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有效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应是这样的

【作者】 唐代国

【机构】 四川省武胜县烈面初级中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新教改背景下,道德与法治课堂为获得有效性教学,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应做到教学语言含情幽默,重视学生有效学习的成功体验和搭建方式多样化的学习平台。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有效教学;实践方法
  如何让道德与法治走出低效教学怪圈,是我们作为新教改,追求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践行者们的重要责任。而道德与法治教学,又是我县“五育合一”改革的育德的首要平台,更应提高教学有效性,让学生学习道德,形成良好品德不仅不再有枯燥和乏味感,还能体验到学习快乐,成为高高兴兴的良好品德实践者。传统思想教育课堂,大多教师讲,学生听得昏然寡味,这种教学分离的不互动的教学局面,自然没有有效教学的环境支撑。因此,没有成功学习体验感的学生自然也不会主动与教师去达成双边。实际上,有效教学是基于学生主体性大爆发而进行的。而这种前提的实现,需要我们教师做好这样几件事。
  一、教学语言应含情幽默
  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枯燥,不仅来自于教材内容的空洞,也来自教师教学语言的干瘪,这几年对教材的研究发现,虽然教材一再改版换面,色彩丰富,图文并茂,但知识本身还是抽象,很多的所谓的“干条条”,更给学生理解、记忆带来了负担。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教学愉悦和轻松,我们应使自我的教学语言富含情意,而且幽默诙谐,同时注意语言的顿挫感,或高昂低沉,有高低音调变化,或凝重喜奋,有情绪的快速之别,或重炮似的排比,或诙谐式的比方,议论、描述错落而致,娓娓道来。这样的教学语言含情,能点燃学生情绪。例如,在《树立整体国家安全观》的模块中的“维护国家安全”这一内容时,当我们在探讨国家与个人的关系时,说明了国家的兴衰与个人的安全,以及荣辱息息相关,列举了近代史中帝国主义疯狂掠夺中华民族的的不堪、日本帝国主义在南京屠杀了30万同胞,尸体横遍街头,鲜血汇成河,血泊中婴儿的哭泣声与刽子手的阴笑声混在一起……我有意识的用气愤而颤抖的声音控诉,学生也气提咬牙切齿,个个挥拳。我明确指出,“落后会挨打,贫穷就受辱”。我的话急剧地改变了,“睡着的狮子醒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站在东方!”我激动地谈到了祖国建设的伟大成就和我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学生们开心地笑了笑。最后,我在黑板上写下了八个字:“国耻我辱、国兴我荣”,让学生大声念诵。
  二、教师应重视学生有效学习的成功体验
  体验是一种经历,是一种切身体会,是学生身心与直接经验融合,二者共同产生的对思想道德行为的认知、情感和意识。作为一线教师,我们教学应以学生获得有效学习的成功体验的为追求,不断丰富学生的有效教学过程体验,让学生在体验内驱下形成学习动力而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我们知道,体验往往是以新身参与为前提的,以过程经验为基础的,以快乐感受为主体的一种经历活动。但又不仅仅如此,是认知与情感的综合。很多时候,人的道德体验还是对以往的、他人的看法,而升华的一种新思想、新观点。
  而体验性学习的开展,是新教改在思想品德学科教学中的倡导的重要方法。搭建这种平台,让学生参与,可以加强学生对学习、探究过程的体验,获得真切感知。当然,体验性学习的具体实践方式又很多,可以是角色扮演,也可以是角色置换,甚至是对生活问题现象的观察、想象等体验性活动。实践证明,为了增强学生体验性学习的成就感和道德践行的实用感,我们可将学生由课本引向自然,课内引向生活,引向社会,引向大自然,能使他们感受生动的问题情境所带来的现实品德践行的积极体验感,从而在其中获得知、情、意、行的大量生动的直接经验,在身临其境中去体验,去感悟,去创造,同时使之在这种过程中感受到有效教学的快感。落实教学实践中,我们应实施生活化情境教学。这一点,我们一些深受传统思想品德教育影响的教师,就很难从“宣讲式”的做法中走出来,更不会主动创新策略,去开辟道德与法制新的教学方法,还是采取那种“以讲代灌”的习惯做法。对于多媒体的应用,他们或许不愿来接受挑战。而实践证明,在初中道德与法制教学中,有效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在引向现实的生活化平台上增强学生体验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使其由厌倦走向热爱,由被动的“要我学”,逐渐向“我要学”转变。
  三、应搭建方式多样化的学习平台
  传统思想品德教育,就是回答问题和做课后练习,没有其他道德实践。而在新教改的今天,有效学习需要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来支撑。新课标告诉我们可自主、合作、探究的平台上根据内容和学情进行自由选择或组合式运用。而教师的责任,就是搭建平台,让学生有更多样化的道德与法治实践。不论是一种思想,还是一种能力,其形成过程都需要反复训练和自主实践,才能内化形成。在以这几种学习方式为主的学习实践中,只有自主是基本的,因为只有当学生真正自主了、他们才能主动地进行道德实践、法治实践,才能从中获得感悟,进一点深认知,而这种成功感,又反过来促使他成为学习主体。因此,有效教学理念的应用,其要求我们创建学习平台,让学生在“自主”为前提的基础上展开合作式探究,或探究式合作。有学习经历,就有丰富的学习体验,能促进学生信心的提升。
  当然,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的提高,是一项涉及多样的综合性结果。作为一线教师,应在充分应用“三活课堂”理念的前提下,加强精心备课设计,创新教学策略,运用多种方法与新型手段,让道德与法治课堂获得高质量教学,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的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夏春平,有效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应是这样的[J].教育学,201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