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高年级段数学计算正确率
【作者】 钟传分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江安县迎安镇石峰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在数学的学习中,很多学生随着课程的深入,新的概念,新的工具的引入,思维却有所减弱,计算的正确率也逐渐降低,怎样改变这样的现状,提升学生的计算正确率,就成了老师的当务之急。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正确率
在数学的学习中,随着课程的深入,各种新的概念,新的工具逐渐引入,数学的教学内容更加直观,但有很多学生却随着这样的深入,数学思维有所减弱,计算的正确率也逐渐降低,慢慢的失去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怎样改变这样的现状,提升学生的计算正确率,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成了老师的当务之急。
一、培养学生的计算兴趣
学生在掌握计算方法之后,对于枯燥无味的计算,往往会随便应付,造成更多的计算错误。这时,教师可适当开展一些计算竞赛活动,往往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计算的兴趣,达到提高计算准确率的目的。
二、狠抓口算训练,打好计算基础
计算准确性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要知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们只有把基础练扎实了,才能更好地进行复合计算。每天上课前,用3分钟的时间进行练习,采取出示卡片快看快算的形式。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而且能够促进学生注意力、记忆力、创造性思维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教师操作起来也简便易行。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大量事实说明,缺乏认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是学生计算上造成错误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四、加强估算教学,提高计算准确性
新课程教材中,大量加强了学生的估算学习。在计算教学中,也注重了对估算的教学,教给学生一些估算的方法,便于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如计算:4.63×2.25,要求学生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估算:一看因数中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所以该题的计算结果一定是一个四位小数;二看因数接近几,4.63接近5,2.25接近2,所以该题的积应在5×2=10左右。如果计算结果不是四位小数或与10相差很多,则该题肯定有错。当然,估算只能看出明显错误,估算不能代替验算,但如果估算和验算相结合,则会使计算做得又对又快。
五、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1.要培养学生审题的习惯。认真审题就是看清题目的要求,弄清题目的算理、运算顺序。下面举例说明认真审题对提高计算的准确率的重大作用。如在计算624÷6这道算式,如果认真审一下题,判断出商是三位数,商中间的0就不容易漏掉了;又如用递等式计算356-67+23,认真审题便知这题是有加有减的算式,根据运算定律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这样就不会犯先算67+23,再算756-100这样的错误了;用简便方法计算125×48,一审题,细心的同学就会发现125是个特殊的数字,它与8相乘等于1000,而48又刚好可以写成8×6的形式,从而先算125×8,再算1000×6,最后达到简便计算的目的。由上述例子可以看出,认真审题是正确计算的前提。为了使学生能认真审题,提高计算准确率,我们还用顺口溜的形式使学生琅琅上口:
四则计算讲认真,数字符号不抄错,
先审题后再运算,顺序规则不搞错。
法则定律用正确,步步检验不放松,
正确结果从何来,良好习惯是保证。
2.培养学生认真书写与打草稿的习惯。有的学生书写僚草经常把0写得象6或是把6写得象0、不够认真,经常抄错数字或运算符号,从而造成计算错误;而有的学生出错的原因是不打草稿用口算造成的。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要求每个学生要有一本草稿簿,打草稿时要求他们书写工整。我们还经常不定时检查学生的草稿簿,表扬书写工整、准确认真的同学,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打草稿的习惯。
3.培养学生认真检查验算的习惯。要求算式后要先核对再计算,每计算一步要进行检查,做到一步一回头,以免走弯路,浪费时间。而检验大多数学生不是不愿意去验算而是不会,要我们向学生介绍多种检查方法,让他们选折自己喜欢的方法。
保持和发扬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需要我们教师做出长期不懈的努力。教师自己要做好示范和表率,教师的板演,批改作业的字迹、符号,一定要规范、整洁。
六、开展各种形式计算活动比赛,提高学生计算的积极性
计算教学与其它方面内容的教学相比,显得有些枯燥,时间一长,学生难免会出现厌烦。因此,在计算方面的教学,应该开展各种形式的计算比赛活动,提高学生计算的积极性,不至于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我们每学期都会定期开展口算、计算题的闯关比赛,给书写好、用时短、计算准确率高的同学发奖状,以资鼓励,同时还设立设立进步奖,对于计算准确率比上次有所提高的同学也发奖。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与计算的积极性,使他们乐于接受挑战,从而认真的对待计算方面的问题。
七、复查是王道,细心才能不出错
在解答完题目之后,多数学生不会进行检查,从而在考试之后会有一些学生感叹自己马虎,大意,在草稿纸上写对了卷面上却写错了,而这些问题,虽然一时归于粗心,马虎,但是这样的问题如果不去进行解决的话,下次还是会听到这样的感叹。所以在进行教学时,教师应注意去引导学生在做完题目之后进行复查,自己的解答步骤有没有出错,计算的是否是题目中的要求,数字有没有抄错,计算的结果是否有错,在之后讲解时让学生将错误题目进行错题本整理,避免再次出现类似问题。养成复查整理的习惯,对题目进行二次观察,对解答进行二次速推才能发现自己的解答有没有问题,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对这样的习惯进行培养。
