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谈小学数学估算教学的有效策略
【作者】 范先涛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屏山县学苑街小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估算可以促使学生对数感的体验,体会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估算是没有精准答案的。估算的方式也有多种特点,可以发展小学生们的发散性思维运作,培育学生们的创新性能力。本文作者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并加以反思,对小学数学估算教学的有效策略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小学数学;估算教学;有效策略
根据特定情境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可以更加灵活有效地解决问题,而估算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着学生从更高一级的层次去思考问题,使其初步了解并形成对数据简化、转变算式形式的能力,对学生日后数学学习有着推动作用。
一、转变估算行为,增强估算意识
估算意识的淡薄主要是因为教师和学生没有充分认识到估算在实际生活中和数学学习中的价值。因此,要切实转变估算教学的现状,关键还是教师。教师应该加强对估算教学的认识,体会到估算教学在数学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作用,从心里真正的重视起估算教学。
1、寻找生活实例,体验估算的实用价值。教师要善于寻找日常生活中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生活方面的题材,教学时,结合实际创设情景,使学生逐步体验估算的乐趣,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估算的地位和作用,从而增强估算意识。
2、挖掘教材资源,体验估算的重要地位。翻开新教材,我们不难发现,估算已在数学教材的许多领域留下深深的足迹,只要我们创造性地处理教材,估算无处不在。在数与代数领域:结合加减乘除的计算教学每节课都可以进行估算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如58÷12,如果先估算一下,60÷10=6,在空间与图形领域,《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能估算一些物体的长度,估算出给定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估算出给定的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等等。在统计与概率领域,结合数据的收集与整理,认识统计图表、估算可能性的大小等等。
3、培养数学思维,体验估算的数学价值。估算教学,不但可以培养学生对计算的结果能有概括性、整体性的认识和理解,还能培养学生对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进行合理的判断和推理,训练学生思维的正确性、灵活性、缜密性和独创性,从而提高学生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估算教学还可以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使学生的思路更加灵活,对问题能举一反三。
二、掌握估算的一般策略
虽然估算的方法灵活多样,答案也并非唯一,但估算并非是无章可循,可以总结一般策略。第一是数据的简化,简化的目的是使数据计算变得较为容易。。第二对所得出的结果进行调整,由于前面实行的“简化”都会使结果变大或变小,因此要作出调整,使运算结果比较准确。在具体估算过程中,又有以下具体的估算方法。
1.凑整估算。该方法在日常生活中是运用最广泛的,也是数学学习中基本的估算方法,即把数量看成比较接近的整数或整十整百整千数再计算。
2.依据生活经验估算。
3.根据运算性质估算。
4.根据位数估算。
5.根据尾数估算。
三、结合解决问题,培养估算习惯
在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大多数学生只知道根据题目的要求,采用近似凑整的策略进行估算。如果题目中没有明确提出要求估算,他们则往往习惯于选择精确计算。可见,学生缺少的不是估算方法,而是估算习惯。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尽可能地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当学生形成了估算习惯,就不会出现只有见到“大约”才估算的现象,在计算要求不太高的情况下,就会灵活地运用估算解决问题。
首先,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事先估计的习惯。提倡学生面临某种活动时,要求先对有关活动结果做出粗略的初步估计,以考量此事是否可行,或者做此事有无必要,然后才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如何行动。如估计完成作业需要多少时间,外出游览时估算花费等等,增强学生对某种活动的计划意识;其次,教师要让学生体会估算的实际价值。在学生进行计算前,教师要经常引导学生结合问题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估算的方法,多问得数大约是多少,你是怎么知道的。通过在计算前估算,知道得数的大致范围;计算后,问一问计算结果是否符合估算范围,是否符合生活实际等。借助生活实例,让学生逐渐尝到估算的“甜头”,从而将估算逐渐内化为一种自觉的意识;再次,教师要适当增加估算训练的机会。当学生形成估算意识、掌握估算方法之后,需要教师不断创造练习的机会,以促进其估算习惯的养成。在现行教材中,虽然要求估算的题目比以前多了,但估算不能仅限于教材要求的几道题目。教师的做法应该是,对教材上大部分的计算都要求学生先估后算,把估算作为精确计算的必经过程,用估算对精确计算加以比较、核算;最后,教师要灵活采取估算的评价策略。学生面对同一问题,采取的估算策略不尽相同,教师不能简单地用“哪种估算结果更精确”或“哪种估算方法更简单”的单一要求作为评价的标准,应该更为关注估算过程是否合情合理;判断推理是否合乎逻辑,有条有理。要鼓励学生积极解释自己的观点,交流自己的看法,不要轻易地用一两句话就否定学生的思考方法。
