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职前幼师教育口语运用技能的培养研究
【作者】 孙晓京
【机构】 广西梧州农业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幼儿教师“教育口语”,是指“幼儿教师在幼儿园的日常生活及各种活动中,对幼儿进行思想品德、行为规范等教育时所使用的具有说服力、感染力的工作用语。”(《幼儿教师口语》人民教育出版社),具体指教师对幼儿的指导、表扬、批评、劝慰、激励、说服等语言。幼师良好的教育口语运用能力对幼儿行为习惯、思想品质、人际交往能力等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对教育成效起着决定性作用。
关键词:幼师教育;口语;基本要领;培养策略
一、幼儿教师教育语言的基本要领
幼儿教师教育口语具有很强的专业特性,是针对幼儿心理特征与认知特点所使用的职业语言,不仅要遵循教师职业口语的一般规律,还要符合幼儿教育的特殊要求。在对幼师生的教育口语教学中,让学生明确在与幼儿的沟通中,应使用符合幼儿年龄特征、充满幼儿情趣的表述方式,以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
(一)语言表述“趣味性”
幼儿的思维方式主要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具有“泛灵论”心理特征,认为“万物皆有灵,万物皆有情”,将万物“拟人化”,将人“拟物化”的思维方式普遍存在。因而,与幼儿的有效沟通,其表述方式和手法要求直观、形象、具体,幼儿教师应多采用比喻、拟人、对比等修辞手法进行教育。
案例:幼儿总是放大水洗手,提醒多次效果不佳,教师教给幼儿两个短句,效果明显,做到用“小水”洗手:
哗啦哗啦,水龙头哭了。
稀里稀里,水龙头笑了。
两个短句简洁明了、对仗工整、充满童趣,用拟声词使流水生动具体、可闻可感,用“哭了”“笑了”将“水龙头”拟人化,赋予人的情感,同时用一“哭”一“笑”对比的手法,让幼儿印象更加深刻,从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用具体形象化的教育语言来调动幼儿的感官,激发幼儿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并富于情感,使幼儿易于接受、乐于接受。
(二)教育情境“游戏性”
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决定了“游戏”是幼儿园的主要活动。游戏能自然有效地使幼儿吸收潜藏在游戏之中的教育内容,幼儿在游戏中寻找自己,证实自己,发展自己。幼儿教师应随时随地将教育情境变成游戏,尤其要将自己的“教师”角色变为幼儿的“游伴”,将教育活动变为幼儿的玩乐与自觉行为。
案例:整队的过程中,幼儿不能自觉地挺拔站立,有的幼儿会有各种小动作。教师说:“老师看看哪棵小树最健康?风吹来了,一动也不动。”看到还有幼儿没站好,教师接着说:“啄木鸟医生来啦,哪个小树身上长了小虫子?我要啄这些小树身上的虫子啦。”教师在不挺拔站立的幼儿身上,用手做出“啄”虫的样子。
教师首先用鲜明形象的比喻引导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再进一步用游戏化的情境,以扮演游戏中某一角色的方式,纠正幼儿的行为偏差,寓教于乐。通过角色扮演,教师适时进入到幼儿的自主活动中予以引导,纠正其行为,是行之有效的教育策略。
(三)引导过程“渐进性”
幼儿的思维方式相对直接、单向,对事态的发展与结果缺乏前瞻性,主要以自我喜好与意愿作为行动指引。因此,在幼儿园实际工作中,需要教师运用恰当的教育口语及教育策略来处理“突发事件”。教师首先以民主性的原则,站在幼儿的角度,再运用教育智慧,循序渐进地加以引导并解决问题。
案例:小明爬上了高高的运动铁梯,教师看见了,温和地说:“小明,上面好玩吗?小明真是个勇敢的孩子,爬得那么高,可是我们大家都仰着头看着你,脖子好累呀,我们不想让脖子那么累哦,怎么办?(幼儿开始往下爬)小明下来了,好棒!你们看小明的手抓着每个栏杆,脚踩着每一个栏杆,慢慢地下,真棒!我们为他鼓掌。”
案例里的教师并没有直接斥责幼儿,而是首先站在幼儿的立场询问感受,以稳定幼儿的情绪,再表达自己的感受,引导幼儿做出正确的选择,并进一步指导幼儿正确完成行动,循循善诱地化解危机。
二、提高幼师生教育口语能力的培养策略
“教师口语”是一门应用语言学科,幼儿教师教育口语是在与幼儿的沟通中完成的,因此教育口语能力的培养,要把训练放在突出的位置,将理论规律的讲解与实践训练有机结合起来,突出教育口语在动态语流中的应用,突显“应用性”的特点,提高实际运用能力。
