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谈初中语文中的群文阅读
【作者】 伍少强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观音镇群众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群文阅读是一种具有突破性的阅读教学实践,它颠覆了传统阅读单篇教学的模式,注重有一定内在关联的“多篇”文章教学。群文阅读在开阔学生阅读面、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方面,是一次积极的尝试。本文主要根据群文阅读的教学价值,联系教学实际,浅谈群文阅读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群文阅读;教学价值;教学策略
群文阅读能拓展学生阅读视野,提升思维品质、认知水平、审美能力及文化涵养,更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群文阅读不需要对文章深入挖掘,它是通过选取与课文同类型的文章对课本内容进行补充、拓展、丰富。在群文阅读教学的设计和实践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群文阅读的基本概念
所谓“群文阅读”,顾名思义,就是在教学现场,较短的单位时间内,要呈现多篇文章,多到二三篇,甚至四五篇。“群文阅读”的方向:多个文本、同一个议题或几个议题教学。这里提到的“群文阅读”,是在教材的基础上,补充2-4组形式多样的文章或者更多,建构以一定议题为依托,以粗读略读为主法,以分享感悟为核心,以探索发现为乐趣的教学方法。
二、群文閱读的教学策略探讨
要想开展好“群文阅读”,选好文章是基础。教师需要从题材内容、文章主题、精神内涵、表达方式、作者、作品年代等多角度筛选文章。这就需要教师博览群书,有一定的筛选和审美能力。比如可以把同一主题的不同体裁,同一作者的不同时代作品,写作方法相同的文章组合在一起,从不同的维度训练学生对比阅读的能力。选文既要内容充盈,也要形式多样。“群文阅读”的文章选取既要注重丰富学生文学体验,也要注重能够获取实用信息的实用性文本,例如新闻报道、说明书、广告等。不同行文特色和叙事风格的作品,也可以作为“群文阅读”的对象。总之,群文阅读的选文,既要注意不同维度,又要注意人文内涵。
三、尊重学生的阅读主体地位,是群文阅读教学的核心
群文阅读教学相比较单篇阅读教学来说,最大的优势就在于让学生回到了阅读的本源,整个阅读教学是学生自主意识发挥的过程,学生在阅读中思考,在阅读中融合思维,在阅读中获得乐趣。因此,开展好群文阅读,教师必须学会放手,交给学生阅读技巧,但不干扰学生的阅读过程,给学生一个舞台,学生会还你一个惊喜。
审美发现与鉴赏”是指通过语文课程的学习,学生所具有的发现美、体验美、欣赏美和评价美的能力及品质。语文审美的对象主要是言语作品,这一审美的专门化决定了语文学科独特的美育功能是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学生通过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艺术,获得审美发现,进行审美体验与审美鉴赏,并努力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表现美和创造美。这在文学作品的阅读中尤为明显。
举个例子,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描写月下荷花运用了通感或移情的手法,对此,学生比较陌生。其实,这种手法在我国古典诗词中却很常见,古诗词中许多咏物警句显现的移情作用都十分清楚。例如:李白的“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独坐敬亭山》)杜甫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颠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漫兴?其五》)姜夔的“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作》)秦观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踏莎行》)这些名句把物写成人,把静的写成动的,把无情写成有情,于是山可以看人而不厌,柳絮可以颠狂,桃花可以轻薄,山峰可以清苦,领略黄昏雨的滋味。如果将《荷塘月色》与上述若干古诗组成群文,那阅读时学生不仅对移情的修辞手法容易领会,而且触类旁通,更能品味《荷塘月色》中月下荷花的韵味。很显然,群文阅读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品味语言艺术,有效提高审美发现、审美体验与审美鉴赏的能力。
再如,语文教材中有专题训练设计,我们可以把它视为教材中群文阅读的一种典型。以七年级下册赏荷、咏荷、议荷、写荷的专题《荷》——《咏荷诗歌五首》为例,它们分别是王昌龄的《采莲曲》、郑谷的《莲叶》、李商隐的《赠荷花》、陆龟蒙的《白莲》和苏轼的《莲》。《采莲曲》所写的采莲少女在诗中并不是正面描写,而是巧妙地将采莲少女的美丽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使全诗别具一种引人遐想的优美意境。我们可以视为这是一种融合美。《莲叶》全诗由舟行荷塘图、风摇荷叶图、荷塘浣纱图、鸳鸯戏莲图组成,刻画的是一种图画美。《赠荷花》歌颂荷花、荷叶能荣衰相依,实则表达了自己渴求知己、寻觅政治依托的心声。花与叶的这种美,既是衬托之美、又是合作之美。《白莲》咏赞白莲的淡雅高洁、出污泥而不染,表现的是一种特独美。全诗托物寄兴,把花拟人化,创造了一个既超凡脱俗又极平实具体的画面。《莲》则表达了诗人对莲子的喜爱之情。苏轼用“露”和“月”来形容莲子的风味和香气,似乎不合情理,却给人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和无穷的回味。表达的是一种购莲心切,情有独钟的情趣美。总之,这样的组合设计,呈现给读者的荷之美,不仅有图画美、还有情趣美,既有外在美、又有内在美,既有特独美、又有合作美,更有融合美、衬托美……真是美不胜收,别有风味。这就是群文阅读的魅力,它容易使读者的审美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点到面,由发现迅速进入到体验与鉴赏、评价,从而在阅读过程中逐渐形成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有利于审美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综上所述,群文阅读教学作为一种新兴的阅读教学模式,在教学内容和方式上,都对传统阅读教学进行了完善,在未来的语文教学中,必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需要重视群文阅读教学的重要价值,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教学策略,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最终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
