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谈初中体育篮球教学策略
【作者】 李 强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永兴镇初级中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篮球是初中体育教学中的一项基本内容。归因于大部分初中女生对于篮球运动不感兴趣,所以初中女子篮球教学的效益始终不尽如人意。本文将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优选一套切合实际的训练方法以及运用一种合乎学情的评价方式”等三个方面,浅显论述初中女子篮球教学的一些有效策略。
关键词:初中体育;篮球;教学策略
篮球是于1891年在美国马萨诸塞州起源发展的一项世界级体育项目,具有集体性、对抗性、健身性以及欣赏性的特点,目前篮球运动在我国也已经得到了较大范围的推广,逐渐成为一项全民积极参与的热门运动。同时在我国的初中体育课程中也包含专门性的篮球教学内容,通过引导学生进行篮球运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发育,也能够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然而总体而言我国初中体育篮球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并不高,还有许多地方需要一线体育教师进行积极探索和改进。
一、激发学生对篮球的学习兴趣
以学生发展为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为主要目标。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互相合作、共同探究、体验成功的乐趣。初一学生对体育运动有良好的参与意识,尤其喜爱上球类项目的课,但有部分女生对球类特别是对抗性较强的篮球运动却羞于出手或是心存顾虑,运动技能一般,但学生的理解力强,对动作的认识有自己的分析。因此,我在教学中采用少讲解,多提示,降低难度的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二、注重知识讲解,提高学生篮球理论基础
实践的前提就是一定要有一定量的知识储备,很多人觉得类似于篮球这样的体育项目只需要进行不断地实践练习即可,实则不然,任何一项运动的实践都需要以理论作为基石,所以,对初中生的体育篮球教学第一步就是要为学生传授相应的理论知识。学生学习的理论知识要包括篮球的起源、场地的画法、篮球的常见规则以及篮球的注意事项等,这些都是需要学生在进行篮球项目实践之前必须懂得的,这样学生才能够更有效率的对篮球运动进行学习,理论基础夯实之后,再进行实践训练就会容易很多,在进行知识讲解时可以有效的利用教师的多媒体资源用视频或者动画的方式为学生进行讲解,也可以在黑板上画出所需要的篮球场地为学生进行讲解。这样体育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的教育方式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篮球基础理论。
例如:在篮球课开课之前,要将第一节课设在教室内而不是在篮球场上,这样有助于借助班级里的条件来为学生讲解篮球理论知识。首先可以想让对篮球有兴趣的同学讲解一下自己喜欢的球星以及为什么喜欢篮球,这样学生与老师之间即多了一份沟通也能够营造出一种轻松的氛围,然后教师对学生讲解一些篮球的起源以及篮球的规则,让学生初步对篮球有所了解。最后为了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可以利用教室的多媒体资源为学生播放一些赛事的片段,对学生进行提问让学生分析。这样的课堂不仅向学生传输了理论知识,还让课堂与现代的多媒体技术相结合变得更加丰富有趣,为学生接下来的实践学习也创造出了动力与乐趣,提高教学实践的效率。
三、合理创新篮球教学方法
篮球教学与其他文化课程教学有着较大不同,其更加注重对学生实战技能的训练和身体协调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初中体育篮球教学中,教师就要特别注重对教学方法的合理创新,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围绕学生来开展各项教学活动。比如在教学运球技巧时,教师可以采取游戏教学法,指导学生一人双手运两个球穿越走过篮球场,不断接力进行往返运球,通过将篮球专业知识融入到游戏中,就能够活跃篮球教学的氛围,使学生在体验游戏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提高篮球水平。同时在教学投篮技巧时,教师也可以采取竞争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投篮比赛,指导学生站在三分线内自主投篮,统计规定时间内哪个学生的投篮成功率最高,而后对该学生进行适当表扬和奖励,通过引导学生之间的合理竞争来给学生的篮球学习造成一定压力,使学生的学习潜能得到充分激发。
四、培养学生攻守心理
学生攻守意识的形成,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攻守心理。初中教学是三年制,初一学生会刚刚接触篮球,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篮球兴趣的重要阶段。需要学生明确掌握篮球的基本规则、传球以及控球等方面的技能。在初二与初三阶段,学生的篮球技能将会得到不断提升,其弓手意识将会逐渐形成。想要培养学生的攻守意识,那么需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攻守心理,结合初中生实际发展特点以及心理特点等,加强对学生的篮球训练,从而不断强化学生的攻守心理。比如,在初中体育篮球比赛当中,对抗意识是篮球比赛的核心,对抗意识在培养学生攻守意识与攻守心理当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抗意识是学生在篮球比赛当中身体的本能反应,同时也是对周边队员同伴行为、以及对手行动的判断[2]。通过学生在篮球比赛当中的表现,可以看出传球以及接球等方面学生仍然存在不足。尽管学生会具备较强的投篮意识,但是占位意识存在欠缺。学生能够具备较强的突破意识,但是系统性的防守意识仍未形成。针对这类学生需要培养其攻守心理,初中生自尊性相对较强,具有较强好胜心。但是在篮球场当中,如果面对身高或者体格比自身强壮的队员,那么在心中也难免会产生胆怯的心理。针对这一问题,就需要老师帮助学生形成较强的对抗意识,帮助学生克服不良心理。所以,需要在篮球教学当中,让学生学会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同时,还需要加强学生的防守训练,通反复的防守训练,学生会达到夺球反攻的目的。这样学生的对抗意识,以及防守心理将会在无形之中形成。
