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拓展训练不应“走过场”
【作者】 赵洪琴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屏山县学苑街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本学期,笔者陆续听了十余节语文公开课,可圈可点的地方很多。其中,拓展训练环节引起了笔者的思考。综观课中的拓展训练大多是“走过场”,主要表现以下三个方面。
一、时间不够,草草收场
A老师上《四季之美》,口头要求小练笔:写一份美的景致。把你心中那一点儿独特的美写下来,如果你们在大的背景当中,写出那么一点动态描写那就更好了,动笔写一写吧。
从老师要求学生开始写到下课铃响,时间只有70秒钟。一分多钟,老师不停地暗示:写一段话就行。孩子们还在思考,几乎没有动笔就下课了。老师说:“下来,你们自己写,写好了交给某老师。”阅读教学最终目的应指向表达,让学生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老师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写,没有写话反馈,学生不知其然,更不知其所以然。如此教学,好像风过无痕,作用不大。此环节不妨这样改进:每个季节不用面面俱到,只抓多数学生喜欢的两个季节,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找出隐匿其间的动态描写,体会色彩美、情感美、对比美。学生可能会出现喜欢其它季节,可以“依葫芦画瓢”,自学描写两个季节的内容。此时,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练笔,发现有困难的学生,及时点拨和指导。只有写得充分,才可能发现问题,进而有针对性地指导。
二、过于偏难,无从下手
B老师出示拓展练习:小练笔,模仿由远到近的顺序写植物。师出示范文,学生读一遍后写。笔者旁边的几位学生迟迟没有动笔,完全是牛吃南瓜——开不了头。再环顾其他学生,十个就有九个愣着。下课时,绝大多数学生没有动笔,只有个别学生写出来交给了老师。学生为什么写不出来?我想,该老师设置的练笔太难了,连让老师写都有一定的难度。设置课堂练笔,教师要给学生搭学习支架。上述教学环节,不妨这样改进:出示范文,学生快速浏览后,说说范文共有多少个句子,找出句子之间的联系,体会静态描写的好处在哪里;然后出示几幅相应的图,这些图按从远到近排列;再出示一段有关图片的文字,在关键的地方留空白,让学生以填空的方式来描写静态的美;最后放手让学生去写一个片段。这样有层次的练习,学生才能开得了头,写得出来,写而有获。
三、点评笼统,指向不明
C老师听了学生的练笔内容,点评道:“哇!这位同学写得真优美,先写近处的油菜花开了,金黄金黄的,近处还写了枝叶的架构,我们应该给一点掌声。”这样的点评,学生不明白具体是哪里写得优美。是近处的景色美,还是远处的景色美?是近处的景色写得优美,远处的景色写得不优美?是近处的景色写得不优美,近处的景色写得优美?还是近处和远处的景色都写得优美?细看学生的写话,不仅把近处和远处的景色都写得优美,还在写话过程中点明了时间、地点、人物,最为重要的是从远到近的顺序介绍了油菜花,把正在怒放的油菜花比喻成一大片金子,把金黄的油菜花和草地比作一张有黄有绿的地毯。写近处的油菜花四片小花瓣形成一个十字架与枝干结合起来,就像一个金黄的风车。如此精彩的小练笔,老师的点评如蜻蜓点水,不具体、不深入,学生所获甚少。适时恰当地将有效评价引入课堂练笔,才能激发学生兴趣,提升练笔效果。
拓展训练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发展,对学生已学知识的巩固和提升有着重要作用。拓展训练应摒弃“走过场”,将其落到实处,才能让学生学会言语的表达与运用。
一、时间不够,草草收场
A老师上《四季之美》,口头要求小练笔:写一份美的景致。把你心中那一点儿独特的美写下来,如果你们在大的背景当中,写出那么一点动态描写那就更好了,动笔写一写吧。
从老师要求学生开始写到下课铃响,时间只有70秒钟。一分多钟,老师不停地暗示:写一段话就行。孩子们还在思考,几乎没有动笔就下课了。老师说:“下来,你们自己写,写好了交给某老师。”阅读教学最终目的应指向表达,让学生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老师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写,没有写话反馈,学生不知其然,更不知其所以然。如此教学,好像风过无痕,作用不大。此环节不妨这样改进:每个季节不用面面俱到,只抓多数学生喜欢的两个季节,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找出隐匿其间的动态描写,体会色彩美、情感美、对比美。学生可能会出现喜欢其它季节,可以“依葫芦画瓢”,自学描写两个季节的内容。此时,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练笔,发现有困难的学生,及时点拨和指导。只有写得充分,才可能发现问题,进而有针对性地指导。
二、过于偏难,无从下手
B老师出示拓展练习:小练笔,模仿由远到近的顺序写植物。师出示范文,学生读一遍后写。笔者旁边的几位学生迟迟没有动笔,完全是牛吃南瓜——开不了头。再环顾其他学生,十个就有九个愣着。下课时,绝大多数学生没有动笔,只有个别学生写出来交给了老师。学生为什么写不出来?我想,该老师设置的练笔太难了,连让老师写都有一定的难度。设置课堂练笔,教师要给学生搭学习支架。上述教学环节,不妨这样改进:出示范文,学生快速浏览后,说说范文共有多少个句子,找出句子之间的联系,体会静态描写的好处在哪里;然后出示几幅相应的图,这些图按从远到近排列;再出示一段有关图片的文字,在关键的地方留空白,让学生以填空的方式来描写静态的美;最后放手让学生去写一个片段。这样有层次的练习,学生才能开得了头,写得出来,写而有获。
三、点评笼统,指向不明
C老师听了学生的练笔内容,点评道:“哇!这位同学写得真优美,先写近处的油菜花开了,金黄金黄的,近处还写了枝叶的架构,我们应该给一点掌声。”这样的点评,学生不明白具体是哪里写得优美。是近处的景色美,还是远处的景色美?是近处的景色写得优美,远处的景色写得不优美?是近处的景色写得不优美,近处的景色写得优美?还是近处和远处的景色都写得优美?细看学生的写话,不仅把近处和远处的景色都写得优美,还在写话过程中点明了时间、地点、人物,最为重要的是从远到近的顺序介绍了油菜花,把正在怒放的油菜花比喻成一大片金子,把金黄的油菜花和草地比作一张有黄有绿的地毯。写近处的油菜花四片小花瓣形成一个十字架与枝干结合起来,就像一个金黄的风车。如此精彩的小练笔,老师的点评如蜻蜓点水,不具体、不深入,学生所获甚少。适时恰当地将有效评价引入课堂练笔,才能激发学生兴趣,提升练笔效果。
拓展训练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发展,对学生已学知识的巩固和提升有着重要作用。拓展训练应摒弃“走过场”,将其落到实处,才能让学生学会言语的表达与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