关键词:群文阅读;教学价值;教学策略
群文阅读能拓展学生阅读视野,提升思维品质、认知水平、审美能力及文化涵养,更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群文阅读不需要对文章深入挖掘,它是通过选取与课文同类型的文章对课本内容进行补充、拓展、丰富。在群文阅读教学的设计和实践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群文阅读的基本概念
所谓“群文阅读”,顾名思义,就是在教学现场,较短的单位时间内,要呈现多篇文章,多到二三篇,甚至四五篇。“群文阅读”的方向:多个文本、同一个议题或几个议题教学。这里提到的“群文阅读”,是在教材的基础上,补充2-4组形式多样的文章或者更多,建构以一定议题为依托,以粗读略读为主法,以分享感悟为核心,以探索发现为乐趣的教学方法。
二、群文閱读的教学策略探讨
要想开展好“群文阅读”,选好文章是基础。教师需要从题材内容、文章主题、精神内涵、表达方式、作者、作品年代等多角度筛选文章。这就需要教师博览群书,有一定的筛选和审美能力。比如可以把同一主题的不同体裁,同一作者的不同时代作品,写作方法相同的文章组合在一起,从不同的维度训练学生对比阅读的能力。选文既要内容充盈,也要形式多样。“群文阅读”的文章选取既要注重丰富学生文学体验,也要注重能够获取实用信息的实用性文本,例如新闻报道、说明书、广告等。不同行文特色和叙事风格的作品,也可以作为“群文阅读”的对象。总之,群文阅读的选文,既要注意不同维度,又要注意人文内涵。
三、尊重学生的阅读主体地位,是群文阅读教学的核心
群文阅读教学相比较单篇阅读教学来说,最大的优势就在于让学生回到了阅读的本源,整个阅读教学是学生自主意识发挥的过程,学生在阅读中思考,在阅读中融合思维,在阅读中获得乐趣。因此,开展好群文阅读,教师必须学会放手,交给学生阅读技巧,但不干扰学生的阅读过程,给学生一个舞台,学生会还你一个惊喜。
审美发现与鉴赏”是指通过语文课程的学习,学生所具有的发现美、体验美、欣赏美和评价美的能力及品质。语文审美的对象主要是言语作品,这一审美的专门化决定了语文学科独特的美育功能是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学生通过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艺术,获得审美发现,进行审美体验与审美鉴赏,并努力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表现美和创造美。这在文学作品的阅读中尤为明显。
举个例子,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描写月下荷花运用了通感或移情的手法,对此,学生比较陌生。其实,这种手法在我国古典诗词中却很常见,古诗词中许多咏物警句显现的移情作用都十分清楚。例如:李白的“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独坐敬亭山》)杜甫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颠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漫兴?其五》)姜夔的“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作》)秦观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踏莎行》)这些名句把物写成人,把静的写成动的,把无情写成有情,于是山可以看人而不厌,柳絮可以颠狂,桃花可以轻薄,山峰可以清苦,领略黄昏雨的滋味。如果将《荷塘月色》与上述若干古诗组成群文,那阅读时学生不仅对移情的修辞手法容易领会,而且触类旁通,更能品味《荷塘月色》中月下荷花的韵味。很显然,群文阅读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品味语言艺术,有效提高审美发现、审美体验与审美鉴赏的能力。
再如,语文教材中有专题训练设计,我们可以把它视为教材中群文阅读的一种典型。以七年级下册赏荷、咏荷、议荷、写荷的专题《荷》——《咏荷诗歌五首》为例,它们分别是王昌龄的《采莲曲》、郑谷的《莲叶》、李商隐的《赠荷花》、陆龟蒙的《白莲》和苏轼的《莲》。《采莲曲》所写的采莲少女在诗中并不是正面描写,而是巧妙地将采莲少女的美丽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使全诗别具一种引人遐想的优美意境。我们可以视为这是一种融合美。《莲叶》全诗由舟行荷塘图、风摇荷叶图、荷塘浣纱图、鸳鸯戏莲图组成,刻画的是一种图画美。《赠荷花》歌颂荷花、荷叶能荣衰相依,实则表达了自己渴求知己、寻觅政治依托的心声。花与叶的这种美,既是衬托之美、又是合作之美。《白莲》咏赞白莲的淡雅高洁、出污泥而不染,表现的是一种特独美。全诗托物寄兴,把花拟人化,创造了一个既超凡脱俗又极平实具体的画面。《莲》则表达了诗人对莲子的喜爱之情。苏轼用“露”和“月”来形容莲子的风味和香气,似乎不合情理,却给人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和无穷的回味。表达的是一种购莲心切,情有独钟的情趣美。总之,这样的组合设计,呈现给读者的荷之美,不仅有图画美、还有情趣美,既有外在美、又有内在美,既有特独美、又有合作美,更有融合美、衬托美……真是美不胜收,别有风味。这就是群文阅读的魅力,它容易使读者的审美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点到面,由发现迅速进入到体验与鉴赏、评价,从而在阅读过程中逐渐形成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有利于审美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综上所述,群文阅读教学作为一种新兴的阅读教学模式,在教学内容和方式上,都对传统阅读教学进行了完善,在未来的语文教学中,必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需要重视群文阅读教学的重要价值,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教学策略,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最终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