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实施教师发展性评价 促进教师和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作者】 韩 莹
【机构】 吉林省榆树市土桥镇十四户中心小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可持续发展观视角下,教师的发展与学校的发展都需要秉承可持续发展这一理念。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教师与学校的发展相互脱节,新时期,促进教学和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同也要注重发展上的协调性。实施教师发展性评价的做法较为可取,其也可以成为促进学校和教师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将对发展性评价视角下教师和学校可持续发展事宜进行研究,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与措施。
关键词:教师;学校;可持续发展
实施教师发展性评价的理念越发成熟,很多小学学校也在这一方面进行了诸多尝试。但从实际状况上,无论是教学发展性评价的实施,还是教师和学校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达成都不简单。实施教师发展性评价本身是对传统评价机制的一种冲击和否定,即便有效实施教师发展性评价,如何将这一层面的优势转化为教师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也带有一定难度。鉴于此,探寻出教师发展性评价视角下教学和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十分必要。
一、教师和学校可持续发展概述
教师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是新时期教师队伍建设以及学校发展的一个大方向,其中,教师群体的发展状况好坏与否会对学校可持续发展事宜产生直接影响。在促进教师和学校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中,实施教师发展性评价的做法十分可取,这不仅可以帮助学校认清教师队伍建设状况,同时也有助于教师群体认识到自身在发展层面存在的不足。这种促进性作用发挥的前提是教师的发展性评价可以较好实施下去。通过对部分小学学校的教师发展性评价实施状况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教师发网站性评价的实施并不简单。为此,小学学校与教师都应当对教师发展性评价的实施进行有效思考,确保教师发展性评价实施可以较好促进教师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二、教师发展性评价视角下教师和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一)院校协作基础上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在院校写作基础上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做法较为可取,这对于教师发展性评价的实施,以及教学发展性评价实施下教师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小学学校可以与师范院校进行合作,小学学校为师范院校提供一些师范生实训平台,师范院校承担一定的教师培训责任较为可取。此外,在教师的发展性评价中,小学学校可以承担具体的评价主体,与小学学校合作的师范院校也可以陈给独立的评价主体,多主体从不同视角对教师专业发展、教学能力等进行评价时,最终的评价结果也能具备更多的参考价值,且帮助小学学校与教师更好认识到教师专业发展层面的不足。院校协作基础上实施教师发展性评价后,教师发展性评价机制的科学性与可行性也能更好提升。
(二)构建教师发展性评价指标体系
在教师发展性评价的实施中,构建教师发展性评价指标体系十分可取,这也是确保教师发展性评价机制能够有效运转的重要条件。在发展性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中,具体指标的明确十分重要,小学学校应当将教学能力、班级管理能力、学生教育能力、教育课题研究能力提升状况作为教师发展性评价中的具体指标,并结合校内开展的各种教师培训活动,灵活增减评价指标。在明确相应指标,创设了基本的发展性评价指标体系后,学校层面需要对不同指标予以有效细化和量化,使得对教师进行的发展性评价能够更为直观的发展性教师群体专业发展状况。教师发展性评价指标得到了有效确立后,相应的评价活动也能更为轻松的开展下去。
(三)加深教师发展性评价结果的利用
在实施教师发展性评价中,为了更好促进教师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对发展性评价结果进行充分利用十分重要,这也是避免教师发展性评价流于形式的重要途径。具体来说,小学学校可以将教师发展性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教师,帮助教师及时认识到自身专项能力上存在的不足,并与教师一道进行发展与提升方案的制定。小学学校也可以基于教师群体发展性评价结果,对自身在教师队伍建设与教师发展促进工作开展中存在的不足予以审视和弥补。除了借助发展性评价结果发展问题与解决问题外,小学学校也应当阶段性的进行教师发展评价结果的对比分析,总结更为有效的教师专业发展经验,将优秀的教师专业培训模式推广开来。多角度利用教师发展性评价结果,从不同角度进行调整下,教师发展性评价实施也可以更好促进教师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结语
小学学校应当给予教师发展性评价的实施更多关注,给予教师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实施教师的发展性评价。教师发展性评价的实施中需要具体发展性评价机制予以支撑,评价主体、评价标准、评价频率、评价结果等利用等也要得到足够关注。此外,在实施了教师的发展性评价后,小学学校也要对教师发展性评价实施状况,教师和学校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有效评价,避免发展性评价,以及对教师队伍进行的建设最终流于形式。
参考文献:
[1]胡铁羽.分层开展教师发展性评价,促进教师专业发展[J].教书育人,2019(20):73-74.
