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多媒体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作者】 刘长军
【机构】 四川省岳池县石城小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多媒体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的有效性,是多方面的。体现在激趣、突破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合作能力以及培养学生情境等方面。
关键词:初中历史;多媒体;课堂教学;运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班班通”工程的实现,多媒体教学已成为现代教育中最先进的教学方法。它对学生思维的培养以及发展,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突破等有利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深入推进,一线教师们对此的关注越来越明显。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初中历史如何利用多媒体这一科技手段,有效地为实施新课程,达成新课标要求,从而为创建高效历史教学课堂提供支撑呢?在这几年历史教学实践中,我们对此进行了实践,大量的研究告诉我们,必须有效运用多媒体,才能为提高学生历史素养,提高教学效果助力服务。
一、在初中历史教学中使用多媒体可以帮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培养是一线教师的教学共识。在初中历史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形成持久而足够的学习热情,以完成教学任务非常重要。多媒体技术创设计的电、光、声、色情境,往往具有图像生动,色彩鲜艳,音乐动人的特点,能将激发学生大脑皮层的兴奋茺,并使之形成深刻的记忆。这种专注和对学习的强烈兴趣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先决条件。因此,当我谈论1894年至1895年的抗战中的抗日战争时,我所扮演的场景是邓志远领导的所有官兵的“中日战争”(持续4分钟),施昌“在黄海战舰中与敌人作战”。在多媒体作用下,学生们看起来有像在场的身临其境之感,被邓世昌的性格所感染,学生们个个非常激动,参与性非常高。由此可见,运用多媒体教学,不仅激活了课堂气氛,而且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更好地感受到了中国人民的反抗外国侵略的伟大精神,比老师的“满堂讲”要好得多,一是时间快得多,二是效果更明显。同时,也让学生更了解邓世昌的事迹。
二、在初中历史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有助于突破教学中最难以理解的内容
每个科目教学,甚至每一堂课的教学,其中都有抽象的理论或智力理解的困难,给学生学习带来难度,成为我们施教的难点。而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最大特点,就是可以帮助我们化抽象为直观,突出教学重点,分散学习困难,解决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许多问题,提高教学质量。实践中,我们可以通过在软件中动态显示视频文件和图形文件,把难以理解的知识负载到声、色、形上,通过图片的移动、声音伴着文本的出现,以及视频的呈现等创建生动的历史情境,并提供丰富的历史学习资料。加上优美的音乐和老师生动活泼的讲解,学生可以快乐地学习知识,有效地分析和解决问题,促进学生历史思维的活跃,达到突出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的理想追求。这比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在黑板上用粉笔绘画和书写要既省时,又高效,起到提效增质作用。
三、在初中历史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在信息爆炸的社会中,合作的意识与能力是人们的基本素质,是人们处于不败之地的另一种竞争方式。作为新时代赋予的重任,历史教学必须予以担当。我们知道,信息技术网络具有直接,方便,快速的通讯和交换信息的功能优化,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的这一功能,组织学生基于互联网环境下的合作学习,或讨论,或咨询,或谈判,在完成情感和信息交流中实现远程合作学习。实践证明,这种学习方式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可以在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有效进行,也可以扩展到课外、校外等。在无障碍网络空间中学习的学生可以体验合作学习带来的丰硕成果,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及其合作能力的提升。
四、在初中历史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新课程下的“三维目标”教师建设高效历史教学课堂必然要为之努力的核心追求,是实现历史既传授知识,发展技能又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重要平台。但这“三维”是不可分割且相互渗透的有机整体。除了对知识,能力,过程和方法的要求外,新课程标准还强调了德育实现,要求我们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加以落实。落实到历史教学中,就是要求我们加强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国情教育和人本主义教育。而这些德育内容,传统教学仅靠口头宣讲,由于缺乏语境作用,往往无法触动学生的心,引起他们的情感共鸣。而运用多媒体教学,帮助我们把历史人物展开,就可通过其实现思想教育功能,通过生动,直观和感染力强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可以受到感官刺激和内在体验,引起情感共鸣,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例如,在教学“南京大屠杀”时,通过多媒体呈现南京大屠杀的历史照片,例如《东京新日报》的照片。据报道,穆凯中尉和岩田野中尉在南京举行了一场杀戮竞赛。1937年日本士兵在南京大屠杀中活埋的中国士兵和平民的照片。日本士兵在南京大屠杀中切断了中国人头的照片等。然后将这些图片与当前事实进行比较。这样通过多媒体的呈现,在组织学生讨论落后就要挨打的话题,就显得有很有情感感和真实性,就能给学生情感培养以及德育教育上一堂好课。
简而言之,多媒体技术为我们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改革,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好机遇,并注入了活力。多媒体技术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具有独特的优势,它高度集成,可以有效地集成大量负载知识的媒体材料,可以使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改善传统的教学方法。该手段的运用,显然提高了历史课堂的教学效率,实现了初中历史教学的更优化。
