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充分发挥实践活动课的育人作用
【作者】 李 玲
【机构】 四川省武胜县白坪小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综合实践课是一门具有实践性、综合性的活动课程,具有较强的育人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既要引导学生课外学知识,又要强化以劳动技术为训练核心的综合实践,让学生把在书本上学到的用之于实践。而我校既有这样的要求,也有这样的实践平台。
关键词:劳动技术;实践活动课;开展;育人作用;发挥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门新开课程,属于基础教育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重要育有作用。我们知道,素质教育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培育,而开展综合实践课,正是实现这一要求的有效举措。而我校具有环境优势——作为全县学生的素质教育基地,开展综合实践课,强化劳动技术技能教育,更有积极意义。作为一线教师,我们不仅应坚持这种理念去践行,更要搭建平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去,打通学校与社会,书本与现实的桥梁,帮助学生更好地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实现劳动育人,实践育人效应。
一、开展综合实践课的育人意义
综合实践活动不是课堂教学的延伸,而是以劳动技术培养实践技能为主的综合性活动。作为青少年素质教育基地,其教育方式更多的应该是认知和实践的有机结合,让学生能把书本上的知识运用于生活中,内化为一种实践能力。这是我们学校课堂所不能担当的教学重任,而只有素质教育基地才能有这样的阵地优势。而传统意义上的中小学生对认知问题的解决,往往通过解题方式去进行,这还是在书本上运作,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是没有帮助的。因此,作为一种没有围墙的学校——素质教育基地,没有课堂的封闭性,只有生活的开放性和实践的自主性,更有利于我们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强调了动脑、动手的结合。就教育功能而言,素质教育又与中小学并没有本质的区别,仍然是在课程与教育之内,基地将与昔通的中小学校和其他校外教育机构一起合作,进行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从而他们各自发挥著自己独特的教育职能,在活动中我们应该不断探索建立“基地+学校”、“课外课内结合”的新的教育模式,让学生在课内学知识,习方法,在课外化知识为综合实践,从而把劳动技术的知识与技能整合到具体实践中去,应用于生活问题的解决之中。
二、开展综合实践课应坚持的教学理念
方法决定效果,理念决定出路。开展综合实践课,除了要按照学科教学要求外,最主要还是应坚持自身特色的教学理念,即生活化理念。这是落实陶行知先生的思想——“生活即教育”的实践,当然也是我县“五育合一”中“以劳育人”教改理论的实践。传统课堂教学,大多都是书本教学,都以教材知识为主,这种教学最明显的缺点就是脱离生活,实用性不强,而开展综合实践课,就需要教师转变观念,不再以知识教学为主,而应为培养学生生活技能,或解决生活问题的反哺技能为追求。而且,在培养方法上,也应更灵活,更应注重效益。在媒体选择和资源应用上,应注重直观化、生活化的方式施教,而资源应强调时政、社会热点等将其引进课堂,作为生活化理念的实践载体。除此之外,理念联系实际的观点,学以致用的观点都必须寓于其中,都能有效促进校外综合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也能促进我们更有方向性的去设计、实施综合实践课。
三、充分发挥综合实践课育人作用的实践策略
综合实践课育人作用的充分发挥,需要以精心组织和认真开展为前。作为一线教师,从发挥项目设施作用是最基本的。
(一)用好基地设施,综合实践活动生活化。学校内的教育,很多都是脱离生活的书本教育,学生可以“纸上得一百”,却会落得“生活不及格”的后果。而开展综合实践课,就可有效避免这一现象,特别是我校,有着培养学生生活、生存技能的设施设备,如“自主烧烤房”、“推磨房”、“豆花房”,这些实践生活坊,就是专门为培养学生生活技能而装备的。这里有生活指导教师,他们能根据学生实际年龄情况,开展不同的生活技能教育,划分不同的活动区域:有的学做厨师在坊间做蛋糕,有的学“小医生”给病人看病,还有的学服装设计,当消防员……在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往往采取的是分组教学和结对子帮扶的合作策略,让学生体验学校所没有的生活化教育,以及实践能力培养的生存教育。
(二)开展技能训练,培养学生实践技能。结合实践课是一项范围广,项目多的活动,就我校而言,“勇闯八桥”、“真人CS”、“模拟驾驶”、丝网花、“皮划艇”、陶艺制作、烧烧烤、射箭、攀岩等,都是富有培养特色的活动项目,配合这些活动,我们就可有效地开展技能训练,不仅能让他们学到知识与技能,还可培养他们胆识和身体协调性。特别是在开展爬雪山的军事训练中,不仅让孩子们懂得感恩、学会独立,更培养了他们勇敢坚强的品质。
(三)强化制度保障,促进校外综合实践活动有序进行。安全护航是活动顺利进行的基本前提。综合实践活动也是一项教育活动,也需要做到有目的,有计划,做到精心设计,人员安排科学,能各施其职,有序组织。值得注意的是应加强学生纪律教育和安全教育,提醒学生做好外出的各项准备工作,切实注意个身安全,防止意外事故发生。在这过程中,我们教师仍然占主导地位,要发挥组织、引导作用,采取趣味教学法,让学生既感到严肃又不乏活跃,能勇于参与其中。
综合实践课,作为一门课程,既是劳动技术的课外拓展,也是书本教育的补充,没有教参,没有经验,只有靠自身去实践探索。在这个倡导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培养的今天,我们要充分发挥综合实践课的育人作用,注重教育平台拓展,让学生在多样的学习实践中获得更为有效的劳动技术教育。
参考文献:
[1]刘升,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建设与常态实施探索[J].教育科学,2017年。