(一)搜集实例,讨论评价
不同于教学口语可直接通过幼儿园优秀课例视频资料比较完整地呈现,教育口语因存在于幼儿园整个保教活动之中,存在于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各个场所,其案例难以集中、系统、完整地呈现,因此,视频资料的搜集难度相对要大得多,搜集的渠道应宽泛得多。
1.从各科教育活动指导中,尤其是幼儿心理学、班级管理等课程中,寻找、补充优秀的教育案例资料,积累感性经验。
教育口语是学前教育教学工作的通用语,具有普遍性,而幼儿园各科教育活动指导具有其独有的专业性。两门课程有交叉,互为补充,教育口语要在教育学科的理论指导下,在对教育学科提供的大量示例直观感知下,使教育口语实践运用能力得以提高。
2.利用幼儿园见实习等实践活动,结合国考面试,带着问题搜集教育口语案例,尤其是图片、视频资料的搜集。
让学生带着问题在幼儿园实际教育活动中,观察幼儿园老师遇到类似问题时的处理方式和教育语言,并尽可能以视频、图片的形式记录下来。若某些情境见实习期间并无出现,可主动询问该班教师的处理方式和语言。
3.布置搜集资料任务,让学生从不同的途径搜集教育口语的案例。
包括保育员考试视频、电视网络等相关亲子“真人秀”节目等,截取自己认为有价值的教育片段,带到课堂上集中分析讨论,师生共同探讨评价教育策略和教育用语的优劣。
通过任务驱动让学生搜集大量教育口语实例,一方面,使学生在实践中观察、搜集,以此积累感性经验,并带回课堂归纳总结,从而逐步形成应用性的教育口语技能。另一方面,教授幼师口语课程的教师也以此掌握了大量的教育口语实例,深入了解幼儿园实践工作,避免课堂教学针对性不强,不能紧扣学前教育专业的特色和国考面试,示例与学前教育脱节的情况,逐步积累来自幼儿园一线的宝贵教学资料,以突出教育口语教学的专业性与有效性。
(二)举一反三,自主创新
搜集整理教育口语实例,积累感性经验后,经过归纳总结,使学生最终实现自主设计、灵活运用,形成教育口语应用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以日常指导用语为例,表1为学生在幼儿园搜集的教师教育口语资料。
通过分析归纳,总结出与幼儿有效沟通的教育语言:运用儿歌、短句、对句等简洁明了的语言形式,多采用各种修辞手法的表述方式。参照以上趣味化的教育语言示例,让学生分小组进行创造性的指导用语设计。经过小组讨论交流,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指导幼儿其他行为规范的语言,如表2所示。
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集思广益,以此培养自主、灵活、恰当地运用教育口语的能力。
(三)情景模拟,课外延伸
对于实践性很强的幼儿教师教育口语的教学,教师应该让学生在课堂内外有更多的、更充分实践的机会。
教育口语课堂上多运用情境教学,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生动具体的场景,创造或制造“教育情景”,使学生在情境模拟中扮演他们的角色——幼儿教师,激发情感体验,形成教育口语技能。这不仅在于学生始终以教师的身份参与教育活动中,自觉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责任感,同时满足学生的表现欲和创作欲,活跃课堂气氛。情境训练结束后,教师进行讲评,学生总结与幼儿沟通的技巧,教师再完善、总结和提高,学生不断在课堂教育口语实践中领悟、感受、练习。
利用实习和见习,有目的、系统地搜集整理教育口语案例的同时,更要求学生在实际教育情境中去实施、检验、反思,完善课堂上的教育口语技能与教育策略,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教育口语处理实际教育问题的能力。
三、结语
幼儿教师教育口语作为一门专业性与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只有在诸多教育口语实例的直观感知、经验积累与评价中,总结规律、自主设计,并结合国考面试,通过情景模拟、实践操作,突出训练学生的教育口语实际应用能力,才能切实有效地提高幼师生的应试能力与幼儿园教育口语技能。
参考文献:
[1]何丽平.在幼儿语言发展关键期进行全面语言教育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4(10):01
[2]樊雷雷.如何为幼儿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J]好家长,2019(02):22
