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小学美术课堂上如何有效利用乡土资源的实践研究

【作者】 刘 倩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叙府实验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美术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帮助学生提高综合素质。但在现阶段的美术教育中,部分教师在教学时只是照本宣科,美术教育并未取得应有的成果。教师可以将乡土资源和写生教学结合起来,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将乡土资源和美术工艺教学结合起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利用乡土资源来开展学审美教学,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乡土资源;美术教学;写生;工艺;审美
  新课改下的美术是一门综合学科,从全新的角度,按学习方式把美术课程分为欣赏评述、造型表现、设计应用和综合探索四大学习领域。要全面提高美术教学质量,如果仅仅依靠教教材、学教材,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教材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有一定的差距。本校是一所农村中学,由于受学校条件、学生经验、地域特征的限制,学生在美术能力方面与城市的孩子有较大的差距。鉴于本地的乡村特点,丰富的美术资源,我校美术教研组积极开展有特色的美术教学模式,利用乡土资源,极大地提升了美术教学的活力,现将个人的一点观点、做法和体会作一阐述。
  一、借助乡土资源来激发出学生的学习欲望 
  对于相同的教学内容来说,可以借助不同材质与加工的方式来展示。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可以从当地的特点上出发,提高教学的效果,如在乡村中麦秆以及石头等是比较常见的,所以教师就要运用好这些乡土资源,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去,启发学生的思维。如学生可以油樟树来创作作品,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吸引力,教师就可以在课堂教学中选择利用油樟叶、樟木、树枝创作作品,通过向学生演示作品创作过程后,向学生提出问题,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来将樟树成为想要的东西。通过引导学生学习,可以调动好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的思维实现更好的发展,在这种教学方法的影响下,还可以活跃好课堂的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在引导学生观察樟树的不同组成部分的过程中,也可以组织学生体会创作的方法等,以此来帮助学生掌握好樟树的不同组成部分,从而激发出学生的求知欲与探索精神。借助常见的造型,可以更加直观的向学生展示出这一教学内容,同时也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去。此外,在教学中教师也可以设计出相应的竞赛,鼓励学生进行想象,利用樟树不同的组成部分来编制出想要的东西。在这种教学方法的影响下,还可以开发好学生的创作意识,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来欣赏到更多的作品,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二、丰富教材内容,弥补教材的局限
  美术课程资源的关联性很强,内容涉及自然、人文、科技等各个领域,空间和时间跨度也很大,有历史与当代、中国与外国等。学生由于受年龄限制,缺少生活经验,教学中难免对一些知识点理解不到位,整合乡土资源,在教学上适当地运用,就能更清楚地理解知识点,弥补教材的缺陷。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就地取材,开发和利用本土资源,不仅大大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拉近学生与学习内容的距离,课堂气氛也将更加活跃,学生的学习空间也将得到拓展,教学效果更是锦上添花。
  三、利用变迁的风俗,适度开展美术教育
  美术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是美术活动的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其关键在于一个“度”的把握,要以农村小学生身心发展的成熟度为依据。在时间的维度上适度超前,在空间维度上合理控制,同时要适合教师的胜任程度,不能简单地把适应成人专业美术教育的那一套方法“减低难度”或“放低要求”在学生身上实施。美术活动适度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潜在的创造力、智力和个性得到开发,“点”到为止,使学生的个性得到体现。因而我们在有目的的有限定条件的课业中,提出“还学生以自由”的观点,让学生随心所欲地表现自我,表现他们所熟悉的生活以及环境。
  民风民俗是乡土教学中很大的一个板块。浓郁的乡土风情赋于人们一部立体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无声教科书。农村小学学校周边的村子,民风民俗极盛,正月有跑马灯,舞龙灯;端午有赛龙舟等等。有些学生自身就参加这些活动,有亲身体验。丰富的民俗活动是学生美术表现的好素材。然而就大部分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而言,表现这样的题材似乎有些难度,可以要求学生根据素材画感觉,画感受,画心情,画体验。并不要求他们画得多具体、多详细,只要学生能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感受到的画出来就可以,只要表达了自己的意愿就算完成自己的表现。
  四、丰富校园美术文化活动形式,推动乡村资源走进校园
  校园文化是开展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开展丰富的校园美术文化,能够有效将农村乡土美术资源融入到学生美术素养培养之中。例如日常校园活动中可以开展“乡村美术文化节”,内容可以是学生自己创作的美术画作;可以是自己动手的剪纸;也可以是利用各种乡村资源、回收废弃物等制作的手工作品、实用小工具。乡村资源在校园美术文化活动中的应用,重点在于激发学生动手能力与参与性,让更多乡村美术资源走进校园。
  总之,我们美术教师要善于研究和理解课程资源的内涵和外延,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挖掘,从关心“如何教”到关心“教什么”,进而思考“还可以创造性地教些什么”,这样,即使是农村的美术教学也能精彩纷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