总之,计算教学是件任重而道远的事情。虽然现在科学如此发达,有许多问题借助计算机就能解决,但对小学生而言,掌握一定的计算方法,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以及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对他们的一生大有裨益。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正确率
在数学的学习中,随着课程的深入,各种新的概念,新的工具逐渐引入,数学的教学内容更加直观,但有很多学生却随着这样的深入,数学思维有所减弱,计算的正确率也逐渐降低,慢慢的失去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怎样改变这样的现状,提升学生的计算正确率,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成了老师的当务之急。
一、培养学生的计算兴趣
学生在掌握计算方法之后,对于枯燥无味的计算,往往会随便应付,造成更多的计算错误。这时,教师可适当开展一些计算竞赛活动,往往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计算的兴趣,达到提高计算准确率的目的。
二、狠抓口算训练,打好计算基础
计算准确性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要知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们只有把基础练扎实了,才能更好地进行复合计算。每天上课前,用3分钟的时间进行练习,采取出示卡片快看快算的形式。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而且能够促进学生注意力、记忆力、创造性思维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教师操作起来也简便易行。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大量事实说明,缺乏认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是学生计算上造成错误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四、加强估算教学,提高计算准确性
新课程教材中,大量加强了学生的估算学习。在计算教学中,也注重了对估算的教学,教给学生一些估算的方法,便于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如计算:4.63×2.25,要求学生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估算:一看因数中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所以该题的计算结果一定是一个四位小数;二看因数接近几,4.63接近5,2.25接近2,所以该题的积应在5×2=10左右。如果计算结果不是四位小数或与10相差很多,则该题肯定有错。当然,估算只能看出明显错误,估算不能代替验算,但如果估算和验算相结合,则会使计算做得又对又快。
五、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1.要培养学生审题的习惯。认真审题就是看清题目的要求,弄清题目的算理、运算顺序。下面举例说明认真审题对提高计算的准确率的重大作用。如在计算624÷6这道算式,如果认真审一下题,判断出商是三位数,商中间的0就不容易漏掉了;又如用递等式计算356-67+23,认真审题便知这题是有加有减的算式,根据运算定律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这样就不会犯先算67+23,再算756-100这样的错误了;用简便方法计算125×48,一审题,细心的同学就会发现125是个特殊的数字,它与8相乘等于1000,而48又刚好可以写成8×6的形式,从而先算125×8,再算1000×6,最后达到简便计算的目的。由上述例子可以看出,认真审题是正确计算的前提。为了使学生能认真审题,提高计算准确率,我们还用顺口溜的形式使学生琅琅上口:
四则计算讲认真,数字符号不抄错,
先审题后再运算,顺序规则不搞错。
法则定律用正确,步步检验不放松,
正确结果从何来,良好习惯是保证。
2.培养学生认真书写与打草稿的习惯。有的学生书写僚草经常把0写得象6或是把6写得象0、不够认真,经常抄错数字或运算符号,从而造成计算错误;而有的学生出错的原因是不打草稿用口算造成的。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要求每个学生要有一本草稿簿,打草稿时要求他们书写工整。我们还经常不定时检查学生的草稿簿,表扬书写工整、准确认真的同学,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打草稿的习惯。
3.培养学生认真检查验算的习惯。要求算式后要先核对再计算,每计算一步要进行检查,做到一步一回头,以免走弯路,浪费时间。而检验大多数学生不是不愿意去验算而是不会,要我们向学生介绍多种检查方法,让他们选折自己喜欢的方法。
保持和发扬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需要我们教师做出长期不懈的努力。教师自己要做好示范和表率,教师的板演,批改作业的字迹、符号,一定要规范、整洁。
六、开展各种形式计算活动比赛,提高学生计算的积极性
计算教学与其它方面内容的教学相比,显得有些枯燥,时间一长,学生难免会出现厌烦。因此,在计算方面的教学,应该开展各种形式的计算比赛活动,提高学生计算的积极性,不至于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我们每学期都会定期开展口算、计算题的闯关比赛,给书写好、用时短、计算准确率高的同学发奖状,以资鼓励,同时还设立设立进步奖,对于计算准确率比上次有所提高的同学也发奖。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与计算的积极性,使他们乐于接受挑战,从而认真的对待计算方面的问题。
七、复查是王道,细心才能不出错
在解答完题目之后,多数学生不会进行检查,从而在考试之后会有一些学生感叹自己马虎,大意,在草稿纸上写对了卷面上却写错了,而这些问题,虽然一时归于粗心,马虎,但是这样的问题如果不去进行解决的话,下次还是会听到这样的感叹。所以在进行教学时,教师应注意去引导学生在做完题目之后进行复查,自己的解答步骤有没有出错,计算的是否是题目中的要求,数字有没有抄错,计算的结果是否有错,在之后讲解时让学生将错误题目进行错题本整理,避免再次出现类似问题。养成复查整理的习惯,对题目进行二次观察,对解答进行二次速推才能发现自己的解答有没有问题,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对这样的习惯进行培养。
总之,计算教学是件任重而道远的事情。虽然现在科学如此发达,有许多问题借助计算机就能解决,但对小学生而言,掌握一定的计算方法,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以及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对他们的一生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