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如何利用思想品德课 加强农村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作者】 沈珈羽

【机构】 四川省剑阁县木马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目前,农村初中生主要是留守儿童。由于长期与父母的隔离导致家庭教育的缺失,隔代教育带来的种种问题正在侵害我们的农村学生。初中学生正在长知识、长身体的重要时期,各方面都不成熟。一方面学生的认知、智力、意志等心理活动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了一定的提高。另一方面,由于人的先天因素不同,生活环境不同,所受的教育环境不同,所从事的实践活动不同,每个人的个性心理必然存在差异。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留守学生正面临严重的心理危机,初中生表现得尤为突出。这些危机具体表现在:
  1、自卑心理大。因为来自农村,很多学生由于受见识、眼界的影响,容易在心理上产生一种自卑心理,行为上也常常表现为孤独、羞怯。同时,由于种种原因,或是基础差,或者学习方法不当,或是因为农村学习条件有限,经过努力后仍然得不到改善,于是责怪自己,怨恨自己,最后破罐破摔以求心理负荷的释放。
  2、承受挫折能力差。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爷爷奶奶的过分宠爱、激烈地学业竞争、学校教育的欠缺,当代初农村中学生都不同程度的心理疾患,抗御挫折的能力比较低,缺少战胜因难的勇力和信心,经受不了批评,遇到挫折不是勇于战胜困难,而是逃避困难,失去信心,甚至遇到挫折后感到压抑、想不开,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
  3、学习习惯不好。中学的学习生活比小学紧张,很多学生不能改变自己的学习习惯,养不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影响了学习效果。
  4、情绪调控能力差。初中学生情绪丰富而强烈,情绪起伏变化大,很不稳定,容易冲动。初中学生往往不善于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
  5、人际交往不适应。现在农村初中学生有少部分是独生子女,在长辈的呵护下成长,部分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偏激、固执,理解和尊重他人的能力差。
  思想品德课第一课就讲认识自我。如何能正确的认识自我,克服自卑?皮格马利翁效应指出:你期望什么,你就会得到什么,你得到的不是你想要的,而是你期待的。只要充满自信的期待,只要相信事情会顺利进行,事情就一定会顺利进行,相反,如果你相信事情会不顺利,结果事情就真的会不顺利。成功的人都会培养出充满自信的态度,相信好的事情一定会发生。只有相信自己行才能真的行,不断的告诉自己能行,最终一定行。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不断壮大自己,最终一定能够成功。教师应该在课堂上要多给学生送去一个信任,在每位学生的心底里种下一颗自信的种子,促使他们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挫折教育始终渗透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充分发掘教材,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奋发向上、积极健康的心理引导。要让学生明白适度的挫折可以产生增力作用,给人以勇气与力量,催人奋进,激励人们不畏困难、奋力前进,去实现目标。要引导青少年意识到挫折甚至可以创造出奇迹,结合教科书让他们明白:古今中外很多出类拔萃、卓有建树的人,都是经历了无数的挫折,在逆境中成才的:屈原被放逐,赋成《离骚》,司马迁重刑著《史记》等等。因此,面对挫折,要充满信心,不悲观、不气馁,要把它看成是磨炼自己意志的机会,主动迎战并力求战胜挫折。
  好的学习习惯意味着成功了一半,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真正的让学生乐学,好学。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主动学习的习惯、及时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习惯、各学科全面发展,不偏科的习惯、预习的习惯、认真听课的习惯、上课主动回答问题的习惯、多思,善问,大胆质疑的习惯、上课记笔记的习惯、课后复习的习惯、及时完成作业的习惯、自觉培养创造性思维的习惯。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总结自己的学习经验,也要善于借鉴他们比较好的学习经验为己所用。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形成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
  初中阶段是人生的花季。学生在拥有五彩缤纷生活的同时,也经历着丰富的情绪变化。如七年级上第一单元第三节的有关情绪的多样性,情绪对人的健康的影响,调节情绪的方法。情绪会带给我们勇气、信心和力量,也会使我们冲动、懦弱、忧郁,甚至做出一些违背道德与法律规范的事情。所以,情绪需要调控,对任何人都一样,对我们情绪多变的青少年来说,则更应如此。?那么如何调控好自己的情绪呢?首先,学会宣泄不良情绪。可以通过哭、喊、倾诉、运动等方式来宣泄自己的不快、不满。适当的宣泄能改变我们的心境,当注意转移过后再来看这些让我们心烦的问题,说不定就会迎刃而解。其次,学会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所谓学会控制,就是在陷入不良情绪时,要主动调动理智这道“闸门”的力量,控制不良情绪。要做到“三思而后行”:一思发怒有无道理,二思发怒后有何后果,三思有没有其它方式可以替代?这样我们就可以变得冷静而情绪稳定了。第三,学会改变。所谓学会改变,就是指改变对引起不良情绪的事物的看法,以改变我们的不良情绪。不良情绪的产生,通常是由于我们只注意到事物的负面或暂时困难的一面。如果换个角度,把注意力集中到事物的正面或光明的一面,我们就会看到解决问题的希望,从而乐观、积极、自信起来。
  由于中学生的人生阅历尚浅,对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对人生的重要作用认识不足,甚至有不正确的认识;对怎样进行人际交往和建立什么样的人际关系认识不清,甚至认识错误。因此,采取各种方式和途径向中学生传授人际交往的知识和技巧,对于培养中学生健康良好的人际交往性格是非常必要的。在思想品德课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以孝为先,培养学生继承中国优良传统的意识;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与人相处的艺术;同学间互相帮助,学会乐于助人。
  农村学生本身所处的环境造就了他们自身的各种特点,当然这些特点不乏优点,如诚实、勇敢、善良等,但是社会快速进步的今天各种新型科技的遍及,也让我们的农村学生无法适应,如何处理好这些矛盾?还需要我们的老师和学生能够共同行动起来,在思品课上的这些教育,能够培养起学生自信、乐观、积极向上的积极心态,最终更能与这个世界接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