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探析
【作者】 陈珍珍
【机构】 浙江苍南县金乡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音乐教育与音乐教学是新课程理念下无休止的谈论话题。是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及优良品德、情操与智力、非智力因素发展和心理健康的教学实践活动中的历史责任。本文就音乐教学的一些具体做法进行了探讨,把培养兴趣与认知教育相结合,注重教师引导激趣,“导”能使学生变活、变强,强调教师要精心设计,巧妙安排,做好引导工作。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体作用,使音乐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促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把握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使音乐教学成为“第一阵地”,课外音乐活动成为“第二阵地”,对于这两个阵地,做到“两手抓”,让学生得到美的享受、美的熏陶,逐步把他们培养成音乐的主人。
关键词:音乐教育;引导激趣;精心设计;脱颖而出
音乐教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是音乐课担负的职责,作为音乐教师必须加强自身的学习,不断钻研业务,在实践中不断反省总结经验。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音乐教学中的做法。
一、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掌握好课堂教学节奏
在上课之前音乐教师要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因为课前准备是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和基础。在课前,小学音乐教师必须确立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使教学具有针对性和目的性,同时还要紧扣音乐教材,设计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方式,突出重点。音乐教师必须对小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详细的了解,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教师都要清楚地知道“怎样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怎样让小学生思维活跃起来”。只有围绕教学目标,才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同时,掌握好教学节奏也是音乐教师必备的技能,要善于观察小学生的一举一动。当所讲授的音乐知识较难时,教师必须详细地给小学生讲解,直到班级中的学生都能够掌握。通过教学实践可知,小学音乐课要充分考虑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做到动静结合,合理调节课堂氛围,使音乐课充满美感。
二、培养兴趣与认知教育相结合
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音乐课视为“豆芽菜”,绝大多数学生抱着轻松好玩的心理上课。对感兴趣的东西,如唱歌、唱游、器乐等方面表现出极浓的兴趣,而对枯燥的乐谱知识、能力训练表现得心不在焉。针对这一课堂情况,我采用培养学生兴趣与知识教学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如:在一年级音乐教学时把《听听我创造的声音》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拓宽学生的思路,以引发学生的想象力。教师弹“ii│i—│”问学生它象什么声音?有的同学把两手往嘴上对起来做个鸭子嘴状叫:“嘎、嘎、嘎—”,有的同学学火车汽笛声:“呜、呜、呜—”,还有的同学学青蛙叫:“呱、呱、呱—”……还可以将乐谱变复杂些,又让学生听音模仿,发出一片象声音,千姿百态。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极大的热情,获取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教师不能单纯地为学生付出,而是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由地发展。“导”能使学生变活、变强,教师要精心设计,巧妙安排,做好引导工作。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体作用,把练的时间还给学生,把问的权利交给学生,把表演的机会留给学生,多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结合自身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适时进行即兴音乐创作。激趣时要注意结合社会形势,如央视的重要节日时的文艺晚会,或我镇的“月月喜相逢”文艺晚会等。使学生在思想、情感、心理得到发展。
