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小学数学中运用方程解决问题的策略浅谈

【作者】 李 阳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屏山县学苑街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2011年版《数学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操作中学习,在思考中学习,在合作中学习,将个性化的数学问题转化为认知模型,并且在解释和运用的过程中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发展。列方程解决问题,对于历练学生的思维认知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促进价值。本文提出要树立意识,在梳理根源中夯实运用方程的基础;巧设对比,在把握本质中感知运用方程的优势;双管齐下,在探寻关系中扣住运用方程的核心,从而促进学生数学核心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方程;树立意识;探寻关系;巧设对比
  列方程解应用题是小学阶段的学习重点,它能够为学生之后的数学方面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在感悟方程思想的基础上,学会在题目中寻找一等量关系来列方程,进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与思维的逻辑性,还可以学以致用,与现实生活联系。小学五六年级的应用题有很多的解题方法,但是用最多的还是方程,教师要在日常的教学中慢慢引导,让学生建立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思想。
  一、用字母表示式子和常见数量关系过渡到方程,建立方程的模型
  用字母表示式子是建立方程模型的基础,在五年级上册学生已经学习了用字母表示式子,这时可以在预学中练习用字母表示式子,自然地到用字母表示等量关系式,从而建立方程的模型解决实际问题。例如: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十册“简易方程”的练习二的第6题在括号里填写含有字母的式子。(1)张大伯家的果园有桃树x棵,梨树比桃树的3倍多15棵,有梨树(     )棵;(2)王叔叔在鱼池里放养鲫鱼x尾,放养的鳊鱼比鲫鱼的4倍少80尾,放养鳊鱼(    )尾。有了这样的练习,在学习例8时,学生也就有了根据等量关系式列方程的意识。
  简单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行程问题、价格问题等常见的数量关系也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方程的模型。所以教师可以在这方面安排一些练习,帮助学生建立方程的模型。
  二、正确找关系,方便解题
  如果想列方程解应用题,就必须找到题目中存在的等量关系,通过找到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的等式。教师在教学生找量关系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用简单的含有未知数的式子去表示相应的关系式,学生掌握了这种比较简单的方法以后,再慢慢过渡到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可以先用简单的题来引导学生建立未知数的式子,例如:已知乙数是x,丙数比乙数的2倍还多3,求丙数。这样的题目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简单的含未知数的等式。等学生握了这部分内容,再让学生做关系复杂的应用题例如“三年级的学生人数是二年级学生人数的3倍还少17个人”,在遇到这样的题目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将二年级的学生看成单位1,设成未知数x,所以三年级的人数列出的式子就是(3x-17)人,列出这样的等式以后再根据其他条件去列相应的方程等量关系式。练习寻找应用题中的等量关系式是一个长期训练的过程。既需要教师在数学过程中不断引导,也需要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多练习多积累,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三、用假设法解题
  假设法是根据题目中的已知条件或结论,做出某种假设,然后根据假设进行推算,对数量上出现的矛盾进行调整,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比如:六(二)班52人去杨桥水库划船,一共租了10只船,每只大船坐6人,每只小船坐2人,租用的大船和小船各多少只?
  引导学生假设10只都是大船,那么就可以坐6×10=60人。这样就多出了8人,每只小船比每只大船少坐6-2=4人,因此小船的只数应该是8÷(6-2)=2只。大船的只数为:10-2=8只。也可以引导学生假设10只都是小船,那么就只能坐
  2×10=20(人),这样就还有52-20=32人没坐,每只大船比每只小船多做6-2=4人,因此大船的只数为:32÷4=8(只),
  小船只数为:10-8=2(只)。
  四、对比题组,深入明晰运用方程的价值
  很多题目之间存在紧密联系,但形式上有所不同,而解题思路和方法又较为相近。教师可以利用一个系列的题目引领学生进行对比分析,让学生明晰运用方程解决问题的优越性。
  (1)水果店,香蕉的销售量比苹果的1.5倍少20箱,香蕉销售200箱,苹果销售多少箱?
  (2)水果店,香蕉的销售量比苹果的1.5倍少20箱,苹果销售200箱,香蕉销售多少箱?
  教师先让学生凭借自己的能力和习惯解决上述问题,随后组织学生分享自己的认知和解题思路。很多学生容易混淆题目中的数量关系,会出现以下的错误:一个是学生对标准量的数量关系认识不清,再一个很多学生喜欢运用题(1)中的思路来解决题(2)的问题。但如果采用方程的方式,就会大大降低犯错的概率。教师引领学生紧扣两题的已知条件探寻其中的等量关系,即香蕉箱数=苹果箱数×1.5-20,继而辨别香蕉的数量是否属于已知条件。假如苹果的箱数是已知,就可以直接代入等量关系进行计算,题(2)就是这种类型;如果苹果是未知数量,就可以运用字母a进行表示,依据等量关系就可以表示:200=1.5a-20,再借助解方程求得结果。
  借助两个彼此关联题目的对比,我们发现题目中的解题思路和基本方式较为相近,但式子中的标准量是否已经知晓,这直接决定了题目的解决方案。教师需要引领学生深入透彻地理解关系,明晰方程解决问题的优势所在。
  以上几种方法,就是我在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常用的解决问题的策略。解决问题有法,但无定法。所以,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还要不断地探究思索,逐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以掌握更多、更具体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