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谈德育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渗透

【作者】 陈 秀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永兴镇中心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初中化学课程标准指出“在新时代背景下构建高中化学课程体系,充分体现化学课程的人文内涵,发挥化学课程对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积极作用”、“结合人类探索物质及其变化的历史与化学科学发展的趋势,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形成科学的世界观”。本文作者从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德育意义出发,从五个方面提出了进行德育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德育功能;策略
  初中化学是学生正式接触学习比较系统的化学知识的开端。学生对化学的认识、理解、兴趣、爱好是学生能否学好化学的前提,而在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不仅是教学大纲中对培养人的需要,也是学生学好化学的需要。为此,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科内容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一、利用化学史进行优良品质的教育
  聪明在于积累,天才出自勤奋。英国化学家原子论的创史人道尔顿,以“午夜方眠,黎明即起”作为治学的座右铭,自学成才。瑞典化学家舍勒原来是一个药店的学徒工,由于他顽强的学习精神,刻苦钻研,结果发现了许多气体并合成了许多有机物。求真理,顽强不屈。如氟单质的制取,从1813年英国化学家戴维开始对氟进行研究到1886年由法国科学家莫瓦桑制得单质氟,其间有不少科学家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很多人中毒,有的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然而科学家们还是前仆后继,毫不退缩。
  严肃认真,敢于创新。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把天平作为研究化学的工具,全面研究了燃烧现象,彻底推翻了统治化学长达百年之久的“燃素说”。而英国化学家瑞利和拉姆基在测量气体的密度时,发现由亚硝酸铵制得的氮气和由空气分离所得的氮气密度不同,但是仅几毫克的差别。别人是容易忽略的,而他们却认真地分析研究,进一步地分离测量,最后发现了稀有气体。
  二、结合化学成就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为造福人类做出巨大贡献,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勤劳、智慧、具有悠久而光辉灿烂文明的伟大民族,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而古代的造纸、制火药、烧瓷器是很重要的化学工艺,曾对人类文明作出过巨大贡献;在介绍纯碱时,可以向学生介绍侯德榜为我们国家制碱工业做出的巨大贡献;建国以来,化学工业的成就辉煌,硕果累累:我国在世界上首先合成了蛋白质;现代音响中的各种磁带、光盘等人们在不断合成和发现新物质的同时,推动了历史的进步,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劳动创造幸福的观点,激励学生为中华之振兴而发愤读书,立志献身祖国的科学技术事业。
  三、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化学教学中可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适时进行辩证法思维的训练,培养他们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事物的运动是充满矛盾的运动,这是辩证法的核心。如:在“氧化――还原反应”一节的教学中指出,氧化与还原是两个对立的概念,他们存在于同一反应中,相互依存,既对立又统一。这样教学不仅使学生更深刻理解氧化――还原反应这对概念,而且进行了辩证唯物主义教学。
  四、结合环境问题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类对地球的索取也在不断增加,同时,对地球上生态环境的破坏也在不断加剧。由于人类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引发了一系列严重后果,大气污染,全球气候的气温变暖,海平面上升,森林被过量砍伐,土地沙漠化等人为和自然的灾害不断,地球环境问题日趋严峻。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是每个化学教师必需担负的职责。在化学教学中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渗透环保教育:1.重视课本上有关环保知识的教学。2.平时教学中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3.课外组织必要的环保活动。
  五、课外活动,增趣添乐
  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深化,也是培养学生多种能力的好方法。
  1、举办化学晚会。在学完化学课前三章后,适时安排一次小型化学晚会,可使学生深化运用学过的知识,提高他们学习化学课的兴趣。用碱液喷雾使酚酞变红显示“化学晚会”的开始,接着由学生表演“魔棒点灯”、“今夜星光灿烂”,有击鼓传花让他们猜化学谜语等,使大家在欢声笑语中领略化学知识的无穷魅力和趣味。
  2、组织专题讲座。讲科学家的生平事迹和名人的轶事趣闻,是最受学生欢迎的的事。如爱迪生钻研实验,不怕挫折,长大成为举世闻名的发明大王的奋斗历程;选举举世瞩目的居里夫妇以身殉职,献身化学事业,为人类做贡献的事迹,举办居里夫人生平事迹报告会,使同学们激动不已,深受教育。
  3、组织参观,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学校化学实验室担负着全校实验过程中的化学分析任务,条件、设备比较先进,当教完课程后组织学生去参观现场,实际考察化学知识的作用,从而对提高他们学习化学的自觉性有一定的作用。
  总之,根据化学学科特点,教师充分利用化学知识的结合点,发挥对学生德育功能,但注意要提高渗透的自觉性,把握渗透的可行性,注重渗透的反复性。以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