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析如何提高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 庄虔升

【机构】 山东省诸城市舜王街道舜王初中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课堂教学改革是新课程改革实施的基本形式。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改进教学方法,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基本途径,是继续深入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动力,是课堂教学的最终目标。如何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体育课堂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本文就结合自己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关键词: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现代的有效教学比传统的有效教学更注重社会性,更体现个体的主体价值。所谓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是对预期目标的圆满完成。体育健康课堂有效性应表现为课堂学生参与积极性高、学习收获明显;教师上课轻松,组织有条理;器材和场地利用率高,无资源浪费。换句话说,教师在相对轻松的工作状态下,使学生在相对宽松的学习氛围下,能充分利用所有场地与器材获得最大的收获,因此,要增强学习的兴趣和端正学习态度,提升课堂的有效性。 
  一、教师主动参与,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指一个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及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人认识需要的情绪表现,反映了人对客观事物的选择性态度。兴趣是需要的一种表现方式,人们的兴趣往往与他们的直接或间接需要有关。一个人对某种事物感兴趣,就会产生接近这种事物的倾向,并积极参与有关活动,表现出乐此不疲的极大热情。
  体育课的特点是不停学习与不停的实践的反复循环,老师一味的口令指挥学生进行学练久久之我们的课堂教学就会使学生失去兴趣。教学实践给我的体会是老师的主动参与会极大地带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从而也会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程度。教师的适时参与、有目的的有声引导,会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课堂教学效率。因此,笔者认为教师在一定是环境下要放下架子、勇敢地投入到学生的练习中去,用行动去感染学生,带动学生。我们也可以在实心球的教学中老师和学生比谁抛的远、素质课上比谁跳绳跳的多、篮球课上的三对三或是罚篮(定点投篮)等,只要有老师参与的项目学生都会表现出极高的参与热情。 
  二、整合器材(场地),大胆创新,提高学生学习有效性
  场地和器材对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也有作用,随着学生的发展体育场地和器材的不断丰富,现在我们的体育课内容丰富起来了。学生对场地、器材有了兴趣,必然会提高学习的有效性。一批新型的器材填补了学生体育器材的空白,如,飞盘、轮滑等,同时器材的改进也提高学生学习有效性,如,软式排球。同时在原有的条件下也可以通过改变利用方式和手段提高利用率和学习有效性,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三、改革单一的教学组织形式 
  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将集体教学,分组教学和个别教学有机的统一起来,促进中学生身体素质和技能大面积提高。 
  1、分层次分段教学。体育实践课通常在操场上进行,具有的空间大,外界的干扰素多的特点,而体育教学只有组织得十分严密,教学方法灵活多变,场地器材布置合理,才能保证体育教学任务的完成。在教学中应根据不同的学生的不同身体素质和运动水平基础,制定不同的教学要求,施以不同的教学手段。如根据不同的体能情况授课有助于区别对待,又有一定的灵活行。分组可以是固定的,即某一节或某个单元,始终按体能分组形式组织教学,有时可以是临时的,可根据教材,课的类型,随时进行分组。
  2、按技术分组教学。根据学生对某一技术的达标程度进行分组。分组教学从学生掌握动作的情况考虑,具有灵活性,实效性,针对性,但又有一定的局限性。它适合于复习课的教学,对技术要求不高的教材授课和身体素质训练等不适用。
  3、按性别分组教学。性别差异是学生在体育中表现出来的最明显的差异。男生在速度,灵敏性,力量上占优势,而女生在柔韧,协调性方面占优势,男生积极,灵活反应快,但是自控能力差,女生细致,好静自控能力强,但是惰性大,怕累。针对这些情况可以采取以下措施:A将男女方程两组,明确各组的目标,有区别的进行练习。B在分组练习的基础上,公开各组的标准。让男生集中精力,勇于超越;让女生认识到自己的差距,赶超男生,确立自信心。C男生组和女生组开展小型多样的竞赛,以促进男女生练习质量的进一步提高。还可考虑到学生性别间生理和心理的差别,如中学选修内容教学中男生选择武术足球手球等,女生选择羽毛球,健美操,艺术操等。
  四、实施分层教学 
  1、学生分层。对教学对象的层次划分主要是依据他(她)们的技术、技能水平以及接受知识的能力进行分层,同时也考虑心理发展需要。主要采用教师指令分层法(根据学生的体质状况和个性特征,把学生分成相应的练习小组,分别在不同的地点进行不同难度要求的练习,达到目标者上升一个层次,未达目标者下降一个层次。)和学生选择分层法(学生根据自己的体质能力和技术水平自己选择练习项目和难度,升降同上)。在教学前通过问卷调查、查看有关学生体育档案资料以及咨询相关班主任的途径进行学生学习态度、兴趣爱好、学习习惯的情况的了解,目的使分层更加合理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对层次的称呼上采用隐性法,即:名号暗层。 
  2、教学目标分层。对教学目标的分层设置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前期工作,是决定教学活动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具体的做法是教学目标层次划也是采用“名号暗层”的隐性方法,这样做既可以避免学生一些潜在心理因素的作用,又保证了学生的自尊心不受伤害。同时又根据学生的层次不是静止的、变化的可变的观念对学生技能和掌握知识的水平定期的检测,对各层次学生进行小规模的调整,以激励学生向更高层次递进。 
  参考文献:
  [1]毛振明,吴键,马铮;体育教学模式论[J]. 体育科学. 1998(06)
  [2]邵伟德,王恬;体育教学模式的分类与选用策略研究[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4(07) 
  [3] 王达明,曾强毅,王礼龙;生活体育教学模式探索[J]. 四川体育科学. 20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