五、提高体育训练中师生的互动效果
训练课程离不开教师与学生的必要互动,通过相互探讨,发现并处理问题,对于部分训练项目还可以进行合理科学的提升。教师可以在篮球训练中加入学生日常的生活情景,充分考虑学生目前的生活心态,利用手机客户端,与学生建立语言交流通道,了解学生学习状态,督促学生进行篮球训练,切不可轻易的产生懒散的训练心态;同时手机中下载相关的篮球游戏,教师与学生通过模拟游戏进行篮球切磋,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
六、一种合乎学情的评价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评价就好比是学生学习的风向标。教师的评价不仅指向学生学习努力的方向,还注入学生努力学习的动力。教师的评价并不是静态的、固定的、一成不变的,而是动态的、多元的、变化多端的。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教师的评价是以学生的实际学情为依据、为参照的。随着学习过程的不断深入,学生的学情在不知不觉地发生着各种见微知著的变化,因此,教师的评价也要发生相应的变化。
在初中女子篮球训练过程中也是如此。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在篮球训练过程中的各种进步与不足,并及时予以学生合乎他们学情的评价。
比如说,在运球训练活动中,当某位学生能够熟练运球时,教师要及时予以表扬鼓励;同样,当某位学生运球出现失误时,教师也不应该一味地批评指责。相反,教师要和学生一起寻找运球失误的根本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熟练掌握运球动作要领。
还比如说,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各种篮球基本功训练活动,并要求各小组的学生根据实际训练情况进行互相评价。
显而易见,教师的发展性评价能够及时拨正学生学习的方向,而教师的激励性评价则能够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学生的互相评价也能够促进学生之间互相学习。
综上所述不得而知,在篮球这项运动当中,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尤为重要,同样,篮球训练也可以提升学生的这项能力。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篮球教师也应当保持严谨认真的态度,抱着一颗时刻学习与进步的心,认真备课,准备与篮球有关的理论知识讲解内容,切记不要因为篮球是一项体育运动而忽视掉理论知识的重要性。在实践过程中也要适当的转变训练模式,使学生保持对篮球的积极与热爱,促进学生组织协调能力的进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关键词:初中体育;篮球;教学策略
篮球是于1891年在美国马萨诸塞州起源发展的一项世界级体育项目,具有集体性、对抗性、健身性以及欣赏性的特点,目前篮球运动在我国也已经得到了较大范围的推广,逐渐成为一项全民积极参与的热门运动。同时在我国的初中体育课程中也包含专门性的篮球教学内容,通过引导学生进行篮球运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发育,也能够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然而总体而言我国初中体育篮球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并不高,还有许多地方需要一线体育教师进行积极探索和改进。
一、激发学生对篮球的学习兴趣
以学生发展为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为主要目标。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互相合作、共同探究、体验成功的乐趣。初一学生对体育运动有良好的参与意识,尤其喜爱上球类项目的课,但有部分女生对球类特别是对抗性较强的篮球运动却羞于出手或是心存顾虑,运动技能一般,但学生的理解力强,对动作的认识有自己的分析。因此,我在教学中采用少讲解,多提示,降低难度的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二、注重知识讲解,提高学生篮球理论基础
实践的前提就是一定要有一定量的知识储备,很多人觉得类似于篮球这样的体育项目只需要进行不断地实践练习即可,实则不然,任何一项运动的实践都需要以理论作为基石,所以,对初中生的体育篮球教学第一步就是要为学生传授相应的理论知识。学生学习的理论知识要包括篮球的起源、场地的画法、篮球的常见规则以及篮球的注意事项等,这些都是需要学生在进行篮球项目实践之前必须懂得的,这样学生才能够更有效率的对篮球运动进行学习,理论基础夯实之后,再进行实践训练就会容易很多,在进行知识讲解时可以有效的利用教师的多媒体资源用视频或者动画的方式为学生进行讲解,也可以在黑板上画出所需要的篮球场地为学生进行讲解。这样体育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的教育方式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篮球基础理论。