估算是学生应该具有的一种重要的计算技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一方面是数学计算时快速运算、判断的需要;另一方面估算形成的“数感”对计算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以及对数量关系进行合情合理的判断和推理能力有着重要作用。因此,估算教学对于学生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的养成,对于提高他们观察、处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关键词:小学数学;估算教学;有效策略
根据特定情境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可以更加灵活有效地解决问题,而估算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着学生从更高一级的层次去思考问题,使其初步了解并形成对数据简化、转变算式形式的能力,对学生日后数学学习有着推动作用。
一、转变估算行为,增强估算意识
估算意识的淡薄主要是因为教师和学生没有充分认识到估算在实际生活中和数学学习中的价值。因此,要切实转变估算教学的现状,关键还是教师。教师应该加强对估算教学的认识,体会到估算教学在数学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作用,从心里真正的重视起估算教学。
1、寻找生活实例,体验估算的实用价值。教师要善于寻找日常生活中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生活方面的题材,教学时,结合实际创设情景,使学生逐步体验估算的乐趣,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估算的地位和作用,从而增强估算意识。
2、挖掘教材资源,体验估算的重要地位。翻开新教材,我们不难发现,估算已在数学教材的许多领域留下深深的足迹,只要我们创造性地处理教材,估算无处不在。在数与代数领域:结合加减乘除的计算教学每节课都可以进行估算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如58÷12,如果先估算一下,60÷10=6,在空间与图形领域,《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能估算一些物体的长度,估算出给定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估算出给定的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等等。在统计与概率领域,结合数据的收集与整理,认识统计图表、估算可能性的大小等等。
3、培养数学思维,体验估算的数学价值。估算教学,不但可以培养学生对计算的结果能有概括性、整体性的认识和理解,还能培养学生对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进行合理的判断和推理,训练学生思维的正确性、灵活性、缜密性和独创性,从而提高学生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估算教学还可以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使学生的思路更加灵活,对问题能举一反三。
二、掌握估算的一般策略
虽然估算的方法灵活多样,答案也并非唯一,但估算并非是无章可循,可以总结一般策略。第一是数据的简化,简化的目的是使数据计算变得较为容易。。第二对所得出的结果进行调整,由于前面实行的“简化”都会使结果变大或变小,因此要作出调整,使运算结果比较准确。在具体估算过程中,又有以下具体的估算方法。
1.凑整估算。该方法在日常生活中是运用最广泛的,也是数学学习中基本的估算方法,即把数量看成比较接近的整数或整十整百整千数再计算。
2.依据生活经验估算。
3.根据运算性质估算。
4.根据位数估算。
5.根据尾数估算。
三、结合解决问题,培养估算习惯
在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大多数学生只知道根据题目的要求,采用近似凑整的策略进行估算。如果题目中没有明确提出要求估算,他们则往往习惯于选择精确计算。可见,学生缺少的不是估算方法,而是估算习惯。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尽可能地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当学生形成了估算习惯,就不会出现只有见到“大约”才估算的现象,在计算要求不太高的情况下,就会灵活地运用估算解决问题。
首先,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事先估计的习惯。提倡学生面临某种活动时,要求先对有关活动结果做出粗略的初步估计,以考量此事是否可行,或者做此事有无必要,然后才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如何行动。如估计完成作业需要多少时间,外出游览时估算花费等等,增强学生对某种活动的计划意识;其次,教师要让学生体会估算的实际价值。在学生进行计算前,教师要经常引导学生结合问题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估算的方法,多问得数大约是多少,你是怎么知道的。通过在计算前估算,知道得数的大致范围;计算后,问一问计算结果是否符合估算范围,是否符合生活实际等。借助生活实例,让学生逐渐尝到估算的“甜头”,从而将估算逐渐内化为一种自觉的意识;再次,教师要适当增加估算训练的机会。当学生形成估算意识、掌握估算方法之后,需要教师不断创造练习的机会,以促进其估算习惯的养成。在现行教材中,虽然要求估算的题目比以前多了,但估算不能仅限于教材要求的几道题目。教师的做法应该是,对教材上大部分的计算都要求学生先估后算,把估算作为精确计算的必经过程,用估算对精确计算加以比较、核算;最后,教师要灵活采取估算的评价策略。学生面对同一问题,采取的估算策略不尽相同,教师不能简单地用“哪种估算结果更精确”或“哪种估算方法更简单”的单一要求作为评价的标准,应该更为关注估算过程是否合情合理;判断推理是否合乎逻辑,有条有理。要鼓励学生积极解释自己的观点,交流自己的看法,不要轻易地用一两句话就否定学生的思考方法。
估算是学生应该具有的一种重要的计算技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一方面是数学计算时快速运算、判断的需要;另一方面估算形成的“数感”对计算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以及对数量关系进行合情合理的判断和推理能力有着重要作用。因此,估算教学对于学生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的养成,对于提高他们观察、处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