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谈谈小学语文课堂的小练笔程光芬
【作者】 程光芬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李端镇中心小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所谓课堂小练笔,顾名思义,是以课文内容为写作素材,把语言形式的运用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机结合起来,彼此交融,和谐运行的一种练习方式。它机动灵活、形式多样、切入口小、难度低,是培养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一种省时有效的途径。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小练笔
小练笔”,指就文取材,围绕某一个重点或中心进行小篇幅的写作练习。它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随机地学写一些小片断、小段落。而“随文练笔”是读写结合的一种体现,是一种最直接的教学行为。语文教材中所选的课文都是名家名篇。它们在以丰富的人文精神和独特的情感魅力感染读者的同时,更以其优美生动的语言、灵活生动的表达、独具匠心的布局谋篇,为每一个学生提供练笔的范本。任何一篇文章都有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教材中出现小练笔的内容,把阅读与写作、积累与运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弥补了作文教学的难度大,要求高的不足,引导学生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一道阶梯。因此,教师应在阅读教学中加强写的训练,做到读写结合。引导学生学习描写的手法、篇章布局的构思并加以仿写并从中获取习作成功的体验是极其必要的。
一、结合课文学习,重视读写结合.
课本上的文章都是精挑万选出来的论文范文,在思想教育、题材选取、谋篇布局、用词造句乃至标点符号的运用等方面,无不独具匠心.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力求学生尽可能地熟读、背诵课文,引导学生对语言有一定感悟的基础上,熟读成诵.每读一篇,自主积累语言.如此日积月累,内化吸取,在学生自己写话时,那些适宜的篇章结构、生动的语言词汇就会蹦跳出来.
二、仿写经典语句,掌握基本的遣词造句之法
在培养小学生写作能力的时候,应该尽量指导学生从仿写句子开始。通过指导学生根据课文中优美的语句进行仿写,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文本中的资源,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的方式,以小练笔的形式掌握基本的遣词造句方法。例如,在学习《北京》这篇文章的第一段时,作者采用了“……是……,是……”的句式来表达对美丽迷人的首都北京的喜爱之前。因此,老师在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在引领学生进行精美语言品读、鉴赏的基础上,让学生采用模仿写作的形式赞美自己家乡的美丽之处。其中,有的学生写出:宜宾是我的家乡,是非常美丽的一座城市;还有的学生学出:峨眉山是非常著名的旅游胜地,是一座美丽而迷人的名山。通过让小学生根据经典的课文中的一些经典的句式进行小练笔,不但能够加深学生对课文相关句式的理解,还有利于小学生形成独特的写作语言,提高学生的遣词造句的能力,为学生今后布局谋篇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根据情节练编写
对于文本的内容,让学生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再模仿其情节,构思新的故事情节,进行组织和表达,又一次为学生创造练笔的机会。如在教学《珍珠鸟》这一课时,我安排了这样一个小练笔:想象一下,珍珠鸟和‘’我‘’之间可能还发生了哪些故事?把自己的想象写下来。这样的练笔主要针对的是故事性很强、情节生动有趣的文章,学生对这样的编写很感兴趣,这是一种拓展课文情节式的小练笔。
四、通过练笔展现主人公的想法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很多课文讲述的都是充满真情实感的故事,表达着美丽的情感,在学习这些课文时,教师可以通过练笔让学生写出主人公的内心想法。如教学《梅花魂》一文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外祖父每次哭泣的原因。在学生得知外祖父因为思念祖国可又年老体弱而不能回国。教师在此话锋一转,说:“同学们,外祖父因不能回到自己的祖国是怎样的心情?”学生说当时外祖父的心情是无奈和难过的。教师接着问:“如果你是父外祖父看到我们回国而他不能回国时,你会有什么想法?你会对‘’我‘’说些什么?”然后安排3分钟的时间让学生练笔。在交流时,学生有的写出外祖父对祖国的思念,有的写出了外祖父对祖国的明天会更美好的期望,还有的写出了外祖父对‘’我‘’的千叮咛万嘱咐等等。在教学《青山处处埋忠骨》时,让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的描写体会毛泽东的内心世界,我的课程设计如下:
师:请同学们读第六自然段,说说这段写了什么。
生1:写了毛主席做出毛岸英遗体安葬问题艰难抉择的情景。
师:本段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吗?
