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谈初中物理教学导入方法
【作者】 郑亨弟
【机构】 四川省翠屏区永兴镇初级中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新课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一个精彩的导入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内容中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为整个课堂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物理教学;导入;激发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对于新课改下初中物理教学来说,常规枯燥的引课已经无法满足教学要求,无法吸引现在学生的眼球,讲究切合实际与众不同的引课,才能引起学生震惊眼前一亮,让学生带着探其究竟的心态走进新课,积极参与物理学习。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一直努力探索和实验,总结出物理教学效果较好的几种导入法。
一、运用趣味性故事进行物理课堂教学导入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极具趣味性的故事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在第一时间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知识点的学习上;实际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导入设计中,授课教师就可以运用趣味性故事进行物理课堂教学导入。比如,在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八年級下册第九章第一节《压强》课堂教学导入设计中,授课教师可以用伽利略发现大气压强的小故事进行教学导入,但一定要一改教材上平铺直叙的讲述方式,用富有趣味性的语言进行讲述,如“有句成语是重如泰山、轻如鸿毛,大山一定很重了,比山还重的东西我们没有办法衡量,那比鸿毛还轻的东西有吗?”这时有的学生会说有,空气要比鸿毛轻,空气的密度只有1.29kg/m3;随即授课教师则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那么空气有重量吗?”,这时学生就会陷入思考,此时授课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讲述伽利略发现空气有重量的小故事,并结合多媒体教学软件将伽利略利用天平、对比砂子来称空气重量的实验情节呈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压强这一知识点,为后期液体压强、大气压强等物理知识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温故而知新”是教学和学习中常用的策略。引导学生重温旧知识,然后从旧知识中找到与新知识的联结点,借助于此自然地导入新知识。如在讲“滑轮”时,先从复习杠杆入手,类比到定滑轮上,引导学生分析支点、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使学生知道定滑轮原来是一个等臂杠杆;用同样的策略可以类比出动滑轮相当于动力臂是阻力臂两倍的杠杆。用温故知新的策略导入新课,可以加强新旧知识间的联系,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三、拓展应用导入法
用是学的根本和目的。在导入时讲明或展示物理知识在现实生产、生活中应用的效能、产生的价值及发展的意义,引起学生的共鸣和重视,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如在学比热容概念时,我结合本地区农户大棚,大棚黄瓜种植已成为当地农民的主要收入的事实,我适时引入,大家对2010年冬天由于气温偏低,又加上给黄瓜浇水没能控制好水温,造成大棚低温,给黄瓜生产造成了严重的损失,有的甚至绝收的事实还记忆犹新?为什么给黄瓜浇冷水会造成低温呢?今天我们学完比热容的知识,相信大家一定会从中了解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以及交给家长避免的方法。这样以用导学的方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受到了普遍欢迎。
四、讲故事,自然引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利用讲故事的方式来引入新课,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注意力。在讲“机械运动”一节时,如果照本宣科,就会使课堂显得平淡。因此,我上课后就讲了一个故事:第一交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法国飞行员在2000米的高空飞行的时候,发现飞机窗外有一个小东西,他以为是一只小昆虫,敏捷地把它抓了起来,令他吃惊的是,抓到的竟是一颗德国子弹。当时学生们立即兴奋起来:这名法国飞行员怎么有这么大的本领,竟然能抓到一颗子弹?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我们也能抓住一颗子弹?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就自然地认真学习,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较好地掌握。
