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论多媒体辅助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 李 锐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僰道小学校古叙校区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多媒体作为主要的教学辅助手段,对于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有着显著的作用。多媒体教学的运用能够促使学生在师生交互状态下使得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更有效率,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促进课堂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和学习效率的提高,从而保证教学目标更好的实现。
关键词:小学语文;多媒体技术;课堂教学
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已深入课堂,媒体教学以它丰富的多媒体形式――声音、图片、动画、音乐、视频等,最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的视听感官系统,充分展示了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弥补了传统语文教学的枯燥和乏味,为现代教育改革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当前多媒体技术如何应用于课堂教学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要充分有效的发挥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中作用,必须重视多媒体技术与课程内容整合及其整合方法。在教学实践中,恰到好处地利用电教媒体能够使学生在交互状态下进行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学习效率。实践证明,灵活有效地运用多媒体,会起到优化课堂教学的作用,保证教学目标更好的实现。
一、激发兴趣教学
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注意力容易转移,学习的积极性往往来源于兴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结合小学生的特点培养和激发其学习兴趣,非常重要。传统教学中,单凭教师一张嘴、一支笔、一块黑板,显然教学手段单调、呆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现在用多媒体教学,通过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等多个角度来刺激学生的感官,直观地展示事物的本质和其内在的联系,以较深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把静止的语言文学变为动态的、直观的画面,极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知识,提高教学效率。比如《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是一篇反映南疆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散文,该地区对于小学生是比较陌生的。教师可以制作包括地图、海水、海岛、海滩等的课件,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有机结合,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有的同学从海滩中读懂了“千奇百怪”、“庞大”等词的意思,有的同学从海底看到了威武的大龙虾、蠕动的海参、美丽的珊瑚、神奇的鱼等。学生的注意力自然地融入情境之中,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运用多媒体化解语文教学重难点
语文教材中,有些内容比较枯燥抽象、难以理解。在往常的教学中,可能一个知识点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还是十分茫然。多媒体教学可通过各种手段和特技进行艺术加工,用生动的画面形象、直观地再现抽象的语言文字所承载的内容,化难为易,把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协同利用起来,促进知识的内化,从而突出教学的重点,突破教学的难点。实践证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只要你根据内容需要,合理选择并使用多媒体,并确定多媒体在教学中的最佳作用点,一定能轻松地完成教学任务,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例如:教“青、请、蜻、清、晴”一组字时,第一幅画面先出示基本字“青(青草、青山)”。第二幅画面仍先出示“青”字,然后让学生结合屏幕上显示的阳光灿烂,蝴蝶、蜻蜓到处飞舞的生动画面,让学生想一想,这样的大太阳,是什么天气?应该在“青”的基础上加什么偏旁呢?学生会很快地答出加日字旁,教师在“青”上用鼠标一点,一个生动的日字旁就飞了过来,与“青”字组成了“晴”字。还可以利用这幅图一齐记住“蜻蜓”的“蜻”字。这样,学生就能轻易地记住这些字。当老师总结识字方法后,在每次教学新的生字,便可以让孩子看图,或者想象画面来记住这个生字。学生根据这一方法记住更多的生字时,继而就会对识字就会越来越感兴趣。形声字的特点就这样一点点地被学生认识和掌握,并逐渐学会运用这一规律自己去识字。
这就是利用多媒体的技术,在教学中动静结合、图文并茂,创设逼真的教学情境,令学生耳目一新,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原本枯燥、难以记住的生字变得生动、有趣。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情感
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让学生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各地的风土人情,再加上优美的乐曲,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产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受到美的熏陶。如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时,让学生看了有关小兴安岭的图片,让学生知道了小兴安岭不仅美丽,而且物产丰富;教学《海底世界》时又和学生一起看了海底的图片和动画,让学生知道了海底是丰富多彩的,还有许多我们所不知道的东西,从而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
四、图文并茂,培养学生观察力、记忆力和想象力
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和想象力,在教学中结合课文,恰当地采用多媒体,启发学生由眼前的景象,联系生活,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从而加深对眼前事物的认识,丰富观察的感受。如我在教学三年级《荷叶》一文,课文语句优美,用词精确,有一种超然的意境之美,如何让学生感受到这一切呢?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作了如下设计:1、配乐示范朗读,把学生带进优美的情景之中。2、学习荷花的样子时放一段有关荷花的录像片,师配乐解说,引导学生观察,想象并展开讨论,体会荷花的千姿百态,荷叶的挨挨挤挤。3、学生配乐读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4、填空练习,对课文中的重点语句加大训练力度。这一环节的设计,不但给学生美的享受,陶冶情操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促进了多方面素质的提高。如果说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一朵绽放的红花,那么多媒体教学的恰当应用就是一片锦上添花的绿叶,二者相得益彰,溶为一体,给学生创设了愉悦有趣的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有效提高了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多媒体技术再带给语文教学惊喜和便利的时候,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我们在使用多媒体进行语文教学时候必须科学和合理,能将其熟练掌握,尽量做到趋利避害。
