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小学生美术科课堂笔记习惯培养策略
【作者】 李 静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双谊镇小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美术作为一门艺术,它具有广泛的范畴,而且还在不断地向外扩展。与此同时,美术作为一门艺术学科,也从各个方面展示着它独特的作用。从美术学科具有的五大核心素养: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来看,美术学科以其特有的魅力已经渗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由此看来美术学科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课堂笔记习惯培养也尤为重要。从图像识读这一核心素养来看,美术学科对课堂笔记这一领域也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美术;习惯;培养;课堂笔记
课堂笔记指学生在听课过程中,在理解的基础上,自觉用书写工具,在特定的纸面上有选择、有提炼、快速而准确地记录获得的重点、难点、疑点、观点、思想、方法等的行为过程,是融合师生课堂智慧和思想的重要工具之一。其行为所形成的作品往往叫课堂笔记,它能将动态的课堂过程变为静态的课堂片段永入保存,所以它是学生课后复习和消化的重要资料,是学生学习中不可或缺的技能和习惯。
美术作为一门艺术,它具有广泛的范畴,而且还在不断地向外扩展。无论在内容上、形式上都体现着时代性、基础性,展示着视觉的艺术,让人感受到艺术的魅力。与此同时,美术作为一门艺术学科,也从各个方面展示着它独特的作用。美术学科具有五大核心素养: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然而面对美术这样一门技能性的学科,课堂笔记是否与之不匹呢?答案是否定的。要知道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必要记下一些课堂的重要片段。
学生在课堂上写笔记的习惯,通过平时的观察和调查发现:小学生听课写笔记的学生不多,有的想写,但不知如何写;有的把老师讲的,字字不落的记录下来,导致笔记重难点分不清;还有的是一个字都不写,注意力不集中,搞小动作或走神。到期末复习时,有的书上干干净净,一点笔记也没有;有的笔记多,但分不清重难点,也无从下手。由此可见,很多小学生没有学会写课堂笔记。思及现状,美术学科应当在课堂上提笔记写,以提起学生课堂笔记的习惯。那么美术课堂该如何培养学生记课堂笔记的习惯呢?
一、做好榜样,提高认识
杜甫在《春夜喜雨》中告诉我们“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不错的,想要带动学生记笔记,作为教师就要经常在课堂上说记笔记的好处,还可以展示自己在课本上的笔记。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中认识到它的好处并学习记录。记课堂笔记的好处有很多,比如:首先能让学生在记笔记的过程中将重点内容经过自己大脑的梳理进行再加工。这样有利于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其次记课堂笔记也是一种创新,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可以调动学生的眼、耳、脑、手等感官一起活动,学生在活动中思考,在活动中理解,在活动中创新,这样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分析力、概括力以及创新能力。最后记课堂笔记能将动态的课堂过程变为静态的课堂片段永入保存,它是学生课后复习和消化的重要资料,如等到遗忘时拿出课堂笔记进行复习,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讲究方法,“授之以渔”
学生要在课堂上记好笔记,教师必须要交给方法。教师在课堂上一味的提记笔记的好处,而不交给方法,同样不得达到目的,无法养成习惯。总所周知“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渔。”
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中的图像识读是能以联系、比较的方法进行整体观看,感受图像的造型、色彩、材质、肌理和空间等形式特征;能以阅读、搜索、思考和讨论等方式,识别与解读图像的内涵和意义;能从维度、材料、技法、风格及发展脉络等方面识别图像的类别;知道图像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作用与价值,辨析和解读现实生活中的视觉文化现象和信息。由此来看,在课堂上,应注意教会学生识别图像及特殊文字,以此来教会学生记录课堂笔记。