五、直观导入法
直观引入法又叫直接引入法,即开门见山地导入新课的教学。对于有的教学内容,教师不必拐弯抹角,可以直奔主题,以“今天我们要讲的内容是……”为整节课的开端。这样的导入方式可以立即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能使学生很快地把注意力集中在教学内容最本质、最重要的问题的研究之上。例如,我们在讲解“家庭电路”这一节课时,就可以直接用家庭电路演示板或用多媒体来展示家庭电路,从而让学生对所要学习的内容有更加直观的认识。这样的课堂导入更加地直截了当,可以促使学生迅速地把精力集中到电路的学习中。
六、演示实验导入法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观察和实验是学生获得物理知识的基本途径。如果将一个十分新颖的演示实验呈现在学生面前,那学生的注意力立刻就会被实验内容所吸引,兴趣盎然地看老师演示这个实验,并积极主动地探索其中的奥秘。如将两张长纸条竖直平行放置,让学生比一比谁的“口气”大,从中间将两张纸吹开,没有一个学生可以做到。这时老师抛出了问题:为什么没人将两张纸吹开,因为我能够提前判断气体流速和压强的关系,从而在实验揭秘的同时自然地引出本节课的课题。
七、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
科学探究始于问题,教师在教学导入中善于提出问题,有意识地设置障碍,引起学生好奇、怀疑、困惑和矛盾,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索心理,形成探究问题的情境,促使学生积极独立地思考,产生合作交流与探究的欲望。在讲《温度》一课时,可以先在桌面上从左到右放置三杯水,编号为1、2、3,分别是热的、温的、冷的,让两位同学分别用手指放入1号杯和3号杯的水中,稍待片刻,又分别要求两人把手指从1号杯和3号杯中抽出并立即一起放入2号杯的水中,问:“为什么两位同学对同一物体的温度会产生不同的感觉?”这样引入新课的教学,学生思维活跃,兴趣较浓。
八、游戏引入法
所谓“游戏或竞赛导入”是指运用做游戏或竞技的方式,发现物理问题导入。“好动爱玩”是青少年的天性。巧设游戏,通过比赛发现矛盾,如讲《摩擦力》时,设计拔河比赛的游戏方式导入。具体方法是叫一位男同学和一位女同学站在讲台前举行拔河比赛。比赛结束。男同学输给了女同学,学生顿时感到疑惑。既然学生产生了疑惑,那课堂导入环节也就发挥了它的作用。又如学习《光的折射》时设计《硬币现形》游戏,实验是在碗底固定一枚硬币,谁能用什么方法在不动硬币、碗的前提下让全体同学看见硬币,同学们一个个跃跃欲试也就起到引入新课的目的。
总之,课堂导入是一节课的开始,万事开头难,头开好了,一节课也就活跃起来,科学的课堂导入能够激发学生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主动的思考、探索物理知识,形成良好的学习环境。学习从学生的被动接受到主动获取,能够提高教学效率,增强教学效果。物理和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物理学史也有很多经典实例,无论从实际生活导入还是物理专业知识导入都有丰富的素材可选。教师课前要根据教材要求,科学地选取合适的案例进行导入新课,营造良好活跃的课堂氛围,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物理教学;导入;激发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对于新课改下初中物理教学来说,常规枯燥的引课已经无法满足教学要求,无法吸引现在学生的眼球,讲究切合实际与众不同的引课,才能引起学生震惊眼前一亮,让学生带着探其究竟的心态走进新课,积极参与物理学习。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一直努力探索和实验,总结出物理教学效果较好的几种导入法。
一、运用趣味性故事进行物理课堂教学导入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极具趣味性的故事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在第一时间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知识点的学习上;实际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导入设计中,授课教师就可以运用趣味性故事进行物理课堂教学导入。比如,在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八年級下册第九章第一节《压强》课堂教学导入设计中,授课教师可以用伽利略发现大气压强的小故事进行教学导入,但一定要一改教材上平铺直叙的讲述方式,用富有趣味性的语言进行讲述,如“有句成语是重如泰山、轻如鸿毛,大山一定很重了,比山还重的东西我们没有办法衡量,那比鸿毛还轻的东西有吗?”这时有的学生会说有,空气要比鸿毛轻,空气的密度只有1.29kg/m3;随即授课教师则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那么空气有重量吗?”,这时学生就会陷入思考,此时授课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讲述伽利略发现空气有重量的小故事,并结合多媒体教学软件将伽利略利用天平、对比砂子来称空气重量的实验情节呈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压强这一知识点,为后期液体压强、大气压强等物理知识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温故而知新”是教学和学习中常用的策略。引导学生重温旧知识,然后从旧知识中找到与新知识的联结点,借助于此自然地导入新知识。如在讲“滑轮”时,先从复习杠杆入手,类比到定滑轮上,引导学生分析支点、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使学生知道定滑轮原来是一个等臂杠杆;用同样的策略可以类比出动滑轮相当于动力臂是阻力臂两倍的杠杆。用温故知新的策略导入新课,可以加强新旧知识间的联系,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三、拓展应用导入法
