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谈小学语文合作学习

【作者】 杨 龙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双谊镇成中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小学语文的教学中,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成为新课程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而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则具有现实性的研究意义。合作学习是新课标积极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它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参与意识和对学习的兴趣。针对合作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应如何引导学生在语文课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小学作为整个学习生涯的伊始,对于后期良好学习习惯以及个人综合素养发展都有着深远的影响意义。语文就诸多学科而言,其具体理解内化方面以及相关学科辐射都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过往传统教学模式以及相关理念对于当前时代人才培养需求不再顺应,革新探索相关教学模式及手段方式对于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开展而言刻不容缓。合作学习是一种基于素质教育号召提倡的学习方式,但纵观当前现实实际教学开展运用却并不乐观。本文就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开展过程中合作学习运用现状,结合具体实际语文课堂相关教学范例及经验积累,浅谈如何高效运用合作学习增进推动小学语文的现实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合作学习;策略措施
  伴随着新课标改革如火如荼的进展实施,素质教育理念到不断号召推广逐渐深入人心,过往较为陈旧的单纯强调追求知识传授的倾向较之以往有所改观。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有利于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质量,便于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手段,既有利于学生之间相互分享学习观点和看法,促进学生之间的讨论与学习,同时能够让学生学会尊重他人的看法,听取他人的意见。我们要注重强调学生作为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提倡引导塑造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倡导学生将理论知识学习以及实际生活运营巧妙有机融汇结合,着重培养强化学生自身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合作交流能力。课堂顺利教学开展进行实施切不可脱离师生这两大重要组成部分,单纯依靠通过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而忽略学生之间的个体沟通无疑是对课堂人才资源的极大浪费。合作学习模式的构建运用能够有效改善增进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推动促进学生自身良好意志的形成完备,在当前现代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开展进行过程中发挥占据着重要作用。
  一、科学的小组分配
  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将组织工作做到位。首先,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以高、中、差的层次划分小组,这样才能使各个小组的水平相当,竞争才具公平性。其次,教师要重视对每个小组长的选用和培训。因为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小组长担负着小组的领导者,教师教学的协助者,同学学习的帮助者等角色。小组长必须要让综合素质好,学习能力强,会和同学相处的学生来担任。教师要在小组长开始工作之前,对他们进行必要的培训,使他们在小组活动中能够胜任自己的职责。组长在接受了教师的培训之后,还要对本小组的成员进行合理的分工,让小组内的每一个成员各司其职,相互合作,提升课堂合作学习的质量。
  二、精心设计,有效讨论
  课堂教学是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过程。教师在备课时要做大量的课前准备工作,深入了解学生特点、吃透教材。要对合作内容、自主学习、环境氛围、交流反馈等各个方面进行系统的设计。为了避免讨论成为学优生的个人表演,评价的方法、手段及内容也要多样化。这样的讨论使小组合作学习更具实效性,充分发挥学生之间优势互补。
  三、引导学生掌握合作学习方法
  尽管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明确强调学生才是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但是小学生的社会生活实践经验不足,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之中往往难以抓住本学科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个人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水平相对较差。对此,老师必须注重合作学习方法的有效传授,对新课程标准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解读,给予学生力所能及的帮助,将更多主动发展和自主学习的机会交给学生。
  合作学习的开展对老师和学生都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老师需要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究的学习情境,分析不同的学习过程,了解各种学习条件,让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学习,实现个人学习能力和水平的提升。比如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可以以多种识字方法为主体,巩固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儿歌教学尤为关键,老师可以引导学生选择自己比较喜欢的儿歌进行阅读,对自己不太熟悉的字词进行反复的观看和拼音学习,如果有一些学生的学习基础比较薄弱,老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与同桌进行互动,通过相互合作的形式来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要求。其次,老师还可以采取小组竞赛的形式,由组长负责整个小组成员的学习活动,在完成小组合作过程之后,老师还可以以组合展示为主体,鼓励学生说出个人的真实意见和看法,让学生展示自己所学习到的新知识和新经验,在自主合作和小组互助的过程之中真正地体验到帮助他人的乐趣。
  四、正确发挥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的调控和指导作用
  (1)合作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但并不意味着“放任自流”。教师应该发挥其指导作用。例如在讲授《她是我的朋友》时,可引导学生“小男孩是怎样输血的( 他为什么要输血)”这种综合性的问题,让同学们通过彼此间的合作来解决,这比单纯地个人思考的效果要要好得多。又如在二年级上册《称赞》中,学生对小刺猬说的“谢谢你,你的称赞消除了我一天的疲劳!”可能不能理解。那么,教师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应给与一定启发和点拨。
  (2)在课堂上开展合作学习时,教师应及时走下讲台巡视,参与到小组中去,积极地看,认真地听,并及时了解学生探究的信息,以便及时给予点拨调控课堂,防止延误课时,防止学生思维分散后偏离学习重点。 一旦发现学生有独特新颖的见解,就及时地给予表扬,鼓励,促使他更加踊跃地思考和学习,同时也给同学们一个示范作用,让其他的小组成员更加地积极思考。
  (3) 在汇报学习成果时,教师要对学生的回答做出明确的判断,不能学生说什么都一味地说好,并不断地给以赞扬。应根据实际情况,对学生作出客观的评价,以便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加深认识。
  五、教师要选择适当的合作学习内容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需要合作学习,也并不是所有的知识都适合合作学习,如一些较为简单的,只要看书都比较容易找到答案的内容,就无须进行合作学习了。又或者一些知识点是非老师讲解而不能理解的,就要讲授,而不能什么都想着合作。一个没有合作价值的问题,用来合作是一种重复劳动,会使学生产生厌倦。④我们知道,合作学习的主题内容应源于课程标准, 因此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 精心设置合作学习主题。所设主题要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 主题内容本身应能唤起师生、生生交流对话的可能性和增强小组活动的实践性, 能容“兴趣性”、“探究性”、“开放性”与“梯度性”于问题之中, 能引导学生深入学习与探索问题。同时为确保学生有充裕的时间合作, 所合作的内容最好取其中的某点, 或某一片段,如在《乌鸦找水喝》这一课上,采用小组讨论“如果没有石子,你还能想出其他办法也让乌鸦喝到水吗?”等等。只有留给学生这样有合作价值的问题和任务,才不会使合作学习失去意义,流于形式。
  总而言之,合作学习是一种开放的教学模式,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在对问题的探究、发现解决的深度和方式上,⑤由教师引导和学生自主控制以及完成。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合作学习是一种学生内在的需求,⑥它使得学生的生活更加充实。合作学习不仅提高了小学语文教学的效率,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思考和表达的机会,使得学生思维相互激励,语言训练不断得到强化,养成了合作的良好习惯,不但丰富了情感,而且增强了在教学中的人际交往,并最终促进了学生自我能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