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初中数学习题课课堂教学的思考
【作者】 郭焕伦
【机构】 山东省诸城市明德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习题课是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数学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课型,是加深理解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技巧,揭示解题规律,总结解题方法。上好习题课,对于提高教学质量,高效率培养人材具有决定性意义。
关键词:习题;变式;方法;规律
习题课是数学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课型,是加深理解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技巧,揭示解题规律,总结解题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场所。习题课质量的优劣,效率的高低,将对教学质量产生直接影响,它是以讲解、讨论、总结和练习为主的一种课堂教学形式,其中总结是使知识系统化的主要措施,讨论和讲解是帮助学生突破知识难点和关键的有力手段,练习是引导学生检查和运用知识的重要环节,它在学生知识系统化中能起到组织作用,并能完成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第二次飞跃。因此,上好习题课,对于学生牢固掌握好基础知识,提高基本技能,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下面结合本人在教学中的实践经验,就初中数学习题课教学中的几个问题谈一些想法:
一、习题课教学现状分析
1、习题课教学内容过于枯燥
初中数学课程对于初中生而言,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本身就存在一定的学习难度。同时,习题课程是学生对已学课程的复习和掌握,它的目的是巩固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掌握,通过习题增强学生对已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和理解程度,学生在习题课学习过程中,需经过反复大量的枯燥练习,这个过程又缺乏新鲜内容的引入,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
2、习题内容对习题课学习效果的影响
首先在习题课程中,学生不同于新授课时学习新知容易有成就感,其次,不同学生对课程的掌握程度不同,在习题课中,老师不可能根据每名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相应的学习内容。
3、习题课教学方式不正确对习题课教学效果的影响
由于习题课本身对学生的吸引力就不大,所以教师的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在进行习题课的课堂教学中,不能够很好地调动课堂气氛,往往只能就题论题,使教学效果受到影响。
二、解决此类问题的措施
1、习题选择要有针对性、注意可行性、具有典型性
习题课不同于新授课,它是以训练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故要达成高效的训练目标。教师在选择相关习题时,要针对教学目标、针对考查知识点、针对学生的学习现状,选材要注意照顾全体学生,但对于学生普遍有缺陷的、常犯的错误则要适当反复及强化,切忌随意性和盲目性。习题的选择要把握好“度”。选择习题要精,习题的选择要克服贪多、贪全,习题的选择一定要典型,既要注意到对知识点的覆盖面,又要能通过训练让学生掌握规律,达到“以一当十”的目的。
2、帮助学生不断搜集整理典型题目和解题方法总结
选用足以暴露其缺点的各种题目,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门训练;选题不仅内容上力求齐全,而且尽可能涉及不同形式。搜集和整理的题目包括:一是对教材中原有的习题改变提问角度和条件;二是对学生含混不清的问题编一些思考题;三是有的题目尽量和生活中的数学相联系。对于解题方法的总结,我认为虽然一道题有多种解题方法,但对于程度较差的学生来说,选一种他们易理解并解题过程简洁的方法让学生掌握更重要。
3、有效地利用多媒体进行习题教学
在习题课上,由于课堂特点,既要快速复习数学知识点,又要精选多个习题。所以需要将大量的文字、图形及证明过程板书在黑板上,运用多媒体可以先作好课件,快速直观地展示给学生,但是教师必须板书的仍要板书,教师同样应该在大黑板上与同学们一起分析,而不能用多媒体一展示就过了,因为学生理解的过程需要时间,同时也有利于学生作好笔记。
4、老师应营造一个“宽松”有趣的课堂环境
为学生创设活动机会,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讲、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对于不同认识水平的同学在回答问题的机会均等。老师应多鼓励、表扬他们的观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对于少数发言不积极、基础差的同学,老师也不应放弃,老师可提简单问题,甚至让他们读读题目,培养他们的自信心。结合学生思维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特点,编制不同梯度的题目。多层次的提问,指导学生讨论,使他们逐步接近目标。
5、把题目进行延伸,一题多变,一题多解,来训练学生思维的发散,提炼解题技巧,把思维引向深入。当然,还应该注意适当地使用一些“非常规题”去培养学生非常规的思维方式,像:有多余已知条件的题型;有多个答案的题型,解决日常生活实际问题的应用题,跨学科结合型的题目等。
6、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变式
现在的变式教学,基本上都是教师通过设计变式题目让学生解答,如一题多变或一题多解,主要是教师先变式,学生再被动解答,在教学中我尝试着让学生进行变式。(1)对应用题进行自主变式训练。如对例题变变数据或换个场景。(2)对几何题进行自主变式训练。在初中几何课的课堂变式教学中,只需要简单地利用移动、旋转、对称几种几何变换,就能让学生全程参与到自主变式中。
三、实施方法