[2]吴金凤,开展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意义及策略[J].甘肃教育,2017年。
关键词:劳动技术;实践活动课;开展;育人作用;发挥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门新开课程,属于基础教育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重要育有作用。我们知道,素质教育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培育,而开展综合实践课,正是实现这一要求的有效举措。而我校具有环境优势——作为全县学生的素质教育基地,开展综合实践课,强化劳动技术技能教育,更有积极意义。作为一线教师,我们不仅应坚持这种理念去践行,更要搭建平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去,打通学校与社会,书本与现实的桥梁,帮助学生更好地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实现劳动育人,实践育人效应。
一、开展综合实践课的育人意义
综合实践活动不是课堂教学的延伸,而是以劳动技术培养实践技能为主的综合性活动。作为青少年素质教育基地,其教育方式更多的应该是认知和实践的有机结合,让学生能把书本上的知识运用于生活中,内化为一种实践能力。这是我们学校课堂所不能担当的教学重任,而只有素质教育基地才能有这样的阵地优势。而传统意义上的中小学生对认知问题的解决,往往通过解题方式去进行,这还是在书本上运作,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是没有帮助的。因此,作为一种没有围墙的学校——素质教育基地,没有课堂的封闭性,只有生活的开放性和实践的自主性,更有利于我们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强调了动脑、动手的结合。就教育功能而言,素质教育又与中小学并没有本质的区别,仍然是在课程与教育之内,基地将与昔通的中小学校和其他校外教育机构一起合作,进行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从而他们各自发挥著自己独特的教育职能,在活动中我们应该不断探索建立“基地+学校”、“课外课内结合”的新的教育模式,让学生在课内学知识,习方法,在课外化知识为综合实践,从而把劳动技术的知识与技能整合到具体实践中去,应用于生活问题的解决之中。
二、开展综合实践课应坚持的教学理念
方法决定效果,理念决定出路。开展综合实践课,除了要按照学科教学要求外,最主要还是应坚持自身特色的教学理念,即生活化理念。这是落实陶行知先生的思想——“生活即教育”的实践,当然也是我县“五育合一”中“以劳育人”教改理论的实践。传统课堂教学,大多都是书本教学,都以教材知识为主,这种教学最明显的缺点就是脱离生活,实用性不强,而开展综合实践课,就需要教师转变观念,不再以知识教学为主,而应为培养学生生活技能,或解决生活问题的反哺技能为追求。而且,在培养方法上,也应更灵活,更应注重效益。在媒体选择和资源应用上,应注重直观化、生活化的方式施教,而资源应强调时政、社会热点等将其引进课堂,作为生活化理念的实践载体。除此之外,理念联系实际的观点,学以致用的观点都必须寓于其中,都能有效促进校外综合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也能促进我们更有方向性的去设计、实施综合实践课。
三、充分发挥综合实践课育人作用的实践策略
综合实践课育人作用的充分发挥,需要以精心组织和认真开展为前。作为一线教师,从发挥项目设施作用是最基本的。
(一)用好基地设施,综合实践活动生活化。学校内的教育,很多都是脱离生活的书本教育,学生可以“纸上得一百”,却会落得“生活不及格”的后果。而开展综合实践课,就可有效避免这一现象,特别是我校,有着培养学生生活、生存技能的设施设备,如“自主烧烤房”、“推磨房”、“豆花房”,这些实践生活坊,就是专门为培养学生生活技能而装备的。这里有生活指导教师,他们能根据学生实际年龄情况,开展不同的生活技能教育,划分不同的活动区域:有的学做厨师在坊间做蛋糕,有的学“小医生”给病人看病,还有的学服装设计,当消防员……在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往往采取的是分组教学和结对子帮扶的合作策略,让学生体验学校所没有的生活化教育,以及实践能力培养的生存教育。
(二)开展技能训练,培养学生实践技能。结合实践课是一项范围广,项目多的活动,就我校而言,“勇闯八桥”、“真人CS”、“模拟驾驶”、丝网花、“皮划艇”、陶艺制作、烧烧烤、射箭、攀岩等,都是富有培养特色的活动项目,配合这些活动,我们就可有效地开展技能训练,不仅能让他们学到知识与技能,还可培养他们胆识和身体协调性。特别是在开展爬雪山的军事训练中,不仅让孩子们懂得感恩、学会独立,更培养了他们勇敢坚强的品质。
(三)强化制度保障,促进校外综合实践活动有序进行。安全护航是活动顺利进行的基本前提。综合实践活动也是一项教育活动,也需要做到有目的,有计划,做到精心设计,人员安排科学,能各施其职,有序组织。值得注意的是应加强学生纪律教育和安全教育,提醒学生做好外出的各项准备工作,切实注意个身安全,防止意外事故发生。在这过程中,我们教师仍然占主导地位,要发挥组织、引导作用,采取趣味教学法,让学生既感到严肃又不乏活跃,能勇于参与其中。
综合实践课,作为一门课程,既是劳动技术的课外拓展,也是书本教育的补充,没有教参,没有经验,只有靠自身去实践探索。在这个倡导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培养的今天,我们要充分发挥综合实践课的育人作用,注重教育平台拓展,让学生在多样的学习实践中获得更为有效的劳动技术教育。
参考文献:
[1]刘升,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建设与常态实施探索[J].教育科学,2017年。
[2]吴金凤,开展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意义及策略[J].甘肃教育,201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