三、音乐教学应面向全体,促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面向全体是课堂教学的要求。教师要能容下包括后进生在内的学生,让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最好的发展。但由于每个学生的先天禀赋,所处环境、所受教育以及自身努力程度不同,在音乐中表现为音准、节奏、协调性、听辨、记忆、表现、创造等方面的差异。在新课程实施的引领下,以新的理念主张开展围绕地域风情、民族习俗、人物形象、人类情感为主题的音乐活动。把具有我们浙南特色的中小学音乐乡土教材《浙南民歌》曲目中选择性地把《金乡好》、《太阳出来咪咪笑》等十多首适合小学生传唱的民歌引进课堂。通过一学期的教学活动实践,重视因材施教,给每个学生个性的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和空间。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及时鼓励,保护他们的自信心,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使之体验成功的乐趣;又要创造条件,对具有音乐才能和特长的学生重点培养,挖掘其潜力,让其脱颖而出。
四、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
课堂教学是音乐教学的“第一阵地”,课外音乐活动是“第二阵地”,对于这两个阵地,需要做到“两手抓”,且课外音乐活动能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丰富课余文化生活;开拓学生视野、提高诸多技能、技巧和音乐素养,具有音乐才能特长的学生能得到充分发展,在活动中,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成立各种各样音乐兴趣小组,如:合唱组、器乐组、舞蹈组等,并定期举办校艺术节、文艺联欢会、民歌大赛。这样,既提供给学生展示才华的机会,也丰富了学校文化生活,对音乐教育起到了促进作用。
音乐是一种思想,是一种行为;音乐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需要我们去积极求索、掌握。音乐对学生的人格成长、情感陶冶以及智能提高具有很重要价值,创建“民主、自由、平等、和谐、宽松”的育人环境,让课堂音乐教育成为培养学生多种能力发展的场所,使学生在音乐教学中得到美的享受、美的熏陶,逐步把他们培养成音乐的主人。
总之,小学音乐课作为一门必修课程,在我国已有很久的历史,但小学音乐教学的研究起步较晚。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化,尤其是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背景下,学校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已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当前艺术教育已成为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音乐课堂教学是艺术教育的主渠道,如何大面积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这对每一位音乐教师来说,是难得机遇下的挑战。显然,过去单因子的研究只能提高某一方面的质量,如何把握整体的质量与效益,需从音乐教学的结构入手,从教学模式上进行研究,即根据素质教育的目标,在现代音乐教学理论的指导下,研究音乐教学过程的结构和相关的音乐教学策略与教学评价等。
参考文献:
[1]让音乐课堂“微”妙起来——例谈小学音乐微课的制作与运用[J]. 吴彩云,王志远. 教育观察. 2019(26)
[2]小学音乐体验式教学的实践及探索[J]. 汪晓旭. 科学咨询(科技·管理). 2019(12)
[3]运用小组合作构建小学音乐高效课堂[J]. 潘丽娜. 华夏教师. 2019(28)
[4]促进学习的小学音乐课堂评价探析[J]. 顾瑾. 江苏教育研究. 2019(35)
[5]浅谈小学音乐中器乐教学的运用[J]. 张明娥. 黄河之声. 2019(21)
[6]小学音乐课中民歌教学的有效融合[J]. 曹静娜. 北方音乐. 2020(01)
关键词:音乐教育;引导激趣;精心设计;脱颖而出
音乐教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是音乐课担负的职责,作为音乐教师必须加强自身的学习,不断钻研业务,在实践中不断反省总结经验。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音乐教学中的做法。
一、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掌握好课堂教学节奏
在上课之前音乐教师要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因为课前准备是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和基础。在课前,小学音乐教师必须确立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使教学具有针对性和目的性,同时还要紧扣音乐教材,设计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方式,突出重点。音乐教师必须对小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详细的了解,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教师都要清楚地知道“怎样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怎样让小学生思维活跃起来”。只有围绕教学目标,才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同时,掌握好教学节奏也是音乐教师必备的技能,要善于观察小学生的一举一动。当所讲授的音乐知识较难时,教师必须详细地给小学生讲解,直到班级中的学生都能够掌握。通过教学实践可知,小学音乐课要充分考虑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做到动静结合,合理调节课堂氛围,使音乐课充满美感。
二、培养兴趣与认知教育相结合