教学方法应灵活多变,在习题课教学中,主要是通过对典型问题的分析与讨论以及练习,使学生加深对相关概念和规律的理解,总结归纳出运用基本概念和规律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技能,从而达到开阔眼界、发展思维、培养能力的目的.在习题课教学中,应结合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1、讲练结合法
“讲-练结合法”是习题课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这种方法通过教师对典型例题的详细分析和讲解,总结归纳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技巧;在此基础上给出新的问题让学生练习,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际练习,总结解题的方法与技巧,从而提高解题能力。
2、分析讨论法
“分析-讨论法”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对某一具体的数学问题,边分析、边讨论,逐步解决问题,最后得出正确结论.它适合于有一定难度的问题,这种方法贯彻了启发式教学原则,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促进师生间的信息交流,并能发现学生分析问题的错误思路、方法,及时予以纠正,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板演评议法
这种方法是选择典型问题,让学生在黑板上进行板演,板演的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把自己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暴露在全班同学面前.教师针对学生的分析思路和方法进行评议,充分肯定其正确的分析方法,找出其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修改方法,指出努力的方向.这种方法,通过板演能检查出板演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评议,能提高全班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习题课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及时总结和反思.使他们通过类似问题的练习,掌握所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而且鼓励学生开动脑筋,通过类比、联想、迁移或延深,挖掘习题中的潜在成果,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逐步培养学生的能力。习题课课堂教学流程参考:
公布习题答案(时间不超过5分钟)→学生讨论、交流(时间为20分钟)→教师讲评点拨(时间为15分钟)→课堂作业(时间为5分钟)
总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紧紧把握适度的原则。力求每个问题都处理得恰到好处,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做到教与学的完美统一。
参考文献:
[1]杨能生,《重视个体发展,促进全面发展》,教育研究,1998年第3期
[2]郑毓信.变式理论的必要发展[J].中学数学月刊,2006(1).?
[3]李孔林,罗先礼.数学变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中学数学,2008(17)
关键词:习题;变式;方法;规律
习题课是数学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课型,是加深理解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技巧,揭示解题规律,总结解题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场所。习题课质量的优劣,效率的高低,将对教学质量产生直接影响,它是以讲解、讨论、总结和练习为主的一种课堂教学形式,其中总结是使知识系统化的主要措施,讨论和讲解是帮助学生突破知识难点和关键的有力手段,练习是引导学生检查和运用知识的重要环节,它在学生知识系统化中能起到组织作用,并能完成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第二次飞跃。因此,上好习题课,对于学生牢固掌握好基础知识,提高基本技能,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下面结合本人在教学中的实践经验,就初中数学习题课教学中的几个问题谈一些想法:
一、习题课教学现状分析
1、习题课教学内容过于枯燥
初中数学课程对于初中生而言,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本身就存在一定的学习难度。同时,习题课程是学生对已学课程的复习和掌握,它的目的是巩固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掌握,通过习题增强学生对已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和理解程度,学生在习题课学习过程中,需经过反复大量的枯燥练习,这个过程又缺乏新鲜内容的引入,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
2、习题内容对习题课学习效果的影响
首先在习题课程中,学生不同于新授课时学习新知容易有成就感,其次,不同学生对课程的掌握程度不同,在习题课中,老师不可能根据每名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相应的学习内容。
3、习题课教学方式不正确对习题课教学效果的影响
由于习题课本身对学生的吸引力就不大,所以教师的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在进行习题课的课堂教学中,不能够很好地调动课堂气氛,往往只能就题论题,使教学效果受到影响。
二、解决此类问题的措施
1、习题选择要有针对性、注意可行性、具有典型性
习题课不同于新授课,它是以训练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故要达成高效的训练目标。教师在选择相关习题时,要针对教学目标、针对考查知识点、针对学生的学习现状,选材要注意照顾全体学生,但对于学生普遍有缺陷的、常犯的错误则要适当反复及强化,切忌随意性和盲目性。习题的选择要把握好“度”。选择习题要精,习题的选择要克服贪多、贪全,习题的选择一定要典型,既要注意到对知识点的覆盖面,又要能通过训练让学生掌握规律,达到“以一当十”的目的。