参考文献:
[1]李雪芳,初中历史教学中多媒体课件的应用研究[J].当代教研论丛,2016年。
[2]李树臻,多媒体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J].科幻画报,2018年。
关键词:初中历史;多媒体;课堂教学;运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班班通”工程的实现,多媒体教学已成为现代教育中最先进的教学方法。它对学生思维的培养以及发展,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突破等有利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深入推进,一线教师们对此的关注越来越明显。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初中历史如何利用多媒体这一科技手段,有效地为实施新课程,达成新课标要求,从而为创建高效历史教学课堂提供支撑呢?在这几年历史教学实践中,我们对此进行了实践,大量的研究告诉我们,必须有效运用多媒体,才能为提高学生历史素养,提高教学效果助力服务。
一、在初中历史教学中使用多媒体可以帮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培养是一线教师的教学共识。在初中历史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形成持久而足够的学习热情,以完成教学任务非常重要。多媒体技术创设计的电、光、声、色情境,往往具有图像生动,色彩鲜艳,音乐动人的特点,能将激发学生大脑皮层的兴奋茺,并使之形成深刻的记忆。这种专注和对学习的强烈兴趣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先决条件。因此,当我谈论1894年至1895年的抗战中的抗日战争时,我所扮演的场景是邓志远领导的所有官兵的“中日战争”(持续4分钟),施昌“在黄海战舰中与敌人作战”。在多媒体作用下,学生们看起来有像在场的身临其境之感,被邓世昌的性格所感染,学生们个个非常激动,参与性非常高。由此可见,运用多媒体教学,不仅激活了课堂气氛,而且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更好地感受到了中国人民的反抗外国侵略的伟大精神,比老师的“满堂讲”要好得多,一是时间快得多,二是效果更明显。同时,也让学生更了解邓世昌的事迹。
二、在初中历史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有助于突破教学中最难以理解的内容
每个科目教学,甚至每一堂课的教学,其中都有抽象的理论或智力理解的困难,给学生学习带来难度,成为我们施教的难点。而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最大特点,就是可以帮助我们化抽象为直观,突出教学重点,分散学习困难,解决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许多问题,提高教学质量。实践中,我们可以通过在软件中动态显示视频文件和图形文件,把难以理解的知识负载到声、色、形上,通过图片的移动、声音伴着文本的出现,以及视频的呈现等创建生动的历史情境,并提供丰富的历史学习资料。加上优美的音乐和老师生动活泼的讲解,学生可以快乐地学习知识,有效地分析和解决问题,促进学生历史思维的活跃,达到突出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的理想追求。这比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在黑板上用粉笔绘画和书写要既省时,又高效,起到提效增质作用。
三、在初中历史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在信息爆炸的社会中,合作的意识与能力是人们的基本素质,是人们处于不败之地的另一种竞争方式。作为新时代赋予的重任,历史教学必须予以担当。我们知道,信息技术网络具有直接,方便,快速的通讯和交换信息的功能优化,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的这一功能,组织学生基于互联网环境下的合作学习,或讨论,或咨询,或谈判,在完成情感和信息交流中实现远程合作学习。实践证明,这种学习方式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可以在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有效进行,也可以扩展到课外、校外等。在无障碍网络空间中学习的学生可以体验合作学习带来的丰硕成果,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及其合作能力的提升。
四、在初中历史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新课程下的“三维目标”教师建设高效历史教学课堂必然要为之努力的核心追求,是实现历史既传授知识,发展技能又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重要平台。但这“三维”是不可分割且相互渗透的有机整体。除了对知识,能力,过程和方法的要求外,新课程标准还强调了德育实现,要求我们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加以落实。落实到历史教学中,就是要求我们加强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国情教育和人本主义教育。而这些德育内容,传统教学仅靠口头宣讲,由于缺乏语境作用,往往无法触动学生的心,引起他们的情感共鸣。而运用多媒体教学,帮助我们把历史人物展开,就可通过其实现思想教育功能,通过生动,直观和感染力强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可以受到感官刺激和内在体验,引起情感共鸣,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例如,在教学“南京大屠杀”时,通过多媒体呈现南京大屠杀的历史照片,例如《东京新日报》的照片。据报道,穆凯中尉和岩田野中尉在南京举行了一场杀戮竞赛。1937年日本士兵在南京大屠杀中活埋的中国士兵和平民的照片。日本士兵在南京大屠杀中切断了中国人头的照片等。然后将这些图片与当前事实进行比较。这样通过多媒体的呈现,在组织学生讨论落后就要挨打的话题,就显得有很有情感感和真实性,就能给学生情感培养以及德育教育上一堂好课。
简而言之,多媒体技术为我们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改革,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好机遇,并注入了活力。多媒体技术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具有独特的优势,它高度集成,可以有效地集成大量负载知识的媒体材料,可以使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改善传统的教学方法。该手段的运用,显然提高了历史课堂的教学效率,实现了初中历史教学的更优化。
参考文献:
[1]李雪芳,初中历史教学中多媒体课件的应用研究[J].当代教研论丛,2016年。
[2]李树臻,多媒体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J].科幻画报,201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