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让数学思想方法成为培养学生能力的有效抓手
【作者】 陈朝美
【机构】 四川省会东县铅锌镇中心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课堂的精华灵魂,是变数学知识为创新实践能力的重要指导思想,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应把此作为有效抓手,让学生在感悟思想方法中形成实践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想方法;渗透;能力;培养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课堂的精华灵魂,是新课标“四基”目标中的一种重要维度,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等重要。而在“教以应试”取向指导下的传统课堂,大多只注重学生应试能力,忽视学生作为一个人所需要的基本思想与方法的教育,导致学生只能纸上作答,而无应用意识和创新能力。要知道,数学思想方法作为数学的精髓,在培养学生理性思维和创新实践能力中占有重要地位,发挥着数学其他知识不可比拟的作用。因此,作为一线教师,把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让学生成数学思想方法的感悟中内化为自我的一种实践意识和方法,从而促进学生自我能力的形成与提升。
在全面践行新课标,推进新课改的今天,我们要使学生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方面同步发展,就需要我们加强数学思想方法教育,让学生在感悟中理解,并指导自我数学实践,形成创新能力。教育学研究告诉我们,数学思想方法是学生形成良好认知结构的纽带,是由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是培养学生数学意识(观念)、形成优良思维素质的关键。由此可以看出,让学生在感悟数学思想方法中获得能力培养,既有极强的教学意义,也有可行之策。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应把此作为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重要抓手。
一、渗透对应思想方法,让学生在感悟中培养分析理解能力
对应思想在小学数学中较为常见,在各个年级教材上都有其呈现平台。所谓对应思想,就是在两个事物之间建立起来的一种关系(或者说某种规律),即对应关系,从而揭示事物之间的联系。在数学教材中,主要利用虚线、实线、箭头、计数器等图形将元素与元素、实物与实物、数与算式、量与量联系起来,渗透对应思想。教学时,我们应抓住这些对应关系,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类推等数学活动,有目的、有计划地渗透对应思想,让学生在直观感知中感悟,提高学生分析、理解,正确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这样的问题解决题目:“买3个排球和4个足球需要540元,买3个排球和6个足球需要720元,买一个排球和一个足球需要多少元?”时,这是一个复杂的数学问题,我们应引导学生运用对应思想去解决,要求他们把这些条件化成对应表格,如
引导学生观察列表中的数据,他们就会发现,多两个足球就多180元,说明,足球的单价就是90元,从而就较复杂的数学问题变为简谱,隐蔽的条件就直观明了了,起到了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效果。
二、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方法,让学生在感悟中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数形结合思想方法,在数学中有着非常广泛应用,是我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常用到的思想与方法。所以,在数学教学中,随处可见其影子。而作为教师,我们也应将其贯彻始终,让学生把抽象思维与形象直观联系起来,从而达到既解决问题又发展形象思维的目的。我们知道,数和形是数学中的两大支柱,其关系密切,且相互依存、相互渗透。正如华罗庚所说:“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因此,教学时,我们应培养学生这种联系与转化意识,遇到复杂的数量关系和抽象的数学概念时,要转化成图形、图像等方式,使之形象、直观,即“以形助数”;同样,遇到复杂的几何形体时,应将之与数量关系、公式、法则等联系起来,转化为简单的数量关系,即“以数解形”。例如,在解决“一个长方形长增加15分米,或宽增加12分米,面积都增加60平方分米,原来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这样的复杂题目时,就应要求学生动手画图,把题目中数量关系转化为图形,借用面积图来分析题意,从而就能直观,简捷地找到其问题的实质,起到化抽象为直观的作用,发展了学生动手操作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三、渗透转化思想方法,让学生在感悟中培养发散应变能力
曹冲称象是我国几乎是妇孺皆知的故事,曹冲之所以称出大象之重,其就是采用了转化思想,通过将“大”转化为“小”,将“大象”转化为“石头”的方法,从而得出大象重量的答案。在数学教学中,转化思想也是一种应用较为广泛的思想,贯彻了教材始终,上文中的数形结合其实就是一种转化,与之不同的是其强调将一种思维形式转变成另一种思维形式的数学思想,具有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化曲为直、化抽象为直观、化生疏为熟悉、化未知为已知等作用。加强教学渗透,让学生感悟习得,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更利于培养学生发散应变能力,对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具有重要影响。在小学数学中,用到转化思想方法的地方很多,如面积计算中大多都是通过转化为已知学过的方法来进行的,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转化为长方形求得的;圆的面积是转化为长方形的面积求得的;小数乘法、小数除法转化为整数乘法、整数除法;分数除法是转化为分数乘法来计算的;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转化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作为一线教师,在教学这些知识内容时,我们一定要强调这种思想方法的渗透,让学生从中形成思想,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要灵活应变,从另一个角度来寻找化解之策。
数学思想方法是一条隐性的线,贯穿于整个教材之中。作为一线教师,要挥舞着挖掘的锄头,把潜隐于知识背后的思想方法“暴光”于学生视野,让学生在获得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还收获思想与方法,这不仅于他们形成一种解题思维,更能促进他们创新实践能力的形成。这是比知识更重要的东西,作为一线教师,千万不可忽视。
参考文献:
[1]付闪闪,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与应用[J].考试周刊,2013年。