2、帮助学生不断搜集整理典型题目和解题方法总结
选用足以暴露其缺点的各种题目,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门训练;选题不仅内容上力求齐全,而且尽可能涉及不同形式。搜集和整理的题目包括:一是对教材中原有的习题改变提问角度和条件;二是对学生含混不清的问题编一些思考题;三是有的题目尽量和生活中的数学相联系。对于解题方法的总结,我认为虽然一道题有多种解题方法,但对于程度较差的学生来说,选一种他们易理解并解题过程简洁的方法让学生掌握更重要。
3、有效地利用多媒体进行习题教学
在习题课上,由于课堂特点,既要快速复习数学知识点,又要精选多个习题。所以需要将大量的文字、图形及证明过程板书在黑板上,运用多媒体可以先作好课件,快速直观地展示给学生,但是教师必须板书的仍要板书,教师同样应该在大黑板上与同学们一起分析,而不能用多媒体一展示就过了,因为学生理解的过程需要时间,同时也有利于学生作好笔记。
4、老师应营造一个“宽松”有趣的课堂环境
为学生创设活动机会,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讲、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对于不同认识水平的同学在回答问题的机会均等。老师应多鼓励、表扬他们的观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对于少数发言不积极、基础差的同学,老师也不应放弃,老师可提简单问题,甚至让他们读读题目,培养他们的自信心。结合学生思维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特点,编制不同梯度的题目。多层次的提问,指导学生讨论,使他们逐步接近目标。
5、把题目进行延伸,一题多变,一题多解,来训练学生思维的发散,提炼解题技巧,把思维引向深入。当然,还应该注意适当地使用一些“非常规题”去培养学生非常规的思维方式,像:有多余已知条件的题型;有多个答案的题型,解决日常生活实际问题的应用题,跨学科结合型的题目等。
6、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变式
现在的变式教学,基本上都是教师通过设计变式题目让学生解答,如一题多变或一题多解,主要是教师先变式,学生再被动解答,在教学中我尝试着让学生进行变式。(1)对应用题进行自主变式训练。如对例题变变数据或换个场景。(2)对几何题进行自主变式训练。在初中几何课的课堂变式教学中,只需要简单地利用移动、旋转、对称几种几何变换,就能让学生全程参与到自主变式中。
三、实施方法
教学方法应灵活多变,在习题课教学中,主要是通过对典型问题的分析与讨论以及练习,使学生加深对相关概念和规律的理解,总结归纳出运用基本概念和规律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技能,从而达到开阔眼界、发展思维、培养能力的目的.在习题课教学中,应结合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1、讲练结合法
“讲-练结合法”是习题课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这种方法通过教师对典型例题的详细分析和讲解,总结归纳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技巧;在此基础上给出新的问题让学生练习,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际练习,总结解题的方法与技巧,从而提高解题能力。
2、分析讨论法
“分析-讨论法”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对某一具体的数学问题,边分析、边讨论,逐步解决问题,最后得出正确结论.它适合于有一定难度的问题,这种方法贯彻了启发式教学原则,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促进师生间的信息交流,并能发现学生分析问题的错误思路、方法,及时予以纠正,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板演评议法
这种方法是选择典型问题,让学生在黑板上进行板演,板演的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把自己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暴露在全班同学面前.教师针对学生的分析思路和方法进行评议,充分肯定其正确的分析方法,找出其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修改方法,指出努力的方向.这种方法,通过板演能检查出板演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评议,能提高全班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习题课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及时总结和反思.使他们通过类似问题的练习,掌握所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而且鼓励学生开动脑筋,通过类比、联想、迁移或延深,挖掘习题中的潜在成果,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逐步培养学生的能力。习题课课堂教学流程参考:
公布习题答案(时间不超过5分钟)→学生讨论、交流(时间为20分钟)→教师讲评点拨(时间为15分钟)→课堂作业(时间为5分钟)
总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紧紧把握适度的原则。力求每个问题都处理得恰到好处,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做到教与学的完美统一。
参考文献:
[1]杨能生,《重视个体发展,促进全面发展》,教育研究,1998年第3期
[2]郑毓信.变式理论的必要发展[J].中学数学月刊,2006(1).?
[3]李孔林,罗先礼.数学变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中学数学,20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