教授课堂笔记应注意以下四点:一是教会学生运用特殊符号做标记在课本上记笔记时,波浪线、横线勾画句子是最常见的一种,也可以用一些特殊的符号在词语下做标记;二是教会学生批注和总结,注意语言简明扼要;三是教会学生让知识相互联系,把相似或相关的内容联系起来,形成系统知识体系;四是教会学生做好区分,对所有的知识点有所区分,对已经掌握的内容删除标记或对还需要进一步复习的内容做着重标记。
三、走进学生,查看指导
在课堂上,教师要注意查看,走进学生里面,眼睛紧随学生,查看学生的课堂笔记,对来不及记录或者记录方式不对的学生予于单独指点。这样学生就能在课堂中感受到教师对课堂笔记的重视,从而跟着重视课堂笔记,严格要求自己记课堂笔记,增加记课堂笔记的动力。实践证明,只有教师亲临学生,锲而不舍地坚持检查,坚持督促,学生记课堂笔记的良好习惯才会养成。
四、多样激趣,示范展示
习惯的形成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7天左右。此阶段的特征是“刻意,不自然”。第二阶段,7-21天左右。此阶段的特征是“刻意,自然”。第三阶段,21-90天左右。此阶段的特征是“不经意,自然”。良好习惯的培养有科学的教育方法,需要按照其规律来做才会见效。而习惯的培养也建立在兴趣的基础上,所以我觉得想培养习惯必先激发兴趣。在课堂笔记方面如何激发兴趣呢?首先组织学生搜集关于写课堂笔记的名人名言及故事,了解传统的写课堂笔记的方法与途径。其次开展特色活动,提高学生写课堂笔记的创新性、有效性。如:开展课堂笔记展评(分小组、班级、学校)、演讲比赛、故事会等活动。这样以各种活动来激发学生记课堂笔记的兴趣。除此之外有人说过:“好人的榜样是看得见的哲理。”榜样具有良好的感召力。因此,教师首先要确立榜样,树立样板,把课堂笔记记得好的学生挑选一两个作为榜样,在全班乃至全校进行宣传,让其他学生仿效样板,仿效榜样记课堂笔记,这样进行激励示范,其他的学生肯定会受到启发,这两个榜样也受到鼓励。
五、图文并茂,开图创新
根据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中的图像识读,我们会发现,美术学科不仅应该在自身课堂上实现课堂笔记习惯的培养,而且应该利用其美术学科的技能性辅助其他学科的笔记创新。可以融入简笔画于课堂笔记,简洁而又突出,又能清晰而有趣的指导后期复习,使复习这种复杂又枯燥的过程变得简单而有趣。
总之,学生记课堂笔记不仅只是在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而应该贯穿于课堂教学的每一门课程。这样才能培养出良好的习惯,而且美术学科应该充分发挥其技能型,让课堂笔记变得图文并茂,简单而又趣味性。
参考文献:
[1]《美术新课程标准》
[2]尹少淳,《尹少淳谈美术教育》.人民美术出版社,2016
[3]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关键词:美术;习惯;培养;课堂笔记
课堂笔记指学生在听课过程中,在理解的基础上,自觉用书写工具,在特定的纸面上有选择、有提炼、快速而准确地记录获得的重点、难点、疑点、观点、思想、方法等的行为过程,是融合师生课堂智慧和思想的重要工具之一。其行为所形成的作品往往叫课堂笔记,它能将动态的课堂过程变为静态的课堂片段永入保存,所以它是学生课后复习和消化的重要资料,是学生学习中不可或缺的技能和习惯。
美术作为一门艺术,它具有广泛的范畴,而且还在不断地向外扩展。无论在内容上、形式上都体现着时代性、基础性,展示着视觉的艺术,让人感受到艺术的魅力。与此同时,美术作为一门艺术学科,也从各个方面展示着它独特的作用。美术学科具有五大核心素养: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然而面对美术这样一门技能性的学科,课堂笔记是否与之不匹呢?答案是否定的。要知道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必要记下一些课堂的重要片段。
学生在课堂上写笔记的习惯,通过平时的观察和调查发现:小学生听课写笔记的学生不多,有的想写,但不知如何写;有的把老师讲的,字字不落的记录下来,导致笔记重难点分不清;还有的是一个字都不写,注意力不集中,搞小动作或走神。到期末复习时,有的书上干干净净,一点笔记也没有;有的笔记多,但分不清重难点,也无从下手。由此可见,很多小学生没有学会写课堂笔记。思及现状,美术学科应当在课堂上提笔记写,以提起学生课堂笔记的习惯。那么美术课堂该如何培养学生记课堂笔记的习惯呢?