[2]陈芳芳,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与应用探究[J].新课程,2018年。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想方法;渗透;能力;培养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课堂的精华灵魂,是新课标“四基”目标中的一种重要维度,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等重要。而在“教以应试”取向指导下的传统课堂,大多只注重学生应试能力,忽视学生作为一个人所需要的基本思想与方法的教育,导致学生只能纸上作答,而无应用意识和创新能力。要知道,数学思想方法作为数学的精髓,在培养学生理性思维和创新实践能力中占有重要地位,发挥着数学其他知识不可比拟的作用。因此,作为一线教师,把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让学生成数学思想方法的感悟中内化为自我的一种实践意识和方法,从而促进学生自我能力的形成与提升。
在全面践行新课标,推进新课改的今天,我们要使学生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方面同步发展,就需要我们加强数学思想方法教育,让学生在感悟中理解,并指导自我数学实践,形成创新能力。教育学研究告诉我们,数学思想方法是学生形成良好认知结构的纽带,是由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是培养学生数学意识(观念)、形成优良思维素质的关键。由此可以看出,让学生在感悟数学思想方法中获得能力培养,既有极强的教学意义,也有可行之策。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应把此作为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重要抓手。
一、渗透对应思想方法,让学生在感悟中培养分析理解能力
对应思想在小学数学中较为常见,在各个年级教材上都有其呈现平台。所谓对应思想,就是在两个事物之间建立起来的一种关系(或者说某种规律),即对应关系,从而揭示事物之间的联系。在数学教材中,主要利用虚线、实线、箭头、计数器等图形将元素与元素、实物与实物、数与算式、量与量联系起来,渗透对应思想。教学时,我们应抓住这些对应关系,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类推等数学活动,有目的、有计划地渗透对应思想,让学生在直观感知中感悟,提高学生分析、理解,正确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这样的问题解决题目:“买3个排球和4个足球需要540元,买3个排球和6个足球需要720元,买一个排球和一个足球需要多少元?”时,这是一个复杂的数学问题,我们应引导学生运用对应思想去解决,要求他们把这些条件化成对应表格,如
引导学生观察列表中的数据,他们就会发现,多两个足球就多180元,说明,足球的单价就是90元,从而就较复杂的数学问题变为简谱,隐蔽的条件就直观明了了,起到了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效果。
二、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方法,让学生在感悟中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数形结合思想方法,在数学中有着非常广泛应用,是我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常用到的思想与方法。所以,在数学教学中,随处可见其影子。而作为教师,我们也应将其贯彻始终,让学生把抽象思维与形象直观联系起来,从而达到既解决问题又发展形象思维的目的。我们知道,数和形是数学中的两大支柱,其关系密切,且相互依存、相互渗透。正如华罗庚所说:“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因此,教学时,我们应培养学生这种联系与转化意识,遇到复杂的数量关系和抽象的数学概念时,要转化成图形、图像等方式,使之形象、直观,即“以形助数”;同样,遇到复杂的几何形体时,应将之与数量关系、公式、法则等联系起来,转化为简单的数量关系,即“以数解形”。例如,在解决“一个长方形长增加15分米,或宽增加12分米,面积都增加60平方分米,原来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这样的复杂题目时,就应要求学生动手画图,把题目中数量关系转化为图形,借用面积图来分析题意,从而就能直观,简捷地找到其问题的实质,起到化抽象为直观的作用,发展了学生动手操作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三、渗透转化思想方法,让学生在感悟中培养发散应变能力
曹冲称象是我国几乎是妇孺皆知的故事,曹冲之所以称出大象之重,其就是采用了转化思想,通过将“大”转化为“小”,将“大象”转化为“石头”的方法,从而得出大象重量的答案。在数学教学中,转化思想也是一种应用较为广泛的思想,贯彻了教材始终,上文中的数形结合其实就是一种转化,与之不同的是其强调将一种思维形式转变成另一种思维形式的数学思想,具有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化曲为直、化抽象为直观、化生疏为熟悉、化未知为已知等作用。加强教学渗透,让学生感悟习得,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更利于培养学生发散应变能力,对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具有重要影响。在小学数学中,用到转化思想方法的地方很多,如面积计算中大多都是通过转化为已知学过的方法来进行的,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转化为长方形求得的;圆的面积是转化为长方形的面积求得的;小数乘法、小数除法转化为整数乘法、整数除法;分数除法是转化为分数乘法来计算的;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转化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作为一线教师,在教学这些知识内容时,我们一定要强调这种思想方法的渗透,让学生从中形成思想,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要灵活应变,从另一个角度来寻找化解之策。
数学思想方法是一条隐性的线,贯穿于整个教材之中。作为一线教师,要挥舞着挖掘的锄头,把潜隐于知识背后的思想方法“暴光”于学生视野,让学生在获得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还收获思想与方法,这不仅于他们形成一种解题思维,更能促进他们创新实践能力的形成。这是比知识更重要的东西,作为一线教师,千万不可忽视。
参考文献:
[1]付闪闪,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与应用[J].考试周刊,2013年。
[2]陈芳芳,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与应用探究[J].新课程,201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