关键词:小学语文;多媒体技术;课堂教学
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已深入课堂,媒体教学以它丰富的多媒体形式――声音、图片、动画、音乐、视频等,最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的视听感官系统,充分展示了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弥补了传统语文教学的枯燥和乏味,为现代教育改革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当前多媒体技术如何应用于课堂教学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要充分有效的发挥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中作用,必须重视多媒体技术与课程内容整合及其整合方法。在教学实践中,恰到好处地利用电教媒体能够使学生在交互状态下进行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学习效率。实践证明,灵活有效地运用多媒体,会起到优化课堂教学的作用,保证教学目标更好的实现。
一、激发兴趣教学
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注意力容易转移,学习的积极性往往来源于兴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结合小学生的特点培养和激发其学习兴趣,非常重要。传统教学中,单凭教师一张嘴、一支笔、一块黑板,显然教学手段单调、呆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现在用多媒体教学,通过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等多个角度来刺激学生的感官,直观地展示事物的本质和其内在的联系,以较深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把静止的语言文学变为动态的、直观的画面,极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知识,提高教学效率。比如《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是一篇反映南疆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散文,该地区对于小学生是比较陌生的。教师可以制作包括地图、海水、海岛、海滩等的课件,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有机结合,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有的同学从海滩中读懂了“千奇百怪”、“庞大”等词的意思,有的同学从海底看到了威武的大龙虾、蠕动的海参、美丽的珊瑚、神奇的鱼等。学生的注意力自然地融入情境之中,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运用多媒体化解语文教学重难点
语文教材中,有些内容比较枯燥抽象、难以理解。在往常的教学中,可能一个知识点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还是十分茫然。多媒体教学可通过各种手段和特技进行艺术加工,用生动的画面形象、直观地再现抽象的语言文字所承载的内容,化难为易,把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协同利用起来,促进知识的内化,从而突出教学的重点,突破教学的难点。实践证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只要你根据内容需要,合理选择并使用多媒体,并确定多媒体在教学中的最佳作用点,一定能轻松地完成教学任务,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例如:教“青、请、蜻、清、晴”一组字时,第一幅画面先出示基本字“青(青草、青山)”。第二幅画面仍先出示“青”字,然后让学生结合屏幕上显示的阳光灿烂,蝴蝶、蜻蜓到处飞舞的生动画面,让学生想一想,这样的大太阳,是什么天气?应该在“青”的基础上加什么偏旁呢?学生会很快地答出加日字旁,教师在“青”上用鼠标一点,一个生动的日字旁就飞了过来,与“青”字组成了“晴”字。还可以利用这幅图一齐记住“蜻蜓”的“蜻”字。这样,学生就能轻易地记住这些字。当老师总结识字方法后,在每次教学新的生字,便可以让孩子看图,或者想象画面来记住这个生字。学生根据这一方法记住更多的生字时,继而就会对识字就会越来越感兴趣。形声字的特点就这样一点点地被学生认识和掌握,并逐渐学会运用这一规律自己去识字。
这就是利用多媒体的技术,在教学中动静结合、图文并茂,创设逼真的教学情境,令学生耳目一新,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原本枯燥、难以记住的生字变得生动、有趣。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情感
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让学生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各地的风土人情,再加上优美的乐曲,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产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受到美的熏陶。如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时,让学生看了有关小兴安岭的图片,让学生知道了小兴安岭不仅美丽,而且物产丰富;教学《海底世界》时又和学生一起看了海底的图片和动画,让学生知道了海底是丰富多彩的,还有许多我们所不知道的东西,从而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
四、图文并茂,培养学生观察力、记忆力和想象力
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和想象力,在教学中结合课文,恰当地采用多媒体,启发学生由眼前的景象,联系生活,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从而加深对眼前事物的认识,丰富观察的感受。如我在教学三年级《荷叶》一文,课文语句优美,用词精确,有一种超然的意境之美,如何让学生感受到这一切呢?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作了如下设计:1、配乐示范朗读,把学生带进优美的情景之中。2、学习荷花的样子时放一段有关荷花的录像片,师配乐解说,引导学生观察,想象并展开讨论,体会荷花的千姿百态,荷叶的挨挨挤挤。3、学生配乐读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4、填空练习,对课文中的重点语句加大训练力度。这一环节的设计,不但给学生美的享受,陶冶情操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促进了多方面素质的提高。如果说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一朵绽放的红花,那么多媒体教学的恰当应用就是一片锦上添花的绿叶,二者相得益彰,溶为一体,给学生创设了愉悦有趣的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有效提高了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多媒体技术再带给语文教学惊喜和便利的时候,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我们在使用多媒体进行语文教学时候必须科学和合理,能将其熟练掌握,尽量做到趋利避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