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谈小学数学分层教学

【作者】 李 茂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思坡镇中心小学校金城校区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数学可以说是小学最重要的一门课程,相对于考试,它设置的目的更多的在于让学生学到一种能力。一种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可以为他们的未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但是,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所以,笔者将就小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与分层教学的一些内容和大家一起谈谈相关的想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能力;分层教学 
  数学学习的重点在于能力的提升,这是毋庸置疑的,重要的是如何去提升这一重要的能力。让学生尤其是小学生学到知识固然重要,但是在这个以能力立身的世界,数学能力才是数学等科目学习的核心本质内容。达到这一目的的方法很多,但是个人认为最重要的是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教学才是上策。每个学生的学习和接受能力都是不同的,这一点就是分层教学的初衷,正所谓因材施教就是这个道理。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数学能力的培养是如何与分层教学联系的。 
  一、规划制定分层次教学的教学目标
  要想实现分层次教学上的成功,首先就要明确教学目标。也就是说,教师课前的备课工作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教学方案。所以,教师要按照新时期素质教育教学的要求,以分层次教学的教育理念为基础,根据学生学识能力和个性特点的不同,确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对不同对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当然对学生的要求也要随之发生变化。因此,对于能力强的学优生,教师要鼓励并引导其多进行深入的探索性的自主学习;对学习能力较差的学困生,对其的要求是能够熟练掌握基本知识和概念,稍有进步时赶超中等学生;对于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鼓励其“翘一下脚”赶上学优生。
  二、学生分层,共同进步
  1.平等对待,
  冰心说过:“世界上没有一朵鲜花不美丽,也没有一个孩子不可爱。”心系学生,公平对待,相信他们的潜力。同时让他们了解自己的现在不能代表将来,激励学生给予勇气,使其正视自己的能力。让他们意识到:只要通过自己的刻苦努力,就能取得优秀的成绩。
  2.合理分组
  详细调查,针对不同基础和思维水平的学生,将他们分成A、B、C(高、中、低)三个层次。在分组时考虑每组的第一名和最后一名的学习能力,差别不能太大。同一个层次学生同桌,并将C层学生穿插到A、B层学生的邻近便于他们交流讨论。选出各层次的组长,由各组的组长收作业。至于各组的人数,视班内学生情况而定。
  3.讲清目的
  分组完成后单独通知每个学生,并做思想工作。让学生了解到这样的安排是为了让他得到更好的发展,让学生从内心之处愿意接受这样的安排,同时让学生明白这只是暂时的分组,经过一个阶段的学习之后,根据自己的表现还可以上升到上一个等级中(A层除外),这样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动力。当然,针对成绩下降的学生需下降一个等级。这样让学生明白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使自己有个好的位置。
  4.互帮互助
  分层完成后,进行“一对一”的帮扶指导,如:A、B层学生自认或教师组合帮扶一名C层学生,被帮扶的学生在做练习题时,遇到不会的问题就可以向他请教。帮扶者在讲解问题的过程中加强了对该知识的掌握,被帮扶者从中收获新知,真可谓两全其美。
  三、教学过程分层
  教学过程分层是课堂教学中最难操作的部分,也是最能体现教师创造性劳动的部分。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说:教师的作用就是如何使每一个学生达到可能高的水平。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层次来设计难度不同的问题,尤其是在设计问题及练习时。例如在教学“周长”这部分知识中,已知长方形的长宽求周长或已知正方形的边长求周长,这类简单题请C层学生解答;已知长方形的周长和宽求长,已知长方形的长及长与宽的关系求周长,这类较复杂的题请A层或B层学生汇报。这样分层设问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练习题设计遵循“低起点,高要求,分层次”的原则,尽量做到全体学生都有适合自己水平的練习。力求使每位学生学有难度,学有所得。
  四、多元训练,将练习分层
  练习是强化知识和技能的有效方式,是数学学习的必要环节,也是体现分层教学差异性设置的一个载体。遵循“保基础,求发展”,不搞“一刀切”的原则,教师可以从巩固知识、检查缺漏、培养能力三方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多层次练习。第一层次基础练习,全班统一要求,重点C类学生,顺利通过模仿练习这一关;第二层次变式练习,要求B类和A类学生掌握,重点指导B类学生,也鼓励C类学生尝试做,作为他们的附加题;第三层次提高练习,具有思考性、开放性和创造性,要求A类学生开动脑筋去实践,也鼓励B类学生勇于挑战,作为他们的附加题。久而久之,正是通过这样的模仿性练习、发展性练习、综合性练习等分层次练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提高,学得扎实而牢固。
  五、分层检测
  检测是一段教学的小结,它有达标检测、矫正强化、反馈和激励功能,在考试中让学生尝试成功的喜悦,试题可将100分的前面的80分左右为基础题,后20分做三个层次进行命题。也可前面的100分为基础题,再加20分的加深题,加深题中主要分两个层次,要求A组同学必做,B组的同学选做几题,C组的同学可做可不做(对于能做到的C组的同学要大力表扬)。提高C组学生的学习兴趣,减轻他们的考试的心理压力,同时又可以提高优等生的上进心,充分地发挥考试的功能。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评价的手段和形式应多样化,应重视过程评价,以定性描述为主,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教师要善于利用评价所提供的大量信息,适时调整和改善教学过程。总之,分层合作教学可以打破以往“一锅端”的教学、评价模式,摒弃一个标准、一张试卷的做法,淡化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让学生的学习得到具有个性化的发展,真正实现素质教育。但“教无定法”,更深层次的研究和探索势必要付出更多的劳动,才能使这种教学方式逐步完善,更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总而言之,分层教学在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教师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要结合实际情况,恰当地采取分层教学法来推进数学学科教学,以此促小学数学教学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