,写作文成了“挤牙膏”。在新课标下要求作文训练命题开放性、灵活性、多样性。就作文题而言,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无命题要灵活结合在一起;就命题者而言,教师命题与学生自由命题有机结合。
三、作文要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寻
找作文素材法国雕塑家罗丹曾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们的学生们同样生活在这个社会大背景下,有些同学对身边发生或经历的事情有一双发现与探寻的眼睛,而有些同学却对身边这些习以为常的事情便毫不在乎。因此,体现在作文水平上就是对一个话题千篇一律的改写或翻版。实践决定意识,同时实践也是一切生活体验的来源,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我们经历或观察到什么样的世界,在我们的头脑中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意识,最后在我们作文中所体现出来的就是什么样的生活素材的积累。由此可见,我们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养成学会观察的好习惯,留心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值得你注意或留意的事情。而我们老师,更应该很好的扮演一个引路人的角色,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体味生活,让孩子们知道生活中的每一个小事件都值得我们回味,值得我们用自己的神笔去形成文字来记录这些事情,从而更好的达到增强语文写作能力的效果。如果忽视生活与写作的内在联系的话,我们的学生往往会形成一个复制式的写作模式。就那我们平常最常见的关于父子或母子亲情相关的话题时,我们的学生总会以自己生病为出发点,写自己的爸爸或妈妈连夜背着自己去医院看病为例等诸如此类的东西。有时候你就会发现,几乎全班大多数的学生都是以这种主题和同类的素材来构建自己的文章。由此来看,我们的学生忽视了生活实际与语文写作之间的紧密联系,才造就了作文素材的千篇一律。所以,我们老师身上的担子还很重,需要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去培养孩子们观察体验生活的兴趣。
四、完善习作评改工作
电子信息时代已经全面到来,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借助电子工具来开展教学工作。如在教学中借助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来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加强师生交流,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通过使用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将学生的作文展示在大家的面前,在组织学生观察与阅读的基础上来发现优点同时也找出不足。可以说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帮助学生及时纠正一些个性与共性的问题,在不断地修改与完善中提高作文写作的质量。教师在修改学生作文时要善于点评与鼓励,以此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在学生主动配合的基础上来提高写作的效果。
总之,作文教学不是件容易的事,教师必须在教学理论中不断探索,在教学实践中获得启发,不断总结经验,才能于学生有所裨益。而且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回归生活,让同学们在生活实践中发现,在生活感受中悟情,在生活亮点中拓思,于动情处挥动妙笔。引导学生充分运用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等多种感官仔细观察生活,关注身边的人、事、物,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积极思考,寻找写作的源头,积累写作的材料,从而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口”,不再为作文写作蹙眉兴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