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初中数学教学应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作者】 王晓霞
【机构】 四川省简阳市三合镇初级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是新课标赋予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身为一名奠基教育中的初中数学教师,我们有义务为学生将来发展奠基责任,特别是在良好的学习能力方面。
关键词:初中数学;自学能力;培养;重视
自学能力是竞争社会中,作为个体不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筹码。初中数学教学,要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就必然应担当起为学生长远发展的奠基重任。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学生知识的学习不是被动吸收、机械记忆、反复练习和增强存储的过程,而是一个有意义的学习过程,这个意义体现在:以积极的态度,调动原始知识和经验来尝试解决新问题,吸收新知识并建立自己的认知结构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高度重视学生独立学习数学的能力的培养,即自学能力的培养。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任务面前有的放矢,而且能快速地掌握和吸收更多知识,获得更多利于自身发展的能力,特别是在培养他们的探索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实践能力、应用意识和创新精神中,效果更为明显。因此,身为一名奠基教育中的初中数学教师,我们有义务为学生将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学习能力的基础。那么,我们如何发挥初中数学学科优势,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实践。下面,我结合多年的初中数学教学,谈谈学生自学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
一、建立愉悦民主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想要学习
要使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的主体上来,就必须通过环境、氛围等外力作用,“以外促内”。多年初中数学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在一个民主、愉悦而轻松的平等氛围中,将激发学生发现问题、积极探索的心理意向产生,从而促使他们处于“我要学”的最佳状态的探索心理状态,即“愤悱”状态,这种状态变成内驱力,促进学生抓住机遇,果断地去建构、吸收新知识;反之亦然,在紧张、严肃和压抑的课堂气氛中,学生勇于探索的勇气和敢于质疑的创新意识常常没有被激活。这显然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更不利于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因此,在全面推进新课改的今天,我们在开展教学时,就不必忙开课施教,最好把目的先放在和谐、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平台”的建立营造上,通过氛围使学生愿意学习数学,这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基础。落实到实践中,我们可通过增强教学趣味性、情境性、直观性和激励性等方式,从而让学生感受到课堂的温馨与愉悦,快乐与自由。这样学生就不会有拘束感和不安全感,想象和思维就会得到驰骋的空间。其中,在增强教学趣味性中,教师教学语言的幽默、诙谐,可让学生由喜爱教师转移到爱学习上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动力。这一点,是我们教师激发学生自学能力的有效策略。
二、加强学习过程的学法指导,让学生学有方法
良好的学习方法是学生快速获得学习理解的重要保障。作为一线教师,要深知“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一个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一个没有学习方法的人”的含义,作为积极选择,加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方法指导,让他们学有方法。我们知道,我们现在面临的教学对象,他们将处于在一个信息爆炸的信息时代,这个时代一个典型特征就是信息繁多,知识周期变短,更新快。这就决定了没有一张能永远登上客船的船票。因此,加强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能学善学,就成为我们一线教师的除了基础知识传授和基本技能培养之外的又一重大追求了,即“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实践告诉我们,受教育者对未来教育的要求不仅是“获得知识”的,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学习的方法”。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努力使“教学”变成“学习或帮助学习”,而不是“给人以鱼”,而要“教人以渔”,以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学会学习。这是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关键。那怎样培养学生学习方法呢?那就是结合具体学习任务,注重过程学法指导,把方法寓于知识发现、探索中,让学生在获得知识后,教师要及时总结学习过程中用到的方法、策略,让学生反思这些方法、策略是怎样应用的。在反思过程中,学生自然就会习得方法。
三、创建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学有空间