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音乐课视为“豆芽菜”,绝大多数学生抱着轻松好玩的心理上课。对感兴趣的东西,如唱歌、唱游、器乐等方面表现出极浓的兴趣,而对枯燥的乐谱知识、能力训练表现得心不在焉。针对这一课堂情况,我采用培养学生兴趣与知识教学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如:在一年级音乐教学时把《听听我创造的声音》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拓宽学生的思路,以引发学生的想象力。教师弹“ii│i—│”问学生它象什么声音?有的同学把两手往嘴上对起来做个鸭子嘴状叫:“嘎、嘎、嘎—”,有的同学学火车汽笛声:“呜、呜、呜—”,还有的同学学青蛙叫:“呱、呱、呱—”……还可以将乐谱变复杂些,又让学生听音模仿,发出一片象声音,千姿百态。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极大的热情,获取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教师不能单纯地为学生付出,而是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由地发展。“导”能使学生变活、变强,教师要精心设计,巧妙安排,做好引导工作。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体作用,把练的时间还给学生,把问的权利交给学生,把表演的机会留给学生,多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结合自身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适时进行即兴音乐创作。激趣时要注意结合社会形势,如央视的重要节日时的文艺晚会,或我镇的“月月喜相逢”文艺晚会等。使学生在思想、情感、心理得到发展。
三、音乐教学应面向全体,促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面向全体是课堂教学的要求。教师要能容下包括后进生在内的学生,让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最好的发展。但由于每个学生的先天禀赋,所处环境、所受教育以及自身努力程度不同,在音乐中表现为音准、节奏、协调性、听辨、记忆、表现、创造等方面的差异。在新课程实施的引领下,以新的理念主张开展围绕地域风情、民族习俗、人物形象、人类情感为主题的音乐活动。把具有我们浙南特色的中小学音乐乡土教材《浙南民歌》曲目中选择性地把《金乡好》、《太阳出来咪咪笑》等十多首适合小学生传唱的民歌引进课堂。通过一学期的教学活动实践,重视因材施教,给每个学生个性的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和空间。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及时鼓励,保护他们的自信心,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使之体验成功的乐趣;又要创造条件,对具有音乐才能和特长的学生重点培养,挖掘其潜力,让其脱颖而出。
四、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
课堂教学是音乐教学的“第一阵地”,课外音乐活动是“第二阵地”,对于这两个阵地,需要做到“两手抓”,且课外音乐活动能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丰富课余文化生活;开拓学生视野、提高诸多技能、技巧和音乐素养,具有音乐才能特长的学生能得到充分发展,在活动中,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成立各种各样音乐兴趣小组,如:合唱组、器乐组、舞蹈组等,并定期举办校艺术节、文艺联欢会、民歌大赛。这样,既提供给学生展示才华的机会,也丰富了学校文化生活,对音乐教育起到了促进作用。
音乐是一种思想,是一种行为;音乐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需要我们去积极求索、掌握。音乐对学生的人格成长、情感陶冶以及智能提高具有很重要价值,创建“民主、自由、平等、和谐、宽松”的育人环境,让课堂音乐教育成为培养学生多种能力发展的场所,使学生在音乐教学中得到美的享受、美的熏陶,逐步把他们培养成音乐的主人。
总之,小学音乐课作为一门必修课程,在我国已有很久的历史,但小学音乐教学的研究起步较晚。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化,尤其是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背景下,学校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已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当前艺术教育已成为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音乐课堂教学是艺术教育的主渠道,如何大面积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这对每一位音乐教师来说,是难得机遇下的挑战。显然,过去单因子的研究只能提高某一方面的质量,如何把握整体的质量与效益,需从音乐教学的结构入手,从教学模式上进行研究,即根据素质教育的目标,在现代音乐教学理论的指导下,研究音乐教学过程的结构和相关的音乐教学策略与教学评价等。
参考文献:
[1]让音乐课堂“微”妙起来——例谈小学音乐微课的制作与运用[J]. 吴彩云,王志远. 教育观察. 2019(26)
[2]小学音乐体验式教学的实践及探索[J]. 汪晓旭. 科学咨询(科技·管理). 2019(12)
[3]运用小组合作构建小学音乐高效课堂[J]. 潘丽娜. 华夏教师. 2019(28)
[4]促进学习的小学音乐课堂评价探析[J]. 顾瑾. 江苏教育研究. 2019(35)
[5]浅谈小学音乐中器乐教学的运用[J]. 张明娥. 黄河之声. 2019(21)
[6]小学音乐课中民歌教学的有效融合[J]. 曹静娜. 北方音乐. 2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