注明:本文系“2018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现代学徒制的中职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究——以广西梧州农业学校为例》(立项编号GXZZJG2018B044)”
关键词:幼师教育;口语;基本要领;培养策略
一、幼儿教师教育语言的基本要领
幼儿教师教育口语具有很强的专业特性,是针对幼儿心理特征与认知特点所使用的职业语言,不仅要遵循教师职业口语的一般规律,还要符合幼儿教育的特殊要求。在对幼师生的教育口语教学中,让学生明确在与幼儿的沟通中,应使用符合幼儿年龄特征、充满幼儿情趣的表述方式,以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
(一)语言表述“趣味性”
幼儿的思维方式主要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具有“泛灵论”心理特征,认为“万物皆有灵,万物皆有情”,将万物“拟人化”,将人“拟物化”的思维方式普遍存在。因而,与幼儿的有效沟通,其表述方式和手法要求直观、形象、具体,幼儿教师应多采用比喻、拟人、对比等修辞手法进行教育。
案例:幼儿总是放大水洗手,提醒多次效果不佳,教师教给幼儿两个短句,效果明显,做到用“小水”洗手:
哗啦哗啦,水龙头哭了。
稀里稀里,水龙头笑了。
两个短句简洁明了、对仗工整、充满童趣,用拟声词使流水生动具体、可闻可感,用“哭了”“笑了”将“水龙头”拟人化,赋予人的情感,同时用一“哭”一“笑”对比的手法,让幼儿印象更加深刻,从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用具体形象化的教育语言来调动幼儿的感官,激发幼儿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并富于情感,使幼儿易于接受、乐于接受。
(二)教育情境“游戏性”
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决定了“游戏”是幼儿园的主要活动。游戏能自然有效地使幼儿吸收潜藏在游戏之中的教育内容,幼儿在游戏中寻找自己,证实自己,发展自己。幼儿教师应随时随地将教育情境变成游戏,尤其要将自己的“教师”角色变为幼儿的“游伴”,将教育活动变为幼儿的玩乐与自觉行为。
案例:整队的过程中,幼儿不能自觉地挺拔站立,有的幼儿会有各种小动作。教师说:“老师看看哪棵小树最健康?风吹来了,一动也不动。”看到还有幼儿没站好,教师接着说:“啄木鸟医生来啦,哪个小树身上长了小虫子?我要啄这些小树身上的虫子啦。”教师在不挺拔站立的幼儿身上,用手做出“啄”虫的样子。
教师首先用鲜明形象的比喻引导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再进一步用游戏化的情境,以扮演游戏中某一角色的方式,纠正幼儿的行为偏差,寓教于乐。通过角色扮演,教师适时进入到幼儿的自主活动中予以引导,纠正其行为,是行之有效的教育策略。
(三)引导过程“渐进性”
幼儿的思维方式相对直接、单向,对事态的发展与结果缺乏前瞻性,主要以自我喜好与意愿作为行动指引。因此,在幼儿园实际工作中,需要教师运用恰当的教育口语及教育策略来处理“突发事件”。教师首先以民主性的原则,站在幼儿的角度,再运用教育智慧,循序渐进地加以引导并解决问题。
案例:小明爬上了高高的运动铁梯,教师看见了,温和地说:“小明,上面好玩吗?小明真是个勇敢的孩子,爬得那么高,可是我们大家都仰着头看着你,脖子好累呀,我们不想让脖子那么累哦,怎么办?(幼儿开始往下爬)小明下来了,好棒!你们看小明的手抓着每个栏杆,脚踩着每一个栏杆,慢慢地下,真棒!我们为他鼓掌。”
案例里的教师并没有直接斥责幼儿,而是首先站在幼儿的立场询问感受,以稳定幼儿的情绪,再表达自己的感受,引导幼儿做出正确的选择,并进一步指导幼儿正确完成行动,循循善诱地化解危机。
二、提高幼师生教育口语能力的培养策略
“教师口语”是一门应用语言学科,幼儿教师教育口语是在与幼儿的沟通中完成的,因此教育口语能力的培养,要把训练放在突出的位置,将理论规律的讲解与实践训练有机结合起来,突出教育口语在动态语流中的应用,突显“应用性”的特点,提高实际运用能力。
(一)搜集实例,讨论评价
不同于教学口语可直接通过幼儿园优秀课例视频资料比较完整地呈现,教育口语因存在于幼儿园整个保教活动之中,存在于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各个场所,其案例难以集中、系统、完整地呈现,因此,视频资料的搜集难度相对要大得多,搜集的渠道应宽泛得多。
