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作者】 张群芳
【机构】 四川省井研县马踏镇中心小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摘 要:在新课标指导下,教学改革正在不断深入,小学数学教育也有了全面的发展,不再仅仅强调学生学习掌握基本的书面知识,同时强调要求学生在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的培养。学生在学习数学这门学科时,其内在动力就是数学思维能力,这项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认知体系的构建和学习兴趣以及习惯如何养成具有积极有利的影响。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创造;方法的培养
在强调素质教育的文化背景下,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着眼为学生塑造和培养合乎逻辑的思维能力,切实把具体的理论化知识与联系实际操作向内转化为小学生的内在数学素养。针对数学这门学科的思维能力,培养和研究变成小学数学教育者关注的重点。
一、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根本原则
(一)遵从新课标原则
新课标是目前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参照依据,小学学生数学学科思维能力的培养应按照新课标内容执行。如何选择所要培养的数学思维能力,应按照新课标制定的基本标准内容进行规划,并适度填充和丰富内容,拓展所学内容涉及的知识面,确保提高学生数学学科的思维能力养成的有效性。在数学这门学科的思维能力培养方面,其方法多种多样,教育者应尊重不同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遵循新课标中因材施教的原则与方式方法,将思维能力培养教育和学生的学习爱好加以结合,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与创造性。
(二)由表及里的原则
学生数学学科思维能力的提升和培养是一个长期漫长的过程,也许不会立竿见影,但是数学教育工作者理应尊重理解这一教学规律,按部就班地安排教育教学相关内容,耐心提高学生数学思维创造能力水平。为了遵从按部就班的原则,教师面对目前小学数学学科教学资源要进行有效的重组和筛选,帮助学生有效地制定系统的思维学习能力及培养规划,慢慢提高教育教学内容难度深度。通过分组合作学习、任务驱动一系列教育教学模式来完成积累与实际操作,督促学生以持续性的认知、连续性地学习与实践,最终提升数学学科思维创造能力。
(三)理论和实践相辅相成原则
数学学科思维能力的培养仅仅通过理论学习与记忆是不能完成的,要把数学学科思维理论和数学学科知识的学习实践活动加以结合才能实现全面提升小学生的数学学科思维创造能力水平。教育者应结合小学数学学科教育教学的任务与最终目标,了解小学生数学学科知识的掌握情况与运用熟练程度,设立开展相关的作业和综合实践操作活动,放手学生自己学习认知的过程,给孩子们足够广阔的践行和发挥能力空间,引领学生结合所学数学系统知识和能力进行观察和探索。教育者有义务引导学生多方面更深入地掌握了解数学学科思维能力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提高学生的数学学科思维创造能力。
二、小学学生基于数学学科思维创造能力的养成方法
(一)小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
直觉思维属于小学阶段小学生数学学科学习中熟练应用的基本思维之一,这项思维能力是当学生面对现实具体问题时,在已经掌握的知识与自我经验积累的基础上,所作出的判断及预测,它有一定的可信度及可接受性。学生直观思维能力的培养关键点是帮助学生很快地切入问题,不受表面冗长复杂信息的影响和干扰。
(二)学生想象、设想及联想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培养想象思维能力的过程中,教师通常可以引入日常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以既有经验为依据完成想象和对知识理解的深化拓展及维度迁移。举例来说:学校进行校园植树绿化活动,校方买进梧桐树10棵和银杏树9棵,梧桐树的价格为每棵150元,银杏树的价格为每棵80元,请问学校买进这些树木总共需要多少元?因为树木棵数有差别,通常一般解题方法是:150×10+80×9=2220(元)。针对这样的问题,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们把这两种树苗想象为都买入10棵或都买入9棵,算出总钱数,然后或加或减进行调整,得出:(150+80)×9+150=2220(元)或(150+80)×10-80=2220(元)。
(三)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发散思维是指学生在分析和解决问题这一过程中,不局限于现有知识和方法框架模式,根据不同问题任意组合来产生解决办法的思维能力。发散思维的学习和培养可以充分地发挥学生个人的创造能力,这种思维在运用过程中可以对学生储备的既有知识和经验方法进行全面调用。教育者在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学习过程中,要适当地关注学生的知识信息运用与提取,并要关注其知识整合能力的提升与成熟完善,督促学生把握发散并整合的技巧。
三、结语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培养数学思维创造能力的第一个阶段,它的启发性和关键性作用不容忽视,是学生们学习掌握数学思维创造能力的根本方法和重要途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结合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拟定方案和目标,尽可能让所有学生对数学思维创造能力和数学学习本身产生兴趣,从而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创造能力。
参考文献:
[1]彭国庆.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培養的方法[J].教学与管理,2012(32):44~45.
