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基于生本理念的初中化学有效教学

【作者】 万 娟

【机构】 四川省武胜县沿口初级中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基于生本理念施教是化学在“五育合一”教改背景下的又一新举措。作为一线教师,要注重学生在增智育德的同时,提升效率以实现化学启蒙任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化学;生本理念;有效教学
  生本理念是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的教育追求,其核心就是促进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增智育德,教学生做人成才,以国家“五育”培养为日常教学着力点,给学生一个精彩人生。长期以来,很多教师在评先晋级取向逐利中深受“教以应试”观念影响,原本重科学启蒙的初中化学教学却成为了“为考而教”的应试科目,特别是发展到片面追求考试分数而忽视学生发展的题海战术的实施,导致过多课堂无原则地赶进度、延长复习时间等等违反教学常规的现象出现在学生日常学习中。这样的教学,显然不利于化学学科的本质,更不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实现不了化学进课堂的启蒙担当。为改变这个不利于学生生动发展的局面,我们实施生本理念,让化学走向素质教育转轨。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最好的老师自然也是乐意激趣施教的。因此,其课堂就会因趣味性浓而倍受学生喜爱。而这样的课堂,其实践的教师,肯定注重向师性这一特征的利用,加强良好师生关系构建,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而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其作用是明显的,因为他们具有较强的向师性,他们喜欢哪个老师,就喜欢那个老师所教的学科。抓住这个特征,我们就可主动与学生“套近乎”,以趣化课堂,培养兴趣为教学出发点,让学生在接受你,信任你的同时,喜欢上你所教的化学。这种就是我们常说的“爱屋及乌”,或者说“亲其师,信其道”缘故吧,这样的教学,就是重要趣味性提升,学习兴趣培养的教学。而对于初中化学学科教学而言,需要把这种激趣的追求化为化学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才能使学生受持续内驱而不断产生“我要学”之需要。为此,在学生刚接触化学学习时,我们就可把有趣的化学实验引进学生面前,如”魔棒点灯”“鬼火”,学生就会受其中原因而产生好奇,注意力自然被集中到教学互动中来了,有强烈的探究学习动机。
  二、联系生活实际教化学
  不可否认化学学科的生活性,新课标建议对此的教与学路径是“从生活中来”,同时也倡导“到生活中去”。有效落实这一要求,就是联系生活实际施教,通过生活化策略,以学生生活经历来感知,并以生活经验来接受,实现化学基于生活而展开的有效教学。这就是生本理念的应有实践态度和方法。我们知道,化学学习易让人产生好奇心,“烧不破的手帕”就能给人神奇的吸引力,更别说“火山喷发”这种常听说又不曾见的吓人现象。故而在化学课堂中有着其他学科少有趣味性和吸引力。这些因素的存在,对初中学生来说,诱惑是巨大的,只看我们教师如何利用化学这一生活性而施教。作为新教改的探索者,我认为一定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而设计与实施,基于生本理念的化学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在实践中,落实生活化策略,就是要用强烈、丰富的源自于学生生活实际的感性材料作为教学载体,使学生在兴趣和情感内驱下爆发思维的火花。例如,在讲到二氧化碳这一生活中常听说之物时,我们就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唤醒已有认知,思考这样几个问题:二氧化碳的作用是什么?在灭火器中它的用途是什么?“人工降雨”中它又担当了什么角色?这一连的问题,实际上都是基于学生生活常见而设计的,都有利于让学生在体验化学的实用性的同时而感受到非学不可的必要性。这些都是生理理念在教学中的有效体现与实施。
  三、强化思维能力的培养
  生本理念的实施,强调学生发展为己任。“五育”的最终结果是“合一”,让学生全面发展。而在化学课堂上,作为一线教师,应基于“三维目标”的实现而施教,在重视知识传授的同时,注重能力培养,注重素质提升。我们知道,化学学科担当着学生多项能力培养重任,而其中的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核心。为此,教师应根据学生年龄实际和认知基础,分析思维特征——由形象思想向抽象思维发展过渡。基于这一现实而设计和实施课堂教学,通过“教有疑”和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在循循善诱中沿着思维的台阶而逐步提升,由感性认知过渡到理性质的飞跃,以提高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敏捷性品质,,重点是思维的创新性。这是社会发展、竞争过强而赋予教育的使命。那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呢?我认为首先要鼓励学生敢想乐思,主动发现问题,在探究方法中找到问题解决策略;其次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从平常司空见惯中产生“这什么会这样”的怀疑之心和问题意识;再次鼓励学生要有不怕苦的探究学习动力,以及克服困难的勇气。化学是一门科学学科,很多问题的发现,实际上是无数次努力的汗水凝结而成的。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是生本理念的重要要求,这是人的发展中不可缺的重要内容,我们应强化施之。
  四、鼓励学生自己动手探究
  任何把戏都得过手。探究学习本身就是一项动手学习的方式,又特别是化学这样重实验的学科,更需要学生动手来学习。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能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实验平台,鼓励学生亲自参与,在动手中去发展探究能力。除了演示实际外,教材中大多实验都是基于学生而设计的,分组实验不用怀疑其基于学生主体而设计的,需要学生亲历亲为。而对于一些分演示实验和探究性实验,我们仍可进行改革,使之在教学中基于学生认知而组织学生进行动手操作,仍可实现教学预期。这是我这几年教学实践得出的实践感受。而且,这有利于学生获得化学概念的认识,形成相应的学习探究能力。
  总之,基于生本理念施教的化学教学,是获得有效的前提。这是一项育人系统的工程,追求点是让学生发展“五育合一”,有一个全面发展的自我。而作为一线教师,应向着这样的目标而不断探索,在反思中寻找突破瓶颈的方法,让初中化学教学变得高效而育人,成为素质教育的主阵地。
  参考文献:
  [1]戴广明,生本理念下提升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成效[J].中学生数理化,201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