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巧借信息技术东风,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作者】 韩广明

【机构】 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刁镇学区曹庄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语文学科是小学基础教育当中极其关键的学科,对于学生语言认识以及应用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基于信息技术的现代化教学背景,教师应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充分渗透信息技术的采用,利用信息技术的技术优势和特点帮助学生拓展语文学科的知识面,增强语文综合能力的培育和应用。在现代小学语文课堂中积极融合信息技术的实践,能够优化当前语文课堂教学,全面构建高效语文课堂,培育语文学科的综合性人才。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语文;优化教学
  伴随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课堂中的广泛应用,其积极作用和正面效果也愈发明显,大部分学校和教师都开始重视信息技术的巧妙运用。小学阶段是学生心智逐步成熟的重要阶段,在此期间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学习预期也有所不同,因而落实好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有效渗透,将会改变传统课堂较为被动的局面,从而使语文课堂更加贴合学生的学习心理预期。本文旨在针对现阶段小学语文课堂具体教学深度分析,探究融合巧妙借助信息技术构建高效小学语文课堂。
  一、简析小学语文信息技术教学的积极影响
  1、突显学生主体观念,辅助教师深度教学
  传统教学是以教师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发起人和领导者而进行授课,容易忽略现代教育中以学生主体为核心的教学模式。而采用信息技术融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能有效规避传统教学主体偏差的弊端,利用多媒体教学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以及相对自由的学习方式,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有利于引导他们主动探究,自主解决问题,从而保障学生在小学语文课堂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信息技术的开展更能辅助教师的课堂主导教学,协助教师建立更加高效的语文教学课堂,强化语文知识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2、构建多元教学方式,搭载高效知识传输
  信息技术在语文课程中的合理化运用,能够大幅度提升教师教学方案设计的整体质量,将冗杂的语文知识通过信息技术的手段进行充分有序的梳理。教师依据课本教材的具体内容,应用多媒体技术的多元载体以及新颖的教学手段,让枯燥乏味的理论性知识向生动性、趣味性的方向进行转化,有效激发学生对小学语文课堂内容的兴趣和积极性。同时,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进行知识内容延展性教学,逐步拓充学生的语文知识储备,强化学生语文综合应用能力,让学生能够在有限的语文课堂时间中全方位深度挖掘语文教材深层内涵,从而逐步构建和完善个人语文学科的知识体系。
  3、突破时空维度局限,夯实学生基础能力
  利用信息技术深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可以将传统的语文授课模式突破时空的局限性,运用互联网本身具备的便捷性和综合性,将语文课堂分为课堂和课后两个重要环节。课堂环节中,教师能够借助信息技术先进的教学手段充实教学的内容,塑造多元化的语文课堂;而在课后环节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设置相关的课后练习并提供线上批阅指导,从而巩固和夯实学生的语文知识基础能力。
  二、探索小学语文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途径
  1、落实延展性课堂教学,搭载多样化教学策略
  语文学科是汇集大量知识所构成的具备综合性和复杂性的学科体系,并且传统教学的内容和方式都偏向于单一化和乏味性,因此教师需要利用信息技术针对语文课堂进行全方位的创新改革,以多媒体作为知识主要载体,把握相关的语文教学重点和难点进行针对性教学,增强知识传输的趣味性和形象性,帮助学生加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比如,笔者在教学《蝙蝠和雷达》的过程中,依据课本内容中所蕴含的“仿生学”知识,通过互联网搜集与“仿生学”密切相关的资料信息,让学生在课堂学习准备阶段进行阅读,拓展学生的课外知识涉及面,同时,教师利用动态化教学的方式,将“蝙蝠”和“雷达”中所蕴含的仿生学原理通过视频和动画向学生展示,从而帮助学生对此节课堂的授课内容具备深刻的理解,挖掘信息技术中蕴藏的小学语文知识,落实延展性教学,提升学生的课外语文知识储备,建立多层次的语文学科视野。
  因此,积极应用信息技术辅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将文本、图像、声音等多元因素进行深度融合,发挥多媒体语文授课的直观感受和交互课堂,将实际画面、声音等重要信息直接展示给学生,缩小课堂教学和真实生活的距离,从而促进学生对于知识内容的深度理解。
  2、创设实践化课堂情景,把握互动型教学方式
  传统课堂中教师教学生听的单一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当代教育需要,新课改更加注重课堂氛围的创设,重视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提倡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知识,而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运用恰好提供给我们良好的改善途径。因此,教师应依据学生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开展信息化课堂情景创设,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互动型教学的构建,通过互联网的模拟技术引导学生逐步深入语文教学情景中,以情景交融的模式增加语文课堂的高效性。
  比如,我在授课《我是小小讲解员》这节口语交际课的时候,利用信息技术落实情境化教学课堂,保障学生在语文课堂实践活动的时间。采用图片展示的方式,利用精美的风景图片向学生展现祖国河山的美好景色,从而将学生代入以“旅游”为主题的口语交际课堂,并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准备讲解词,并派出学生代表对相关风景图片展开讲解,抓住景色的特点以及背后的故事内涵以讲解词的模式进行介绍,而台下的学生则以“游客”的身份对“讲解员”提出问题或表达赞赏。
  由上述案例可以看出,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课堂,并充分融合以互动为基础的教学活动,能够深化语文知识的渗透,使学生在互动型的课堂实践活动中借助好奇心的引导,发现、探索、解决问题,提升语文学科的综合能力
  三、结束语
  将信息技术在语文课堂中巧妙运用,发挥信息技术的多元化教学手段和丰富的教学资源优势,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全方位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从而深化学生的语文知识理解,强化学生语文学科综合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海霞.巧用信息技术优化小学语文教学[J].学周刊,2020(22):103-104.
  [2]冯永军.巧用信息技术,打造小学语文的高效课堂[J].课程教育研究,2020(26):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