用是学的根本和目的。在导入时讲明或展示物理知识在现实生产、生活中应用的效能、产生的价值及发展的意义,引起学生的共鸣和重视,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如在学比热容概念时,我结合本地区农户大棚,大棚黄瓜种植已成为当地农民的主要收入的事实,我适时引入,大家对2010年冬天由于气温偏低,又加上给黄瓜浇水没能控制好水温,造成大棚低温,给黄瓜生产造成了严重的损失,有的甚至绝收的事实还记忆犹新?为什么给黄瓜浇冷水会造成低温呢?今天我们学完比热容的知识,相信大家一定会从中了解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以及交给家长避免的方法。这样以用导学的方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受到了普遍欢迎。
四、讲故事,自然引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利用讲故事的方式来引入新课,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注意力。在讲“机械运动”一节时,如果照本宣科,就会使课堂显得平淡。因此,我上课后就讲了一个故事:第一交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法国飞行员在2000米的高空飞行的时候,发现飞机窗外有一个小东西,他以为是一只小昆虫,敏捷地把它抓了起来,令他吃惊的是,抓到的竟是一颗德国子弹。当时学生们立即兴奋起来:这名法国飞行员怎么有这么大的本领,竟然能抓到一颗子弹?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我们也能抓住一颗子弹?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就自然地认真学习,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较好地掌握。
五、直观导入法
直观引入法又叫直接引入法,即开门见山地导入新课的教学。对于有的教学内容,教师不必拐弯抹角,可以直奔主题,以“今天我们要讲的内容是……”为整节课的开端。这样的导入方式可以立即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能使学生很快地把注意力集中在教学内容最本质、最重要的问题的研究之上。例如,我们在讲解“家庭电路”这一节课时,就可以直接用家庭电路演示板或用多媒体来展示家庭电路,从而让学生对所要学习的内容有更加直观的认识。这样的课堂导入更加地直截了当,可以促使学生迅速地把精力集中到电路的学习中。
六、演示实验导入法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观察和实验是学生获得物理知识的基本途径。如果将一个十分新颖的演示实验呈现在学生面前,那学生的注意力立刻就会被实验内容所吸引,兴趣盎然地看老师演示这个实验,并积极主动地探索其中的奥秘。如将两张长纸条竖直平行放置,让学生比一比谁的“口气”大,从中间将两张纸吹开,没有一个学生可以做到。这时老师抛出了问题:为什么没人将两张纸吹开,因为我能够提前判断气体流速和压强的关系,从而在实验揭秘的同时自然地引出本节课的课题。
七、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
科学探究始于问题,教师在教学导入中善于提出问题,有意识地设置障碍,引起学生好奇、怀疑、困惑和矛盾,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索心理,形成探究问题的情境,促使学生积极独立地思考,产生合作交流与探究的欲望。在讲《温度》一课时,可以先在桌面上从左到右放置三杯水,编号为1、2、3,分别是热的、温的、冷的,让两位同学分别用手指放入1号杯和3号杯的水中,稍待片刻,又分别要求两人把手指从1号杯和3号杯中抽出并立即一起放入2号杯的水中,问:“为什么两位同学对同一物体的温度会产生不同的感觉?”这样引入新课的教学,学生思维活跃,兴趣较浓。
八、游戏引入法
所谓“游戏或竞赛导入”是指运用做游戏或竞技的方式,发现物理问题导入。“好动爱玩”是青少年的天性。巧设游戏,通过比赛发现矛盾,如讲《摩擦力》时,设计拔河比赛的游戏方式导入。具体方法是叫一位男同学和一位女同学站在讲台前举行拔河比赛。比赛结束。男同学输给了女同学,学生顿时感到疑惑。既然学生产生了疑惑,那课堂导入环节也就发挥了它的作用。又如学习《光的折射》时设计《硬币现形》游戏,实验是在碗底固定一枚硬币,谁能用什么方法在不动硬币、碗的前提下让全体同学看见硬币,同学们一个个跃跃欲试也就起到引入新课的目的。
总之,课堂导入是一节课的开始,万事开头难,头开好了,一节课也就活跃起来,科学的课堂导入能够激发学生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主动的思考、探索物理知识,形成良好的学习环境。学习从学生的被动接受到主动获取,能够提高教学效率,增强教学效果。物理和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物理学史也有很多经典实例,无论从实际生活导入还是物理专业知识导入都有丰富的素材可选。教师课前要根据教材要求,科学地选取合适的案例进行导入新课,营造良好活跃的课堂氛围,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