只有学有空间,才能有专属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传统的课堂教学主要采取“组织教学、复习旧知识、教授新课程、巩固新知识、分配作业”五段式教学模式施教,或者更简洁的“复习、新知教学和作业布置”。这种以“知识为核心”,“以老师为中心”的理念指导的“会议式”教学模式,严重制约了学生的主观参与和个性发展,显然不适合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要求,更不是我们倡导的以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实施模式。《学习生存》一书中这样说到,教育是解放。落实这种思想,就要求我们一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树立“开放式教学”的观念,创建出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学有空间,学有机会。根据学生创造性学习的需求,应努力为他们创造独立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与交流以及创新的场景平台,提供学习空间,包括时间,让学生自己学习数学。这是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重点,我们教师务必要从传统以讲为主的教学模式中“挤”出时间来,变教为主转向为以学为主,让学生学有空间。有了这种空间作学习实践能力训练的保障,自然就会获得自学能力培养的成果。所以,身为一线教师,一定要改变方式,创新形式,使教化为导,导致力于学。
四、拓宽与生活联系的渠道,让学生灵活学习
数学是一门来自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学科,在大数据的今天,其作用越来越明显。我们知道,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不是“应考”,而反哺生活,来帮助我们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有效的数学教学,应该拓宽与生活联系的渠道,让学生灵活学,有机会用之于实践。故而新新课这样要求,其把解决问题作为数学教学的四个主要教学目标之一,具体内容有四种,其中两种是:从数学的角度进行初步学习,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全面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来解决问题和发展数学意识;形成一些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努力优化教学内容,设法将与新知识有关的现实问题引入课堂,并允许学生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灵活地学习数学。这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目的,也是学习数学,形成反哺生活能力的现实需要。作为数学从教的我们,不仅应有这样的意识,更要有这样的行动,付诸于实践,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多年教学实践证明,学生的独立学习愿望越强,学生积极发展的潜力就越大,需要培养和提高自学能力,学生需要实践平台。因此,身为一线教师,我们要充分相信学生并尊重学生,前提就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着重向学生传授学习方法,并以提高学生的智力为核心。在课堂上要提供充足的阅读、提问、操作、观察、思考、讨论、练习,评估等时间,使学生逐渐形成具有较强再生能力的基本素质,从而更加积极地学习和积极地追求自我发展。作为一名初中数学老师,有义务和责任来尊重和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以便学生能够从青少年时期积极地获得他们所需要的数学知识并学会学习。
参考文献:
[1]刘逢,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探究[J].教育研究,2020年。
关键词:初中数学;自学能力;培养;重视
自学能力是竞争社会中,作为个体不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筹码。初中数学教学,要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就必然应担当起为学生长远发展的奠基重任。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学生知识的学习不是被动吸收、机械记忆、反复练习和增强存储的过程,而是一个有意义的学习过程,这个意义体现在:以积极的态度,调动原始知识和经验来尝试解决新问题,吸收新知识并建立自己的认知结构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高度重视学生独立学习数学的能力的培养,即自学能力的培养。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任务面前有的放矢,而且能快速地掌握和吸收更多知识,获得更多利于自身发展的能力,特别是在培养他们的探索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实践能力、应用意识和创新精神中,效果更为明显。因此,身为一名奠基教育中的初中数学教师,我们有义务为学生将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学习能力的基础。那么,我们如何发挥初中数学学科优势,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实践。下面,我结合多年的初中数学教学,谈谈学生自学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
一、建立愉悦民主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想要学习
要使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的主体上来,就必须通过环境、氛围等外力作用,“以外促内”。多年初中数学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在一个民主、愉悦而轻松的平等氛围中,将激发学生发现问题、积极探索的心理意向产生,从而促使他们处于“我要学”的最佳状态的探索心理状态,即“愤悱”状态,这种状态变成内驱力,促进学生抓住机遇,果断地去建构、吸收新知识;反之亦然,在紧张、严肃和压抑的课堂气氛中,学生勇于探索的勇气和敢于质疑的创新意识常常没有被激活。这显然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更不利于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因此,在全面推进新课改的今天,我们在开展教学时,就不必忙开课施教,最好把目的先放在和谐、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平台”的建立营造上,通过氛围使学生愿意学习数学,这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基础。落实到实践中,我们可通过增强教学趣味性、情境性、直观性和激励性等方式,从而让学生感受到课堂的温馨与愉悦,快乐与自由。这样学生就不会有拘束感和不安全感,想象和思维就会得到驰骋的空间。其中,在增强教学趣味性中,教师教学语言的幽默、诙谐,可让学生由喜爱教师转移到爱学习上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动力。这一点,是我们教师激发学生自学能力的有效策略。
