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优化历史课堂教学中学习小组探究

【作者】 臧运全

【机构】 山东省诸城市桃园初中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我们历史教研组,立足本校实际,不断推进历史课堂教学改革,上学期主要从优化学习小组管理、关注后进生和协调学生“嘴、脑、手”并用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新的探索和尝试。
  一、优化学习小组管理
  针对历史学习小组中的管理比较松散,内部凝聚力不强,团队协作不力,优生打击差生,差生不服从安排等弊端。我们各班班主任的支持下做了如下工作:
  1、制定学习小组均分评价办法,从各个方面衡量评价小组。
  2、实行小组汇报制度,利用每周的班会时间各小组汇报上周历史学习情况以及下周的打算,目的是增强小组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协作精神。
  3、每月开展一次“我与对手比高低活动”,设计了具体的表格。
  4、使用“当堂测试成绩记录卡”和“当堂参与记录卡”。
  5、不定时召开小组长“学困生”会议,教育小组长在帮助他人的同时自已也得到了提高。让“学困生”学会感激他人,尊重他人的劳动。从而形成一股合力,共同向上。
  6、经常学习先进经验和事例。
  “兵教兵”、“一帮一”不仅有力地解决了“学困生”的问题,而且还促进了“优秀生”的提高。“优秀生”要想帮助他人,自己就得充分地理解,学习上也有了紧迫感,还把自己理解的知识清晰地表述出来,这本身就是一种提高。学者相长,这就是“兵教兵”的魅力。通过这些学习,让优秀生明白,帮助他人不但不影响自己,只要态度端正,工作得法,反而还会提高自己.这样就使得优等生积极地投入到“兵教兵”活动中。
  二、关注后进生
  1、与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与沟通。
  学生大量接受各方面的信息,对许多问题有自己的观点,个性差异明显,尤其是后进生。由于长期在班级当中学习成绩方面不占优势,来自家庭,学校及各方面的心理负担使他们的个性更为突出,甚至有些同学的个性有点偏激。这就要求教师不能一刀切式管理学生,而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因势利导。鼓励他们在课堂上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向教师质疑挑战老师,课本,平等地与老师争辩,老师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关注学生的需要和经验,努力与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与沟通,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对于后进生,他们不是因为天资不聪明,而是缺乏一种成功的体验,他们看不到希望,得不到认可,只要有了成功的体验,得到了认可,他们的积极性会高涨起来。所以,在课堂,要经常设制一些适合于某一个后进生回答的问题,然后故意提问他,给他一个表现的机会,只要他积极回答老师就要拿起表扬、鼓励的武器对他的表现给予十分的肯定认可,久而久之学习的欲望会像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样高涨起来。后进生参与进来了,还怕课堂不够活跃吗?
  2、最大限度的开放课堂,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就要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讨论,不要轻易给出结论,而是善于引导思考,组织学生展开交流,讨论,在讨论中自我修正,完善,判断,评价。后进生在讨论过程中,有时会有一些奇异的言语,老师在巡视的过程中,要时刻注意这些言论,只要是符合逻辑哪怕是大胆的假设,也是及时的给予全面的分析然后表扬鼓励,让他们敢说、敢想、敢做久而久之,后进生会主动参与到讨论活动中来。
  三、协调学生“嘴、脑、手”并用
  历史课堂教学改革,使课堂气氛活了,学生成了课堂的主宰者。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在课堂上出现了争相发言的喜人局面,小组的合作与讨论成了学生课堂的主要方式,但也存在很多急待解决的问题譬如学生只动嘴说,不善于记,有些学生只做旁观者,不动脑思考。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是这样解决这个问题的。
  1、培养学生养成习惯。俗话说好脑子比不上烂笔头。上课前就把笔和笔记本准备好,随时把别人展示的问题记下来,在记的过程中要思考,质疑,我会怎样设置这问题,或者我能否提出新的问题,或者我对这个问题赞许吗?为什么?也就是说当一个人发言时,其他人要认真倾听,同时做好笔记,做好补充、质疑的准备。
  2、适当地鼓励表扬。为了使学生养成“手、脑、口”并用的习惯,教师在点拨过程在要适时地表扬,表扬优秀学生,表扬优秀小组,让其他同学有近期期学习的榜样,也是提醒学生一定要养成勤于动笔、动脑与口头表达的习惯。
  3、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学生回答问题时,要有一个分析综合的过程。不给学生较充分的时间思考,必将影响正常的思维活动,没有时间思考,只能仓促作答。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让他们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每个人都要写,然后小组合作后,筛选出小组中认为最佳的问题。组与组再交流合作。这样学生“手、脑、口”会达到和谐的发展。
  4、加强思维训练,促进学生多问多思多答。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点拨鼓励学生调动多种感官对知识进行观察、比较、分析。从中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提出一个问题比解答一百个问题还重要。学生提问时教师态度要亲切,诚恳,哪怕是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句激励的话语。通过各种途径训练学生,长此以往,学生的动脑动手动口的热情必然会得到不断地发展和提高。只有如此,我们的课改才能拥有美好的的前景。
  5、给学生足够空间。留给学生时间,让他们整理记录所学知识,在整理时可以再提出新的问题,达到知识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