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小学语文课堂应加强朗读教学
【作者】 范 红
【机构】 四川省岳池县中和小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加强朗读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使学生的思维更加连贯,更准确地掌握文章的结构和节奏。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应加强朗读教学。
关键字: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加强
新的课程标准规定:“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从一年级开始,应该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注意培养对朗读的兴趣。”小学生热情活泼,很容易新颖有趣的事物所感染,他们有丰富的感情和表情,甚至有强烈的表达欲望。抓住这些特点,我们可把朗读所需要的东西融合到朗读实践中去,让学生真正达到正确、流利和有感情的朗读的效果。作为小学语文老师,我们应该注意加强朗读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积极采取各种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为此,必须注意对学生的朗读训练。下面,我结合多年实践的小学语文教学,谈谈加强朗读教学的实践策略。
一、让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
朗读是出声的读,与默读不出声的读是相反的。也就是说,朗读就是要大声地读出来。这读出来,就存在这样三个问题,一是是否正确;二是是否流利;三是是否有感情。解决这三个问题,我们就应从学生实际认知和年级特点去进行落实。而阅读教学,作为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实践平台,就需要真正担当起责任来。现实中,我们发现,一些教师为了赶进度,而忽视了学生的读,特别是前几年。这种做法极其错误,违背了“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道理。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阅读教学总得读。”张天若先生说:“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这表明朗读在教学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为了使一篇文章能够使学生正确阅读,要使其流利并不容易,更不用说有感情了,所以我认为正确且流利地朗读是一项长期任务,而且还相当艰巨。作为一线教师,应把这个作为一项“保证项目”,要求每个人都必须做到。为了确保每个学生都是正确和流利的朗读,我们应认真对待这个工作,并要求学生大声朗读:用普通话大声朗读,清晰大声地发音,不要读错字,省略单词,不要添加词,不要更改词、少词、掉词,更不要大声唱词。在课堂上,我尝试为每个学生提供大声朗读的机会,以使他们在朗读时能读得慢一些,更有效果一些。只有持之以恒,我们才能为学生更好的正确的、流利的、有感情的朗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会学生朗读技巧
良好的朗读技巧,是我们取得朗读成功的前提。小学生大多只能随字发音,而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特别是一些语文较差的学生。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应结合教学内容教给学生朗读技巧。关于朗读技巧,例如重音、速度、语调、儿化音等,没有技巧如果只是口头讲解,小学生很难理解。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上结合具体课文,进行逐步指导。并通过示范,让学生从中感悟、习得。
(一)加强词语和句子之间的停顿。低年级的学生在朗读时经常出现唱歌式朗读,即我们常说的唱读现象。这是因为低年级的学生注意分配技巧较差,他们对读写能力的了解不多,并且在忽略词语和词语连接,忽略句子含义的表达的同时,专注于字的发音。教师在教学时应注意这方面的指导。教师可以在适当的时候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朗读,让学生像老师一样练习,跟随老师朗读课文。
(二)掌握音调和速度的变化。学生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他们可以理解文本的含义,但不能正确地用语言表达,因此应该教给他们一些朗读技巧,让学生知道如何在文本中表达停顿、重量、语调等。要求学生随着表达的需要而改变,以提高朗读的表现力,并培养学生对朗读的兴趣。在正常情况下,如果语句描述突然改变,出现着急、焦虑或遇到危险情况的句子,通常读起来语速更快,语调比较仓促。表达喜悦,兴奋和赞美的句子,在朗读时音调略高;描述美丽风景的句子,读起来语调舒缓,柔和而优美;表达悲伤和挫败感的句子,读起来会越来越慢。朗读方法应与特定文本的内容结合在一起,来确定怎样读,才是科学的。例如,《夕阳真美》是一篇描述日落美丽景色的文章。朗读时,音调应柔和、舒缓、读出优美的感觉。而《狼和小羊》一课,狼的性格是凶狠、蛮横、不讲道理的,在朗读狼说的话时,我们就要读出凶狠、霸道的语气,语调要低沉些;而小羊的性格是温和的,在朗读小羊说的话时语气就应柔和些。
三、开展各种形式的朗读活动
朗读能力的提升,需要学生反复实践。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应搭建平台,引导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朗读。我们发现,各种形式的朗读,可以把朗读与评议有机结合:一名学生阅读,所有人评论;也可以教师阅读,学生评论。当然,更多的是朗朗活动比赛:学生比赛朗读;与老师比赛朗读;小组内朗读,小组成员评论等灵活形式,动员学生很好地朗读课文,使朗读课文成为一种学习常态,一种风气。让学生在反复练习中发展语言意识,加强培训,并逐步学习一些断词和断句的技术和方法,科学的抑扬顿挫,在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中提升朗读能力。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应加强学生朗读能力培养。不论你是小学哪个年级,哪个学段,都应该专注于阅读训练。朗读的指导和培训至关重要。有效的阅读指导,使学生从中受到感染,可以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也可以在促进学生的阅读习惯方面发挥良好作用。叶老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必须注意并加强朗读训练。
参考文献:
[1]葛东民,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的有效性分析[J].学周刊,2015年。
[2]郭奕龄,如何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的有效性[J].科普童话,2017年。