生1:本段运用了心理、动作、神态的描写。
师:通过这些描写我们体会到当时毛主席怎样的心情?
生2:难过。
师:你们知道他为什么决定把儿子的遗体葬于朝鲜吗?
生3:因为毛主席不仅是一位父亲,还是一位国家领导人。
师:同学们,从毛主席决定把儿子的遗体葬于朝鲜,我们体会到毛主席是一个怎样的人?
生4:他既有常人的情怀又有伟人的胸怀。
师:毛主席在那个彻夜未眠的夜晚,他做了些什么?想了写什么?说了些什么?请大家用笔记录下来。
七八分钟后,学生写出了毛主席的所说,所思,所做,写出了毛主席作为父亲的常人情怀,写出了作为伟人的博大胸怀,此次小练笔非常成功。
五、利用社会生活进行练笔
陶行知先生指出:“社会是个大学校”,让学生走向社会,自由地对宇宙发问,与万能物为友,并且向中外古今、三百六十行学习。”社会是一本大而活的教科书,它内容丰富,包罗万象,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教师要有一颗慧心,要积极组织与引导学生走出校门,认识世界,认识生活,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把学生的眼光引向社会,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引导学生挖掘社会生活中有意义、有价值的事件,善于及时捕捉社会时事中的热点,与时事接轨,关爱社会;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提出见解;注意观察和感受节日的气氛,写出自己心中的感受;积极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写出自己参加实践活动的过程及感受;观察家乡的面貌,感受家乡的巨变;观察大自然的花草树木、鸟兽虫鱼、日月星辰、风雪雨露、湖光山色……写出大自然的五彩斑斓,表现祖国的锦绣河山,抒写对大自然、对祖国的热爱……
随文练笔,切入点小,内容精悍,贴近生活,是课堂阅读的延展,也是对习作教学的有效补充。只要有心,每课都可以找到这样的训练点,落点贵在“精”,教师应根据实际设计,选取最有价值的练笔,让学生手中的妙笔在挥洒间生出绮丽之花!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小练笔
小练笔”,指就文取材,围绕某一个重点或中心进行小篇幅的写作练习。它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随机地学写一些小片断、小段落。而“随文练笔”是读写结合的一种体现,是一种最直接的教学行为。语文教材中所选的课文都是名家名篇。它们在以丰富的人文精神和独特的情感魅力感染读者的同时,更以其优美生动的语言、灵活生动的表达、独具匠心的布局谋篇,为每一个学生提供练笔的范本。任何一篇文章都有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教材中出现小练笔的内容,把阅读与写作、积累与运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弥补了作文教学的难度大,要求高的不足,引导学生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一道阶梯。因此,教师应在阅读教学中加强写的训练,做到读写结合。引导学生学习描写的手法、篇章布局的构思并加以仿写并从中获取习作成功的体验是极其必要的。
一、结合课文学习,重视读写结合.
课本上的文章都是精挑万选出来的论文范文,在思想教育、题材选取、谋篇布局、用词造句乃至标点符号的运用等方面,无不独具匠心.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力求学生尽可能地熟读、背诵课文,引导学生对语言有一定感悟的基础上,熟读成诵.每读一篇,自主积累语言.如此日积月累,内化吸取,在学生自己写话时,那些适宜的篇章结构、生动的语言词汇就会蹦跳出来.