一、做好榜样,提高认识
杜甫在《春夜喜雨》中告诉我们“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不错的,想要带动学生记笔记,作为教师就要经常在课堂上说记笔记的好处,还可以展示自己在课本上的笔记。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中认识到它的好处并学习记录。记课堂笔记的好处有很多,比如:首先能让学生在记笔记的过程中将重点内容经过自己大脑的梳理进行再加工。这样有利于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其次记课堂笔记也是一种创新,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可以调动学生的眼、耳、脑、手等感官一起活动,学生在活动中思考,在活动中理解,在活动中创新,这样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分析力、概括力以及创新能力。最后记课堂笔记能将动态的课堂过程变为静态的课堂片段永入保存,它是学生课后复习和消化的重要资料,如等到遗忘时拿出课堂笔记进行复习,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讲究方法,“授之以渔”
学生要在课堂上记好笔记,教师必须要交给方法。教师在课堂上一味的提记笔记的好处,而不交给方法,同样不得达到目的,无法养成习惯。总所周知“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渔。”
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中的图像识读是能以联系、比较的方法进行整体观看,感受图像的造型、色彩、材质、肌理和空间等形式特征;能以阅读、搜索、思考和讨论等方式,识别与解读图像的内涵和意义;能从维度、材料、技法、风格及发展脉络等方面识别图像的类别;知道图像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作用与价值,辨析和解读现实生活中的视觉文化现象和信息。由此来看,在课堂上,应注意教会学生识别图像及特殊文字,以此来教会学生记录课堂笔记。
教授课堂笔记应注意以下四点:一是教会学生运用特殊符号做标记在课本上记笔记时,波浪线、横线勾画句子是最常见的一种,也可以用一些特殊的符号在词语下做标记;二是教会学生批注和总结,注意语言简明扼要;三是教会学生让知识相互联系,把相似或相关的内容联系起来,形成系统知识体系;四是教会学生做好区分,对所有的知识点有所区分,对已经掌握的内容删除标记或对还需要进一步复习的内容做着重标记。
三、走进学生,查看指导
在课堂上,教师要注意查看,走进学生里面,眼睛紧随学生,查看学生的课堂笔记,对来不及记录或者记录方式不对的学生予于单独指点。这样学生就能在课堂中感受到教师对课堂笔记的重视,从而跟着重视课堂笔记,严格要求自己记课堂笔记,增加记课堂笔记的动力。实践证明,只有教师亲临学生,锲而不舍地坚持检查,坚持督促,学生记课堂笔记的良好习惯才会养成。
四、多样激趣,示范展示
习惯的形成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7天左右。此阶段的特征是“刻意,不自然”。第二阶段,7-21天左右。此阶段的特征是“刻意,自然”。第三阶段,21-90天左右。此阶段的特征是“不经意,自然”。良好习惯的培养有科学的教育方法,需要按照其规律来做才会见效。而习惯的培养也建立在兴趣的基础上,所以我觉得想培养习惯必先激发兴趣。在课堂笔记方面如何激发兴趣呢?首先组织学生搜集关于写课堂笔记的名人名言及故事,了解传统的写课堂笔记的方法与途径。其次开展特色活动,提高学生写课堂笔记的创新性、有效性。如:开展课堂笔记展评(分小组、班级、学校)、演讲比赛、故事会等活动。这样以各种活动来激发学生记课堂笔记的兴趣。除此之外有人说过:“好人的榜样是看得见的哲理。”榜样具有良好的感召力。因此,教师首先要确立榜样,树立样板,把课堂笔记记得好的学生挑选一两个作为榜样,在全班乃至全校进行宣传,让其他学生仿效样板,仿效榜样记课堂笔记,这样进行激励示范,其他的学生肯定会受到启发,这两个榜样也受到鼓励。
五、图文并茂,开图创新
根据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中的图像识读,我们会发现,美术学科不仅应该在自身课堂上实现课堂笔记习惯的培养,而且应该利用其美术学科的技能性辅助其他学科的笔记创新。可以融入简笔画于课堂笔记,简洁而又突出,又能清晰而有趣的指导后期复习,使复习这种复杂又枯燥的过程变得简单而有趣。
总之,学生记课堂笔记不仅只是在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而应该贯穿于课堂教学的每一门课程。这样才能培养出良好的习惯,而且美术学科应该充分发挥其技能型,让课堂笔记变得图文并茂,简单而又趣味性。
参考文献:
[1]《美术新课程标准》
[2]尹少淳,《尹少淳谈美术教育》.人民美术出版社,2016
[3]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