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初中生物有效教学策略探讨

【作者】 杨道琼

【机构】 湖北省来凤县思源实验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就初中生物教学现状来看,部分学校教学活动过程中存在着教学方法较为单一等问题,影响到了整体课堂教学效率。因此,为了打造高效的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环境,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应注重结合学生掌握知识的状况,调整教学的方式方法,提升整体课堂教学质量。具体的讲,就是要变传统教学观念为有效教学理念、注重学习兴趣的培养、用有效讲授引导学生的有效思考、利用感性材料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将生物课堂教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关键词:初中生物;有效教学;策略探讨
  初中生物教学课程是一门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思维能力和理解接受能力的差异,培养学生对生活中普遍存在看似平凡的物种的整体理解和细致分析观察能力。因此,初中生物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是学生能否学好这门课的关键。笔者对如何提升初中生物教学有效性这一课题法进行了探讨。
  一、转变教学观念,变传统教学观念为有效教学理念 
  要转变教学观念,首先要掌握先进的课堂教学观。用新课程理念指导课堂教学,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以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确立全体学生有个性全面发展的质量观,确立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观,确立培养学生终生学习能力的教学观。其次要确保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毋庸讳言,课堂教学中,教师有话语权,换言之,教师强势,学生弱势。因此要确保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必须从根本上革除传统教学中的陈规陋习,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主动参与,通过动脑、动手、动口、动眼,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最后,为了更好地转变教学观念,达到高效教学的目的就要进一步拓展教学时空,优化教材系统,树立生活即教育的理念,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体验、成长,在探究活动和研究性学习中引发其“自创性”。教师不仅要做好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还要积极从家庭、学校和社会中寻找、开拓丰富、优质的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成长,不断拓展学习时空。让有效的教学观念作为基础,发挥高效教学的优势,提高初中生物的教学质量。
  二、注重兴趣培养,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主动性
  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学习任何课程都离不开兴趣的支撑,只有良好的兴趣才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习效果。为此,教师要采取各种有效手段引导和鼓励学生参与到生物学习中来,因为学生活跃的思维是建立在浓厚的生物兴趣之上的,只有学生建立了生物学习的良好兴趣,才能逐渐投入到学习的良好境界当中,从而自觉快乐地学习。一节课下来,学生感觉轻松愉快,有效突破了重难点,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真正提高了教学效率。教师语言要有针对性,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性,老师要对不同的学生运用不同的语言,以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学生的年龄不同、性格不同、能力不同,因此教师的语言要有所不同。学生对生动的语言更容易接受,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时,老师的语言要形象、具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应用生动、灵活、富有趣味性的语言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只有针对学生的心理需求,运用恰当的教学语言,引发学生深入思考,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采用有效讲授,引导学生对生物问题进行有效思考 
  有效讲授要求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就要求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应该保持一定节奏的讲授习惯,使学生很容易就能够明白教师的教学过渡,这种有效节奏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课程的顺利进行,大大增强了教学的效果。笔者常用的教学节奏是在讲授重点内容时,故意稍作停顿,这样不仅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而且能够使学生有时间进行思考。实践证明,教师上课时有效的讲授节奏,能够有效引导学生的自主思维,使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养成一种有效的课堂学习习惯。例如,笔者在教学“植物根的结构”时,为了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一开始就进入积极思考的状态,笔者故意稍作停顿之后,再放慢语速提出问题:农民在移栽庄稼时为什么要选阴天或傍晚,还要带土移栽?为什么施肥过多出现“烧苗”?俗谚“冷水田低产水稻”、“烂泥田低产水稻”有何科学根据?这些通俗的问题都是本地学生所熟知的,学生自然产生强烈的思维效果,放慢语速是为了让学生尽快在眼前想象出问题的“现场重现”,帮助学生有效理清思路,进行有效思考并作出有效回答。
  四、利用感性材料,使抽象的生物概念具体化 
  概念是抽象的,是用语言文字叙述的,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概念的获得有赖于感性材料和经验,如果学习缺乏一定的感性材料或经验的支持,容易使学生死背定义而未能理解和掌握其真正涵义。前苏联心理学家鲁宾斯坦说:“任何思维,不论它是多么抽象多么理论的,都是从分析经验材料开始,而不可能是从任何其他东西开始的。”这里所说的经验材料,主要是感性材料。总之感性材料越丰富、越全面,概念掌握越准确。例如“应激性”的教学,先演示盆栽植物含羞草,让同学亲自触摸,观察含羞草叶的反应状况;让学生自己观察草履虫在显微镜下,滴加NaC1溶液后它的运动方向;通过学生做实验亲自体验了这两个现象后,再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并对概念下定义,这样能让学生从不懂到懂,深刻理解概念。要提高探究学习的有效性,要备好课,合理安排探究实验的时间,及时、科学地启发指导学生,经常体会和反思探究教学。同时幽默、趣味性的语言,能够使单调沉闷的课堂教学活跃起来,成为教学的助推剂,融洽师生关系的润滑油,激活学生思维的催化剂。
  五、联系生活实际,促进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学习
  综合分析本节课知识的教学,笔者发现要让学生对初中生物真正地感兴趣,要让初中生物教学真正地有效,关键在于找准学生的兴趣点,而这个兴趣点就是生活;还在于找准我们的教学目标,而这个目标就是初中生物课程三维目标的达成。显然,在学生的生活与生物之间还存在一段距离,教师是否有足够的教学智慧,能在学生的生活经验与生物课程之间拉一条有效的纽带。这条纽带的关键在于教师要站在学生与生物之间,分析两者存在的重合点——如学生对生物知识已有的经验等,这些经验可能是粗糙的,也有可能是错误的,但无论如何对教学而言都是有效的,因为正确的经验固然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错误的经验一旦被打破,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比如说“人体的运动”知识教学中,我们就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对人体运动需要骨骼支撑的知识,利用学生在小学科学中学习到的人体的骨骼有206块等,来促进学生对这一知识的学习。
  在教学改革环境下,为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对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要求也越来越具体。生物教学的方式方法也应该推陈出新,与时俱进,要力求形式新颖、内涵丰富,只有这样,才能为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开创新途径,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初中生物课堂的有效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