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主题活动与区域活动的有效融合

【作者】 周莫分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横江镇复龙义兴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主题活动是一种整合性的活动,具有开放性、综合性、整体性的特点,而区域活动是幼儿在教师创设的具有教育性、趣味性、操作性、创造性、探索性的自由的宽松的学习环境中,自主探索学习的非正式的教育活动,它是实现主题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是幼儿开展学习的有效形式。区域活动与主题活动作为幼儿园课程与教学的两种重要模式,有必要以整合的方式各尽所能,以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关键词:主题活动;区域活动;融合
  区域活动是一种幼儿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活动形式,它通过教师设计、提供可供幼儿操作的环境,让幼儿在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主动得到发展。其灵活多样的组织形式与丰富多彩的学习内容能弥补集体教学中的不足,实现集体教学、小组活动和个别活动三者的有效开展。根据我班实际情况,我们尝试将区域活动与主题活动相结合,给孩子创造多种表达的途径,满足幼儿发展的不同需要,促进幼儿各方面的发展。
  一、区域活动与主题活动的关系 
  幼儿园区域活动是教师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发展水平,有目的地创设活动环境,投放活动材料,让幼儿按照白己的意愿和能力,以操作摆弄为主的方式进行个别化白主学习的活动,是一种满足幼儿白主体验、建构、发展需要的探索活动。一般的区域主要有益智区、建构区、语言区、数学区、科学区、美工区、音乐区、角色游戏区等等,我们应从幼儿身心特点和主体发展的角度出发,进行区域活动内容的选择和确立,比如活动区的种类、场地的人小、人数的多少等等,都应进行认真的斟酌和科学的分配。区域活动是推动幼儿园课程主题活动发展的抓手,课程主题又是区域活动不断深化的源泉。我们要充分发挥区域活动的优势,合理利用区域活动的多种功能,推动主题活动的深入发展,让幼儿在主题活动中获得更直接、有效的经验。那么,在课程主题内容的辐射下,如何实现区域活动的有效延续和拓展,如何突出区域活动的开放性和融合性,教师如何在整合中提升幼儿的能力,在发散中引导幼儿的创新。
  二、区域游戏有效推动主题活动的发展,引发新的主题活动 
  我们在主题活动中注重观察孩子,发现孩子兴趣所在,然后再根据幼儿的认知特点与发展水平,投放相应的区域材料,及时把握幼儿的兴趣点与需求,诱发主题活动的生成,帮助幼儿生成新的主题。如:在中班“我爱劳动”这一主题中,我们开展了角色游戏“美发店”。活动中美发师热情接待顾客,询问顾客想做什么样的发型,热情地为顾客洗发吹发烫发,这些贴近生活的内容吸引着孩子的目光,他们都抢着参与游戏。看到这种情景,我们意识到这是幼儿的一个兴趣点,也是很好的教育契机。于是,我们调整分析幼儿对美发店的知识经验,有关发型创意造型的主题生成了。孩子们可以借助小夹子、小发带、假发等进行进一步的探索发型的设计,并在美工区投入设计发型的纸板以及立体纸偶,活动中孩子们轮流介绍自己的创意,玩得开心极了。在“幼儿安全教育”主题活动中,孩子们通过对安全知识的了解,引发新的主题“我是小交警”、“小小防火员”等。
  三、拓展内化经验,丰富主题
  主题性区域活动和集体教学之间是积极互动的关系。通过二者之间有意义的互动以及丰富与深化集体教学的内容,进而拓展主题活动的内容。例如:主题活动《美丽的秋天》中,综合活动《秋天的画报》,目的是让幼儿通过绘画等方式表现秋天的色彩,结合前期我们拟定的关键经验,美工区中我们又投放了各种各样水果制作的示范图,让幼儿通过泥工的方式来表达对秋天的认识,拓宽了幼儿的知识面,提升了幼儿的泥工水平,促进了主题内容的拓展。同样,在中班主题活动《我们都是好朋友》中,数学活动《相邻朋友在哪里》,通过一节教学活动,幼儿只是初步模糊的了解相邻朋友是住在一起的,它们是多1少1的关系,并没有真正理解它的内涵。因此,教师们在区角中投放了蔬菜宝宝找朋友、点点找朋友、晾衣服等不同类型的游戏,不断深化主题教学的内容,不断丰富幼0并能14儿有关相邻数的经验,从而使得主题内容得到不断拓展,让幼儿内化活动经验。
  四、围绕主题开展区域游戏,培养幼儿的综合能力 
  1.区域游戏中培养幼儿爱探索的习惯 
  让幼儿产生探究、发现的欲望,正是幼儿通过对感兴趣的活动材料的运用,从而建立起自己的认知结构的过程,它能开发幼儿的潜能,能满足每个幼儿的不同发展需求,如:《蚕宝宝的秘密》科学区中幼儿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及能力在没有心理压力的前提下自主开展养蚕活动,探索蚕生活习性、生长环境、抽丝的的科学方法等体验成功的愉快,增进孩子之间的交往,发展社会性能力
  2.区域游戏中培养幼儿社会性能力 
  幼儿的社会性能力总是在与一定的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之中而得到发展的。而区域活动的开展必须以一定的环境创设作为依托,我园的主题区域在这一点体现的尤为突出,充分挖掘本土资源家乡的养蚕文化,从孩子身边的事和物着手。《纲要》明确指出,“城乡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的合作,综合运用各种教育资源,为幼儿创造良好条件幼儿在一定的环境影响下产生兴趣、灵感,进而获得发展。”幼儿在参与环境创设的过程中,社会活动能力会获得不断的提高。同时《纲要》指出:“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蚕宝宝的秘密》园本课程将本土文化渗透到区域游戏中,根据地方性文化资源来选择和调整活动内容、在开展的过程中幼儿亲自上山采摘桑叶;在父母的指引下亲临养蚕农户家了解养蚕过程及生存环境等,有助于增强本土文化的吸引力,调动起幼儿的探索兴趣,培养幼儿爱家乡的情感。
  3.在区域游戏中提高儿语言表达能力
  区域游戏中营造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多元化活动氛围,让幼儿情不自禁地开口说话,自然而然地流露出自己的思想,激发幼儿表达的欲望。教师多用肯定成功的赞美语与亲切慈爱的指导语,激励了幼儿表达的欲望。师要接纳幼儿的差异性、独特性、创造性,要提供机会和条件给幼儿选择的自由,让每一个幼儿都具有表达表现的勇气,在充分展示和表现自己的才能中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
  总而言之,孩子们在这自由而丰富的课程环境中,能够自主地探索,快乐的游戏,健康地成长,最大程度地满足了孩子情感,个性和建构的需要他们探索学习的兴趣,质疑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往合作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也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教师的教育观念有了很大的转变,教学行为也逐渐跟进,区域活动环境创设和活动指导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研究意识明显增强。主题活动和区域活动是幼儿教育的核心,教师一定要关注两者的主要内容,将它们处于变化发展之中,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利用主题活动彰显区域活动教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达成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