二、加强学习过程的学法指导,让学生学有方法
良好的学习方法是学生快速获得学习理解的重要保障。作为一线教师,要深知“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一个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一个没有学习方法的人”的含义,作为积极选择,加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方法指导,让他们学有方法。我们知道,我们现在面临的教学对象,他们将处于在一个信息爆炸的信息时代,这个时代一个典型特征就是信息繁多,知识周期变短,更新快。这就决定了没有一张能永远登上客船的船票。因此,加强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能学善学,就成为我们一线教师的除了基础知识传授和基本技能培养之外的又一重大追求了,即“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实践告诉我们,受教育者对未来教育的要求不仅是“获得知识”的,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学习的方法”。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努力使“教学”变成“学习或帮助学习”,而不是“给人以鱼”,而要“教人以渔”,以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学会学习。这是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关键。那怎样培养学生学习方法呢?那就是结合具体学习任务,注重过程学法指导,把方法寓于知识发现、探索中,让学生在获得知识后,教师要及时总结学习过程中用到的方法、策略,让学生反思这些方法、策略是怎样应用的。在反思过程中,学生自然就会习得方法。
三、创建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学有空间
只有学有空间,才能有专属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传统的课堂教学主要采取“组织教学、复习旧知识、教授新课程、巩固新知识、分配作业”五段式教学模式施教,或者更简洁的“复习、新知教学和作业布置”。这种以“知识为核心”,“以老师为中心”的理念指导的“会议式”教学模式,严重制约了学生的主观参与和个性发展,显然不适合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要求,更不是我们倡导的以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实施模式。《学习生存》一书中这样说到,教育是解放。落实这种思想,就要求我们一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树立“开放式教学”的观念,创建出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学有空间,学有机会。根据学生创造性学习的需求,应努力为他们创造独立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与交流以及创新的场景平台,提供学习空间,包括时间,让学生自己学习数学。这是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重点,我们教师务必要从传统以讲为主的教学模式中“挤”出时间来,变教为主转向为以学为主,让学生学有空间。有了这种空间作学习实践能力训练的保障,自然就会获得自学能力培养的成果。所以,身为一线教师,一定要改变方式,创新形式,使教化为导,导致力于学。
四、拓宽与生活联系的渠道,让学生灵活学习
数学是一门来自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学科,在大数据的今天,其作用越来越明显。我们知道,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不是“应考”,而反哺生活,来帮助我们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有效的数学教学,应该拓宽与生活联系的渠道,让学生灵活学,有机会用之于实践。故而新新课这样要求,其把解决问题作为数学教学的四个主要教学目标之一,具体内容有四种,其中两种是:从数学的角度进行初步学习,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全面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来解决问题和发展数学意识;形成一些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努力优化教学内容,设法将与新知识有关的现实问题引入课堂,并允许学生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灵活地学习数学。这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目的,也是学习数学,形成反哺生活能力的现实需要。作为数学从教的我们,不仅应有这样的意识,更要有这样的行动,付诸于实践,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多年教学实践证明,学生的独立学习愿望越强,学生积极发展的潜力就越大,需要培养和提高自学能力,学生需要实践平台。因此,身为一线教师,我们要充分相信学生并尊重学生,前提就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着重向学生传授学习方法,并以提高学生的智力为核心。在课堂上要提供充足的阅读、提问、操作、观察、思考、讨论、练习,评估等时间,使学生逐渐形成具有较强再生能力的基本素质,从而更加积极地学习和积极地追求自我发展。作为一名初中数学老师,有义务和责任来尊重和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以便学生能够从青少年时期积极地获得他们所需要的数学知识并学会学习。
参考文献:
[1]刘逢,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探究[J].教育研究,20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