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谈多媒体下的诗歌教学

【作者】 孙庆富

【机构】 四川省井研县研城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新课程倡导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且要体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纬度,加之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更使诗歌教学丰富多彩了。巧妙的运用多媒体进行诗歌教学,一方面可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生动性,较完美的展示古诗的艺术魅力;另一方面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促进学生深刻地领悟古诗的意境,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下面从几个方面谈谈多媒体下的诗歌教学。
  一、创设诗境,激发兴趣
  诗歌教学的前提是学生兴趣浓厚,师生迅速进入诗歌境界,这样才能领略诗歌的美,与作者共鸣。因此,诗歌教学的第一步,应努力创设诗境,激发学生兴趣。如教学《天上的街市》时,先给学生展示两幅美丽的夜晚星空图,让学生想象天上有些什么?学生发言积极,兴趣浓厚。再播放Flash动画片,展示美丽的人间仙境。一下就将学生带入到了诗歌所描绘的美丽的人间仙境中了。然后再播放当时社会背景的Flash短片,引导学生思考作者写作的目的。学生积极思考,发言热烈,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再如教学《黄河颂》时,师生先共同欣赏搜集到的黄河图片和电影片段,将学生带入到了惊涛澎湃气势恢弘滚滚东流的黄河边,激发了学生歌颂黄河、歌颂中华民族的激情。
  二、提供感知,领略美感
  诗歌是很讲究意境及其韵味的,字里行间蕴藏着丰富的情感和优美的意境。因此,在教学中应巧妙地运用多媒体变静为动,变无声为有声,通过绚丽的画面、鲜艳的色彩、悦耳的音乐为学生提供具体形象的感知材料,引导学生去真切领略诗歌中的美感。如教学何其芳的《秋天》一诗时,根据诗歌描绘的图景制做了美丽的“秋景”课件。学生在声像的感染下,朗诵诗歌,逐句体味,感受诗歌中美的景色、美的语言,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三、配乐诵读,唤起情感
  诗歌是一种“情动于中而形于言”的艺术形式,是作者思想感情的载体;音乐则通过对乐音有组织的安排,构成艺术形象,表达人的思想情感,诗歌和音乐有着密不可分的必然联系。在教学中把复杂多变的情感与悦耳动听的音律融合在一起,尽可能将诗歌中的“情”化为可作用于听觉的韵律,让学生在乐声中诵读,有利于学生披文入境,唤起情感,感受语言文字的精妙。同时也利于学生调动自己的情感体验与诗人进行心灵的交流,产生共鸣,从而在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情感、人生态度和科学的价值观。如教学《黄河颂》时,让学生欣赏了《黄河颂》、《保卫黄河》这两首歌曲,再辅之以影片,让学生在滚滚东流的黄河水、激跃豪迈的歌声中受到了强烈的感染。再如教学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与故友的离情别绪,完全寓于了水天一色的景色之中。在教学中选用了与这首诗的诗意相协调的古筝乐曲《送别》,那舒缓、轻悠的旋律拨动了学生的心弦,唤起了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如闻其声,如临其境,那深情的乐曲很自然地将学生带入古时的长江之滨、黄鹤楼下,仿佛看到一代诗仙李白与故友握手话别后,一直伫立在江边,目送帆影消失在水天之间。学生一下就喜欢上了这首诗歌,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
  四、品词析句,培养语感
  古诗用词非常精炼,一字一词都经过作者的千锤百炼。因此抓住重点字词来分析理解句意是古诗教学的重点,也是培养学生语感的好途径。如著名诗句“春风又绿江南岸”“僧敲月下门”等中的“绿”“敲”便是炼字的典范。再如一些诗句的欣赏:“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等等。如单凭教师讲解,学生始终难以理解、体会,而多媒体的恰当运用就能很好的解决这一难题。用多媒体将古诗中抽象的文字转化为具体的动态画面,能使学生从具体的动态画面中很快的领悟到诗歌语言的精妙,增强语感。同时也训练提高了学生诗歌欣赏的能力。
  五、为诗配画,启发想象
  中学生是富于想象的,我们要不失时机地利用诗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力。多媒体在诗歌教学中的应用,能更有效地启发学生的想象思维。在学生理解了诗歌、领略了诗歌的美景、领悟了诗歌的意境之后,可以顺应学生爱画、爱美的心理,让学生根据诗意大胆想象,在图画纸上、电脑上作画。画面场景多的诗歌,就鼓励学生创作组画、连环画。如教学《秋天》一诗时,就可以设计为诗歌配画这一环节。那一幅幅充满童稚而美丽的秋景图,既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又使他们在诗歌的意境中受到了美的熏陶,进一步加深了对诗歌的理解,增强了其诗歌学习的兴趣。
  六、领会意境,再创诗歌
  诗歌以其凝炼的语言、含蓄的思想情感、深邃的意境感动读者。我们教学诗歌,不应仅仅停留在感受欣赏诗歌的美上,还应在此基础之上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和创作激情,再创诗歌,再创美。从而培养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如教学《钱塘湖春行》,可以让学生去游览附近的河畔或水库,欣赏沿途的美丽春色,领略河畔或水库的水色风光。重现白居易春行经历,让学生身临其境,身受同感,启发其创作欲望,然后让学生自由创作诗歌。学生写出了不少的好诗,教师给予充分的肯定。
  七、积累诗句,丰富知识
  加强学生对诗文名句的积累是丰富学生知识、扎实学生语文功底、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有效途径。所以,一有好诗名句就要求学生积累下来,并让学生归纳分类,制成卡片,量多后装订成册。还可以收集打印“古典佳句背诵”给学生,增加学生积累量。如教学《秋天》时,要求学生积累写秋的诗文名句。课堂交流时,学生背诵了不少的好诗妙句,然后再用PowerPoint展示了收集的诗文名句。学生在清新怡人的画面、舒缓动听的音乐、教师的适当介绍下欣赏记忆这些诗文名句,既受到了美的熏陶,又丰富了知识。
  多媒体的运用,不只指电脑的运用,还应包括录音机、投影仪、电影电视、图书、报刊杂志等等的运用。平时教师应加强多媒体素材的搜集和积累,如图书杂志的积累、图片音乐的积累、电影片段的积累、电视资料的积累等等。当然,还应注意克服多媒体运用中的一些误区,我们应该努力寻求它和传统教学手段的结合点,真正发挥其现代性特点,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