[3]聂芸,如何加强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朗读指导[J].考试周刊,2009年。
关键字: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加强
新的课程标准规定:“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从一年级开始,应该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注意培养对朗读的兴趣。”小学生热情活泼,很容易新颖有趣的事物所感染,他们有丰富的感情和表情,甚至有强烈的表达欲望。抓住这些特点,我们可把朗读所需要的东西融合到朗读实践中去,让学生真正达到正确、流利和有感情的朗读的效果。作为小学语文老师,我们应该注意加强朗读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积极采取各种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为此,必须注意对学生的朗读训练。下面,我结合多年实践的小学语文教学,谈谈加强朗读教学的实践策略。
一、让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
朗读是出声的读,与默读不出声的读是相反的。也就是说,朗读就是要大声地读出来。这读出来,就存在这样三个问题,一是是否正确;二是是否流利;三是是否有感情。解决这三个问题,我们就应从学生实际认知和年级特点去进行落实。而阅读教学,作为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实践平台,就需要真正担当起责任来。现实中,我们发现,一些教师为了赶进度,而忽视了学生的读,特别是前几年。这种做法极其错误,违背了“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道理。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阅读教学总得读。”张天若先生说:“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这表明朗读在教学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为了使一篇文章能够使学生正确阅读,要使其流利并不容易,更不用说有感情了,所以我认为正确且流利地朗读是一项长期任务,而且还相当艰巨。作为一线教师,应把这个作为一项“保证项目”,要求每个人都必须做到。为了确保每个学生都是正确和流利的朗读,我们应认真对待这个工作,并要求学生大声朗读:用普通话大声朗读,清晰大声地发音,不要读错字,省略单词,不要添加词,不要更改词、少词、掉词,更不要大声唱词。在课堂上,我尝试为每个学生提供大声朗读的机会,以使他们在朗读时能读得慢一些,更有效果一些。只有持之以恒,我们才能为学生更好的正确的、流利的、有感情的朗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会学生朗读技巧
良好的朗读技巧,是我们取得朗读成功的前提。小学生大多只能随字发音,而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特别是一些语文较差的学生。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应结合教学内容教给学生朗读技巧。关于朗读技巧,例如重音、速度、语调、儿化音等,没有技巧如果只是口头讲解,小学生很难理解。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上结合具体课文,进行逐步指导。并通过示范,让学生从中感悟、习得。
(一)加强词语和句子之间的停顿。低年级的学生在朗读时经常出现唱歌式朗读,即我们常说的唱读现象。这是因为低年级的学生注意分配技巧较差,他们对读写能力的了解不多,并且在忽略词语和词语连接,忽略句子含义的表达的同时,专注于字的发音。教师在教学时应注意这方面的指导。教师可以在适当的时候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朗读,让学生像老师一样练习,跟随老师朗读课文。
(二)掌握音调和速度的变化。学生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他们可以理解文本的含义,但不能正确地用语言表达,因此应该教给他们一些朗读技巧,让学生知道如何在文本中表达停顿、重量、语调等。要求学生随着表达的需要而改变,以提高朗读的表现力,并培养学生对朗读的兴趣。在正常情况下,如果语句描述突然改变,出现着急、焦虑或遇到危险情况的句子,通常读起来语速更快,语调比较仓促。表达喜悦,兴奋和赞美的句子,在朗读时音调略高;描述美丽风景的句子,读起来语调舒缓,柔和而优美;表达悲伤和挫败感的句子,读起来会越来越慢。朗读方法应与特定文本的内容结合在一起,来确定怎样读,才是科学的。例如,《夕阳真美》是一篇描述日落美丽景色的文章。朗读时,音调应柔和、舒缓、读出优美的感觉。而《狼和小羊》一课,狼的性格是凶狠、蛮横、不讲道理的,在朗读狼说的话时,我们就要读出凶狠、霸道的语气,语调要低沉些;而小羊的性格是温和的,在朗读小羊说的话时语气就应柔和些。
三、开展各种形式的朗读活动
朗读能力的提升,需要学生反复实践。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应搭建平台,引导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朗读。我们发现,各种形式的朗读,可以把朗读与评议有机结合:一名学生阅读,所有人评论;也可以教师阅读,学生评论。当然,更多的是朗朗活动比赛:学生比赛朗读;与老师比赛朗读;小组内朗读,小组成员评论等灵活形式,动员学生很好地朗读课文,使朗读课文成为一种学习常态,一种风气。让学生在反复练习中发展语言意识,加强培训,并逐步学习一些断词和断句的技术和方法,科学的抑扬顿挫,在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中提升朗读能力。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应加强学生朗读能力培养。不论你是小学哪个年级,哪个学段,都应该专注于阅读训练。朗读的指导和培训至关重要。有效的阅读指导,使学生从中受到感染,可以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也可以在促进学生的阅读习惯方面发挥良好作用。叶老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必须注意并加强朗读训练。
参考文献:
[1]葛东民,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的有效性分析[J].学周刊,2015年。
[2]郭奕龄,如何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的有效性[J].科普童话,2017年。
[3]聂芸,如何加强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朗读指导[J].考试周刊,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