[2]高恒星,贺忠娜.构建学习型学校促教师可持续发展——学习学习型组织理论的几点思考[J].黑河教育,2019(11):56-57.
关键词:教师;学校;可持续发展
实施教师发展性评价的理念越发成熟,很多小学学校也在这一方面进行了诸多尝试。但从实际状况上,无论是教学发展性评价的实施,还是教师和学校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达成都不简单。实施教师发展性评价本身是对传统评价机制的一种冲击和否定,即便有效实施教师发展性评价,如何将这一层面的优势转化为教师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也带有一定难度。鉴于此,探寻出教师发展性评价视角下教学和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十分必要。
一、教师和学校可持续发展概述
教师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是新时期教师队伍建设以及学校发展的一个大方向,其中,教师群体的发展状况好坏与否会对学校可持续发展事宜产生直接影响。在促进教师和学校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中,实施教师发展性评价的做法十分可取,这不仅可以帮助学校认清教师队伍建设状况,同时也有助于教师群体认识到自身在发展层面存在的不足。这种促进性作用发挥的前提是教师的发展性评价可以较好实施下去。通过对部分小学学校的教师发展性评价实施状况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教师发网站性评价的实施并不简单。为此,小学学校与教师都应当对教师发展性评价的实施进行有效思考,确保教师发展性评价实施可以较好促进教师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二、教师发展性评价视角下教师和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一)院校协作基础上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在院校写作基础上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做法较为可取,这对于教师发展性评价的实施,以及教学发展性评价实施下教师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小学学校可以与师范院校进行合作,小学学校为师范院校提供一些师范生实训平台,师范院校承担一定的教师培训责任较为可取。此外,在教师的发展性评价中,小学学校可以承担具体的评价主体,与小学学校合作的师范院校也可以陈给独立的评价主体,多主体从不同视角对教师专业发展、教学能力等进行评价时,最终的评价结果也能具备更多的参考价值,且帮助小学学校与教师更好认识到教师专业发展层面的不足。院校协作基础上实施教师发展性评价后,教师发展性评价机制的科学性与可行性也能更好提升。
(二)构建教师发展性评价指标体系
在教师发展性评价的实施中,构建教师发展性评价指标体系十分可取,这也是确保教师发展性评价机制能够有效运转的重要条件。在发展性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中,具体指标的明确十分重要,小学学校应当将教学能力、班级管理能力、学生教育能力、教育课题研究能力提升状况作为教师发展性评价中的具体指标,并结合校内开展的各种教师培训活动,灵活增减评价指标。在明确相应指标,创设了基本的发展性评价指标体系后,学校层面需要对不同指标予以有效细化和量化,使得对教师进行的发展性评价能够更为直观的发展性教师群体专业发展状况。教师发展性评价指标得到了有效确立后,相应的评价活动也能更为轻松的开展下去。
(三)加深教师发展性评价结果的利用
在实施教师发展性评价中,为了更好促进教师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对发展性评价结果进行充分利用十分重要,这也是避免教师发展性评价流于形式的重要途径。具体来说,小学学校可以将教师发展性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教师,帮助教师及时认识到自身专项能力上存在的不足,并与教师一道进行发展与提升方案的制定。小学学校也可以基于教师群体发展性评价结果,对自身在教师队伍建设与教师发展促进工作开展中存在的不足予以审视和弥补。除了借助发展性评价结果发展问题与解决问题外,小学学校也应当阶段性的进行教师发展评价结果的对比分析,总结更为有效的教师专业发展经验,将优秀的教师专业培训模式推广开来。多角度利用教师发展性评价结果,从不同角度进行调整下,教师发展性评价实施也可以更好促进教师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结语
小学学校应当给予教师发展性评价的实施更多关注,给予教师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实施教师的发展性评价。教师发展性评价的实施中需要具体发展性评价机制予以支撑,评价主体、评价标准、评价频率、评价结果等利用等也要得到足够关注。此外,在实施了教师的发展性评价后,小学学校也要对教师发展性评价实施状况,教师和学校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有效评价,避免发展性评价,以及对教师队伍进行的建设最终流于形式。
参考文献:
[1]胡铁羽.分层开展教师发展性评价,促进教师专业发展[J].教书育人,2019(20):73-74.
[2]高恒星,贺忠娜.构建学习型学校促教师可持续发展——学习学习型组织理论的几点思考[J].黑河教育,2019(11):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