例如:在篮球课开课之前,要将第一节课设在教室内而不是在篮球场上,这样有助于借助班级里的条件来为学生讲解篮球理论知识。首先可以想让对篮球有兴趣的同学讲解一下自己喜欢的球星以及为什么喜欢篮球,这样学生与老师之间即多了一份沟通也能够营造出一种轻松的氛围,然后教师对学生讲解一些篮球的起源以及篮球的规则,让学生初步对篮球有所了解。最后为了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可以利用教室的多媒体资源为学生播放一些赛事的片段,对学生进行提问让学生分析。这样的课堂不仅向学生传输了理论知识,还让课堂与现代的多媒体技术相结合变得更加丰富有趣,为学生接下来的实践学习也创造出了动力与乐趣,提高教学实践的效率。
三、合理创新篮球教学方法
篮球教学与其他文化课程教学有着较大不同,其更加注重对学生实战技能的训练和身体协调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初中体育篮球教学中,教师就要特别注重对教学方法的合理创新,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围绕学生来开展各项教学活动。比如在教学运球技巧时,教师可以采取游戏教学法,指导学生一人双手运两个球穿越走过篮球场,不断接力进行往返运球,通过将篮球专业知识融入到游戏中,就能够活跃篮球教学的氛围,使学生在体验游戏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提高篮球水平。同时在教学投篮技巧时,教师也可以采取竞争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投篮比赛,指导学生站在三分线内自主投篮,统计规定时间内哪个学生的投篮成功率最高,而后对该学生进行适当表扬和奖励,通过引导学生之间的合理竞争来给学生的篮球学习造成一定压力,使学生的学习潜能得到充分激发。
四、培养学生攻守心理
学生攻守意识的形成,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攻守心理。初中教学是三年制,初一学生会刚刚接触篮球,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篮球兴趣的重要阶段。需要学生明确掌握篮球的基本规则、传球以及控球等方面的技能。在初二与初三阶段,学生的篮球技能将会得到不断提升,其弓手意识将会逐渐形成。想要培养学生的攻守意识,那么需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攻守心理,结合初中生实际发展特点以及心理特点等,加强对学生的篮球训练,从而不断强化学生的攻守心理。比如,在初中体育篮球比赛当中,对抗意识是篮球比赛的核心,对抗意识在培养学生攻守意识与攻守心理当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抗意识是学生在篮球比赛当中身体的本能反应,同时也是对周边队员同伴行为、以及对手行动的判断[2]。通过学生在篮球比赛当中的表现,可以看出传球以及接球等方面学生仍然存在不足。尽管学生会具备较强的投篮意识,但是占位意识存在欠缺。学生能够具备较强的突破意识,但是系统性的防守意识仍未形成。针对这类学生需要培养其攻守心理,初中生自尊性相对较强,具有较强好胜心。但是在篮球场当中,如果面对身高或者体格比自身强壮的队员,那么在心中也难免会产生胆怯的心理。针对这一问题,就需要老师帮助学生形成较强的对抗意识,帮助学生克服不良心理。所以,需要在篮球教学当中,让学生学会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同时,还需要加强学生的防守训练,通反复的防守训练,学生会达到夺球反攻的目的。这样学生的对抗意识,以及防守心理将会在无形之中形成。
五、提高体育训练中师生的互动效果
训练课程离不开教师与学生的必要互动,通过相互探讨,发现并处理问题,对于部分训练项目还可以进行合理科学的提升。教师可以在篮球训练中加入学生日常的生活情景,充分考虑学生目前的生活心态,利用手机客户端,与学生建立语言交流通道,了解学生学习状态,督促学生进行篮球训练,切不可轻易的产生懒散的训练心态;同时手机中下载相关的篮球游戏,教师与学生通过模拟游戏进行篮球切磋,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
六、一种合乎学情的评价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评价就好比是学生学习的风向标。教师的评价不仅指向学生学习努力的方向,还注入学生努力学习的动力。教师的评价并不是静态的、固定的、一成不变的,而是动态的、多元的、变化多端的。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教师的评价是以学生的实际学情为依据、为参照的。随着学习过程的不断深入,学生的学情在不知不觉地发生着各种见微知著的变化,因此,教师的评价也要发生相应的变化。
在初中女子篮球训练过程中也是如此。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在篮球训练过程中的各种进步与不足,并及时予以学生合乎他们学情的评价。
比如说,在运球训练活动中,当某位学生能够熟练运球时,教师要及时予以表扬鼓励;同样,当某位学生运球出现失误时,教师也不应该一味地批评指责。相反,教师要和学生一起寻找运球失误的根本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熟练掌握运球动作要领。
还比如说,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各种篮球基本功训练活动,并要求各小组的学生根据实际训练情况进行互相评价。
显而易见,教师的发展性评价能够及时拨正学生学习的方向,而教师的激励性评价则能够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学生的互相评价也能够促进学生之间互相学习。
综上所述不得而知,在篮球这项运动当中,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尤为重要,同样,篮球训练也可以提升学生的这项能力。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篮球教师也应当保持严谨认真的态度,抱着一颗时刻学习与进步的心,认真备课,准备与篮球有关的理论知识讲解内容,切记不要因为篮球是一项体育运动而忽视掉理论知识的重要性。在实践过程中也要适当的转变训练模式,使学生保持对篮球的积极与热爱,促进学生组织协调能力的进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