[2]罗永成.略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4(23):153.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创造;方法的培养
在强调素质教育的文化背景下,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着眼为学生塑造和培养合乎逻辑的思维能力,切实把具体的理论化知识与联系实际操作向内转化为小学生的内在数学素养。针对数学这门学科的思维能力,培养和研究变成小学数学教育者关注的重点。
一、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根本原则
(一)遵从新课标原则
新课标是目前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参照依据,小学学生数学学科思维能力的培养应按照新课标内容执行。如何选择所要培养的数学思维能力,应按照新课标制定的基本标准内容进行规划,并适度填充和丰富内容,拓展所学内容涉及的知识面,确保提高学生数学学科的思维能力养成的有效性。在数学这门学科的思维能力培养方面,其方法多种多样,教育者应尊重不同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遵循新课标中因材施教的原则与方式方法,将思维能力培养教育和学生的学习爱好加以结合,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与创造性。
(二)由表及里的原则
学生数学学科思维能力的提升和培养是一个长期漫长的过程,也许不会立竿见影,但是数学教育工作者理应尊重理解这一教学规律,按部就班地安排教育教学相关内容,耐心提高学生数学思维创造能力水平。为了遵从按部就班的原则,教师面对目前小学数学学科教学资源要进行有效的重组和筛选,帮助学生有效地制定系统的思维学习能力及培养规划,慢慢提高教育教学内容难度深度。通过分组合作学习、任务驱动一系列教育教学模式来完成积累与实际操作,督促学生以持续性的认知、连续性地学习与实践,最终提升数学学科思维创造能力。
(三)理论和实践相辅相成原则
数学学科思维能力的培养仅仅通过理论学习与记忆是不能完成的,要把数学学科思维理论和数学学科知识的学习实践活动加以结合才能实现全面提升小学生的数学学科思维创造能力水平。教育者应结合小学数学学科教育教学的任务与最终目标,了解小学生数学学科知识的掌握情况与运用熟练程度,设立开展相关的作业和综合实践操作活动,放手学生自己学习认知的过程,给孩子们足够广阔的践行和发挥能力空间,引领学生结合所学数学系统知识和能力进行观察和探索。教育者有义务引导学生多方面更深入地掌握了解数学学科思维能力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提高学生的数学学科思维创造能力。
二、小学学生基于数学学科思维创造能力的养成方法
(一)小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
直觉思维属于小学阶段小学生数学学科学习中熟练应用的基本思维之一,这项思维能力是当学生面对现实具体问题时,在已经掌握的知识与自我经验积累的基础上,所作出的判断及预测,它有一定的可信度及可接受性。学生直观思维能力的培养关键点是帮助学生很快地切入问题,不受表面冗长复杂信息的影响和干扰。
(二)学生想象、设想及联想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培养想象思维能力的过程中,教师通常可以引入日常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以既有经验为依据完成想象和对知识理解的深化拓展及维度迁移。举例来说:学校进行校园植树绿化活动,校方买进梧桐树10棵和银杏树9棵,梧桐树的价格为每棵150元,银杏树的价格为每棵80元,请问学校买进这些树木总共需要多少元?因为树木棵数有差别,通常一般解题方法是:150×10+80×9=2220(元)。针对这样的问题,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们把这两种树苗想象为都买入10棵或都买入9棵,算出总钱数,然后或加或减进行调整,得出:(150+80)×9+150=2220(元)或(150+80)×10-80=2220(元)。
(三)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发散思维是指学生在分析和解决问题这一过程中,不局限于现有知识和方法框架模式,根据不同问题任意组合来产生解决办法的思维能力。发散思维的学习和培养可以充分地发挥学生个人的创造能力,这种思维在运用过程中可以对学生储备的既有知识和经验方法进行全面调用。教育者在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学习过程中,要适当地关注学生的知识信息运用与提取,并要关注其知识整合能力的提升与成熟完善,督促学生把握发散并整合的技巧。
三、结语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培养数学思维创造能力的第一个阶段,它的启发性和关键性作用不容忽视,是学生们学习掌握数学思维创造能力的根本方法和重要途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结合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拟定方案和目标,尽可能让所有学生对数学思维创造能力和数学学习本身产生兴趣,从而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创造能力。
参考文献:
[1]彭国庆.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培養的方法[J].教学与管理,2012(32):44~45.
[2]罗永成.略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4(23):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