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探究小学数学分层教学实施策略

【作者】 周德友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南溪区南溪镇东堂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无论在任何阶段,也无论是学习任何学科,不同的学生由于不同的成长环境、学习能力、知识基础等因素的影响,势必造成其在学习不同学科过程中,在对知识学习、接受、理解等方面,表现出一定的相异之处,这种在教育教学中称之为学习的“差异性”.针对这种差异性,实施分层教学无疑是最好的解决策略.对此,本文结合作者教学实际,从当前小学数学实施分层教学的困境入手,浅要谈谈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数学;差异性;分层教学
  不管在学习哪一门学科,不同的学生都会表现各自的差异之处,在小学数学学科的学习上,也是如此.认识、尊重并善待学生的差异性,采用分层教学法实施教学,不仅是当前教师在教学小学数学学科过程中,所必须做到的基本要求之一,而且也是素质教育背景下数学教师因材施教、因势利导的重要判断标准.
  一、深入了解,将学生分层
  教育与其他行业的最大区别就在于教育对象的特殊性,教师工作所面临的对象不是千篇一律的机器,而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是一个个完整的生命个体,存在着无限的生机和潜能。所以,教师应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智力、非智力因素,充分认识每位学生个体间的差异,在对其进行综合评价的基础上,结合学生自愿报名,将学生按一定比例分为A、B、C三个不同层次,并组建成合作学习小组。当然,这种分组并非一成不变,教师要以动态的观点、发展的观点观察学生,随时注意学生的发展变化,再作必要的层次调整,使各个层次的学生相互鞭策、相互促进,真正做到因人制宜。
  二、联系实际,分层教学
  数学除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的特点以外,还有应用广泛的特点,在我们的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以往我们的数学教学忽略了这一点。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就应该尽量使问题更实际,更贴近生活,让学生从自己的身边找出答案。在教学过程中,时刻注意把数学与生活紧密的结合起来,让数学在孩子的眼里,变成看得到、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从而使学生从枯燥的公式中,从抽象的符号中解脱出来。例如在教学《时、分、秒》这一课时,学校忽然停电了,闹铃不响了,大家不知道下课了没有,于是我就说道:我们使9时25分上课的,一节课40分,现在使10时7分,你们算算看下课了没有?不仅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感受到身边处处有数学,而且又在应用中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取得了相得益彰的效果。
  三、作业分层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也是巩固课堂所学知识的重要手段,所以,课堂作业分层是分层教学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根据分层教学的需要和因材施教的需要,作业的安排也应该由易到难,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切忌主观盲目。一般情况下,可把作业分成三大类:基础题、必做题和选做题。A层次学生必须完成选做题,可以选择做必做题;B层次学生必须完成必做题,可以选择做选做题;C层次学生必须完成基础题,也可以选择做必做题,努力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富有弹性的层次性作业使学生摆脱了作业负担,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与此同时,学生间的相互依赖性降低,从而养成独立完成作业的良好习惯。不但课堂练习的设计,要有层次性,课后的作业也要有针对性的设计出三个不同层次的练习题。对于C组的孩子,设计基本练习题,让他们做一些基本的、与课堂例题相近的题目,检查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的情况,促使知识的内化,以达到第一层次教学目标的落实。对B组的孩子,设计发展性练习,通过练习一些稍有变化的、比教学内容稍有发展的题目,检查他们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对于A组的孩子,设计综合性练习,检查他们对新知识掌握的程度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课后作业放弃一刀切,后进的孩子就不会因为做不出来而抄袭作业,高飞的孩子也不会因为太容易而吃不饱。一般分为必做题和选作题。必做题是每位学生都应完成的基础题,选作题只要求学有余力的学生完成。
  四、评价分层
  分层教学“以目标的达成为准则”,因此对学生的每一个知识点要以过关为标准。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教学评价的层次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全班同学间的横向评价。这种评价旨在掌握全班学生的整体情况,了解层与层之间的差距及各层总目标的差距。(2)各层内学生间的横向评价,这种评价比较出各层次内学生间的差异,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受到鼓舞和激励,从而使子目标向总目标趋近。(3)每个学生发展的纵向评价。这种评价能使每个学生了解到自己的发展状态,通过评价,使成绩进步的学生上升到高一层次,成绩退步的学生降到低一层次;从而在班级中形成竞争意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成功的可能。
  分层评价是反馈教师教学思想,教学行为的表现。小学生的学习行为的发展,很大程度依赖于教师的评价,对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如用同一尺度去评价,不仅会扼杀学困生的学习热情,也会影响优等生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应准确地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尊重学生的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更好地推动优等生精益求精,保护学困生的自尊心,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营造浓郁的课堂民主氛围。而分层评价尤为重要,对同一问题的一般性解答,对优等生来讲,应给予适当点拨,做到完整、准确、有序地进行解答;而对学困生应及时地给予鼓励表扬,适当给予引导,力争解答较为完整,使他们自尊心得到满足,激发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为了增强A、B“助教”的责任感,体现其“助教”的价值,开学初要给“C学生订成绩指标,学期末时,如达到指标,“助教”和“学生”共同受奖(“学生”为“学习进步奖”助教为“优秀助教奖”)。这个活动的开展,给“学优生”搭建了发挥长处,展示才能的平台,后进生亦从中受益,不仅起到了教学相长的效果,而且从小培养了学生之间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
  总之,分层教学着眼于适应学生的个体差异,让他们在各自的领域有所收获。深刻体会到收获知识的快乐,同时感受集体的温暖。了解到只有通过不断的努力,才能使自己有个好的地位,从而让学生有目标、有动力的投入到学习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