二、仿写经典语句,掌握基本的遣词造句之法
在培养小学生写作能力的时候,应该尽量指导学生从仿写句子开始。通过指导学生根据课文中优美的语句进行仿写,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文本中的资源,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的方式,以小练笔的形式掌握基本的遣词造句方法。例如,在学习《北京》这篇文章的第一段时,作者采用了“……是……,是……”的句式来表达对美丽迷人的首都北京的喜爱之前。因此,老师在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在引领学生进行精美语言品读、鉴赏的基础上,让学生采用模仿写作的形式赞美自己家乡的美丽之处。其中,有的学生写出:宜宾是我的家乡,是非常美丽的一座城市;还有的学生学出:峨眉山是非常著名的旅游胜地,是一座美丽而迷人的名山。通过让小学生根据经典的课文中的一些经典的句式进行小练笔,不但能够加深学生对课文相关句式的理解,还有利于小学生形成独特的写作语言,提高学生的遣词造句的能力,为学生今后布局谋篇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根据情节练编写
对于文本的内容,让学生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再模仿其情节,构思新的故事情节,进行组织和表达,又一次为学生创造练笔的机会。如在教学《珍珠鸟》这一课时,我安排了这样一个小练笔:想象一下,珍珠鸟和‘’我‘’之间可能还发生了哪些故事?把自己的想象写下来。这样的练笔主要针对的是故事性很强、情节生动有趣的文章,学生对这样的编写很感兴趣,这是一种拓展课文情节式的小练笔。
四、通过练笔展现主人公的想法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很多课文讲述的都是充满真情实感的故事,表达着美丽的情感,在学习这些课文时,教师可以通过练笔让学生写出主人公的内心想法。如教学《梅花魂》一文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外祖父每次哭泣的原因。在学生得知外祖父因为思念祖国可又年老体弱而不能回国。教师在此话锋一转,说:“同学们,外祖父因不能回到自己的祖国是怎样的心情?”学生说当时外祖父的心情是无奈和难过的。教师接着问:“如果你是父外祖父看到我们回国而他不能回国时,你会有什么想法?你会对‘’我‘’说些什么?”然后安排3分钟的时间让学生练笔。在交流时,学生有的写出外祖父对祖国的思念,有的写出了外祖父对祖国的明天会更美好的期望,还有的写出了外祖父对‘’我‘’的千叮咛万嘱咐等等。在教学《青山处处埋忠骨》时,让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的描写体会毛泽东的内心世界,我的课程设计如下:
师:请同学们读第六自然段,说说这段写了什么。
生1:写了毛主席做出毛岸英遗体安葬问题艰难抉择的情景。
师:本段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吗?
生1:本段运用了心理、动作、神态的描写。
师:通过这些描写我们体会到当时毛主席怎样的心情?
生2:难过。
师:你们知道他为什么决定把儿子的遗体葬于朝鲜吗?
生3:因为毛主席不仅是一位父亲,还是一位国家领导人。
师:同学们,从毛主席决定把儿子的遗体葬于朝鲜,我们体会到毛主席是一个怎样的人?
生4:他既有常人的情怀又有伟人的胸怀。
师:毛主席在那个彻夜未眠的夜晚,他做了些什么?想了写什么?说了些什么?请大家用笔记录下来。
七八分钟后,学生写出了毛主席的所说,所思,所做,写出了毛主席作为父亲的常人情怀,写出了作为伟人的博大胸怀,此次小练笔非常成功。
五、利用社会生活进行练笔
陶行知先生指出:“社会是个大学校”,让学生走向社会,自由地对宇宙发问,与万能物为友,并且向中外古今、三百六十行学习。”社会是一本大而活的教科书,它内容丰富,包罗万象,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教师要有一颗慧心,要积极组织与引导学生走出校门,认识世界,认识生活,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把学生的眼光引向社会,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引导学生挖掘社会生活中有意义、有价值的事件,善于及时捕捉社会时事中的热点,与时事接轨,关爱社会;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提出见解;注意观察和感受节日的气氛,写出自己心中的感受;积极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写出自己参加实践活动的过程及感受;观察家乡的面貌,感受家乡的巨变;观察大自然的花草树木、鸟兽虫鱼、日月星辰、风雪雨露、湖光山色……写出大自然的五彩斑斓,表现祖国的锦绣河山,抒写对大自然、对祖国的热爱……
随文练笔,切入点小,内容精悍,贴近生活,是课堂阅读的延展,也是对习作教学的有效补充。只要有心,每课都可以找到这样的训练点,落点贵在“精”,教师应根据实际设计,选取最有价值的练笔,让学生手中的妙笔在挥洒间生出绮丽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