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谈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导入法

【作者】 毛泽明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永兴镇初级中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最佳途径是加强学生学习的兴趣的培养,而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则有赖于老师的课堂刺激。俄国大文学家托尔斯泰也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的存在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对关注、认同、理解历史知识具有较强的指导性。一节高效的教学课往往起始于这节课的开端,正如“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寓意的。然而,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听觉神经,并非一件易事,这需要教师不断摸索和完善各个教学环节,总结经验教训。历史教学“导入语”的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历史课堂的导入语是因课而异的,这需要教师对每节课的充分解读和准备,选择恰当的导入方式以便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导入方式
  加强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是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培根曾这样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俄国大文学家托尔斯泰也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的存在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对关注、认同、理解历史知识具有较强的指导性。一节高效的教学课往往起始于这节课的开端,正如“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寓意的。然而,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听觉神经,并非一件易事,这需要教师不断摸索和完善各个教学环节,总结经验教训。历史教学“导入语”的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一种恰当的方式不仅能拉近学生与教材之间的距离,缩小学生和教师间的差距,更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产生渴求知识的心理,这将会大大有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笔者在此班门弄斧,谈谈自己在教学中常用的一些导入方法。
  一、悬念导入法
  心理学研究表明,刺激程度大,变化性大,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积极思维,加强学生对重要知识的无意注意。通过提出问题,设置悬念,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抓住学生的内心,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在讲《美国内战》这一课时,我问学生:“大家知道《汤姆叔叔的小屋》这本书吗?”学生回答:“知道。”又问:“大家知道吗,正是这一本小小的书籍却蕴含着巨大的能量,它引发了美国的内战,对美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什么小小的一本书却会引发一场战争,它与美国内战有何关系呢?通过这样的导入,充分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想要了解一本书与美国内战的故事。这样,课堂教学就受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特殊时间点导入
  我国不少历史事件都会有明确的时间进行纪念,比如,在讲“九一八事变”相关内容时,就可以以特殊时间点方式进行导入。教师可以询问学生有没有注意每年的9月18日在我国的很多大城市都会拉响防空警报,再播放搜集好的拉响防控警报的视频,问学生原因,在得到學生的回答之后再接着新课内容的学习。
  三、歌曲导入 
  歌曲导入,是结合课堂教学内容选择最接近的古今中外的歌曲通过多媒体形式,让学生聆听、思考,进一步说感受,顺利引入历史教学内容。在《汉武帝的“大一统”》中,就可以用影视剧《汉武大帝》主题曲“最后的倾诉”;隋唐时期就可以用《隋唐英雄传》的主题曲“少年游”;《中英鸦片战争》就可以歌曲《是你林则徐》的导入;《红军建军与万里长征》可以用“十送红军”;《改革开放的展开》可以用“春天的故事”导入。歌曲的导入调动课堂氛围,让学生最快融入历史教学情境中,思路紧跟教师的引导,内心受到强烈震撼。既能直观导入,又升华了情感。
  四、谈话导入,实现师生互动
  在历史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应是平等的状态,共同对历史知识进行探讨。但是有的学生认为教师与学生存在着较大的沟壑,不愿意与教师沟通,使得教学氛围非常紧张,难以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可以采用谈话导入的方式,将学生当作自己的朋友,与学生进行近距离的沟通和交流,使学生能够与教师建立良好的联系,从而使课堂教学更加顺利。
  例如,在学习《辉煌灿烂的隋唐文化(一)》的時候,在导入环节,我向学生提出问题:“同学们,提到隋唐文化,大家都有什么样的印象呢?”有的学生说:“提到隋唐文化,我就想到我之前看过的一部电影《妖猫传》,这部电影虽然存在着一定的虚构环节,但是在观看电影的过程中,我深深地被电影中华丽的服饰和丰富的场景吸引住了,觉得唐代一定是一个充满歌舞、经济繁荣的年代,才会产生那么多动人的故事。”有的学生说:“我的老家是河北石家庄赵县,那里有一个非常出名的建筑叫赵州桥,听说从隋唐时期它就在那里了。当我去赵州桥上游玩的时候,看到它依然坚固,上面还有非常美丽的雕刻图案,觉得古代文化非常神奇。”有的学生说:“我是从李白开始认识唐朝的,语文课上,老师介绍了李白的生平,并说唐代是一个诗人辈出的时代,并且诗的成就也非常丰富。我想,唐朝一定是个开放的年代,才能够产生这么多的文人墨客,给历史留下了这么多动人的篇章。”在我与学生进行谈话、讨论之后,我引出本节课的内容:“刚才听大家谈论了很多与隋唐有关的印象,可以看出,大家对隋唐时期的文化或多或少有一点印象,说明在隋唐时期,我国的文化已经达到一个繁荣的时代。下面让我们一起走入教材中,看看隋唐时期为人类遗留下来了哪些灿烂的文化。”经过讨论之后,学生对于接下来的学习内容非常期待,快速进入了课程新授环节。通过谈话导入的方法,能够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下实现对历史知识的了解,有利于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新课改精神的体现。
  五、谜语导入,引人入胜 
  以谜语导入,从上课效果来看,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开始学习,自然地引入新课。为学生自觉探索新知创造有利条件。比如学习九年级上册《英国工业革命》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大家轻松猜个谜语:“远看一道墙,近看一排房,走时快如声,脚下雷声响”,同学们很快猜到是:火车,那么火车是什么时间出现的?谁发明的?它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好处?这样学生很感兴趣,进入新课学习时学生会迫不及待,收效很大。
  史课的导入方法还有很多。无论采用哪种导入方法,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课文特点,做出最佳选择。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结合实际,采用不同的导入方法,灵活多变,使课堂历史课堂充满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从而使新课导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