1.从各科教育活动指导中,尤其是幼儿心理学、班级管理等课程中,寻找、补充优秀的教育案例资料,积累感性经验。
教育口语是学前教育教学工作的通用语,具有普遍性,而幼儿园各科教育活动指导具有其独有的专业性。两门课程有交叉,互为补充,教育口语要在教育学科的理论指导下,在对教育学科提供的大量示例直观感知下,使教育口语实践运用能力得以提高。
2.利用幼儿园见实习等实践活动,结合国考面试,带着问题搜集教育口语案例,尤其是图片、视频资料的搜集。
让学生带着问题在幼儿园实际教育活动中,观察幼儿园老师遇到类似问题时的处理方式和教育语言,并尽可能以视频、图片的形式记录下来。若某些情境见实习期间并无出现,可主动询问该班教师的处理方式和语言。
3.布置搜集资料任务,让学生从不同的途径搜集教育口语的案例。
包括保育员考试视频、电视网络等相关亲子“真人秀”节目等,截取自己认为有价值的教育片段,带到课堂上集中分析讨论,师生共同探讨评价教育策略和教育用语的优劣。
通过任务驱动让学生搜集大量教育口语实例,一方面,使学生在实践中观察、搜集,以此积累感性经验,并带回课堂归纳总结,从而逐步形成应用性的教育口语技能。另一方面,教授幼师口语课程的教师也以此掌握了大量的教育口语实例,深入了解幼儿园实践工作,避免课堂教学针对性不强,不能紧扣学前教育专业的特色和国考面试,示例与学前教育脱节的情况,逐步积累来自幼儿园一线的宝贵教学资料,以突出教育口语教学的专业性与有效性。
(二)举一反三,自主创新
搜集整理教育口语实例,积累感性经验后,经过归纳总结,使学生最终实现自主设计、灵活运用,形成教育口语应用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以日常指导用语为例,表1为学生在幼儿园搜集的教师教育口语资料。
通过分析归纳,总结出与幼儿有效沟通的教育语言:运用儿歌、短句、对句等简洁明了的语言形式,多采用各种修辞手法的表述方式。参照以上趣味化的教育语言示例,让学生分小组进行创造性的指导用语设计。经过小组讨论交流,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指导幼儿其他行为规范的语言,如表2所示。
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集思广益,以此培养自主、灵活、恰当地运用教育口语的能力。
(三)情景模拟,课外延伸
对于实践性很强的幼儿教师教育口语的教学,教师应该让学生在课堂内外有更多的、更充分实践的机会。
教育口语课堂上多运用情境教学,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生动具体的场景,创造或制造“教育情景”,使学生在情境模拟中扮演他们的角色——幼儿教师,激发情感体验,形成教育口语技能。这不仅在于学生始终以教师的身份参与教育活动中,自觉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责任感,同时满足学生的表现欲和创作欲,活跃课堂气氛。情境训练结束后,教师进行讲评,学生总结与幼儿沟通的技巧,教师再完善、总结和提高,学生不断在课堂教育口语实践中领悟、感受、练习。
利用实习和见习,有目的、系统地搜集整理教育口语案例的同时,更要求学生在实际教育情境中去实施、检验、反思,完善课堂上的教育口语技能与教育策略,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教育口语处理实际教育问题的能力。
三、结语
幼儿教师教育口语作为一门专业性与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只有在诸多教育口语实例的直观感知、经验积累与评价中,总结规律、自主设计,并结合国考面试,通过情景模拟、实践操作,突出训练学生的教育口语实际应用能力,才能切实有效地提高幼师生的应试能力与幼儿园教育口语技能。
参考文献:
[1]何丽平.在幼儿语言发展关键期进行全面语言教育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4(10):01
[2]樊雷雷.如何为幼儿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J]好家长,2019(02):22
注明:本文系“2018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现代学徒制的中职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究——以广西梧州农业学校为例》(立项编号GXZZJG2018B044)”